徐秋夫(?—?),东莞郡姑幕县(今山东省诸城市)人,六朝官员。

生平 编辑

徐秋夫传习父亲徐熙的医术,更加的精通,官至射阳县县令。有天晚上徐秋夫听见鬼在呻吟,声音非常凄苦。徐秋夫问道:“你是鬼,需要什么?”鬼说:“我姓斛斯氏,家住在东阳县,患腰痛病死为鬼,虽然是鬼,还是疼痛不能忍受,听说你医术很好,希望你救救我。”徐秋夫说:“你是鬼,没有形状,怎么给你治疗?”鬼说:“你只要扎个草人,按着穴位用针就可以。”徐秋夫按着鬼说的,扎好草人,在四个穴位用了针,又在肩井的三个穴位用了针,设置祭祀后把草人埋了。第二天,徐秋夫见到一个人来道谢说:“承蒙你为我治病,又为我设祭,除病解饥,你对我的恩惠太多了!”说完,忽然不见踪影。与徐秋夫同时代的人都佩服他能通鬼神[1][2][3]

家庭 编辑

父亲 编辑

  • 徐熙,晋朝濮阳郡太守

儿子 编辑

  • 徐道度,刘宋兰陵郡太守
  • 徐叔向,刘宋大将军参军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二》:文伯字德秀,濮阳太守熙曾孙也。熙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求饮,留一瓠𤬛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生子秋夫,弥工其术,仕至射阳令。尝夜有鬼呻,声甚凄怆,秋夫问何须,答言姓某,家在东阳,患腰痛死。虽为鬼,痛犹难忍,请疗之。秋夫曰:“云何厝法?”鬼请为刍人,案孔穴针之。秋夫如言,为炙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埋之。明日见一人谢恩,忽然不见。当世伏其通灵。
  2. ^ 《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二·方术部三》:《宋书》曰:徐文伯,字德秀,濮阳太守熙曾孙也。熙好黄老,隐於秦望山,有道士过,求饮。留一瓠芦与之,曰:“君子孙宜以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之,乃扁鹊《镜经》一卷。因精心学之,遂名震海内。生子秋夫,弥工其术,仕至射阳令。尝夜有鬼声,甚凄怆,秋夫问:“何所须?”答言:“姓斯,家在东阳,患腰痛。死为鬼,痛犹难忍,请疗之。”秋夫曰:“云何厝法。“鬼请为刍人,案孔穴针之。秋夫如言,为灸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埋之。明日,见一人谢恩,忽然不见。当世服其通灵。
  3. ^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九·菜茹部四》:宋徐文伯尝与宋少帝出乐游苑门,逢妇人有娠。帝亦善诊候,诊之曰:“是女也。”问文伯,伯曰:“一男一女,男在左边,青黑色,形小于女。”帝性急,令剖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必落。“便针足太阴,补手阳明。胎应针而落,果效如言。文伯有学行,不屈公卿,不以医自业,为张融所善,历位泰山太守。文伯祖熙之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乞饮,留一胡芦子曰:“君子孙宜以此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视之,乃扁鹊医经一卷。因精学之,遂名振海内。仕至濮阳太守。子秋夫为射阳令,尝有鬼呻吟,声甚凑苦。秋夫问曰:“汝是鬼也,何所须?“鬼曰:“我姓斛斯,家在东阳。患腰痛而死。虽为鬼,疼痛犹不可忍。闻君善术,愿见救济。“秋夫曰:“汝是鬼,无形,云何措治?”鬼曰:“君但缚刍作人。按孔穴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而埋之。明日,见一人来谢曰:“蒙君疗疾,复为设祭,除饥解疾,感惠实多。”忽然不见。当代服其通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