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妮亚·豪斯纳

捷妮亚·豪斯纳(Xenia Hausner,1951年),奥地利画家,她是20世纪90年代初崛起的艺术家之一。[1]

生平 编辑

捷妮亚·豪斯纳生于充滿艺术氛围的家庭。父亲鲁道夫·豪斯纳是奥地利画家、姊妹天娅·豪斯纳是电影人和戏服设计师。她于1972年至1976年在维也纳美术学院、伦敦皇家戏剧艺术学院学习舞台设计。从1977年至1992年,她陆续为舞台剧和歌剧设计了上百台布景,其中包括维也纳的城堡剧院、伦敦的考文特花园、布鲁塞尔的皇家铸币局剧院等。自1992年起,捷妮亚·豪斯纳开始专门从事绘画,并在国内外展出。她在柏林、维也纳两地生活和工作。

作品 编辑

舞台设计 编辑

她最初的舞台设计是用从危楼、废院和垃圾场搜集来的材料建成的拼贴作品。她运用这种原料组成了一个戏剧化空间,介乎自然主义的明晰与抽象演绎之間,在冲撞中获得生命。[2]

绘画 编辑

自1990年以来,捷妮亚·豪斯纳开始专注于绘画。人是她关注的焦点。她的图像是谜样的、描绘的情境是暧昧的。捷妮亚·豪斯纳的大型作品是社会场景的刻画,情境是故意碎片化的、採自日常生活的快照。[3] 与古典绘画截然不同,她图像中的人物扮演别人的角色,而非他们自己,仿彿一出戏剧当中的演员阵容。其风格富于表现力,色彩浓烈洋溢,这一点明显地反映在她主角们的肉体色调上。[4]捷妮亚·豪斯纳也在纸上和混合材质上作画。她将大型照片改造为绘画;取决于她当时所运用的具体材质,将各种材料融入其中。如此绘画与摄影便泯然若一,被带到当下艺术意识的边界。[5]她的技法不拘一格,提炼了图像,建造出一种新现实。在手工纸上制作艺术作品的特别版,近来成了豪斯纳最新的实验领域。这些独特的限量版处理的是她绘画中既有的题材,但其图像已通过技法和材质而被重构,演化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准备2011年上海美术馆《毁伤》展览期间,豪斯纳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各种主题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融之于她个人的艺术基因中——这不啻是当代艺术全球交流之明证。[6]

项目 编辑

她积极投身于“无国界女性”运动及其“姊妹对抗暴力极端主义”(缩写为SAVE)项目,该项目着眼于全世界,尤其是处于极端境况中的人。她对建筑计划深感兴趣,譬如曾在2011年装饰维也纳Ringturm大厦外墙,并设计过教堂窗户(海尔布隆的基利安教堂、格尔登的圣约翰尼斯教堂,及梅泽堡的圣若望和圣劳伦斯大教堂)。

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03.11. 2015[永久失效連結]
  2. ^ [Knut Boeser: Auf der Suche nachmöglichen Orten. In: Xenia Hausner: Rätselraum Fremde Frau, Braus Verlag, Heidelberg 1990, S. 16-18.]
  3. ^ [Xenia Hausner
    Ich bleibe mir selbst ein Rätsel
    . In: Global Art Affairs Foundation: “PERSONAL STRUCTURES – Crossing Borders”. European Cultural Centre, Venice 2015, ISBN 978-94-90784-18-8]
  4. ^ [Xenia Hausner, You and I, Prestel Verlag, München, Berlin, London 2008, S. 108-111]
  5. ^ [Peter Assmann, Damage, Hirmer Verlag, 2011, ISBN 978-3-7774-4281-5]
  6. ^ [Chang Tsong-Zung: Xenia Haunser in China. In: Xenia Hausner Look Left – Look Right. Brandstätter Verlag, 2014, ISBN 978-3-85033-841-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