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乌德钦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2]

日乌德钦寺
日乌德钦寺
基本信息
国家中国
位置 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琼结县
宗教藏傳佛教
宗派格鲁派
开山时间14世纪
地圖
地图

简介

编辑

日乌德钦寺位于山南地区琼结县政府背后的青瓦达孜山西侧半山腰,海拔3850米。该寺创建于14世纪一世达赖时期,后经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八世达赖时期扩建,才形成具有殿宇、僧舍、官室的大型建筑群。关于该寺的创建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史》、《一世班禅传》中记载的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另一种是《新红史》记载的多吉茨甸巴。史料中对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兴修该寺的记载较为详细。藏语“尼赤”意为“二万”。堪钦·尼赤增巴白桑生于后藏拉堆地方,曾为一世班禅克珠杰(1385年-1438年)的弟子。14世纪末,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受如今琼结县的桑花·多吉才旦等人邀请,来到此地共同资助修建日乌德钦寺。当时,该寺规模很小,只有一个四柱的佛堂,僧员编制50人。堪钦·尼赤增巴白桑圆寂以后,寺权交给其弟子堪钦·温拉巴。堪钦·温拉巴由此成为日乌德钦寺第一任堪布[2][1]

二世达赖时期(1475年-1542年),二世达赖根敦嘉措多次到日乌德钦寺讲经,并且每天早晨围绕尊胜塔转经。期间,他亲自塑造一尊班丹拉姆护法神像,并写有一本《加曲》佛经。这本佛经流传至今,如今日乌德钦寺的喇嘛们在用茶之前仍然呤诵。[2][1]

 
日乌德钦寺
 
远处山上的白色建筑群为日乌德钦寺
 
远眺日乌德钦寺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年-1682年)生于此地半山腰上一个名叫“德巴生康”的地方,幼年曾在该寺当喇嘛。执政之后,他对日乌德钦寺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扩修,首先将原有的一座银塔、护法神殿向南延伸扩修,作为经堂大殿。该大殿共70柱(12根长柱,58根短柱),占地面积3956平方米,并将大殿的原来部分涂为红色,后建部分涂为白色,以示区别。大殿内墙壁上绘有佛教壁画外,还悬挂着一幅后人精工制作的丝绸经幢,上绣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清朝乾隆帝、日乌德钦寺创建人及寺名的字样。这座建筑在1962年被拆毁,其内珍藏的文物已无存,仅剩残垣断壁。[2][1]

七世达赖格桑嘉措(1708年-1757年)之父在日乌德钦寺兴建了一座强巴佛殿。该殿面积共四柱,供奉的强巴佛像全身为铜制,高达佛殿四层,佛像腹中据说藏有西藏母狮乳汁。七世达赖之父还在该寺兴建了十八罗汉殿,高两层,上下均是八柱,上层是高僧活佛的住室,下层是罗汉殿。罗汉殿内除供奉十八罗汉外,还供奉中国内地铸造的宗喀巴铜佛像。罗汉殿旁边,噶厦噶伦尼玛坚参还为自己兴建了宫殿,后来尼玛坚参为了支持佛事,将该宫殿献给日乌德钦寺作为佛堂,佛堂内曾供奉七世达赖铜像。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为纪念其父,在日乌德钦寺兴建了衮左拉康,该拉康共四柱一层,供奉三世佛。该时期,除七世达赖父子兴建殿宇外,地方民众也兴建有其美拉康、达仓生夏等等。其美拉康面积两柱,主供无量寿佛,此外还供奉着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绿度母妙音天母、观音、金刚。达仓生夏供奉七世达赖的坐桥。日乌德钦寺没有灵塔,但是有安葬五世达赖脚拇指的舍利塔,高约4米。所建的九塔高2米,为鎏金,并且建有塔殿,为九柱面积。[2][1]

八世达赖强白嘉措时期(1758年-1804年),在日乌德钦寺建有冬宫、夏宫。冬宫位于山下,高二层,底层有30柱;夏宫位于山上,阶梯式建筑,底层18柱。[2][1]

西藏和平解放以前,日乌德钦寺收藏有《甘珠尔》、《丹珠尔》各一套,都是手抄本,另外还有大批其他佛经以及医学、历算、哲学等方面图书。[2][1]

日乌德钦寺一直信奉格鲁派,组织机构和其他格鲁派寺庙一样,只缺“谐翁”一职。该寺堪布无特殊享受。寺内经济来源除了谿卡所收的赋款外,其余全部由噶厦拨发,基本每六年拨发一次。1959年以前,日乌德钦寺编制喇嘛600多名,辖谿卡三个,即耶隆哈隆康、强玛(如今的久河区下水乡境内)、伸杀(久河区翻身乡境内)。该寺下属寺庙有若康、娘角、东根等寺。[2][1]

该寺原有建筑虽然完全毁灭,但原寺喇嘛靠民众资助,于1985年新建了一座殿堂,继续开展佛事活动。[2][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