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可北周河東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

荊可性質朴,容貌举止異於他人。能苦身勤力,供養其母,時节甘旨,未曾缺乏。母亲去世,他水漿不入口三天。悲痛过度,絕倒復蘇四次。葬母之後,于是结廬墓側。晝夜悲哭,負土成墳。蓬头不梳洗,只是食菜飲水。荊可家族舊墓,塋域極大,当地野草丛生,离家十餘里。荊可自己住在其中,與禽獸雜處。哀感遠近,被乡里稱道。

大統年间,鄉人以荊可有孝行,足以勸勵風俗,于是上言。宇文泰令州縣表彰。服丧期满之後,还像居喪一样。大冢宰、晉公宇文护听说荊可的孝行,特意接見。谈論中,尝尝能使宇文護满意。宇文護也是至孝,其母閻氏沦陷於北齐敵境,不測存亡。每見荊可,哀傷自己没有服侍母亲。看重荊可的品性。荊可去世後,宇文護让他的妻儿住京城,提供給衣食。

参考文献 编辑

  • 周书》卷四十六 列傳第三十八 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