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亞·戴維斯

莉迪亞·戴維斯(英語:Lydia Davis,1947年7月15日)是一位以短篇小說為主的美國作家,同時也是一名長篇小說作家、散文家。

莉迪亞·戴維斯
莉迪亞·戴維斯於教堂中,攝於2006年5月16日。
出生Lydia Davis
(1947-07-15) 1947年7月15日76歲)
美國麻薩諸塞州北安普敦
職業作家
國籍美國人
教育程度巴納德學院
創作時期1976年至今
受影響於薩繆爾·貝克特法蘭茲·卡夫卡米歇爾·布托爾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古斯塔夫·福樓拜赫爾曼·梅爾維爾詹姆斯·艾吉英语James Agee約翰·多斯·帕索斯索爾·貝婁查尔斯·瑞兹尼可夫英语Charles Reznikoff格拉斯·佩利英语Grace Paley羅素·艾德森英语Russell Edson[1]
施影響於強納森·法蘭森[2]大衛·福斯特·華萊士[2]大衛·艾格斯英语Dave Eggers林韜[2][3]

她出生於麻薩諸塞州,平時也從事將法語翻譯成英語的工作,並且翻譯了如馬塞爾·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與古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等法語小說新譯本。此外除了作家以及翻譯工作人員外,她也在紐約州奧巴尼紐約州立大學奧巴尼分校擔任創意寫作的教授[4]

在作品風格上莉迪亞·戴維斯主要受到米歇爾·傅柯等法國哲學家與作家的影響,這使得她曾經發表數篇具有實驗性質的中篇小說,另外也曾經嘗試以日記或者書信的格式進行創作。其最為著名的小說為1976年出版的《第十三個女人和其他故事》(The Thirteenth Woman and Other Stories)。而近年來戴維斯的作品則偏向僅有3頁至4頁的短篇小說形式,而典型的故事內容往往是以女性第一人稱的角度進行敘述,並且又著簡潔但幽默的故事風格[5]。2003年10月時她獲得在她麥克阿瑟獎的捐款基金,2007年時則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短篇小說組。而在2010年時其所翻譯的《包法利夫人》刊登在《花花公子》,並且因而得到廣泛正面的迴響。到了2013年時,她進一步榮獲了布克國際獎[2][6][7]

1974年時她與同樣為作家的保羅·奧斯特結婚並生下一子丹尼爾·奧斯特(Daniel Auster),但是之後兩人則離婚收場;後來她則再度與藝術家艾倫·柯特(Alan Cote)結婚,並且生下兒子西奧·柯特(Theo Cote)。

參考資料 编辑

  1. ^ Sarah Manguso. Lydia Davis. 《狂熱分子英语The Believer (magazine)》. 2008年1月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30日) (英语). 
  2. ^ 2.0 2.1 2.2 2.3 Sarah Manguso.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 goes to Lydia Davis. 英國廣播公司. 2013年5月22日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8月27日) (英语). 
  3. ^ 林韜. Tao Lin Asks, and Answers, Four Questions. The Rumpus. 2010年8月8日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30日) (英语). 
  4. ^ Lydia Davis. Lydia Davis. Phébus.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5日). (法文)
  5. ^ Mezinárodní Bookerovu cenu získala Lydia Davisová. aktuálně.cz. 2013年5月22日 [2013年5月28日]. (捷克文)
  6. ^ Lydia Davis wins the Man Booker International Prize 2013. 布克獎. 2013年5月22日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8月26日) (英语). 
  7. ^ Макс Степанов. Краткость — сестра Букера. Gazeta.ru. 2013年5月23日 [2013年5月2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9日). (法文)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