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教學法(Suzuki method),又稱鈴木運動,是由日本小提琴家教育家鈴木鎮一(1898-1998)在二十世紀中叶開發與推廣的一種音樂教學法及教育哲學。這種教學法旨在營造一種音樂學習環境,這種學習環境與學習母語的語言環境相似。鈴木先生認爲,這種教學方法亦有助於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スズキ・メソード
假名スズキ・メソード
平文式罗马字Suzuki method

背景 编辑

鈴木教學法是由日本小提琴家鈴木鎮一於二十世紀中葉提出的。作爲一個技藝精湛的小提琴家,但同時亦是一個苦於學習德語的初學者,鈴木先生意識到兒童在學習他們的母語時是非常迅速的。即便是一些成年人認爲非常“困難”的方言,五、六歲的孩童們亦可脫口而出。他認爲,如果兒童具有能夠習得他們的母語的能力,他們也應當具有同樣的掌握樂器的能力。鈴木在與名古屋大學生物化學教授 Leonor Michaelis 交談後決定開發教學方法。

鈴木率先提出了這樣的想法:如果學習步驟足夠小,並且樂器按比例縮小以適合他們的身體,學齡前兒童就可以學習拉小提琴。 他根據自己的自然語言習得理論,對自己的方法進行了建模,並將其稱為「才能教育」(sainō kyōiku)。 鈴木相信,如果教育得當,每個孩子都能夠取得高水準的音樂成就。 他也明確表示,這種音樂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一代又一代擁有「高尚心靈」的孩子[2],而不是培養著名的音樂神童。

歷史 编辑

鈴木鎮一根據自然語言習得的過程,針對學齡前的兒童,提出他稱為「才能教育」的教育方式。他認為,只要透過正確的教學方法,任何一個兒童都有能力學到高級的音樂技巧。鈴木鎮一創辦「才能教育研究會」(才能教育研究会),在日本廣設「鈴木教學法音樂教室」(スズキ・メソード音楽教室),推廣鈴木教學法。

學者呂炳川曾在臺灣推動才能教育,並邀請日本專家學者福元裕等人至臺灣教學。[1][2][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呂炳川. 臺灣音樂群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2. ^ 【照片】 福元裕來來臺指導小提琴課程留影. 臺灣音樂館.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3. ^ 【音樂】 才能教育:小提琴教學. 臺灣音樂館. [2022-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5).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