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臚梵語भैरवBhairava,字面意思為可畏或恐怖),也譯為倍臚陪羅縛,較接近梵文的漢音為排拉瓦印度教神明,外型兇猛,相傳是濕婆神的化身,或是他的兒子。在印度教中,他有許多別名,例如在印度卡纳塔克邦,稱它為 Kāla Bhairava,Kal Bhairab,Annadhaani Bhairava,在拉贾斯坦邦,稱為Bhairo,Bhairon,Bhairadya或Bheruji,泰米爾人稱為Kaal Bhairava,Kaala Bhairavar(坦米爾語கால பைரவர்),或Vairavar。在拉賈斯坦邦,泰米尔纳德邦尼泊爾,都很重視這位神明。他源自於印度神話,在印度教之外,佛教耆那教也崇拜這位神明。

陪臚
破壞與守護之神
濕婆之化身
加德滿都的陪臚神像
天城體भैरव
卡納達文ಭೈರವ
尼瓦尔语भैराद्य:
神系提婆(薄伽梵)
真言ॐ कालभैरवाय नमः ॥
oṁ kālabhairavāya namaḥ
法寶三叉戟、Khaṭvāṅga英语KhaṭvāṅgaDamaru英语Damaru
性别
伐訶納英语VahanaShvan英语Shvan
配偶陪臚母英语Bhairavi
对应其他神话的
对应金剛乘神话的怖畏金剛

名稱 编辑

其名稱意為暴惡,可畏[1]

神話 编辑

陪臚的傳說起源自梵天濕婆之間的爭議。傳說梵天曾與濕婆爭論,誰才是宇宙中最偉大的神明。梵天認為自己是世界的創造者,應受到最高的尊崇。憤怒的濕婆變身成陪臚,突然出現砍下梵天的第五個頭,因此被稱為黑陪臚(Kāla Bhairava),意思為「黑色恐怖者」。此後梵天只剩下四個頭,而陪臚被稱為殺梵者。

形象 编辑

一身九面,裸形黑色,現三十四臂、十六足之忿怒身。

密宗 编辑

金剛界密宗將他列在金剛界曼荼羅降三世會外部院的東南角落,為自在天的化身。藏傳密宗則認為他是大自在天的忿怒相。

有些時候陪盧一辭只是形容本尊外貌的用語例如在法賢翻譯的《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中,文殊化現出牛面怖畏(陪啰嚩)金刚,但怖畏金剛和陪廬是不同的神祇。

而在勝樂續中,勝樂金剛形象裡正是一腳踩踏黑陪盧(怖畏王)另腳踩踏紅時母mahākālī)、

尼瓦爾佛教的密宗修持中,對陪臚的祟拜側重於將心中的憤怒和仇恨轉化為理解。

樂曲 编辑

唐代破陣樂中,有倍臚、陪臚破陣樂。

尼泊爾 编辑

尼瓦爾人認為他是一位重要的神,尼瓦爾人的傳統聚落至少有一座陪臚寺廟,大多數陪臚廟由尼瓦爾婆羅門主持。印度教徒相信如在他面前撒谎會遭到神明懲罰,因此尼泊爾最高法院在過去就設在加德满都的陪臚神殿中。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普光《俱舍論記》卷7:「自在天教化眾生,種種變現,應以嶮利等度者,即現此嶮利等身而度脫之。能為險惡事名嶮,割截眾生名利。能燒眾生名能燒,現可畏身名可畏。恒以苦具逼害有情名恒逼害。或時樂食血肉髓,故名魯達羅,此云瀑惡,大自在天異名。大自在天總有千名,今現行世唯有六十。魯達羅即一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