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旗為寺廟廟宇或陣頭中前方領頭隊伍所持標有此團體名稱之旗幟,作為開路及除煞使用。

台灣廟宇民間信仰每年辦理的遶境隊伍、文武陣頭及藝閣等,用以彰顯各社團之特色及印象,會以頭旗作為各社團的象徵,僅於廟會活動中出現。其製作工法多樣,融合傳統刺繡與打錫工藝製作。

歷史 编辑

「旗」名詞一說,最早始於戰國時代周禮提及,作為標誌及號令用,象徵著使用者之身份並易於辨別。頭旗為寺廟廟宇或陣頭中前方領頭隊伍所持標有此團體名稱之旗幟,作為開路及除煞使用。有關頭旗的緣起有以下三種:皇帝儀仗、古代軍隊旗幟、祭祖傳統[1]:13

  1. 皇帝儀仗:作為皇帝前導部隊之引導、開路及通報。
  2. 軍隊旗幟:以軍隊象徵性標誌或圖案,作為發號施令指揮軍隊。
  3. 祭祖傳統:立於家宅院前,象徵家族身份地位,彰顯家族名聲顯赫。

形式種類 编辑

寺廟頭旗 编辑

臺灣傳統民俗中,香陣隊伍為傳統的習俗之一,廟宇的神轎隊伍和各式的陣頭,在眾多陣頭隊伍的最前頭通常會配有一支象徵隊伍身份的旗幟,稱為「寺廟頭旗」。根據台南地區寺廟頭旗之研究黃文博先生的看法,在遶境路線中,只要看到帶領隊伍的「寺廟頭旗」就代表神明即將從這裡通過,隊伍通過的同時有祭煞和清掃不潔之物的作用。陣頭隊伍的領頭頭旗代表神明的權威與神性,只要經過的路線就代表此地為神明所管轄的地方[1]:19

陣頭頭旗 编辑

整個遶境活動中的「鬧熱陣」,除了神明的神轎隊伍,通常會有各宮廟的陣頭隊伍,在各陣頭隊伍中的最前頭都會配有一支「陣頭頭旗」,各個廟宇配有的頭旗也會依據廟宇的大小、廟宇活動的形式而有不同的樣貌。分為以歌舞為主的文陣和多為武打的武陣,不同形式的廟宇會有不同樣貌的頭旗。頭旗會在整支隊伍的最前頭,用以向各宮廟和參與的民眾展現其團體身份[1]:19

頭旗結構 编辑

頭旗是由旗面、旗杆和旗頭組合而成。除了頭旗頭會有錫製的立體結構,頭旗心、邊和流蘇三樣所組成的旗面則以平面結構為主[1]:84

製作技法 编辑

旗面圖樣主要以刺繡技法呈現。不同的廟宇、團體都有對應的刺繡圖案,有些傳統廟宇會委以繡莊繡製旗面。精緻的刺繡手法表現下為廟會活動中所展現的大幅藝術品。旗面上的刺繡圖案代表頭旗對於廟宇的重要性,不僅是保存傳統,更是展現廟宇的榮耀[1]:90;例如白沙屯媽祖的頭旗上繡上「白沙屯拱天宮天上聖母」字樣作為該廟宇的辨別字樣[2]

放頭旗儀式 编辑

頭旗具有指揮進香隊伍功能,並有除煞的效果。其中,白沙屯拱天宮慣於在媽祖起駕出發前三天舉辦「放頭旗」儀式,將頭旗豎立於廟前的龍柱,象徵進香儀式開始,亦為傳統民俗中重要的活動儀式[2]

參考來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鄭, 詒文. 台南地區寺廟頭旗之研究. 台南地區寺廟頭旗之研究. 
  2. ^ 2.0 2.1 白沙屯媽祖進香-放頭旗. 國家文化記憶庫. [2022-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