鱸滑石斑魚

鮨科石斑鱼属鱼类

鱸滑石斑魚学名Epinephelus tauvina,又稱巨石斑魚,俗名龙趸、石斑、過仔魚、花狗斑)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石斑鱼属的其中一鱼类

鱸滑石斑魚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綱 Actinopteri
目: 鲈形目 Perciformes
科: 鮨科 Serranidae
属: 石斑魚屬 Epinephelus
种:
鱸滑石斑魚 E. tauvina
二名法
Epinephelus tauvina
異名
  • Serranus pantherinus
    Lacepède, 1802
  • Epinephelus chewa
    Morgans, 1966
  • Perca tauvina
    Forsskål, 1775
  • Holocentrus pantherinus
    Lacepède, 1802
  • Serranus goldiei
    Macleay, 1882
  • Epinephelus elongatus
    Schultz, 1953

分布 编辑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南非,南至澳洲新南威爾斯羅得豪島等海域,北达日本南部以及中国南海诸岛和台灣等海域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红海。[1]

深度 编辑

属于暖水性底层鱼类。其多栖息于礁盘内的浅海中約1至50公尺水深,最深可达60米。

特徵 编辑

本魚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身體為深褐色,有不明顯之黑斑,幼魚時有不明顯之闊橫帶。上頷後端超過之後緣以後,眼徑短於吻長或僅其一半。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5列。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3至74枚;縱列鱗數95至112枚。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6枚,軟條13至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8枚;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長可達200公分。

生態 编辑

本魚棲息在珊瑚礁區之洞穴或礁隙間,以小魚及甲殼類為主食。

經濟利用 编辑

食用魚,本魚因體型大,肉之利用率高,具彈性,不具小刺及腥味,頭部更是煮味增湯的上好材料。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巨石斑鱼.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扩展阅读 编辑

  維基物種上的相關信息:鱸滑石斑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