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Fire-and-Ice/沙盒/14

云南知青暴动指云南省知青为回城而发生的暴动,又称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

背景

编辑

到1978年年底,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尚在农村或边疆接受“再教育”的有1000万。

1978年秋,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形成决议《知青工作四十条》(以下简称《四十条》),《四十条》不仅肯定“文革”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四十条》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历史

编辑

1974年8月,數千名赴雲南支邊的知青在返城要求得不到當地政府答複的情況下,開始大批向瑞麗江橋滇緬公路移動。8月28日淩晨,守衛瑞麗江橋的邊防檢查站接到上級命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大橋,決不讓一個逃亡的知青過橋,唯一的限制條件是不許對人群開槍。7時50分,第一批知青隊伍出現。橋頭的警報拉響,然而知青的隊伍仍然繼續前進。士兵對天鳴槍,高音喇叭反複宣講政策。知青們挽起手臂,唱《國際歌》,繼續前進。軍人和民兵成功地阻擋了知青們的輪番沖擊。後來,人數更多、來勢更加凶猛的知青隊伍出現,三道民兵防線相繼被沖垮。最後一批士兵和民兵撤退到大橋入口處,手挽手組成人牆,高喊“誓與江橋共存亡”的口號。數百名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和民兵奉命堅守江橋,在不得開槍的情況下,只好將自己身體當作障礙物,堵住知青逃亡者的必經之路。數以千計知青則冒著危險,用身體去撞擊和搖撼這道防線。僵局持續到中午。知青從附近農場趕來一群水牛,許多不怕死的男知青騎在牛背上亂踢亂砍。水牛負痛受驚,向瑞江橋狂奔。橋上的防線抵擋不住牛群的強大沖擊,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知青通過瑞江橋,踏上通往中國內地、通往家鄉的道路。

雲南知青的舉動驚動了省會昆明和北京,雲南省革委會和昆明軍區派出大批部隊沿途堵截。省革會和軍區同時發動公路沿線數十萬農民,許以雙倍工分補貼,在千里公路上圍捕知青。成千上萬的農民手持銅炮槍、獵槍、鋤頭、扁擔,晝夜監視公路上一切可疑的行人。上級規定,捉拿一名知青可獎勵工分若幹,抓捕遣返知青的工作足足進行了半個多月。各地政府出動數百輛汽車,將捕獲的知青陸續送回邊疆。雲南知青的第一次返城暴動以失敗告終。

雲南的知青們不甘心失敗,在1978年底和1979年初再度舉行要求返城的抗議活動。他們發起抬屍遊行、萬人簽名運動,組織罷工、北上請願,並到各大城市活動,意在喚起廣大市民和知青家長的共鳴和支持。知青們集體臥軌,致使由昆明方向開出的數十對客運和貨運列車受阻,昆明連接京滬、京廣、隴海幹線的鐵路大動脈中斷。知青們還強行扣留領導幹部作為人質,揚言如果臥軌的代表受到傷害,他們將以牙還牙。在所有的努力都未能奏效的情況下,絕望的知青們以勐崗農場為中心舉行千人大絕食活動。他們的口號是:“不回城,毋寧死!”一位來自北京的知青,當著中央派來的調查團和眾多參加絕食知青們的面割腕自殺,一位女知青向中央調查團長跪下求助,一時間3萬多名知識青年朝主席臺跪了下來。

参考

编辑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王心文”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 邓贤著. 中国知青梦[M]. 2009
  • 周亚平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M]. 2014
  • 杨新旗,《知青上山下乡在云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