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大學計算與社會研究所
施利華文第士屋宇陽台
施利華文第士屋宇陽台
UN 70 週年紀念
UN 70 週年紀念
7級維基創作獎
Hanteng用戶框
這個用戶是保留派維基人協會的成員。
這個用戶支持或認同進步主義
zh-N
此用戶的母語漢語
中華民國國旗這位用戶是中華民國國民

2014年之前,我以維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為主要博士論文研究題目作研究,相關的內容可見存檔頁:User:Hanteng/OII

2015年,我於聯合國大學計算與社會研究所工作,於小數據實驗室研究發展關於HCI4D議題。

COI宣言 编辑

聯合國大學計算與社會研究所工作期間,會以下班時間對相關條目進行編輯,會於相關討論頁充份揭露潛在COI以供他人檢驗。

於博士論文研究期間,本人雖取得多項獎學金及獎勵,但從未違反使用條款/有償編輯修正案進行有WP:COI的有償編輯。本人主動並額外揭露以下資訊:

以顯明本人的維基編輯乃額外之業餘編修及研究行為。

摘【言論械鬥的年代,用文字搭橋】供中文維基討論參考 编辑

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應是一種「搭橋式」的評論文體──其能串接瑣碎現象,在過去與現在搭橋,賦予眼前事件歷史縱深與脈絡;而更難的是,要在不同立場視角,甚至相互敵對的「認知部落」間搭橋,讓互相的凝視理解為可能。
這群想像中的理想讀者,不只仍願期待媒體專業,相信知識許諾的願景,懂得欣賞報導與評論背後的品格心力;更重要的是,對於泛華文圈其他社會仍保有某種好奇──因為我們相信,不管二戰以來這些地方經歷過多麼分歧的歷史軌跡,彼此仍有許多經驗值得參照,許多思考值得對話
尤有甚者,三地知識型讀者慣用的詞彙、文本規格與節奏、對話背後的假設,乃至理解世界的認知基模(cognitive schema)、當前思索的問題意識都有所不同。一如之前負責中國評論的鄒思聰觀察到的,「政治文明都不同,政治評論怎麼會相同?」
理想上,我們希望溝通各地地讀者,期待將每篇評論能處理到大家都看得懂;有些細節,確實也可以透過夾註與補筆完成。但仍然我們經常得發現,「在地讀者」跟「異地讀者」的閱讀需求難以調和。對前者而言夠銳利,最前沿的視角,往往不容易讓脈絡外的異地讀者跟上;如果把脈絡都補充完整了,對於在地讀者又顯得囉嗦。

被跟蹤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