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DC16
1 / 2 / 3 / 4 / 5 / 6
Tools & Contributions


Helle Crafts
赫勒·克拉夫茨
File:Helle Crafts.jpg
出生Helle Lorck Nielsen
赫勒·洛克·尼尔森

(1947-07-07)1947年7月7日
丹麦夏洛滕隆
逝世1986年11月18日或19日(39岁)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
死因谋杀
遗体发现地美国康涅狄格州佐阿湖
职业空中乘务员
知名于谋杀案受害者
配偶理查德·克拉夫茨
儿女3

赫勒·克拉夫茨(英語:Helle Crafts,1947年7月7日—1986年11月18或19日[1])是一位出生于丹麦的美国空中乘务员,居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她在1986年11月18日晚回家后失踪,后证实是遭丈夫理查德·克拉夫茨谋杀。凶手犯案后为了毁尸灭迹,将尸体冷冻后用碎木机粉碎并抛入附近的佐阿湖英语Lake Zoar中,案件因此又被称作“碎木机杀人案”(Woodchipper Murder[1][2]

赫勒失踪数日后,警方接到报案展开调查,但始终无法找到受害人尸体,调查过程因此一度陷入僵局。最终,当时就职于该州法证科学实验室的李昌钰率领鉴识团队和警方合作,根据目击证人的证词,搜查了克拉夫茨家掌握证据,又搜遍佐阿湖中及周边地区,找到赫勒遗体的残片。这一系列证据排除了其他合理怀疑的可能性,最终确定赫勒已经死亡,并根据多项证据得出凶手就是受害人的丈夫。警方于1987年1月将他逮捕,随后提起诉讼。经过两年的审理后,法庭于1990年1月认定理查德·克拉夫茨一级谋杀罪成立,判处其50年有期徒刑。这一案件也是康涅狄格州历史上首宗在没有找到受害人尸体的情况下定罪的谋杀案。[3][4]

背景

编辑

赫勒·克拉夫茨原名赫勒·洛克·尼尔森Helle Lorck Nielsen),于1947年7月7日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北部郊区的夏洛滕隆,是家中的独女。她的父亲是丹麦抵抗运动英语Danish resistance movement的成员,在二战期间曾参与反抗纳粹占领的军事行动。她性格随和而谨慎,待人真诚,很容易获得朋友的信任,和朋友的关系也很亲密。赫勒在20岁时成为了首都航空空中乘务员,之后又到了泛美航空工作。[2]:3[5]:43-441975年11月,赫勒与与理查德·布内尔·克拉夫茨(Richard Bunel Crafts)结为夫妻,两人共同育有二子一女。[6]:§5[2]:3[5]:49, 51

理查德·克拉夫茨来自纽约市,出生于1937年12月20日,是家中的长子,家中还有两个妹妹苏珊妮(Suzanne)和卡伦(Karen)。[5]:45-48[2]:2人们多认为他“冷血”、缺乏感情,但他自称内心和其他人一样感情丰富。[1]他在19岁时加入了海军,后来成为一名直升机飞行员。服役期间,理查德曾被派驻到到远东的韩国和日本;他还曾为中央情报局服务,在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地区执行秘密任务,自称曾参与了对老挝内战某地方领导人的斩首行动。1966年,理查德退役回到美国,两年后被美国东方航空雇用,成为民航飞行员。两人结婚婚后,理查德还曾自愿担任当地的志愿警察,尽管收入比飞行员低了很多,但他仍然严肃对待这份工作,还自费购买了警用装备,参加了昂贵的警员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包括持枪训练和致命武器管理等。[5]:45-48, 53-55[6]:§6[2]:4-5

这对夫妇婚后居住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感情生活并不和睦。两人的矛盾在恋爱时已初露端倪,婚后更是争吵不断。理查德的收入几乎是赫勒的三倍,但他要求两人分立账户,让赫勒用她的收入支付家庭的日常支出,自己则完全不理家务,把收入全部挥霍在日常爱好中。理查德在婚前就喜爱收藏武器枪械,而赫勒受父亲的影响,原本对枪支也很熟悉,因此并不排斥丈夫的这一爱好; 但两人有了孩子后,她开始担心家中的枪支会影响孩子的安全,因此十分愤怒。孩子出生后,理查德还经常连续几天彻夜不归。此外,他对妻子和孩子还有暴力倾向,对孩子的教育也不愿负责。当赫勒临盆产下最小的女儿之时,这位父亲也不知所踪。[5]:43-53[6]:§5-6[2]:2, 51984年,理查德被诊断患有结肠癌,接受了手术和化疗之后恢复了健康。赫勒在这一段期间内一直照顾他,两人的感情一度恢复亲近。但在他康复后,两人的感情又回到危机状态。[5]:54-55

1986年时,克拉夫茨夫妇的婚姻也已经走到尽头。赫勒此时得知理查德在新泽西州有一个长期婚外恋女友,决定与他离婚。她多次与朋友讨论离婚的问题,咨询了一位离婚诉讼律师,还雇用了一位私家侦探基思·梅奥(Keith Mayo)搜集证据。[5]:56-58[6]:§5-6[2]:2, 5[7][4]9月,梅奥拍到了理查德与女友相会的亲密照片。赫勒看到照片后正式向丈夫提出离婚,但理查德起初对此并不在意。之后他咨询了妹妹卡伦的丈夫大卫·罗杰斯(David Rogers),意识到自己如果离婚将会损失巨额财产,于是假装癌症复发,希望骗取赫勒的同情。但谎言很快被揭穿,彻底激怒了赫勒。[5]:56-58[4]

失踪

编辑

1986年11月18日,赫勒完成了当班的工作,从德国飞回美国,搭同事的车回到纽敦的家中,晚上6:30左右到了家。这是她最后一次被除了理查德之外的人见到,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其他人面前现身。[3][6]:§5[5]:60-61

18日晚,纽敦遭遇了严重的暴风雪,克拉夫茨家也因此在19日凌晨断电。赫勒的朋友和同事在19日打电话到她家,但连续多日始终没有联系到她,工作中也见不到她的身影,她的下落也无人知晓。这些朋友开始怀疑赫勒遇到了不测,开始搜寻她的下落。[5]:61-6612月1日,梅奥了解到了几位朋友的怀疑,认为赫勒很可能已经被丈夫谋杀,迅速报警并要求警方采取紧急行动,但警方起初对此案并不重视,纽敦警察局长路易斯·马尔凯塞(Louis Marchese)也不愿展开调查。[5]:62, 77-79[2]:2[4]警方在次日问讯了理查德,他称妻子18日晚回家后和家人一起吃了晚餐,饭后妻子和孩子早早上床睡觉了,家中的保姆也出门赴约不在家中,很晚才回来。理查德称妻子19日清晨离开了家,此后自己把孩子送到了附近韦斯特波特的妹妹卡伦家,之后再也没有见到妻子,而因家中停电也无法与她取得联系。理查德与当地警方关系密切,警察局的高层人员也证实他品行良好,调查人员认为他的证词可靠,于是相信了他的话。因此,警方在一开始把此案视作普通的失踪案处理,认为赫勒可能仅仅是因婚姻问题而离家出走,对案件也没有给予重视。理查德向警方表示自己怀疑妻子在加利福尼亚州有男友,认为她可能是和男友私奔。他称不愿将家丑外扬,因此没有及时报警。了解这一线索后,警方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找到了赫勒的汽车,已经在此停放多日。但随后又发现所谓“男友”只是赫勒的普通朋友,完全不知道她的去向,航班乘客记录也显示赫勒并没有飞往加州。[5]:79-80[2]:2[6]:§5

调查

编辑

开始调查

编辑

警方在向赫勒的朋友、邻居和同事取证之后,发现这些人都共同证实了一点:赫勒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当时又正值感恩节假期,她绝不可能抛下三个孩子独自离家出走。此外,警方也了解到赫勒正在准备和丈夫离婚。赫勒失踪之后的数周内,邻居和朋友一直寻找她的踪迹,向理查德询问她的下落,但理查德回答不同人的说法出现相互矛盾。他有时表示不知道她的下落,有时称妻子去德国旅行了,有时又称她回丹麦去看望生病的母亲。赫勒的一位朋友联系了她的母亲,发现她并没有生病,也没有见到赫勒,于是产生了怀疑,并报告了理查德的可疑行为。这位朋友同时告诉警方,赫勒曾经向她说,“如果我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么一定不会是意外。”警方逐渐开始怀疑案件可能并非简单的失踪案,而理查德很可能和赫勒的失踪有关。[5]:64-66, 72-76[2]:2[4]

同时,克拉夫茨家的保姆,19岁的保姆唐·玛丽·托马斯(Dawn Marie Thomas)也提供了关键的证词。她称在14日曾听到克拉夫茨夫妇的争吵;19日清晨6:00时,理查德曾叫醒她,对她说赫勒已经先开车去韦斯特波特拜访卡伦了,还说两人要带着孩子去与赫勒会合。托马斯认为此事很奇怪,原因是纽敦刚下了一场暴风雪,路上能见度极差,但理查德仍然坚持要尽快出发。随后理查德带着托马斯和孩子们到达韦斯特波特后却“几乎立刻就离开了”,但赫勒并不在卡伦家。[3][6]:§6[2]:619日晚上,理查德才回到卡伦家把托马斯和孩子们接回家中。托马斯回到家后,注意到卧室和走廊中的地毯不见了,而在离开家之前她曾见到地毯上有一滩污渍。理查德对托马斯说是因为不小心把煤油洒到地摊上了,所以要把地毯换掉。托马斯的证词大大增加了理查德的疑点,警方逐渐确认这一失踪案与理查德之间有很大关系。[3][6]:§6[2]:6[5]:83

12月4日,警方决定对理查德进行测谎试验。理查德同意接受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他并没有说谎,与妻子的失踪确无关系,对他的调查也因此被迫暂停。赫勒的朋友不能接受这一结果,不断要求警方重新调查。警方于12月11日再次对理查德进行讯问,他的回答仍然和上一次相同。但专家却指出他的表现“过度正常”,考虑到理查德曾接受过情报训练,怀疑理查德说谎的水准极高,不能排除撒谎的嫌疑。[6]:§6[2]:6-7[5]:80-81

寻找物证

编辑

在警方调查的同时,私家侦探梅奥也一直在寻找证据,希望能说服警方重视此案。他了解到案发后克拉夫茨家的地毯被理查德丢弃,于是到垃圾场寻找这块地毯的碎片。在当地垃圾分拣工的帮助下,他找到几块和克拉夫茨家地毯相似的碎片,且碎片上有类似人血的污渍。这些碎片最后被送到了法证科学专家李昌钰手中。[2]:8[5]:80-87李昌钰当时是康涅狄格州警方法证科学实验室首席犯罪学家,[8]他率团队检测了这一证据,结果显示这些地毯上没有任何人血残留。梅奥的这一行动虽然没有获得有效证据,但大大提升了此案的关注度,赫勒的朋友也向警方施压抗议,要求对案件展开深入调查。[2]:8[5]:80-87梅奥联系了当地的报社记者帕特里克·奥尼尔(Patrick O'Neil)报道此案和自己搜索地毯的行动,希望能通过舆论推动警方重视案件的调查。警察局长马尔凯塞在报道中终于表示愿意“调查所有可能性”。梅奥还通过自己在州警政厅任职的朋友,将案件提交到州警政厅负责管辖纽敦的西区重案组的视野中,西区重案组负责人詹姆斯·希尔茨(James Hiltz)于是率团队参与调查。到12月中旬时,警方已经开始全力调查此案。[5]:80, 84-85尽管如此,马尔凯塞局长在调查中仍然不愿配合,高度关注此案的州检察官沃尔特·弗拉尼根(Walter Flanagan)对此十分不满,于是将案件全权移交州警方处理。[5]:85, 88[3]

 
鲁米诺试剂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作用会发出荧光,法证科学中常用于鉴定血迹[9]

12月24日,希尔茨申请了搜查令,尽管他手中只有间接证据,但申请仍然得到了法官的批准。州警方重案组的12名警探与李昌钰等人组成特别小组,在12月25日在圣诞节当天趁理查德带孩子出门度假之时,到克拉夫茨家展开搜查,搜查持续了多日。之前警方发现理查德的信用卡消费记录和通话记录显示他曾在11月13日花费375美元购买了一款大容量冰柜,赫勒的好友也证实理查德曾买了这台冰柜放在车库中;但警方却没有找到这个新买的冰柜,仅发现了一台旧冰柜,其中也没有尸体。[5]:89-91[6]:§7[2]:8-9房间中的家具都被移动过,壁炉里也有残留的衣物纤维灰烬。搜查人员在克拉夫茨家邻居的帮助下还原了家具的摆放位置,之后李昌钰对房间进行了鲁米诺测试检测现场血迹。最终他在卧室内的床垫外侧距地面约1英尺(0.30米)处找到七点喷溅形的血迹,血迹的位置显示被害人倒地之后继续受到了击打;而在床边也发现不久之前被人用水清洗过的擦抹型血迹。克拉夫茨家的邻居称理查德从不洗衣服,但警方在房间中发现了清洗过的衣物和床单,检测显示也都在最近曾沾染过新鲜血液。此时DNA检测技术尚不发达,鉴识人员只知道这些血液与赫勒的血型同为O型。检测还表明这些血液并非经血,由此可以判断房间内曾发生过打斗,赫勒很可能已经遭遇不测。[5]:92-98[6]:§7[4]此外,警方还搜查了理查德·克拉夫茨的武器弹药库,并在附近的垃圾场中搜索被丢弃的卧室地毯,但都没有什么收获。警方在多日的搜查中共找到108份物证,其中包括大量枪支弹药、床单衣物等纺织物和纤维等,但始终没有找到赫勒的尸体。[6]:§7[2]:8-9

搜寻尸体

编辑
 
海因见到的碎木机与此类似,加挂在卡车尾部,可用卡车拖动,便于运输切出的木屑[2]:1

警方在克拉夫茨家的后院没有发现任何挖掘过的痕迹,在理查德自己拥有的一片26英畝(11公頃)的土地上动用了警犬、雷达、飞机航拍和红外线探测也没有找到尸体。[6]:§812月30日,一名目击证人约瑟夫·海因(Joseph Hine)提供了重要线索。海因是扫雪车司机,在12月20日凌晨3:30左右时正在驾驶扫雪车清除道路积雪,见到一辆可疑的卡车拖着一台碎木机停在佐阿湖英语Lake Zoar附近。[5]:99[6]:§8-9[2]:1, 10[7][1]佐阿湖是康涅狄格州胡萨托尼克河英语Housatonic River上的一座水库,下游有一座水电站。[10]海因还认出理查德·克拉夫茨就是当时驾驶卡车的人。而警方在之前一天恰好了解到理查德曾在11月19日租借了一台大型碎木机,且并非普通的家用型号,一般只用于分解大量木材。[5]:99[6]:§8-9[2]:10[7]租借碎木机的商店的店主表示理查德与一般的客户不同,归还机器之前曾彻底清洗过机器。[6]:§9之后亦有其他证人称曾在11月20日和21日在附近见到一辆卡车拖着一台碎木机,或者见到理查德和碎木机在一起。[5]:67-69[7]

 
佐阿湖

了解到海因的线索后,警探帕特里克·麦卡菲提(Patrick McCafferty)和T·K·布朗(T. K. Brown)立即根据线索找到佐阿湖畔。两位警探在湖边发现大量碎木屑,还有类似蓝绿色塑料材质的碎片混在其中。布朗随后又在积雪下发现一些碎纸片,是一封信件的一部分,拼好后能读出信件收件人栏写的是“康涅狄格州纽敦,纽菲尔德道5号,赫勒·L·克拉夫茨小姐收”(Miss Helle L. Crafts 5 Newfield Lane, Newtown, Connecticut)。他意识到这是重要线索并报告给警方。州警察局立刻集结资源和人力,组成搜查队迅速赶到现场,很快又找到一些信封碎片。[5]:100[2]:10搜查人员融化了附近的积雪,对每一寸土地拍照存档并仔细搜索。最终找到一颗牙齿,与赫勒的齿科记录相吻合,且根据断裂痕迹判断是外力导致脱落的。之后警方又找到一些织物碎片、塑料碎片、一副假牙架、金色人发和56块骨骼碎片。其中有蓝绿色合成纤维织物碎片,而保姆托马斯证实赫勒在失踪当晚身着蓝绿色睡衣;还有一些女士内裤纤维,检测后也和赫勒本人的相符;假牙架与赫勒的齿科记录相符;骨骼碎片大小都在0.25英寸(0.64厘米)左右,且有被切割过的痕迹。案件调查进行到此时,警方掌握的证据才能够“超越所有合理怀疑”,证明赫勒·克拉夫茨已经死亡。[5]:102, 105[6]:§9-10[2]:10侦查人员还搜查了证人提到的碎木机和卡车,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5]:100[6]:§9此外,警方在搜查理查德的维多利亚皇冠车时还找到与湖边类似的人发、人骨和织物,但这一小部分证据之后因超出搜查令范围,而被法庭判为无效。[5]:105-106

1987年1月5日,警方出动了潜水员,深入湖中寻找可能的证据,上游的水坝也配合调查调整流量,降低了湖水的水位。不久,潜水员在湖底的淤泥中找到一把电锯。[5]:106-107[6]:§10[2]:10电锯的产品编号已经被磨掉,鉴识人员用化学手段重现了编号,找到出售的商店。店中的存根证实这把电锯是理查德所买。[6]:§10[4]赫勒·克拉夫茨在生前因怀疑丈夫要加害于自己,曾把一部分文件交给侦探梅奥保管。梅奥在其中找到了理查德于1981年1月购买电锯的收据并交给了警方,收据上的编号也与找到的电锯编号相符。[2]:12理查德称电锯确实是自己购买,但早已被盗。鉴识人员检测了电锯,在其中发现人类手掌的残骸,血型与赫勒也相符。电锯中还发现人类毛发,与湖边发现的人发都来自于同一人,有外力拉扯的痕迹,和赫勒梳子上的头发染色剂相同,最后证实是赫勒本人的头发。[6]:§10之后,警方又在湖中找到部分人类脚趾和手指。指纹已经被切掉,但指甲上残留的指甲油经检测与赫勒使用的指甲油相吻合。潜水员搜遍湖底的淤泥,还找到了第二颗牙齿和其他物证。[6]:§10[2]:10搜查结束时,警方在佐阿湖及周边共找到“2,660根金色人发、69块人骨碎片、5滴人类血迹、2枚牙齿、一片被切割过的人类头骨碎片、3盎司(85克)人体组织、一截人类手指、一片指甲和一部分趾甲”。[2]:10[4][5]:108

还原案发过程

编辑

警方掌握的证据已经能够证明赫勒已经死亡,且理查德便是谋杀他的嫌疑人。主导案件鉴识工作的李昌钰提到,根据在湖边找到的木片、尸体碎片,以及指甲和纤维等碎片,能够证实这些赫勒·克拉夫茨已死亡,这些碎片正是她的尸体;而根据理查德的信用卡消费记录、湖中找到的电锯、碎木机和卡车,以及克拉夫茨家中发现的血迹,能够证明理查德·克拉夫茨正是谋杀赫勒的嫌疑人。[5]:102警方还根据掌握的线索还原了案发的过程。警方认为赫勒在18日晚回到家之后,与理查德爆发了口角。18日深夜至19日凌晨时分,[2]:11[1]她可能在床脚处弯腰更换床单时被理查德从身后击中后脑勺。根据血迹的喷溅模式推断,理查德当时用钝器击打了不止一次,最终杀害了赫勒。[5]:126-128[2]:11之后理查德将赫勒的尸体搬到楼下车库的旧冰柜中,等待保姆托马斯回家睡着后再行动。托马斯之后曾告诉警方自己深夜时在卧室中听到了赫勒的咳嗽声,李昌钰认为赫勒此时已经被理查德杀害,咳嗽声应当是理查德伪装的。根据警方的推断,理查德在等托马斯睡着后,出门驾驶自己停在别处的货车回到车库中,把赫勒已经冰冻的尸体转移到货车中的新冰柜里。[5]:126-12819日清晨,理查德把保姆和孩子们送到妹妹卡伦家。警方认为他之后带着赫勒的尸体到自己的私人土地,用电锯肢解了尸体之后放回冰柜中。20日晚,理查德下班后驾驶租来的重型卡车拖着碎木机到佐阿湖畔,将尸体和碎木一起粉碎后拋入湖中。警方认为在约瑟夫·海因看到理查德时,他应该已经完成了碎尸的工作,正在清理碎木机或是销毁证据。[2]:11[1]李昌钰也坦承,根据已掌握的证据不能解释赫勒的车为何会停在机场,因此怀疑案件有其他从犯,但因证据不足无法确定。[5]:126-128

逮捕和审判

编辑

1987年1月11日,法院批准了对理查德·克拉夫茨的逮捕令。当晚9:00左右,警方包围了克拉夫茨家,在僵持了数小时后于深夜12:30逮捕了他。理查德接受了警方的讯问,之后丹伯里法院裁定将他送往布里奇波特的一处拘留所中严格监管起来,保释金额高达75万美元。[2]:11[7]这一金额是当时康涅狄格州历史上的最高纪录。理查德的妹夫大卫·罗杰斯得知他被捕的消息之后,出钱为他聘请了一位一流的辩护律师J·丹尼尔·萨格林(J. Daniel Sagarin)。[5]:112理查德被捕后,三个孩子的监护权交给了他的妹妹卡伦·罗杰斯。[1]

检方于1月13日正式提起诉讼。[7]此时这一案件已经被公众知晓,媒体和民众都对案件高度关心。理查德的辩护团队因此提出动议,要求异地审判。法官起初搁置了这项动议,但1988年1月时,法官发现陪审员无法做到公正裁决,决定批准异地审判的动议。3月,审判转移到新伦敦继续进行。检方团队由沃尔特·弗拉尼根直接领导,多名专家证人出席了庭审。[5]:116[2]:12


庭审过程中,法证科学成为关键因素,检方在庭审中出示了一系列重要证据,控辩双方就证据的效力展开交锋。辩方律师一开始就提出,警方在克拉夫茨家和他的皇冠车中搜查的证据超出了搜查令许可范围,要求将其排除在证据之外;最终法官裁定房间内获得的证据可以采信,而警方在搜查汽车时将其拖到州警局停车场,超出搜查令许可范围,其中证据予以排除。[5]:117-118李昌钰随后以证人身份出席庭审作证。他在庭上重建了犯罪的过程,指出在佐阿湖及附近搜寻到的少量人体组织已经包含了足够的信息。他在证词中称能够确定湖畔找到的65块骨骼是由强力的“重型锐器”切割粉碎的,而这些骨骼碎片以及其他人体组织碎片、纤维和木片都经过同一部机械切割。[2]:12鉴识法医为证明尸体碎片是被碎木机粉碎的,还曾用猪的尸体放入同型号碎木机观察碎片形态,发现碎骨的形状和大小都与湖边找到的尸体碎片相似。纤维学和纺织品专家在庭上证实所有的纤维来源相同,木材学专家也证实证据中碎木片的切割痕迹与理查德租借的同型号碎木机相符。[5]:113-114, 119

在湖边找到的两枚牙齿和相关齿科鉴定结果成为庭审中确定赫勒遗体的决定性证据。检方证人,法医口腔学家康斯坦丁·卡拉祖勒斯(Constantine Karazulas)在证词中称,其中一枚牙齿上带有一部分下颌骨,是被“创伤性外力”连同下颌骨一起撕扯下来,与牙医拔牙的特征不同。第二枚牙齿上带有金属牙冠,他对其拍摄数百张X光片,与赫勒生前拍摄的相对比,认为二者相吻合。检方请到的另一位专家证人是曾对約瑟夫·門格勒约翰·肯尼迪的遗体进行过齿科检验的专家洛厄尔·莱文(Lowell Levine),他在庭审中认同卡拉祖勒斯对第二枚牙齿的鉴定结果,也在证词中指出这颗牙齿“属于赫勒·克拉夫茨生前所有”。[5]:118-119[2]:12

1988年6月23日,本案正式交付陪审团裁决。在接下来的两周中,13位陪审员中的12位都认为理查德有罪,但陪审团中的一位男子固执己见,不接受其他人的任何想法,坚持认为理查德无罪。他还多次违反陪审团规定,越来越情绪化,最终拒绝继续参加案件审理。7月15日,法官宣布本案为无效审判。[5]:122[2]:12赫勒的亲友、警方和鉴识团队都对这一结果表示十分失望。[2]:13

1989年9月7日,案件在诺沃克再次开庭。审判过程和第一次十分类似,检方出示了相同的证据,同样的证人出席作证。11月20日,案件交由陪审团裁决。陪审团在八小时后便达成一致意见,认为理查德·克拉夫茨有罪。法庭在次日裁定其一级谋杀罪成立,并于1990年1月正式判处其有期徒刑50年。[2]:13[1]卡伦·罗杰斯认为理查德毫无悔过之意,曾在判决前敦促法官从重量刑,希望能判处其最高刑期。[1]之后理查德被关押至位于康涅狄格州萨菲尔德英语Suffield, Connecticut的最高安全级别男子监狱麦克杜格尔-沃克教化所(MacDougall-Walker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2021年8月之前不得假释。[4]

编辑
  • Howard Stern parody 21-January-1987 "I Shred Lucy". The final line, after the wrong person is chipped, is Ricky Ricardo's "Oh no, Charles Boyer is now Charles Puree'"
  • In the 1989 film Woodchipper Massacre, children kill their aunt, freeze her corpse, dismember it, and then put it in a woodchipper.
  • The pilot episode of Forensic Files (1996) documents the investigation.[11]
  • The 1996 film Fargo is, in part, loosely based on the case
  • In 1997, New Detectives outlined the events in an episode titled "Body of Evidence".
  • In 1998, the case was featured on History Television's series, Crime Stories.[12]
  • In July 2012, Investigation Discovery revisite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ase in their Blood, Lies, and Alibis episode entitled "Woodchipper Killer," focusing particularly on Lee's forensic analyses.
  • The case was discussed in the Jodi Picoult novel House Rules.

See also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0-Year Sentence Imposed In 'Wood Chipper' Murder. New York Times. AP. 1990-01-09 [2017-01-25].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Gado, Mark. All about the Wood Chipper Murder Case. Crime Library.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0). 
  3. ^ 3.0 3.1 3.2 3.3 3.4 Grogan, David W. The Lady Vanishes, and a Woodchipper Leaves Just a Shred of Evidence. People. 1988-08-01 [2016-01-27].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McMurray, Kevin. 23 years ago, Richard Crafts was more willing to part with his wife than his money. News Times. 2009-11-18 [2016-01-27].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李昌钰; 托马斯·W·奥尼尔. 第二章 碎木机谋杀案. 神秘血手印: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5. 刘为军(翻译).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01. ISBN 9787562040606.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李昌钰. 第三章 碎木機下的冤魂. 神探李昌鈺破案實錄. 邓洪(整理). 台北: 時報出版. 1998-12-08. ISBN 9571327360. 
  7. ^ 7.0 7.1 7.2 7.3 7.4 7.5 Madden, Richard M. Pilot Charged in Slaying of Wife. New York Times. 1987-01-14. 
  8. ^ Division of Scientific Services History. State of Connecticut. [2017-01-25]. 
  9. ^ Houck, Max M.; Siegel, Jay A. Fundamentals of Forensic Science. Academic Press. 2015: 243–244. ISBN 9780128002315. 
  10. ^ Housatonic River Watershed Summary (PDF). Connecticut Department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7-01-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3). 
  11. ^ P.Dowling "The Official Forensic Files Casebook", p.10-11 ISBN 0-7434-7949-1
  12. ^ The Woodchipper Wife-Killer — Crime Stories — History Television. History.ca. [2010-09-06]. 

References

编辑

The Woodchipper Wife Killer. Crime Stories. 2008. 


http://www.nytimes.com/1987/01/14/nyregion/pilot-charged-in-slaying-of-wife.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8/12/20/nyregion/metro-datelines-wood-chipper-case-trial-ordered-moved.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7/03/27/nyregion/metro-datelines-plea-of-not-guilty-filed-in-wife-s-death.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8/07/19/nyregion/metro-datelines-prosecutors-to-retry-wood-chipper-case.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9/09/17/nyregion/second-wood-chipper-murder-trial-begins.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8/05/15/nyregion/everything-but-a-body-in-murder-trial.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9/11/22/nyregion/pilot-convicted-of-killing-wife-in-wood-chipper-murder-trial.html

http://www.nytimes.com/1990/01/09/nyregion/50-year-sentence-imposed-in-wood-chipper-murder.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7/02/08/nyregion/campaign-seeks-to-help-slain-woman-s-children.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9/10/15/books/crime-mystery-evidence-sparse-but-grisly.html

http://www.nytimes.com/1988/06/17/nyregion/pilot-denies-disposing-of-his-wife-in-chipper.html

http://www.nytimes.com/2002/03/31/nyregion/the-view-from-norwalk-as-world-takes-notice-a-case-will-try-town.html

http://www.people.com/people/archive/article/0,,20099582,00.html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2/07/31/wood-chipper-murder-flight-attendant-blood-lies-alibis-video_n_1722689.html

http://www.amazon.co.uk/The-Woodchipper-Murder-Arthur-Herzog/dp/0805007539

http://www.amazon.com/Cracking-Cases-Science-Solving-Crimes/dp/1591027470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875228/)李昌钰、托马斯·W·奥尼尔. 第二章 碎木机谋杀案. 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 5:神秘血手印(Cracking Cases : The Science of Solving Crimes). 刘为军(翻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2040606.  已忽略未知参数|month=(建议使用|date=) (帮助)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AgQJGLh9eJQC&printsec=frontcover&hl=zh-TW#v=onepage&q&f=false

https://itunes.apple.com/us/book/the-woodchipper-murder/id560955950?mt=11

http://articles.courant.com/1993-07-07/news/0000007613_1_chipper-richard-crafts-helle-crafts

http://www.newstimes.com/local/article/23-years-ago-Richard-Crafts-was-more-willing-to-256633.php

http://articles.courant.com/1993-07-07/news/0000007613_1_chipper-richard-crafts-helle-crafts

Scott Christianson, Bodies of Evidence: Forensic Science and Crime

http://articles.orlandosentinel.com/1989-09-03/news/8909034758_1_crafts-nail-polish-dental-cap

John J. Miletich, Homicide Investigation: An Introduction

Heather Miller Coyle, Forensic Botan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to Criminal Casework.

http://www.ctpost.com/policereports/article/Heath-verdict-could-motivate-breakthrough-in-4910004.php

Paul Dowling, The Official Forensic Files Casebook

http://articles.courant.com/1993-07-07/news/0000007613_1_chipper-richard-crafts-helle-crafts

Bryan Ethier, True Crime: Connecticut: The State's Most Notorious Criminal Cases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