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臺灣教育專案/2019師大地理系GPS應用計畫/橢球高

橢球高(英文:Ellipsoidal Height)又稱大地高,將地球假定為一理想橢球體,地面點沿著参考橢球面法線到参考橢球面的距离,GPS測量之高程系統即依此定義。由於理想橢球僅是一個幾何數學模型,並無法用來詮釋地球上的物理現象,橢球上任何一點不一定與重力方向一致。[1]

橢球高、大地起伏關係圖

「橢球高」(h)是參考橢球體上幾何高度,「水準正高」(H)則大地水準面為其起算基準,兩高程系統間之差異稱為「大地起伏」(N)。橢球因定義明確、施測容易的優點,故而成為監測的主要工具。目前臺灣由「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經由重力測量,推算出一套適合台灣地區之大地起伏模型,作為GPS測量推得測量點位正高值之改正依據。 [2]

橢球高隨著參考橢球體而定義,1997臺灣大地基準(TWD97)採用1980年國際大地測量學與地球物理學協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簡稱為IUGG)公布之參考橢球體(GRS80),其橢球參數如下:長半徑a=6378137公尺 扁率f=1/298.257222101(GRS80)。[3]


參見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