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景陶碉堡是於1949年至1953年間興建的香港警察隊警崗,共有7座,分別位於香港邊境禁區內多座山嶺上,於英屬香港時期用以監視中國解放軍及深圳河邊界對岸的形勢[1]

麥景陶碉堡(礦山)

歷史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香港政府擔心新中國成立會威脅香港社會,加上當時有大量的逃避共產黨的難民湧到香港,與香港警察發生過多次衝突。於1948年,時任警務處處長麥景陶下令在香港邊境範圍內多座山嶺上興建7座混凝土碉堡,俗稱為麥景陶教堂或者麥景陶碉堡。

直至現在,這些警崗仍在使用中,主要用作打擊跨境罪行及反偷渡之用。而隨着時代變遷,警崗而由人手值勤轉為以電子監察系統運作。1997年,這列建築物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2]

設計 編輯

7座麥景陶碉堡位於新界北總區,由東至西包括伯公坳沙頭角)、礦山蓮麻坑)、白虎山香園圍)、瓦窰打鼓嶺)、南坑文錦渡)、馬草壟落馬洲)及擔竿洲米埔)。根據《邊境禁區修訂令2015》,以上碉堡已於2016年1月4日第三階段邊境禁區縮減之同時,全數剔出禁區範圍外。但是,由於保安理由,碉堡仍然不會對外開放。7座建築物設計相似,為兩層高建築物,頂層為八邊形或圓形設計,皆望向北方以臨視深圳河以北局勢。碉堡外有鐵絲網包圍,設有生活區(煮食區、休息室、洗手間)、發電機房、水塔、更有防彈牆作防衛用途。

參考註釋 編輯

  1. ^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Introduction to 1444 Historic Buildings (PDF). [2012-04-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10-13). 
  2. ^ Brief Information on Proposed Grade II Items (PDF). [2012-04-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3).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