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一座集動物、植物、古生物、地質等多學科大型的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坐落於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31號天津文化中心內,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展示面積達1.4萬平方米。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可追溯到1922年成立的北疆博物院,是中國較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

天津自然博物館
地圖
成立日期1922年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31號
類型自然博物館
館藏白鱘標本等
館藏規模40萬件生物標本,1452件模式標本
網站天津自然博物館官網

歷史 編輯

北疆博物院時期及天津人民科學館時期 編輯

左:北疆博物院舊址。 右:鑲嵌在北疆博物院牆上的「黃河白河博物館」銘牌。

天津自然博物館前身原是法國傳教士桑志華於1922年在天津工商學院校內(今天津外國語學院)籌建的北疆博物院。1922年,在法國天主教會和天津法租界行政當局採取了桑志華的新建博物館的建議,決定修建博物院以解決標本收藏的難題。桑志華在馬場道南側蓋起了一座占地300平方米,高21米的三層樓房。桑志華為其取名為「MUSEE HOANGHO PAIHO」,中文為「黃河白河博物館」[1]。後因藏品來源的拓展,定名為北疆博物院。1928年5月,天津北疆博物院陳列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展出了植物標本2萬種,動物標本3.5萬種,岩石與礦石標本共7000種,動物骸骨化石1.8萬公斤,以及地圖、照片及調查報告等展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華北、天津的淪陷使得採掘工作被迫中斷,桑志華不得不返回法國,北疆博物院也基本停止了採掘與研究工作。1939年,天津遭受水災,北疆博物院的一部分藏品遷到北京法國使館附近新建的博物院內。1947年,北疆博物院的工作正式停擺[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疆博物院由津沽大學代管。195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北疆博物院,並更名為「天津人民科學館」。1953年11月,陳列廳再次對外開館。當時展品按古生物及礦石、脊椎動物、動物進化、農業病蟲害四大類,被分在不同的陳列室。1958年,在北疆博物院的大樓里,正式成立了天津市自然博物館。1959年,在陳列展覽和辦公地遷走後,北疆博物院大樓成為收藏珍貴標本的庫房。北疆博物院從20世紀60年代不再對外開放,只有研究學者和自然博物館的管理人員可以進入[3]。直到2018年,北疆博物院在原址作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一處館區對外開放[4][5]

馬場道時期 編輯

 
馬場道時期天津自然博物館舊址

1959年,陳列展覽和辦公地址又從北疆博物院遷到位於馬場道272號的原英國鄉誼俱樂部(現天津市幹部俱樂部)。時任政務院副總理的郭沫若為博物館寫了館名[6],天津自然博物館的「館」字的繁體是「館」還是「舘」曾經引發爭議[7],根據天津自然博物館官網的顯示,「館」一直被沿用下來[8]。1968年8月,天津市自然博物館與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以及「泥人張」彩塑工作室曾合併組建為天津市博物館。1973年12月,各博物館恢復合併前的建制。1974年,更名為天津自然博物館[6]

1997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決定翻修位於馬場道272號的天津自然博物館。1998年,天津自然博物館在帶有「海貝含珠」造型的馬場道時期天津自然博物館主館落成並重新開放。新的馬場道時期天津自然博物館占地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分為陳列館、藏品庫、業務用房、植物園四個功能區,共設海洋世界廳、恐龍大觀廳、古哺乳物廳、動物生態廳、世界昆蟲廳、海洋貝類廳、海洋世界廳、熱帶植物溫室廳等多個特色展廳。馬場道時期,館藏生物標本38萬件,包括超過1300件一、二級珍品,模式標本1400多件[6]。在此時期,博物館成為第一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並先後獲得國家文物局指導的「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全國文物系統先進集體」等市級、國家級先進榮譽稱號稱號[9][10]。2013年5月2日,馬場道天津自然博物館閉館[7]

文化中心時期 編輯

 
天津文化中心時期天津自然博物館正面

2013年,天津自然博物館搬遷至天津文化中心的原天津博物館所在建築中。2014年1月25日,天津自然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11]

建築特色 編輯

 
天津自然博物館

位於文化中心的天津自然博物館(原天津博物館)由日本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和川口衛構造設計事務所為天津博物館所設計,天津天津六建工程管理公司施工[12]。2002年開始建築設計,2004年9約投入使用。曾獲得2003年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等獎項[13]。占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平方米。外形為仿天鵝造型,由天鵝湖、天鵝頸以及綠色項鍊也就是綠化帶構成[14]

天鵝湖直徑130米,容積為6500平方米,水深從30厘米到80厘米逐漸加深。天鵝湖周圍設有湖邊廣場,廣場地面鋪設花崗岩,下面為了防止冰凍造成花崗岩脫落而鋪設兩層沙和灰土等材料。另外,在網殼外圍有7米的溝渠用來防止洪水進入倉庫也可以用來防盜。天鵝頸由從主入口經過天鵝湖進入天津自然博物館的迴廊構成,迴廊屋頂用玻璃覆蓋。圍繞天鵝湖的綠色綠化帶以10度的角度緩慢傾斜,並種植4米以下的植物[14]

主建築共3層,最高處33米,建築一層和二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分別有邊長為7米和14米的柱網,第三層為牆鋼支撐結構,屋頂為鋼網殼,建築平面呈半圓形,直徑為186米,基礎為樁承台基礎。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外延裝修主要包括殼面和玻璃幕牆、採光窗、落地窗。殼面為半徑158米的球面的一部分,表面積為15539平方米,由網殼、保溫層、折板及鍍瓷鋁板構成。玻璃幕牆由兩翼的側幕牆和與天鵝頸相連的中央幕牆構成,上面的鋁製窗框主要沿垂直方向布置,以形成從球面邊緣向天鵝湖方向的流線造型。採光窗為可開合式,作為前廳和三層展室的通風口還具有排煙、換氣等功能。落地窗傾斜角度為69度。一層到二層高為5米,二層到三層高為8.7米並留有設備檢修空間的餘量,第三層的吊頂可分為從3米到超過13米的7個層次。室內擁有1.1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和文化休閒設施,由陳列展覽區、藏品庫房區、圖書資料中心、辦公與技術用房和設備用房等五大部分組成[14]。為了適應從天津博物館的展覽轉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展覽,該建築進行了諸如將北入口處的三個玻璃門斗移除,將大堂向北延伸6米左右等工程的外檐大修工程以及曾設貨梯、增加展覽負重等工程的內檐改造工程[13]

展覽 編輯

 
天津自然博物館共享大廳的恐龍化石

天津自然博物館館藏擴充至包括1282件一級、二級珍品的40萬件生物標本,1452件模式標本。其內容包括集動物、植物、地質、古生物、古人類等眾多學科。館藏藏品主要來自於中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世界範圍內的科學標本。博物館以「家園」為主題分為戶外的「家園·足跡」、博物館一層的「家園·探索」、二層的「家園·生命」以及三層的「家園·生態」四部分[15]

「家園·探索」分為展示區及綜合服務區,其中展示區包括巨型恐龍骨架的共享大廳、3D影院、互動體驗區、科普劇場、自然探索教室、活體蝴蝶園以及臨時展覽,2019年2月4日至2019年5月4日一樓的臨時展覽為《葫蘆主題展》,綜合服務區有服務中心、紀念品商店和簡餐區等服務區域[15][16]

「家園·生命」 展區 編輯

從左至右圖1:第一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展出的礦石。 圖2:第一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展出的帶地衣的南極石。圖3:第二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疊層石。圖4:第二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蟲類化石。圖5:第三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厚盤菊石。圖6:第三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白鱘標本。圖7:第三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所藏的貝類。圖8:第四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所展的各國國蝶。圖9:第四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所展示的矽化木
 
天津自然博物館 家園·生命 展區

「家園·生命」展區位於博物館二層,面積5700平方米。分為遠古家園」和「現代家園」兩大部分,分為八大單元[17],該展覽講述了生命從起源開始的演化歷程。第一單元的主題為「生命誕生,地球不再荒寂」,該單元展出了從廣東陽春的藍銅礦、南省冷水江市的輝銻礦、帶地衣的南極石等礦石展品[18][19]。第二單元的主題為「神奇爆發,生物從此繁盛」,在此主題內有天津薊州發現中上元古代由藍藻屍骸和沉澱物構成的疊層石[20]、三葉蟲等的化石[18]。第三單元以「各顯其能,爭霸喧囂海洋」為主題,在此你可以看到珊瑚、各類海洋生物的化石或標本比如藍槍魚法螺等以及白鱘等珍貴藏品[18]。第四單元則是「從水到陸,開拓嶄新家園」,其中有大量陸上生物包括昆蟲、植物、動物的標本[18]

第五單元的主題是「多樣演化,爬行鼎盛一代」,此單元多以恐龍化石為主,如亞洲古似鳥龍馬門溪龍三角龍等以及恐龍蛋化石。第六單元講述的是「鳥兒飛天,天空的新主人」,第七單元以「興衰更替,哺乳動物輻射」為主題,講述哺乳動物的形成,其中能看到真猛獁象骨骼化石。普氏野馬化石。第八單元的主題為「第八單元:人猿分野,智慧生物起源」里有「露西」的模型以及北京猿人等猿人的頭骨或其他部分骨骼[18][17]。該展獲得第十二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精品獎[21]

從左至右圖1:第五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三角龍化石。 圖2:第五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馬門溪龍化石。圖3:第五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亞洲古似鳥龍化石。圖4:第七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的鯨魚標本。圖5:第七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海豹等哺乳動物標本。圖6:第七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藏的霍爾果斯準噶爾巨犀頭骨的模型。圖7:第八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北京猿人頭骨。圖8:第八單元 天津自然博物館所展示的幾種早期人種頭骨。

「家園·生態」展區 編輯

 
天津自然博物館「家園·生態」展區
從左至右圖1:天津自然博物館——北美:野性新世界。 圖2:天津自然博物館——非洲:原野生與死。圖3:天津自然博物館——南極:冰雪的童話。圖4:天津自然博物館「歐亞:生命交響曲」中的熊貓標本。

「家園·生態」展區的展覽是《環球動物之旅——肯尼斯·貝林捐贈世界野生動物展》,該展廳內展出了以肯尼斯·貝林英語Ken Behring向天津自然博物館捐贈200多件野生動物標本為基礎加以館藏的中國動物標本,從而組成各大洲動物群的標本展示。展廳陳列特點為整個展廳講述了一個環球 動物探險之旅的大故事,每個大洲又是獨立的部分,每個洲的部分則可以分解成若干個小故事[22]。按洲的部分可以分為以有袋類動物標本為主的」澳洲:活化石大陸」、以熱帶雨林動物群標本為主的「南美:神奇的雨林」、以北美森林和草原動物為主「北美:野性新世界」、以企鵝為代表的「南極:冰雪的童話」、以北極熊為代表的「北極:消融的冰川」、標本數量最多包括稀樹草原動物群、非洲荒漠動物群和非洲熱帶雨林動物群的「非洲:原野生與死」以及歐亞山地動物和森林動物群為主的「歐亞:生命交響曲」8部分,以展示各大洲生物多樣性[23]

除此之外,天津自然博物館還會展出過一些臨時展覽,比如:《金豬送瑞——豬年生肖特展》《蟲珀特展「時光膠囊」》、《絲綢之路自然大觀》、《金犬旺新春——狗年特展》等[24]

科普與學術 編輯

2015年,天津自然博物館開展涉及到從學齡前兒童到老年人的科普活動超過600場。學術方面除了北疆博物院時期的「桑志華、 德日進等人組成的古生物考察團」的研究,博物館先後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英語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合作完成《中國三趾馬化石》《中國的四個翅膀恐龍》等著作,與中科院古脊所、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合作完成《中國乳齒象化石》,與南開大學合作完成《中國蝽類昆蟲鑑定手冊》等著作以及與南開大學河北大學等學術單位組織開展「天津薊縣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調查」。2016年2月,天津自然博物館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簽署成立「中科院古脊所——北疆博物院聯合研究中心」,同年4月,與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簽署成立「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天津自然博物館昆蟲與植物聯合研究中心」[25]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呂志毅. 河北大学前身——天津工商大学创建背景.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9-25. 
  2. ^ 於樹香. 近代法国传教士对我国北方的科学考察与天津北疆博物院. 歷史教學. 2002-06-05, (6). 
  3. ^ 从北疆博物院到天津自然博物馆. 化石. 2017-08-20, (3). 
  4. ^ 陳建強; 劉茜. 天津北疆博物院南楼时隔七十多年重新开放. 光明日報. 2018-10-29. 
  5. ^ 消失的北疆博物院. [2014-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3). 
  6. ^ 6.0 6.1 6.2 百年自博.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4). 
  7. ^ 7.0 7.1 徐燕. 99岁天津自然博物馆闭馆 “館”字曾引争议. 中國新聞網.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6). 
  8. ^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9. ^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06号. 中紅網.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10. ^ 中国首个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喜迎90华诞. 北方網.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6). 
  11. ^ 周勤隆.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试开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12. ^ 鄭錦銘. 天津博物館 設計 川口衞構造設計事務所+高松伸建築設計事務所. 新建築. 2015, (01)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3) (日語). 
  13. ^ 13.0 13.1 馮玉萍. 天津自然博物馆迁建改造设计. 設計與規劃. 2015: 66–67. 
  14. ^ 14.0 14.1 14.2 陳志華; 王小盾; 劉錫良. 天津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 第二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 2002-07: 138. 
  15. ^ 15.0 15.1 博物馆概况.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16. ^ 服务信息.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17. ^ 17.0 17.1 天津自然博物馆二楼家园·生命展区.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馆藏珍品. 天津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19. ^ 闪长玢岩-----(带地衣的南极石).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2). 
  20. ^ 晏青. 天圆地方的外表 智圆行方的精神——天津自然博物馆印象. 天津科技. 1999, (05): 16–17. 
  21. ^ 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结果揭晓. 人民網.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3). 
  22. ^ 覃雪波. 以故事营造氛围 创新自然博物馆陈列——以天津自然博物馆 贝林厅陈列为例. 博物館研究. 2012, (01): 32–36. doi:10.13368/j.cnki.mure.2012.01.006. 
  23. ^ 天津自然博物馆三楼家园·生态展区.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6). 
  24. ^ 临展咨询. 天津自然博物館. [2019-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4). 
  25. ^ 馬金香. 浅析自然博物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天津自然博物馆为例. 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 2016, (02): 64–71. doi:10.19628/j.cnki.jnsmr.2016.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