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

東亞語言
本頁面使用HTML注音,若瀏覽器不支援,注音會顯示在文字後方,如:衣(ㄧ)。

日語,又稱作日本語(日語:日本語にほんご Nihongoにっぽんご Nippongo[註 1]日語發音:[ɲihoŋɡo] [ɲippoŋɡo])、大和言葉(やまとことばyamatokotoba),屬日本-琉球語系,是日本大和民族使用的語言,也是大和民族的民族語言。日本國並未以憲法法律明確規定日語為官方語言,但各種法令[註 2]都規定需使用日語,在學校教育中作為國語教授的也是日語。日語是日本通用語事實上的官方語言。

日語
日本語
Nihongoにほんご
Nippongoにっぽんご
日語書寫系統中的「日語」
發音/nihoNɡo/: [ɲihoŋɡo]
[nʲiho̞ŋːo̞][1]
[nʲip̚po̞ŋːo̞](罕見)[2]
[nʲiho̞ŋɡo̞][3]
[nʲip̚po̞ŋɡo̞](罕見)[3]
母語國家和地區日本(參看「分布」一節)
族群和人
母語使用人數
1.25億 (2010年)[4]
語系
早期形式
文字漢字
假名平假名片假名
日語盲文
日語手語英語Signed Japanese
官方地位
作為官方語言 日本(事實上)
 帛琉安加爾州
語言代碼
ISO 639-1ja
ISO 639-2jpn
ISO 639-3jpn
語言瞭望站45-CAA-a
   日語為多數人口使用的常用語言。
   日語為重要的少數語言。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符號。部分作業系統瀏覽器需要特殊字母與符號支援才能正確顯示,否則可能顯示為亂碼、問號、空格等其它符號。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日本語
假名にほんご
平文式羅馬字Nihongo

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如果計算日本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以外的日本人日僑日裔,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5]。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國民[註 3]都以日語為母語[註 4]。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在日語文法學界,如果無特別說明,「日語」(日語:日本語)這個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語現代標準語[6],有時也稱作「共通語」(日語:共通語)。

特徵 編輯

日語在音韻方面,除了促音「」和撥音「」外,開音節(以元音結束的音節)語言的特徵強烈。此外包括標準發音在內的眾多方言都具有音拍mora)。在重音方面,屬於音高重音(pitch accent,或謂非重音語言)。自古流傳至今的和語具有以下特徵:

  1. 不以「ら行」假名作為詞語的開頭(因此在日語接龍遊戲中很少見到「ら行」開頭的詞語。「らく(輕鬆)」、「喇叭らっぱ(喇叭)」、「林檎りんご(蘋果)」等都不是和語)。
  2. 不以濁音作為詞語的開頭[「(擁抱)」、「どれ(哪個)」、「(場合)」、「薔薇ばら(薔薇、玫瑰)」等詞語上古日語皆無,乃是後世日語發生的變化]。
  3. 同一詞根內沒有連續元音[「あお(藍色)」、「かい(貝殼)」在古代的發音是「あを /awo̞/」、「かひ /käpi/」]。

(參看「書寫系統」一節和「音韻」一節)

語序方面,句子主要由主語賓語謂語的順序構成,且是具代表性的話題優先語言之一。修飾語位於被修飾語之前。另外日語在表現名詞的時,並不是通過改變語序或語尾,而是通過在詞後加具有文法功能的機能語(助詞)來表現。因此在語言類型學上,日語屬於主賓謂結構;在形態學上,日語屬於黏著語(參看文法一節)。

在詞彙方面,除了自古傳下來的和語詞外,還有中國傳入的漢語詞。自近代之後,以西方語言為中心各國傳入的外來語的比例也逐漸增加。(參看詞彙的種類一節)

在對人表現上,日語顯得極富變化;不單有口語書面語的區別,還有普通和鄭重、男與女、老與少等的區別。日語擁有在文法和詞彙上均很發達的敬語體系,以表達敘述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參看敬語一節)

日語也有多樣的方言系統,特別是在琉球群島,方言之間有著很大的差異(參看「方言」一節)。直到近世(江戶時代)中期,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京都方言都有著標準語的地位[7]。在近世後期,德川幕府統治日本後,江戶方言的地位上升,最後以東京山之手的中產以上階層的山之手方言日語山の手言葉山の手言葉)為基礎,形成新的標準語共通語,亦即明治之後的現代日語。

日語的書寫系統和其他語言相比較為複雜。漢字(含和製漢字。有音讀訓讀等多種讀法)和平假名片假名是主要使用的文字,稱為漢字假名混寫文,大多數時候都同時使用這三種文字來表記[註 5]。此外也時常使用拉丁字母日語羅馬字)和希臘字母(主要用於醫學和科學用語)。此外,日語還同時通用橫向和縱向兩種方向來書寫。

在音韻上,日語音節基本上都是由「輔音+元音」構成,元音只有五種,音節構造簡單,同時也有直音和拗音的對立、「一音節兩音拍」現象的存在、無聲化元音、隨著複合詞彙的形成使得高音位置也隨之變化等特點。

分布 編輯

日語的使用範圍主要是在日本。雖然日語使用人數缺乏調查,但一般按照日本人口計算[8]

日本在法令上沒有直接規定日語為官方語言國家語言,但《裁判所法》(法院法)第74條規定:「在法院,使用日語[9]。」《文字・活字文化振興法日語文字・活字文化振興法》中將「日語」與「國語」同等看待(第三條第二款:「要振興文字及活字文化,必須充分的體認到『國語』是日本文化的基石。」、第九條:「國家,應當儘可能…(中略)…支援將『日語』的出版物翻譯為外國語言...」[10])。所有的政府公文都只由日語書寫,各級學校的「國語科」教授的內容是日語。

在日本,無論電視廣播電影等廣電領域,還是小說漫畫報紙等出版領域,幾乎都使用日語。在播放國外的電視劇及電影時,也幾乎都翻譯為日語,並帶字幕或日語配音播出。外語原版的出版物在日本也有發行,但主要是面向海外的論文、針對在日本居住的外國人或日本的外語學習者的出版物,並不以一般日本人為受眾。

在日本以外,主要使用日語的有拉丁美洲[註 6]夏威夷等地區的日本人移民[11][12][13],但其中也有很多人在經過三、四代以後就不再說日語了[14]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曾經統治的各個地區,例如臺灣臺灣日治時期)、庫頁島樺太廳)、南洋群島南洋廳[註 7]朝鮮半島朝鮮日治時期)、大連市關東州)以及中國東北地區滿洲國)等地,至今仍有一部分在當時曾受日語教育的人士能夠使用日語[15]

清政府甲午戰爭中失敗而受到大日本帝國政府統治50年的臺灣在「皇民化」政策期間,幾乎所有的臺灣人必須都要學習日語。[16]。在日本統治時期,日語也是朝鮮半島官方語言。

此外,帛琉安加爾採用日語為官方語言之一[17]。但是當地並沒有居民在日常對話中使用日語,日語作為官方語言只是一個表達與日本友好關係的象徵性方案。

根據國際交流基金於2019年的調查,2018年日本國外將日語作為外語學習的學習者共計約384萬人,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有約100萬人,在印度尼西亞約有70萬人,在南韓約有53萬人,澳洲約有40萬人,台灣約有17萬人。東亞、東南亞學習者占全部學習者的約76.8%。14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日語教學[18]。此外,根據文化廳於2015年的調查,日本國內的來自海外的日語學習者已達到約19萬人,其中亞洲人約有16萬[19]

2017年3月的網際網路使用語言排名中,日語僅次於英語漢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印尼語馬來語)、法語,排名第八[20]

語言系屬分類 編輯

日語屬於日本-琉球語系,與其有親戚關係的語言還包括琉球語八丈語(有時會被視作第三個語族),但由於這些語言常被視作方言,因此日語又常被分類為孤立語言[21][22][23]

常見的假說 編輯

自19世紀,語言學界就很熱衷於將日語和其他不同的語言串連在一起,並建立出各式各樣的假說。

認為日語屬阿爾泰語系的說法自明治時代末期開始受到關注[24]。其根據是古代日語的固有詞彙開頭不會出現流音、有元音和諧[25]等理由。然而,在完全找不到同源詞的情況下實在難以證明日語和被認為屬於阿爾泰語系的各種具體語言之間相互存在親屬關係[26]。因此,古代日語的上述特徵只能證明日語在類型上屬「阿爾泰型」的語言[27],而不能證明更多。值得留意的是,阿爾泰語系本身也是個假說,而且現在已被大多數比較語言學家否定[28][29][30][31][32]

也有觀點指出日語和南島語系在音韻體系和詞彙上有類似之處[33],然而詞例並不充足,也有很多例子只是推斷,並不確定。而且這種觀點並不受到主流接受,因為找不到音韻演化的有規律性關係。

有觀點認為日語和達羅毗荼語系之間存在關係,但承認這一觀點的學者較少。大野晉認為日語在詞彙、文法方面和坦米爾語有共同點[34],但其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上存在問題,受到較多批評[35]。詳情請參閱クレオールタミル語説一節。

漢語,特別是古漢語自古以來就利用漢字漢語對日語的表記及詞彙、語素上有很強影響。日語音韻中的拗音等就是來自於漢語,日語模仿古代漢語書面語的文法、文法的行為,使得人們在日語文法、文法和文體上都能看見漢語對日語的影響。日本屬於以中國為中心的漢字文化圈。但是,日語的基礎詞彙和漢語不對應。而在文法和音韻的特點方面,漢語是分析語,而日語是黏著語。但以西田龍雄為代表的學者認為日語屬於漢藏語系

阿依努語雖然在語序(主賓謂語序)上和日語相似,但在文法和形態上和日語屬不同類型的多式綜合語。在音韻構造上,阿依努語沒有清音濁音的區別,有較多閉音節,這點和日語不同。雖有人指出日語在基礎詞彙上和阿依努語類似[36],但例子並不充足[36]。而兩門語言較為相似的詞彙中,有很多都是阿依努語借用自日語的外來語[37]。在目前還缺乏能夠證明兩者有系統性關聯的資料。

朝鮮語和日語在文法構造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基礎詞彙大不同。音韻方面,朝鮮語和日語都具有固有詞彙開頭不出現流音(頭音法則)這個共通點,但也有一些重大的差異,例如:韓語有閉音節及複輔音的存在,沒有清音、濁音的區別。雖然日語和中國東北死語高句麗語在數詞上有相似的詞彙[38],但學界對高句麗語的實際情況所知甚少,目前還難以成為語系的判斷依據。

另外在過去還有人認為日語和雷布查語希伯來語烏拉爾語系南亞語系壯侗語系、甚至印歐語系有親屬關係,但都只停留於偽比較語言學範疇[39]

除了以上的假說外,亦有多個認為日語實際上是一種歸融語的假說存在[40][41][42]

音韻 編輯

音韻體系 編輯

日語使用者在說「いっぽん(一本)量詞,數細長的物品時用)」這個單字時,分「い、っ、ぽ、ん」四個單位來發音。若按音節來彙整的話,這個詞彙將會有兩個發音單位[ip̚.poɴ]。然而音韻卻與此不同。爲了和語音學單位音節相區別,音韻學將「い、っ、ぽ、ん」這樣的發音單位稱為音拍[43][44]

日語的音拍已經通過假名實現了體系化。「いっぽん」和「まったく」在語音學上分別是[ip̚poɴ][mat̚takɯ],並沒有共同的音素,而日語使用者卻能發現「」這個共同的音拍。另外,「」在語音學上會因後續的發音而有[ɴmnŋ]等變化,但由於日語使用者視其為相同的發音,在音韻學上被視為一種音拍。

日語幾乎所有的音拍都以元音結尾。因此日語具有很強的開音節語音的特徵。而特殊音拍「」、「」並不是元音。

音拍的種類有以下的約111種。不過,因研究者不同,計算方法也有所區別。「が行」的音在詞中詞尾時有時會變為鼻音(也就是所謂的鼻濁音)「か゚行」。但是「が行」與「か゚行」並沒有分辨不同單字的功能,不過是同一個音位的不同發音罷了。因此除「か゚行」外,音拍數目為103個左右。此外,在包括《外來語的表記》(外来語の表記日語外来語の表記)第1表中的「シェ」、「チェ」、「ツァ」、「ツェ」、「ツォ」、「ティ」、「ファ」、「フィ」、「フェ」、「フォ」等外來音拍的情況下,音拍數量還會更多[註 8]。此外,在外來語表記中使用的「ヴァ」、「ヴィ」、「」、「ヴェ」、「ヴォ」儘管在實際生活中常被發為バ行發音,但也有人發成獨立於其他音的v,將其算入的話音拍種類還會更多。

特殊音拍

n
撥音

促音
長音

此外,五十音圖常常被用來說明音韻體系的結構,但和上述日語音拍表相比,有一些略有不同的地方。請注意:五十音圖的出現可上溯至平安時代,它不能反映現代日語的音韻體系(請參看特徵一節)。

另外請注意,諸如「ぢゃ」、「ぢゅ」、「ぢょ」之類的音節在現代標準日語中已經消失了(和「じゃ」、「じゅ」、じょ」合併了),故不列入。外來語音節依據日本國語審議會的《外來語的表記》排列[45]

元音 編輯

 
日語5個基本元音的發音位置
本圖象徵性地展示一個向左側開口的人的嘴部的發音部位。越向左則舌頭越向前伸出,越向上則表示口張開得更小。此外,o時伴隨著圓唇。

日語中的元音只有5個,以這五個假名來表示。音韻學上,日語的元音就只有這5個,其音位分別記為[a][i][u][e][o]。另一方面,在語音學上,5個基本元音分別接近[ä][i][ɯ][u][e̞][ɛ̝][o̞][ɔ̝]

日語的「」在國際音標(IPA)中處於前元音[a]後元音[ɑ]之間。「」接近[i]。「」處於半閉元音[e]半開元音[ɛ]之間,「」也處於半閉元音[o]和半開元音[ɔ]之間。

日語的「」,在東京方言中比起英語等語言中[u]這樣的圓唇後元音更接近央元音,隨之圓唇性減弱,成為既不是央元音也不是圓唇而是居於兩者之間,或是比其更略稍向前突出的發音[46]。這符合在唇與舌聯動時,前元音不圓唇、後元音圓唇、央元音處於兩者之間(不過現行IPA表記還是作為不圓唇處理)的規律[47]。但是「」在元音融合等場合,音韻上還是作為閉後圓唇元音處理[48]

為了強調圓唇性之弱,可以像以上那樣使用[ɯ][49],但是這個符號本來是既像i那樣完全不圓唇、又像u那樣的閉後元音,和圓唇性雖然衰退但還略有殘存、比起後元音略微靠前的日語「」音還是不完全相同。日語的/u/是用壓縮嘴唇發音,所以有時候也標記為 [ɯᵝ]. 此外此類元音由於不符合唇與舌聯動的規律,因此極少出現在元音少於5個的語言裡。「」在圓唇後的發音更接近完整的圓唇元音。另外,西日本方言的「」發音和東京方言相比,舌的部位更深,唇更圓,更接近[u]

音韻學中存在像「コーヒー」、「ひいひい」中的「」或行假名那樣、表示長音的單位(音位為記R)。這是基於「將之前的元音單獨發一拍」這種發音方法所產生的獨立的特殊音拍[50]。有許多詞,例如「トリ 」和「通りトーリ 」,是否有長音構成了意義的不同。但是,長音作為聲音沒有固定的音值,而是相當於長元音[ ɯː ]的後半部分。

文字寫作「えい」、「おう」的,通常讀法和「ええ」、「おお」一樣,都是長元音[eː] [oː](「けい」、「こう」等開頭加入了輔音的也是如此)。亦即,「衛星」、「応答」分別發音發作「エーセー」、「オートー」。然而,在九州四國南部、西部,紀伊半島南部等地有人把「えい」念作ei[51]。此外像表示軟骨魚的エイ這樣的詞,依詞彙不同有的可以發作雙元音,但也有人不這麼做。當一拍一拍地仔細地發音的時候,很多人會把「エイ」發作ei。在歌詞中唱作2拍時,「」的發音基本上都會清楚地發出來(例如:「永遠に」→「えーいーえーんーにー」)。

處於單字末尾或處於清輔音之間的「」或「」等閉元音往往會清化。例如「です」、「ます」等尾音會清化發為[desɯ̥] [masɯ̥],聽起來會像[des] [mas]。「」、「」、「深い」、「放つ」、「」可以分別發作[kʲi̥kɯ] [ʨi̥kaɾa] [ɸɯ̥kai] [hanaʦɯ̥] [akʲi̥]。但是作為聲調核的音拍難以清化。不同的人清化的情況各不相同,說話環境、語素、認真程度的不同對是否清化也有影響。此外不同方言的差別也很大,比如近畿方言幾乎不會發生清化。

」前的元音傾向於鼻音化。此外,元音前的「」因前後的元音成為近似於鼻元音的發音。

輔音 編輯

輔音方面,音韻學上可以區分的有清音-「か・さ・た・な・は・ま・や・ら・わ行」的輔音、濁音-「が・ざ・だ・ば行」的輔音、半濁音-「行」的輔音。音位按以下方式記錄。至於行和行音節開頭的輔音,也有人解釋為音位u和音位i隨其在音節內位置的不同發生的變音。特殊音拍的「」和「」,有人認為是音韻上獨立的音位,也有人認為「」是行音節開頭的輔音n隨其在音節位置的變化發生的變音,而「」不過是二重輔音化的結果,不是音韻上獨立的音位。

  • k, s, t, h(清音)
  • ɡ, z, d, b(濁音)
  • p(半濁音)
  • n, m, r
  • j, w(亦稱作半元音)

另一方面,語音學上,輔音體系顯得更為複雜。主要使用的輔音如下(省略了後面提到的顎音化音):

  雙唇音 齒齦音 捲舌音 齦齶音 硬顎音 軟顎音 小舌音 聲門音
塞音 p  b t  d       k  ɡ    
鼻音 m n       ŋ ɴ  
閃音   ɾ ɽ          
擦音 ɸ s  z   ɕ  ʑ ç     h
近音         j ɰ    
塞擦音   ʦ  ʣ   ʨ  ʥ        

清輔音か行た行ぱ行在出現詞首時需發送氣[kʰ][tʰ][pʰ],出現在詞中和詞尾時,不送氣。 對於發音中的絕大多數輔音,「か行」為[k]、「行」為 [s](也有一些地方的人發作[θ][51])、「行」為 t、「行」為 n、「行」為 h、「行」為 m、「行」為 j、「行」為 d、「行」為 b、「行」為 p

ら行」的輔音在詞首類似 [d] ,是比它更為寬鬆的塞音[52]。也有人發作類似英語 [l] 的音。雖缺乏適當的國際音標表示,不過也有人用濁捲舌塞音 [ɖ] 來代替[53]。此外,在諸如「あらっ?」這樣出現在詞中詞尾的時候,也有彈舌頭變為 [ɾ] 或者 [ɽ] 的,例如吊帶襪天使中惡魔姐妹說「ルール」這個詞的發音。部分日劇中還會出現齒齦顫音的念法。

標準日語(共通語)以及標準日語語音所依照的東京方言的發音中,「わ行」的輔音和上面列舉的「」具有共通的基本性質,為氣息通道略狹的近音。因此,雖說在「處於對應[u]的近音[w]和對應[ɯ]的近音[ɰ]中間、或者是微圓唇」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略微接近[w],但是主要發音部位在軟齶(後元音的舌的位置)略前的地方,可以說是稍稍使用;雙唇發音的二重發音的近音[54]。因此,五十音圖排列中把わ行算作唇音。在本條目中,如無特殊需要,記作 [w] 。外來語的「ウィ」、「ウェ」、「ウォ」用的也是這個發音,但有很多人會發作兩拍的「ウイ」、「ウエ」、「ウオ」。

が行」輔音在詞首發作塞音 [ɡ] ,詞中一般用鼻音 [ŋ](「が行」鼻音、所謂的鼻濁音)。現在,發作 [ŋ] 的日語使用者在減少,轉而使用和詞首相同的塞音或者使用擦音 [ɣ] 的人在增多。

ざ行」的輔音處於詞首或者「ん」之後時,發作塞擦音(塞音和擦音組合成的 [ʣ] 之類的音),詞中多用擦音z 等)。也有人總使用塞擦音,但這樣的音在「手術(しゅじゅつ)」之類的詞中難以發音,因而多為擦音。此外,「だ行」的「」、「」,除部分方言外,發音和「ざ行」的「」、「」相同。

在元音「」之前的輔音呈現出獨特的音色。某些輔音發生前舌面接近硬齶齶音化。例如,「か行」一般為 k ,唯獨使用 [kʲ]。齶音化的輔音後接「a」、「u」、「o」的時候,在後加上「」、「」、「」表記成類似於「きゃ」、「きゅ」、「きょ」、「みゃ」、「みゅ」、「みょ」這樣的形式。後接「e」的時候加上「」表記為「きぇ」,但是這個音節只在外來語中使用。

さ行」、「ざ行」、「た行」、「は行」的「い段」音的元音也很獨特,但發生的不只是齶音化,發音位置還移動到硬齶。「」、「」的輔音為 [ɕ] [ʨ] 。外來語中的「スィ」、「ティ」的輔音是齶音化的 [sʲ] [tʲ] 。「」、「」,在詞首和「ん」之後是 [ʥ],在詞中是 [ʑ]。外來語中的「ディ」、「ズィ」的輔音是齶音化了的 [dʲ] [ʣʲ] 以及 [zʲ] 。「」的輔音是硬齶音 [ç] 而非 [h]

此外,「」的輔音多發為齶音化的 [nʲ] ,也有人發作硬齶鼻音 [ɲ] 。同樣地,「」也有人發作硬齶閃音的,「」也有發作清硬顎塞音 [c] 的。

此外,「は行」中只有「」的輔音發作清雙唇擦音 [ɸ] ,這是「は行」輔音經歷了 [pɸh] 的變化所留下的殘留。由於「は行」在奈良時代發作p,在平安時代發作[ɸ]的緣故,五十音圖才把它歸類為雙唇音,這是一個歷史遺留現象。外來語中有人發 f 的音。由於「現代日語在「」的後面以及漢語詞中「」的後面接續「は行」發音的時候「は行」都會變為「パ行」(p)的發音,出現連濁的時候也是變為「バ行」(b),而不是濁喉擦音[ɦ]」;因此可以說明「「は行」的音位就不是h而是p,按擦音化規則除上述「」的場合以外都變為h」。即使是現代日語,如果把詞彙限定在和語詞和近代以前的漢語詞的話(不是源自「は行」的「パ行」都是近代開始才產生的),上述規則都是成立的。這雖違反現代日語使用者的直覺,卻能更合理地、成體系地表達「バ行」的連濁和「」、「」後的「は行」發音的變化[55][56]

此外,「た行」在詞首時發送氣的[tʰ],在詞中和詞尾時發不送氣的 [t]」的輔音是 [ʦ] 。在這個輔音後續元音a、e、i、o的時候(主要是外來語中),則添加小字假名「」、「」、「」、「」記作「ファ」、「ツァ」(「ツァ」在「おとっつぁん」、「ごっつぁん」等和語詞中有使用)。「フィ」、「ツィ」輔音齶音化。但「ツィ」多寫成念成「」等等。「トゥ」、「ドゥ」([tɯᵝ] [dɯᵝ])等音節,在外來語詞中想要儘量接近原音的時候有人會使用。

被稱作促音」(音位記作Q)和撥音」(N)的音,如前所述,是音韻學的概念,和前述的長音都作為特殊音拍處理。「」在語音學上實際的發音是 [-k̚k- -s̚s- -ɕ̚ɕ- -t̚t- -t̚ʦ- -t̚ʨ- -p̚p-] 之類的連續輔音。但是也有時像「あっ」這樣單獨出現,這時它是一個聲門塞音(喉塞音)。 此外,「」依據後續音的不同,發作 [ɴ m n ŋ] 等輔音(但是在元音前是鼻母音)。句末等處使用 [ɴ] 的人很多。

聲調 編輯

日語的「アクセント」(accent)和漢語的「聲調」(tone)在廣義上都屬於「高低重音」,也就是以聲音(pitch)的高低不同表現重音,而不同於英語的強弱重音。漢語的聲調稱作「曲線聲調」,高低變化在一個音節內實現,日語的聲調是在音拍和音拍之間體現,單獨的一個音拍不成聲調。漢語常常用聲調區別同音詞的語義,日語很少靠聲調區別同音詞的語義,因而日語聲調的作用主要在語義單位之間劃分界限[57]。不同的詞彙有不同的聲調,按音拍發生高低變化。許多時候可以用聲調區分同音詞(漢語則是沒聲調基本說不清話了)。例如東京方言中,「」、「」分別是「ア\メ」(頭高型)和「ア/メ」(平板型),聲調不同(上聲調標作「/」,下降調標作「\」)。「」、「」、「」之類的助詞沒有固定的聲調,而是由它們前面的名詞來決定。例如「」、「」、「」,單獨發音是「ハ\シ」、「ハ/シ」、「ハ/シ」,後接「」、「」、「」等助詞後變為「ハ\シガ」、「ハ/シ\ガ」、「ハ/シガ」。

標準語的聲調,可以按照「一個詞中音高是否有下降,若有下降則是在第幾個音拍後下降」來加以區分。音高下降的地方稱作下降點下がり目)或者聲調點アクセントの滝),聲高下降前的最後一個高讀音拍稱作聲調核アクセント核[註 9]。例如「」第一拍是聲調核,「」第二拍是聲調核,「」無聲調核。一個單字中要麼沒有聲調核,要麼有且只有一個聲調核;聲調降下去了就沒有再升上來的。將聲調核用表示的話,二拍詞有○○(無核)、3種,三拍詞有○○○○○○○4種,隨著拍數的增多,聲調類型也增加了。沒有聲調核的詞稱作平板型,第一拍為聲調核稱為頭高型,最後一拍為聲調核稱為尾高型,聲調核在在中間而不在頭尾的叫中高型。頭高型、中高型、尾高型統稱為有起伏或者有核型,平板型稱作無起伏或者無核型。

此外對於標準語的聲調,當只發單字或者文節[註 10]的發音時,除了頭高型外,都會像「し/るしが」、「た/ま\ごが」這樣在第一拍進入第二拍時音高上升。可是這個上升不是單字所固有的,在像「あ/かいしるしが」、「こ/のたま\ごが」這樣的表達中,音高上升出現在不加區分的一整塊發音單位(語句)的起始位置。這種上升稱之為句音調,起到幫助幫助人切割句與句間隔的作用。另一方面,聲調核是固定在每個單字裡面的,「たまご」的「」後出現的下降聲調並不消失。標準語的聲調從「語句」的第二拍開始上升(語句最初的單字是頭高型的話則從第一拍開始上升),一直到聲調核都是平聲,在聲調核之後下降。因此,也就是說標準語裡面第一拍和第二拍的高低總相反,標準語的句首不會出現「低低高高…」或者「高高高高…」式的音調。聲調辭典中會使用「るしが」、「ごが」表記聲調(《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的單字表也採用這種標法,而老版標日採用的則是寫一個數字在詞語後面的方法,其中無聲調核標0,聲調核在第幾個音拍上就標幾),但是需要注意這是實際上標的是只有一個文節的語句的發音,它把句音調和單字聲調核同時標出來[58]

 
日語方言的聲調分布

日語不同方言的聲調差別很大。日語的聲調體系可以分為好多類,不過最常見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東京式聲調京阪式聲調這兩種。東京式聲調只有有聲調核和無聲調核的區別,京阪式聲調除了聲調核和無聲調核的區別,還有第一拍是高起式還是低起式的區別(京阪式不要求第一拍第二拍高低不同)。許多人以為日語聲調的區別是東西對立,其實實際的聲調分布並非東西對立:東京式聲調基本分布在北海道東北地方北部、關東地方西部、甲信越地方東海地方大部分地區、中國地方四國地方西南部、九州東北部、沖繩縣部分地區;京阪式聲調則是分布在近畿地方、四國地方大部分地區、北陸地方的部分地區。也就是說,京阪式聲調分布在以近畿地方為中心的地區,東邊西邊都被東京式聲調包圍著。日本的標準語、共通語的聲調以東京的山之手方言為基準,屬於東京式聲調。

九州西南部和沖繩部分地區分布有二形聲調日語二型式アクセント,它只有兩種聲調類型:聲調核要麼在倒數第二個音拍上,要麼在倒數第一個聲拍上[57]宮崎縣都城市存在只有一種聲調類型的一形聲調日語一型式アクセント。此外,岩手縣雫石町山梨縣早川町奈良田等地的聲調區分的不是發音在何處下降而是發音在何處上升。和這些有聲調方言不同的是,在東北地方南部到關東地方東北部的地域,還有九州的東京式聲調和二型聲調之間包圍的地區的日語使用者對聲調沒有辨別,沒有詞中何處發音升高的規定(類似現代韓語)。這就是無聲調(聲調崩壞)地區。這些聲調的粗略區分中還有者各種小變種,有著各種類型之間的中間類型。

正如「花が」在東京發作「低高低」、在京都發作「高低低」那樣,單字的調值在不同方言中有所不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各地方言中的聲調體系毫無對應關係。絕大多數場合下是有規則對應的。例如,「花が」、「山が」、「池が」在東京都念成「低高低」,在京都均念成「高低低」。「水が」、「鳥が」、「風が」在東京都念成「低高高」,在京都均念成「高高高」。「松が」、「空が」、「海が」在東京都念成「高低低」,在京都均念成「低低高」。像這樣在某個地方都屬於A類發音而在另外一個地方都屬於B類發音的詞彙集合,稱作語類語類日語語類)。

這個事實說明了各個日本方言的聲調系統,都來源於歷史上一個共通的聲調體系。服部四郎日語服部四郎稱其為原始日語的聲調[59],並認為是它發展分化形成今天的東京式和京阪式聲調。現在有力的假說則認為,院政時代的京阪式聲調類聚名義抄日語類聚名義抄式聲調,是現在一切日語聲調體系的先祖。現在的各個方言的聲調都是由其漸漸變化而得來的(金田一春彥[60]以及奧村三雄[61])。另外,也有人認為各個方言的聲調是歷史上地方的無聲調和中央的京阪式聲調交融而產生的(山口幸洋[62])。

文法 編輯

句子結構 編輯

 
日語句子示例上方的句子展示的是基於橋本進吉的學說,使用主謂構造解釋句子的例子。下方的句子是一個難以用主謂結構解釋的句子。三上章稱之為題目-敘述結構的句子。

英語漢語造句使用「I read a book」、「我讀書」這樣的語序,稱之為主謂賓結構,而日語造句使用「私は本を読む。」【[主題標記][賓格標記]読む】這樣的語序,稱作主賓謂結構(不過日語用賓主謂也可以,因為日語是黏著語,而非孤立語)嚴格說來,英語句子必須要有動詞,日語句子卻可以用動詞結尾也可以用形容詞或者名詞+助動詞結尾。因此,與其說日語語句的基本結構是「S(主語subject)—V(動詞verb)」,倒不如說是「S(主語)—P(謂語predicate)」這一「主謂結構」更為合適。

  • 1. 私は(が) 社長だ。は(が)[主題(主格)標記]社長社長是(簡體[註 11]。】(我是社長。)
  • 2. 私は(が) 行く。は(が)[主題(主格)標記]行く】(我去。)
  • 3. 私は(が) 嬉しい。は(が)[主題(主格)標記]嬉しい高興】(我很高興。)

上述句子都屬於「S—P」結構(主謂結構)。在英語中它們分別成「SVC」、「SV」、「SVC」結構,因此分別稱1為名詞句,2為動詞句,3為形容詞句。可是在日語中這三種結構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人,可能會仿造「I am happy.」的形式造出「I am go.」這樣的病句[63]

題述結構 編輯

此外,日語句子中除了主謂結構之外,還有很多句子採用「題述結構」,由「題目+敘述部分」構成。題目指的是一句話的主題(三上章稱其為"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64]),和「主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主語多用「」標示,是動作和作用的主體,而題目常用「」標示,展現的是句子敘述的中心。當一個句子的題目同時也是主語的時候,題目後標示了「」就不用再標示「」,究其結果也就成主語後標示「」了;而題目同時為賓語也不用再標示「」,只用標示「」。例如:

  • 4. 象は 大きい。大象[主題標記]大きい。】(大象大。)
  • 5. 象は 檻に入れた。大象[主題標記]籠子與格標記]入れた放入了】(把大象塞進籠子了。)
  • 6. 象は 餌をやった。大象[主題標記]餌食賓格標記]やった餵過了】(給大象餵過食了。)
  • 7. 象は 鼻が長い。大象[主題標記]鼻子主格標記]長い】(大象鼻子長。)

之類的句子中,「象は」在每個句子裡都是題目。第4句中的「象は」可以替換為「象が」,因為此句的主題兼任主語。可是,第5句以後的「象は」不能替換為「象が」。第5句可以替換為「象を」,第6句可以替換為「象に」,至於第7句則沒有替換詞(有人認為可以替換成「象の[65],相當於句子改寫成「大象鼻子長」)。這些句子裡的「象は」這個題目並不表示特定的,只是表示我現在要討論和大象相關的問題。

這些句子中接續在「象は」這個題目後面的都是「敘述部分」[註 12]

大野晉認為,「」和「」分別表示的是未知和已知。例如

  • 私が佐藤です是佐藤)
  • 私は佐藤です(我是佐藤

中,前者意味著「(誰是佐藤呢?)是佐藤」(已知佐藤而不知「我」),而後者意味著「(我是什麼人呢?)我是佐藤」(已知「我」而不知佐藤)。因此,日語裡「」、「どこ」、「いつ」這些疑問詞總是後接「」變為「何が」、「どこが」、「いつが」而不會變成「何は」、「どこは」、「いつは」,因為它們總是表示未知的事物。

像日語這樣擁有題述結構的句子的語言,稱之為話題優先語言。有些東亞語言,例如漢語韓語越南語馬來語他加祿語,也擁有這種句式。

主語廢止論 編輯

 
日語、英語造句的區別
三上認為,對於「甲介紹丙給乙」這個句子,日語式句子裡「紹介シ」這個動詞和「甲ガ」、「乙ニ」、「丙ヲ」三個詞中任意一個的關係都是對等的。而英語式句子裡「甲(ガ)」這個主語和謂語「紹介シタ」有著特殊的呼應關係(註:簡單來說就是需要主謂一致),不同於「乙ニ」、「丙ヲ」和「紹介シタ」的關係。

考慮到上述的「象は鼻が長い。」那樣、能分解成「題目+敘述部分」而不是「主語+謂語」的句子在日語裡非常常見,因此可以說日語句子中的主語原本就不是必須的。三上章因而提出主語廢止論(停止使用「主語」這一文法術語的提案)。三上表示:

  • 甲ガ乙ニ丙ヲ紹介シタ。甲ガ甲(主格)乙ニ乙(與格)丙ヲ丙(賓格)紹介シタ介紹(動詞)。】(「甲介紹丙給乙。」)

一句中,「甲ガ」、「乙ニ」、「丙ヲ」這三個成分都是說清楚「紹介シ」這個動作的具體含義所需要的,互相之間沒有優劣之分。重要的是把它們整合起來的謂語「紹介シタ」。「甲ガ」、「乙ニ」、「丙ヲ」中不管哪一個都是補充說明謂語的詞語(補語)。與之相對,英語等語言中的主語卻是特別的,因為動詞變位需要考慮主語的性、數[64]

有些句子用英語式觀點只能解釋為「省略了主語」,按上述的思考方式卻可以很好地得到解釋。例如:

  • ハマチの成長したものをブリという。ハマチの成長したものを波馬知長大後的東西(賓格)ブリと歩里(與格?)いう叫做。其中小句為「ハマチの波馬知(主格)成長した長大了(動詞)もの東西(名詞)」】(把長大的波馬知(小鰤魚)叫作步里(大鰤魚)[註 13]。)
  • ここでニュースをお伝えします。ここで這裡(方位格ニュースを新聞(賓格)お伝えします傳達(動詞,敬體)。】(在這裡傳達新聞。)
  • 日一日と暖かくなってきました。日一日と一天比一天(副詞)暖かく暖和(形容詞)なってきました變得(動詞,敬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

都是上面提到的沒有主語的句子。但是從「日語句子是以謂語為中心,補語只是在有必要時才添加」的觀點看來,可以說上面的句子不管哪一個都是完整的句子,沒有省略成分。

由於「主語」這個用語/概念在實際工作中顯得很便利,因此今天的文法學說還常常使用這個詞。通常把後接了格助詞「」的文法項目作為主語。但是,和三上的說法爭鋒相對、主張日語句子中必須有主語的人在今日的研究者里是少數──只有生成文法的支持者和鈴木重幸等人的言語學研究會小組那樣的學派,由於主語在生成、製造句子中的重要作用而認可主語這個概念。森重敏在分析日語句子時也是立足於「主謂關係」的,但他這裡所說的「主語」、「謂語」並不同於一般所說的主語和謂語[66]。現在日本學校教學中通行的文法──學校文法日語学校文法──中,往往都會使用以「主語」、「謂語」等概念為代表的傳統文法術語,但也有的版本的教科書並不把主語單獨拿出來區別看待[註 14]

句子成分 編輯

即使是認為有主語和謂語就有句子的人,也沒法只用這兩個要素就說明句子的結構。在主語、謂語之外,還需要加上修飾語等成分,才形成複雜的語句。使得句子得以成立的這些成分稱作「句子成分」。

學校文法日語学校文法[註 15]把句子成分分為「主語」、「謂語」、「修飾語(連用修飾語、連體修飾語)」、「接續語」、「獨立語」[註 16]五種。在學校文法中,「並列語(互相併列的文節連文節)」(「並立語(並立の関係にある文節/連文節日語連文節どうし)」[註 17]和「補語、被補語(互為補充關係的文節、連文節)」「補助語・被補助語(補助の関係にある文節/連文節どうし)」都不是句子成分,而是表達文節之間、連文節之間關係的概念,因而總是形成連文節變成上述五種成分之一。於是教科書隨之採用「並列關係」、「補助關係」這樣的用語(概念),而很少有教科書使用「並列語」、「補助語」的概念。此外,「連體修飾語」原則上不能單獨充當成分,總是要和被修飾語在一起才能構成連文節充當句子成分。

學校圖書日語学校図書(出版社)之外的其他四家出版社的教科書中,都把能單獨構成文節的成分像「主語」那樣稱作「╳語」,把構成連文節的成分像「主部」那樣稱作「╳部」。只有學校圖書把文節和連文節都稱作「╳語」,而把一個句子中能劃分成的最大部件稱之為「╳部」。

主語、謂語 編輯

造句子所需的基本成分。其中謂語尤為重要,在句子中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雨が降る。」、「本が多い。」、「私は学生だ。[譯 1]都是由主語和謂語構成的句子。有的教科書中強調謂語統合全文的作用,而把主語放在修飾語中加以解說(參見上一節主語廢止論)。

連用修飾語 編輯

和用言相聯的修飾語(用言的意思請參照自立語)一節。「兄が弟に算数を教える。[譯 2]一文中「弟に」、「算数を」等表示格的部分,就是和謂語動詞「教える」相聯的連用修飾語。此外,「算数をみっちり教える。」、「算数を熱心に教える。[譯 3]等句中的「みっちり」、「熱心に[譯 4]等詞也是和「教える」相聯的連用修飾語。不過,如果缺乏了「弟に」、「算数を[譯 5]等詞的話,整個句子就會變得不知所云,而「みっちり」、「熱心に[譯 6]等詞即使缺少了,也還是個能傳達信息的完整的句子。因此,有人認為前者為句子的主幹,應稱為補充成分,而後者應稱為修飾成分[67]。有的國語教科書裡對這兩者有區分。

連體修飾語 編輯

和體言相聯的修飾語(體言的意思請參照自立語)一節。「私の本」、「動く歩道」、「赤い髪飾り」、「大きな瞳[譯 7]中的「私の」、「動く」、「赤い」、「大きな[譯 8]為連體修飾語。鈴木重信鈴木康之高橋太郎鈴木泰等人認為,連體修飾語賦予「表現事物的句子成分」以特徵,是一種規定「該事物是什麼樣的事物」的句子成分,因而把連體修飾語稱作「規定語」(或者「連體規定語」)。

接續語 編輯

像「疲れたので、動けない。」、「買いたいが、金がない。[譯 9]中的「疲れたので」、「買いたいが[譯 10]那樣,和後續部分有邏輯關係的語。此外,像「今日は晴れた。だから、ピクニックに行こう。」、「君は若い。なのに、なぜ絶望するのか。[譯 11]中的「だから」、「なのに[譯 12]那樣連接前文和後文的成分也屬於接續語。在詞類中,總是用作接續語的詞的詞性接續詞

獨立語 編輯

獨立語像「はい、分かりました。」、「お兄さん、どこへ行くの。[譯 13]中的「はい」、「お兄さん[譯 14]那樣,並不和其他成分相聯,也不被其他成分相聯。從是否和其他詞相聯這一定義來看,獨立語幾乎都是一些表示感動、發動號召、應答、提示的語言。在詞類中,總是用作獨立語的詞的詞性感嘆詞

並列語 編輯

在「ミカンとリンゴを買う。」、「北海道の冬は冷たくて厳しい。[譯 15]中,「ミカンとリンゴを[譯 16]和「冷たくて厳しい。[譯 17]均是由兩個互相併列的成分構成。作為一個整體,「ミカンとリンゴを」相當於連用修飾部,「冷たくて厳しい。」相當於謂部。

賓語和補語 編輯

現在通行的學校文法中並無相當於英語文法中「賓語」、「補語」的概念。英語文法把「I read a book.」中的「a book」看作賓語,為主謂賓結構的一部分;此外,「I go to the library.」中的「the library」則是看作和前置詞一併加入的修飾語。與之相對,日語則是像

  • 私は本を読む。(我讀書。)
  • 私は図書館へ行く。(我去圖書館。)

這樣,不論是「本を[譯 18]還是「図書館へ[譯 19],都是「名詞+格助詞」的結構,沒區別,因而都被視作「連用修飾語」這個句子成分。按照學校文法,「私は本を読む。[譯 20]不用「主語+賓語+動詞」(SOV)句型解釋,而用「主語+修飾語+謂語」來解釋。

對象語(補語) 編輯

鈴木重幸鈴木康之等人認為,「連用修飾語」中屬於「賓語」的語,是說明謂語所要描述的動作和狀態所不可或缺的「對象語」(Object)[68]。承認它屬於句子的基本成分。高橋太郎鈴木泰工藤真由美等則是把相當於「對象語」的成分稱作「補語」,認為它對於主語和謂語所描寫的事情起到補充說明的效果。

狀況語 編輯

像「明日、町で祭がある。[譯 21]雨だから、傘を持とう。[譯 22]中的「明日」、「町で」、「雨だから[譯 23]那樣,敘述事件發生的時間、場所、原因、目的的句子成分叫做「狀況語」[69]。在學校文法中屬於「連用修飾語」,但是,「(連用)修飾語」表達的是謂語的內部屬性,而「狀況語」表達的是外部狀況,起的是錦上添花的作用。漢語有「狀語」的概念[註 18],但是內涵和外延與日語的「狀況語」不完全一致,日語的「修飾語」在漢語裡也是「狀語」。

修飾語的特徵 編輯

日語的修飾語總在被修飾語的前面。「ぐんぐん進む」、「白い雲[譯 24]中的「ぐんぐん」、「白い[譯 25]分別是「進む」、「[譯 26]的修飾語。日語的修飾語可以變得很長,不過還是前置,例如:

ゆく秋の大和の国の薬師寺の塔の上なるひとひらの雲
(硬譯以展現日語句子結構:到了秋天的大和國的藥師寺塔上的一片雲)
— 佐佐木信綱

這一短歌中,從句子開頭到「」之前的一大串內容都是「」的修飾語。

在法律條文和譯文中,常常出現主語和謂語之間夾著一個長長的修飾語,讓人很難一下子看清文意。例如,《日本國憲法》(原文為舊字舊假名,此處保留原表記)中有這樣一節:

  • 日語原文:日本國民は、正義と秩序を基調とする國際平和を誠實に希求し、國權の發動たる戰爭と、武力による威嚇又は武力の行使は、國際紛爭を解決する手段としては、永久にこれを放棄する
  • 中文翻譯: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 英文翻譯:Aspiring sincerely to an international peace based on justice and order, the Japanese people forever renounce war as a sovereign right of the nation and the threat or use of force as means of settling international disputes.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第1款

在作為主語(題目)的「日本國民」和謂語「放棄する」之間,隔了好長的一個修飾語;如果不是讀慣這種句子的人,可能一下子讀不清楚。這與英語the Japanese people後面馬上接renounce正好形成對照。

不過,修飾語後置的英語也有時候會出現修飾語弄得句子很難懂的例子,西方人稱作園徑句型(英語:garden path sentence袋小路文[70]):

  • 英文: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
  • 日譯:納屋のそば走らされた馬が倒れた
  • 中譯:跑過牲口棚倒了下去。(更好的翻譯:馬跑過牲口棚,便倒了下去。)

這個日語句子中和「馬」相聯的連體修飾語「納屋のそばを走らされた」在「馬」之前,因此不容易誤解,但是英語裡修飾「The horse」的「raced past the barn」在「The horse」後面,這導致誤解──英文版也可以讀作「馬跑過了倒塌的牲口棚。」

詞類 編輯

 
學校文法的詞類
原圖刊載於橋本進吉的《國文法要說》(橋本進吉「国語法要説」[71]。本圖和現在的國語教科書中都對其加以修正。

把單字按其意義、型態或職能加以分類所得的種別叫做詞類品詞ひんし)。諸如「形容詞」、「名詞」這樣的「詞類」概念,和上述「句子成分」的概念是不同的。例如名詞「」,作為句子成分時,可以做主語也可以做修飾語,像「犬だ」這樣後接助動詞」的時候則是做謂語。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註 19]都是既可做修飾語也可做謂語。副詞多用作連用修飾語,連體詞專用於連體修飾語,連詞(接續詞)專用於接續語,嘆詞專用於獨立語;但並非某種特定的詞類一定對應某種特定的句子成分。

對於究竟是什麼決定每種詞類所具有的特徵這個問題,有著許許多多的回答。通常,表示事物的詞語是名詞、表示動作的詞語是動詞、表示性狀的詞語是形容詞;但是也有不少例外,因而這不能作為定義使用。

橋本進吉在劃分詞類的時候,完全不考慮詞語所表示的意思,而是主要通過詞語文法形式上的區別來劃分的[71]。橋本的這種做法對初學者也很容易理解,因而學校文法也是基於橋本文法的。

在給詞語分類時,學校文法把「太陽」、「輝く」、「赤い」、「ぎらぎら」之類自身可做文節的詞語稱作「自立語」(),把「ようだ」、「です」、「」、「」之類無法單獨做文節的、必須依附於自立語使用的詞語稱作「附屬語」()。此外,由於日語是在自立語之後依次添入詞綴和附屬語來起到對應的文法作用的,因而日語在語言類型學上屬於黏著語

自立語 編輯

自立語可分為有活用的自立語和無活用的自立語。

在無活用的自立語中,能做主語的稱作名詞。在名詞中,有人把代名詞數詞單獨分類。另一方面,不能做主語、能單獨做連用修飾語的稱作副詞,能做連體修飾語的稱作連體詞,能做接續語的稱為連詞(接續詞),只能做獨立語的稱作感嘆詞。對於副詞、連體詞是否應該各自作為一種詞類,還有爭議,有人將其更加細分[72],也有人將其和其它詞類合併[73]

在有活用的自立語中,將有命令形的稱作動詞,沒有命令形、連體形以「」結尾的稱作形容詞(有的書籍稱作「イ形容詞」、「第1類形容詞」),沒有命令形、連體形以「」結尾的稱作形容動詞(有的書籍稱作「ナ形容詞」、「第2類形容詞」)。對於形容動詞是否單獨是一個詞類,也有時枝誠記[74]鈴木重幸等學者持否定意見。

此外,在日語中,「名詞」和「體言」這兩個詞往往混用。日本自古以來,在給詞語分類的時候,往往就把沒有活用(詞形從不變化)的詞稱作「體言」,把有活用(詞形有變化)的詞稱作「用言」[註 20],把助詞、助動詞之類的稱作「てにをは[註 21]。現在的學校文法中,「用言」指有活用的自立語(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體言」指無活用自立語中的名詞(以及代名詞、數詞)。也就是說,「體言」和「名詞」可以說指的是同一事物,但是在強調它是沒有活用的時候稱其為「體言」,強調它在句子成分中能充當主語的情況下稱作「名詞」。

體言 編輯

名詞、代詞和數詞總稱體言,可以做句子的主語、補語、賓語、也可以和斷定助動詞結合起來作謂語,沒有語尾變化。

  • 名詞名詞):表示事物名稱的單字。如:日本にほん / にっぽん nihon / nippon(日本)、人間にんげん ningen(人)。
  • 代詞代名詞):代指人或者事物的單字。如:わたし watashi(我)、此処ここ koko(這裡)等。
  • 數詞数詞):數目的稱呼叫做數詞。如:一つひとつ hitotsu(一個)、第二だいに daini(第二)等。
用言 編輯

動詞、形容詞和形容動詞總稱用言。用言可以獨立作謂語,也可以獨立作定語(連體修飾語)或狀語(連用修飾語),不過根據後面所接續的助詞,必須改變語尾,即活用

  • 動詞動詞):表示事物的存在、動作或臨時狀態。如:洗うあらう arau(洗)、受けるうける ukeru(接受)等。
  • 形容詞形容詞):說明體言的性質或固定狀態。如:広いひろい hiroi(寬敞的)等。
  • 形容動詞形容動詞):功用與形容詞相近、功能介於動詞和形容詞之間,但是語尾變化與形容詞和動詞不同,是後來從名詞(尤其是漢語名詞)和日語固有的詞根派生而來。如:静かしずか shizuka(安靜)、純潔じゅんけつ junketsu(純潔)等。詞典學、文法學界也有觀點認為形容動詞根本不存在,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形容動詞只不過是名詞的一種接續方式而已。
其他詞類 編輯
  • 連體詞連体詞):只能加在體言前作修飾、如:この(這個)、そのあの(那個)。
  • 副詞副詞):修飾用言的狀態、程度,形容詞與形容動詞經由語尾變化可以變成副詞,如:少し(稍微)、とても(很、非常)等。
  • 連詞接続詞):用於連接詞和詞、成分和成分、句子和句子的詞。在句與句之中作為承先啟後的作用,用於表達前後兩者關係,本身沒有活用。如:そして(然後;所以)、更に/さらに(而且)。
  • 嘆詞感動詞):表示發話者的感嘆、互換或應答。嘆詞本身無實在的詞彙意義,也無詞尾變化,可以獨立構成句子。

附屬語 編輯

附屬語同樣分為沒有活用的和有活用的。

沒有活用的附屬語稱作助詞。「香菜ちゃん微笑んだ」、「買っくる」、「やるしかない」、「分かった」中的粗體部分皆為助詞。助詞可分為:表示名詞和謂語之間格關係的格助詞(參照名詞的格一節),表示活用語和其後接續部分的關係的接續助詞,在詞語後添加程度、限定等意義並修飾後續用言的副助詞,在句末表達疑問、詠嘆、感動、禁止等語氣和意圖的終助詞。鈴木重幸、高橋太郎、鈴木康之等人不把助詞當作單獨的詞彙,而是稱之為附屬辭(「添頭」),看作是構成詞彙的一部分[註 22]或詞尾[註 23]

有活用的附屬語稱作助動詞。「気を引かれる」、「私は泣かない」、「花が笑っ」、「さあ、出かけよう」、「今日は来ないそうだ」、「もうすぐ春です」中的粗體部分皆為助動詞。

  • 助詞助詞):日語最重要的詞類,決定在句中的地位、和其他單字的關係、句子的時態,或是表示特殊的意義。現代日語有三十幾個助詞,大多是由一兩個音節組成,但是在最重要的格助詞中也存在複合格助詞,日語的一個句子就是由單字後面附上助詞,依照大概的順序組合而成。如:は・が(提示主題、或分開主語和謂語)、(表動詞的受語)
  • 助動詞助動詞):同時具有助詞和動詞的性質、接續在動詞後面,給動詞增添特殊意義或是派生成被動、使役動詞,接續時前面的動詞語尾必須變化,而有些助動詞本身也會有語尾變化。如:られる(代表被動)、ない(代表否定)

名詞的格 編輯

名詞和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通過它們的形式變化表現出它們在句中擔當的成分。

對於名詞,通過後置「」、「」、「」之類的格助詞來表達它們和動詞的關係(格關係)。由於日語不通過詞序表達格關係,日語的詞序是比較自由的。例如,「謝爾蓋科長把地下空間A的鑰匙給了羅伊德」,在日語中可寫作:

  • セルゲイ課長謝爾蓋科長(主格)ロイドさん羅伊德(與格)ジオフロントAの鍵地下空間A的鑰匙(賓格)あげました給(動詞)
  • ロイドさん羅伊德(與格)セルゲイ課長謝爾蓋科長(主格)ジオフロントAの鍵地下空間A的鑰匙(賓格)あげました給(動詞)
  • ジオフロントAの鍵地下空間A的鑰匙(賓格)セルゲイ課長謝爾蓋科長(主格)ロイドさん羅伊德(與格)あげました給(動詞)

每句話所重點強調的詞語不同,但是表示的句意是相同的,在日語中都是正確的句子。

主要的格助詞及其典型的用法如下,共有六格:

が… 表動作、作用的主體。主格 例:「空が青い」、「犬がいる
の… 表連體修飾語。屬格 例:「私の本」、「理想の家庭
を… 表動作、作用的對象。賓格 例:「本を読む」、「人を教える
と… 表共同進行動作、作用的人或物。共格。 例:「友人と帰る」、「車とぶつかる
より… 表動作、作用的起點或比較的對象。與格。 例:「旅先より戻る」、「花より美しい
で… 表動作、作用所進行的場所。方位格 例:「川で洗濯する」、「風呂で寝る

如上所示,格助詞中除了「」只用於連體修飾,表名詞和名詞之間的關係之外,其他格助詞表的都是修飾謂語的名詞和謂語之間的關係。此外,上表展示的不過是最典型的用法,也有不少用法在上表之外,例如:不表示主語的「[註 24]、不表示賓語的「[註 25]、不表示動作對象的「[註 26]、小句中表主體的「[註 27]

格助詞中的「」、「」、「」在口語中往往會脫落。此時若無上下文的提示,就將語句最開始的部分視作「」。將「ノエル・シーカーをロイド・バニングスがもらってしまった。」除去助詞念作「ノエル・シーカー、ロイド・バニングスもらってしまった。」時,由於「ノエル・シーカー」可以被當作「」格看待,會造成誤解。「チョコレートを私が食べてしまった。」略作「チョコレート、私食べちゃった。」則由於上下文的限制可避免誤解。此外,「」、「」、「から」、「より」、「」等格助詞在口語中也不能省略。

在題述結構的句子(參見「句子的結構」一節)中,替換特定的格助詞為「」。例如「空が 青い。」這個句子中,將「」作為題目就是「空は 青い。」。

無題目句 有題目句
青い。 青い。
読む。 読む。
学校行く。 学校行く。(学校には行く。)
向かう。 へは向かう。
友人帰る。 友人とは帰る。
旅先から戻る。 旅先からは戻る。
洗濯する。 では洗濯する。

不同的動詞所需要支配的格的個數不同,例如動詞「走る」成句需要「」格,「馬が走る。[譯 27]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了。但「教える」這個詞如果只加上「」格,例如「兄が教えています。[譯 28]還不是個完整的句子;在加上「」格,變成「兄が小学校で教えています。[譯 29]就是完整句了。也就是說,「教える」需要有「」格、「」格。

但是,對於「教える[譯 30]這個義項而言,「兄が弟に算数を教えています。[譯 31]沒有「」格也是一個完整句,這時「」格不是必需的。亦即「教える」這個詞取「任教」之意時需要「」格、「」格,取「教授」之意時需要「」格、「」格、「」格。像這樣形成完整句子所必須的格,稱之為「必須格」。

活用形及其種類 編輯

 

日語中的名詞伴隨著格助詞呈現出不同的格,與之相對,用言(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和助動詞則是通過詞尾變化展現其在句中所擔當的成分以及「時態」、「」、「一句話是否已經說完」等信息。日語中的動詞變位,中國編寫的日語教材中通常遵循日語中的用語,稱之為活用;而有動詞變位的詞語,稱之為活用語。

學校文法認為現代日語白話文中的活用語有6種活用形。以下舉例展示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的活用形。

活用形 動詞 形容詞 形容動詞
未然形 打たない
打と
強かろ 勇敢だろ
連用形 打ちます
打っ
強かっ
強くなる
強うございます
勇敢だっ
勇敢である
勇敢になる
終止形 打つ 強い 勇敢だ
連體形 打つこと 強いこと 勇敢なこと
假定形 打て 強けれ 勇敢なら
命令形 打て

書寫系統 編輯

 
假名表:平假名在頂部,片假名在中間和相等的羅馬化在底部

現代日語的書寫系統包括假名漢字羅馬字

假名 編輯

假名(仮名kana)為日語的表音文字,主要有平假名片假名萬葉假名變體假名幾種類型。萬葉假名現已不再使用,但它是前兩者的雛形。

現代日語中平假名片假名各有46個清音,分別一一對應。除此之外還有濁音半濁音拗音促音等變化。

平假名為漢字草書的變形,片假名為漢字楷書或漢字部首的變形,一般情況下兩者有各自的使用範圍。

下面是以五十音順排列的日語假名,其他的排列方式還有伊呂波順。每個單元格中,左邊為平假名,右邊為片假名,上方為其羅馬字平文式)。

a i u e o
a
あ ア
i
い イ
u
う ウ
e
え エ
o
お オ
K ka
か カ
ki
き キ
ku
く ク
ke
け ケ
ko
こ コ
S sa
さ サ
shi
し シ
su
す ス
se
せ セ
so
そ ソ
T ta
た タ
chi
ち チ
tsu
つ ツ
te
て テ
to
と ト
N na
な ナ
ni
に ニ
nu
ぬ ヌ
ne
ね ネ
no
の ノ
H ha
は ハ
hi
ひ ヒ
fu
ふ フ
he
へ ヘ
ho
ほ ホ
M ma
ま マ
mi
み ミ
mu
む ム
me
め メ
mo
も モ
Y ya
や ヤ
- yu
ゆ ユ
- yo
よ ヨ
R ra
ら ラ
ri
り リ
ru
る ル
re
れ レ
ro
ろ ロ
W wa
わ ワ
- - - wo(o)
を ヲ
n
ん ン

其中,yi、ye、wi(ゐ、ヰ)、wu、we(ゑ、ヱ)五個假名由於口語的變更已經不使用了。wo()的發音和 o()完全相同。

五十音中的各假名,都可大致按照各假名對應的平文式羅馬字發音;除了ra行不讀作/r/反而更靠近/l/之外,應使用英語的拼寫讀音規律。然而具體的發音亦不完全相同,詳見音韻一節。

濁音和半濁音 編輯

濁音主要是在清音的右上角添加兩點(゛、點々、濁點、或濁 )表示、而ha行假名加上一個圓圈(゜、半濁點、或丸)表示半濁音

A I U E O
G ga
が ガ
gi
ぎ ギ
gu
ぐ グ
ge
げ ゲ
go
ご ゴ
Z za
ざ ザ
ji
じ ジ
zu
ず ズ
ze
ぜ ゼ
zo
ぞ ゾ
D da
だ ダ
ji
ぢ ヂ
zu
づ ヅ
de
で デ
do
ど ド
B ba
ば バ
bi
び ビ
bu
ぶ ブ
be
べ ベ
bo
ぼ ボ
P pa
ぱ パ
pi
ぴ ピ
pu
ぷ プ
pe
ぺ ペ
po
ぽ ポ
Ng nga
か゚ カ゚
ngi
き゚ キ゚
ngu
く゚ ク゚
nge
け゚ ケ゚
ngo
こ゚ コ゚

拗音 編輯

促音 編輯

使用小體書寫的平假名「」或片假名「」表示音節突然中斷,前一拍的末尾添加後一拍開頭的輔音,形成一個促音。促音是一個單獨的音節,在念的時候雖然不發音,但是要停頓。

促音通常是中古漢語入聲字的殘留、在羅馬字中則以重複下一字之子音(若無子音、使用h)為表記。例:
「日本」=「日」+「本」;「日」=「にち」(nichi)、「本」=「ほん」(hon)。
當把「日」和「本」放在一起念的時候,「日」的後半個音節「」(chi)變為促音。由於過去的日語有過p變h的變化,所以「本」的發生半濁音變化,念為「p」。所以「日本」的日文念法由「にちほん」(Nichi-hon)縮簡為「にっぽん」(Nippon唸Ni.p-po.n)。

長音 編輯

日語中有長音,即該假名的母音被拉長為2

使用平假名時,當跟在後面的字母與前一個字母屬於同一段時,前面的字母的元音就會變成長音,如お婆さんさん obaasan(奶奶/姥姥)。另外,「え」段字母的後面的「い」及「お」段字母的後面「う」也用來表明長音,但組合發音應為「ē」、「ō」,而不是「ei」、「ou」。例如警察さつ keisatsu(警察)、少年しょねん shounen(少年),ke與sho的元音都要拉長為2拍。

使用片假名時,長音大多使用「」來表示(直書時必須直寫)。例如:拉麺メン raamen(拉麵)

轉寫羅馬字時,長音可以寫作假名對應的字母或直接加上字母h(多用於地名或姓氏),亦或在長元音上加上一個長音符(短橫)或揚抑符(尖頭)來表示。所以 けいさつ = keisatsu / kehsatsu / kēsatsu / kêsatsuしょうねん = shounen / shohnen / shōnen / shônen。另外,漢字詞中的帶 -ng 鼻音韻尾的詞,在轉為日語詞時也多轉為長音出現,如 さつ (警察)

要說明的是,日本的一些專用名稱,比如東京大阪京都,由於它們的名字在英文裏已經用了很長時間,所以它們的羅馬字的長音一般不特別表示;要表示也只會在字母上方加一個長音符或揚抑符,如,在寫羅馬字時,とうきょう (東京) = Tokyo / Tōkyō / Tôkyô,但不是 Toukyou / Tohkyoh。同樣的道理,おおさか (大阪) = Osaka / Ōsaka / Ôsaka,但不是 Oosaka / Ohsakaきょうと (京都) = Kyoto / Kyōto / Kyôto,但不是 Kyouto / Kyohto

撥音 編輯

撥音 (n) 不出現在詞頭,但要有一拍的發音長度。受其後面音節的影響,其讀音也不同。

  • 在た行、だ行、ら行、な行的音節前發 /n/ 音,如 minna(各位)
  • 在ぱ行、ば行、ま行音節前發 /m/ 音,如新聞ぶん shinbun(報紙)
  • 在か行、が行音節前面發 /ŋ/ 音,如電気 denki(電力/電燈)

假名的演變 編輯

日本最早出現文字的文物大約是在公元1世紀、那時的日本學者使用漢字來給日語表音、稱為「訓讀」。在這一基礎上發展出萬葉假名──最早出現在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這種方式借用了漢語的表音功能而捨棄了其結構性,再加上漢語沒有詞形的活用和缺少助動詞,在公元9世紀先後創造以漢字正體為藍本的片假名和以漢字草體為藍本的平假名,將日本的文字徹底進化到表記文字的時代

詞彙 編輯

詞彙的種類 編輯

日語的詞彙可以分為四類: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和語
假名わご
平文式羅馬字Wago
  • 固有詞(和語):和族原來的詞彙,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動詞、形容詞和具象的名詞。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漢語
假名かんご
平文式羅馬字Kango
  • 漢字詞(漢語):自古吸收漢字學習中華文化,並創造全新的漢語詞彙,當中包括和製漢語。大部分與中文意思相同或相近。主要是抽象詞彙和對應西洋文化的漢語造詞。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外来語
假名がいらいご
平文式羅馬字Gairaigo
  • 外來語(外来語):主要是來自英語,由於英語本身字庫豐厚,自古受其他歐洲語言影響而來源多元,因此日語中歐語借詞,其實不少仍然跟英語吻合。而各個語種在日語中詞彙的側重面不同。
  • 混種語:以上三種的混合型,包括日本人生造的看似外來語的詞彙(大部份是和製英語),例如「コスプレ」(cosplay,是由costume(服裝)加上play(扮演)兩個英文單字組成)。除以上所說的情況外,混種語有另一個定義是將外來語音節簡化。例如英語的convenience store(コンビニエンス・ストア)會刪減為konbini(コンビニ)、personal computer(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ー)會刪減成pasokon(パソコン)。這個現象是由於日本人較喜歡4個假名的字,[來源請求]所以近年有很多字都被日本人改成4個假名,而這些字大都是日常生活的常用字。

擬聲和擬態詞 編輯

模擬外界的聲音或以聲音等形象地表達事物的形象和狀態的詞、稱為擬聲和擬態詞。

日語中擬聲和擬態詞的數量眾多,描繪形象的分類十分細緻,遠遠超過其他語言。擬聲和擬態詞不僅在口語中,而且在文學作品和廣告語中的應用都十分廣泛,使語言顯得活潑生動。例如:ぴかぴか、ごわごわ、こそこそ、もじもじ、きらきら、すくすく等都是擬態詞。例如:どきどき、ぷっ、かかかか~等都是擬聲詞。

敬語 編輯

所謂敬語就是說話人對聽話人或話題中的人表示敬意的語言現象。說話人在社會關係中,對應該表示敬意的人就必須使用敬語。敬語的使用由以下三個主要因素來決定:

  1. 說話人的年齡或社會地位處於下方,要對上面的人表示敬意時使用敬語。
  2. 初次見面時,說話人和聽話人的關係不親密時,要對聽話人表示敬意時用敬語。
  3. 內、外關係也是在使用敬語時必須考慮的。

一些看法認為日語沒有任何作為髒話的單字,但這單純是一種迷思,所有的人類語言都有做為髒話的單字和其他的禁語,髒話普遍存在於所有的語言當中。[75]雖然因為日本社會傳統的階級概念與隨之而生的敬語系統,使得人們可透過敬語系統的使用來達成侮辱的目的,但日語中一樣有一些單字被視為髒話。詳情可見日語髒話​(英語

方言 編輯

 
日語方言(裏面琉球方言指的是琉球語本土方言指的是日語)

日語大致可分為東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九州方言、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北海道方言、東北方言、關東方言、東海東山方言、八丈島方言、北陸方言、近畿方言(關西腔)、中國方言、雲伯方言、四國方言、豐日方言、肥筑方言和薩隅方言等。

琉球人使用的琉球語,和日語的關係密切,在發音、詞彙、文法等方面保留了許多古代日語的特色,但它是另一種和日語有親屬關係的語言。而沖繩流行一種混合了琉球語口音和詞彙的日語方言,即沖繩日語

日本全國通用的語音叫做標準語(ひょうじゅんご)或共通語(きょうつうご)、它是以東京方言為基礎的。

由於教育和大眾傳媒的推廣,日本的共通語普及程度很高,即使說不好的人也能聽懂。雖然方言聽起來很親切,但大多數的日本人在與別人進行事務性交往的時候,或在比較正式的場合中,都使用共通語。外國人學日語時都是學共通語(東京方言)的。方言一般局限於家人或同鄉人之間的談話中。電視、電影和小說裡也不時會用上方言來達到娛樂效果,或是使人物形象更為生動。

結構 編輯

書寫 編輯

日語可以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或羅馬字書寫。有的詞可以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意義並不一定與漢語對應詞相同。日語的片假名通常是用來書寫外來語、又或是加強語氣時用的,有時也可作擬聲詞使用。

漢字 平假名 片假名 羅馬字 中譯
わたし ワタシ watashi

上例為日語中常見之自稱以幾種不同的方法轉寫時的差別,中文意思相當於「我」。

句子的結構 編輯

由於詞的文法功能是由助詞小品詞)來決定的,所以日語的語序相當自由、只是謂語必須放在最後。

動詞的時態 編輯

日語動詞的時態有「過去」、「現在/未來」兩種。

日語的時態、是通過動詞詞尾的假名變化來實現的。通常日語的動詞由兩部分構成:詞幹詞尾。詞幹一般是漢字;而組成詞尾的假名叫做送假名。例如「学ぶ」、「」是詞幹、「」是詞尾。有兩個特別的動詞-「来る[譯 32]和「する[譯 33],詞幹和詞尾是不能分開的。

日語的動詞都是以u音結尾的。按照時態變化的方式可以分為四類:五段動詞(グループI,第一組動詞)、一段動詞(グループII,第二組動詞)、行變格動詞(只有来る一個)和行變格動詞(「する」、「漢字詞/外來詞/擬聲擬態詞+する」)(行變格動詞和行變格動詞合稱グループIII,第3組動詞)。其中一段動詞又可分為上一段動詞和下一段動詞。日語的動詞除了兩種變格動詞之外、時態變化都是規律的。

詞語的活用 編輯

日語中、能活用的詞稱為用言。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都是用言。它們都有時態的變化。和時態變化相類似、它們也是通過詞尾的送假名變化來達到詞類的活用。幾乎所有用言的活用都是規律的。

辭典 編輯

在古時,為了閱讀漢文典籍,因此編寫了大量的詞典。估計日本最早的的詞典記錄,是天武11年(682年)的《新字》44卷(《日本書紀》),由於原書久佚,所以只知道書名是漢字,詞典的內容不明。

奈良時代寫的《楊氏漢語抄》和《辨色立成》兩本詞典,都只有佚文留下,不過是有訓讀的漢和詞典。現存最古老的辭典是空海編寫的《篆隸萬象名義》(9世紀),不過,是模仿中國南朝字書玉篇的部首排列的漢字詞典,沒有訓讀。10世紀初編寫的《新撰字鏡》是最古老而有傳本的的漢和詞典,在部首排列漢字之後,用萬葉假名記下訓讀

平安時代中期編寫的《和名類聚抄》,為根據意義分類的漢語附上萬葉假名,有強烈的漢和詞典百科詞典色彩。院政時代有集過去的漢和詞典大成的《類聚名義抄》出版。根據漢字的訓讀附上的聲調符號系統在院政時期大致確定。

鎌倉時代編寫的百科詞典《二中歷》,詩歌創作用的實用韻書《平他字類抄》,語源詞典《塵袋》和《名語記》。到了室町時代,讀寫開始普及至不同的階層,因此有漢詩韻書《聚分韻略》,漢和詞典《倭玉篇》,包含通俗語的日語詞典《下學集》及順序羅列日常語單字的通俗百科詞典《節用集》等出版。安土桃山時代末期,根據耶穌會基督教傳教士,有日語和葡萄牙語的詞典《日葡詞典》出版。

江戶時代,以室町時代的《節用集》作為基礎的多本詞典出版。主要有易林本《節用集》和《書言字考節用集》等。此外,還有包含帶滑稽趣味的和歌用語詞典《世話盡》,語源詞典《日本釋名》,俗語詞典《志布可起》及枕詞詞典《冠辭考》。日英英日詞典有1867年的「和英語林集成」初版。

進入明治時代,從1889年開始大槻文彥編輯的小型詞典《言海》出版。這是首部網羅「古典語·日常語」、「五十音圖的順序羅列標題」及「詞性·漢字記載·詞句解釋」的現代日語詞典。《言海》成為後來詞典的模範,後來也有增補版的《大言海》出版。

此後,廣泛地被使用的小型日語詞典,有金澤莊三郎編輯的《辭林》,新村出編輯的《辭苑》等。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到戰後,金田一京助編輯《明解國語詞典》(和尚豪紀執筆),並由今天的《三省堂國語詞典》及《新明解國語詞典》承繼。

作為中型詞典,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編寫的《大言海》和松井簡治·上田萬年編寫的《大日本國語詞典》,及在戰後新村編輯的《廣辭苑》。現在以林大編輯的《言泉》和松村明編輯的《大辭林》為首,再加上數種中型詞典。

今天,最大的日語詞典,是有約50萬字的《日本國語大詞典》。

外部影響 編輯

吳語在西元五至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對日語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吳音呉音)是日本漢字音音讀)的一種,一般認為這批漢字讀音在西元五至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從南朝直接或者經朝鮮半島百濟)傳入日本,而南朝的大致統治區域便是如今中國的長江以南地區,國都和統治中心便在長三角地區,也就是吳地。由於吳音融入日語程度較深(常用於基本詞彙中),古代稱為「和音」。平安時代之後,由於推動漢音普及的一方對其的蔑稱態度。歸國的日本留學生以長安秦音為正統,稱為「漢音」,因此稱其他地區特別是長江以南特別是江東地區的音為「吳音」。

吳音同現代吳語有很多相似性,如:日母在吳音與吳語白讀中皆為鼻音聲母n;吳音中匣母的脫落現象與吳語類似(如「和」,吳音ワ,上海音/ɦu/)。從日本吳音中可窺得南北朝時期古吳語音系之一斑。

注釋 編輯

  1. ^ 將「にっぽんご Nippongo」作為標題語的國語辭典只有日本國語大辭典日語日本国語大辞典等少數幾個。
  2. ^ 《裁判所法》(法院法)第74條、《會社計算規則》(公司計算規則)第57條、《特許法施行規則》(專利法施行規則)第2條等。
  3. ^ 日本國籍擁有者。
  4. ^ 有例外情況。比如如果是兩親中只有一人是日本人組成的混血兒家庭的話,其子女雖然有日本國籍,不過仍有可能以其他語言為母語,或兩者通用。例如,在一個中日混血的家庭中,其子女的母語可能是漢語,也可能是日語,或者兩者都使用
  5. ^ 朝鮮語(韓國語)雖然也同時使用漢字、諺文、拉丁文字,但因國家政策導致漢字使用度大幅減少(醫學和法學書籍除外),變成只有在偶爾的情況下才會有混寫的狀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已經正式廢除漢字。(也請參看韓漢混用文朝鮮漢字條目)呉善花 (2008)『「漢字廃止」で韓国に何が起きたか』PHP研究所
  6. ^ 巴西秘魯玻利維亞多明尼加共和國巴拉圭等。
  7. ^ 現在的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
  8. ^ 松崎 寛 (1993)「外来語音と現代日本語音韻体系」『日本語と日本文学』18 中使用的是加入了許多外來音的音韻體系,由129種音拍構成。
  9. ^ 嚴格說來,聲調核指的是擁有辨別性的聲高變動的音拍或音節,是下降核和升高核的總稱。
  10. ^ 橋本進吉的用語。日語中自然地切分一個句子所切出的最小意義單位。一個文節由一個自立語或一個自立語加上附屬語形成,一個文節作為整體有其語音特徵。例如象は鼻が長い,切分為「象は」、「鼻が」、「長い」。《廣辭苑》《大辭林》均有此詞的解說。
  11. ^ 也就是非敬語。參見敬語一節。
  12. ^ 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把5,6中的「象は」稱作說明語句的題目的「題目語」。但是,句7中的「象は」則認為是主語,「鼻が長い」是謂語搭配
  13. ^ 「把」字中文本可不譯,為和日文結構對照而硬譯之。ハマチ、ブリ嘗試填入萬葉假名
  14. ^ 例如東京書籍『新編 新しい国語 1』(初中國語教科書)的1977年的檢定本里把「主語」、「謂語」一併論之,但在1996年的檢定本里首先提到謂語「起到把詞語連成句子的重要作用」之後,就把主語和其他修飾語一併講解。
  15. ^ 初中的國語教科書使用的文法。
  16. ^ 「主語」、「述語」、「修飾語」(連用修飾語・連体修飾語)「接続語」、「独立語」
  17. ^ 橋本進吉的用語。如果若干個文節可以聯合在一起像單個文節那樣使用,則合稱它們為連文節。例如桜の花が咲く,切分文節為「桜の」、「花が」、「咲く」,但是「桜の花が」這個整體相對於「咲く」起到主語的作用。《廣辭苑》《大辭林》也均有此詞的解說。另外,現在通行的日文輸入法大多基於連文節轉換。連文節轉換和單字轉換的區別類似於搜狗拼音和智能ABC的區別。
  18. ^ 俄語、西班牙語也有類似概念。
  19. ^ 在許多比較新的教科書中,形容詞、形容動詞又分別稱作「い形容詞」、「な形容詞」(『みんなの日本語』)或「第1類形容詞」、「第2類形容詞」(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語》)。
  20. ^ 晚清的時候有句話叫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體言」、「用言」的「體、用」和這裡的「體、用」的意思相通。
  21. ^ 這是日語中的四個助詞,把助詞稱作「てにをは」,有點像英語中把「學字母表」稱作「學ABC」的感覺。
  22. ^ 格助詞、並列助詞、系助詞、副助詞、終助詞的全部和接續助詞「」、「」、「けれども」、「から」、「ので」、「のに」。
  23. ^ 接續助詞中的「」、「」、「た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日交流標準日語》等書籍就是把「買って」作為一個整體,那這裡的「」就不是單獨的詞了。
  24. ^ 例:「水が飲みたい
  25. ^ 例:「日本を発った
  26. ^ 例:被動態中的動作主體「先生にほめられた」、地位的所在「水戸光圀公にあらせられる
  27. ^ 例:「私は彼急いで走っているのをみた

部分譯文 編輯

  1. ^ 下雨。書多。我是學生。
  2. ^ 哥哥教弟弟算術。
  3. ^ 認真地教算術。熱心地教算術。
  4. ^ 「認真地」、「熱心地」
  5. ^ 「弟弟」、「算術」
  6. ^ 「認真地」、「熱心地」
  7. ^ 「我的書」、「走的路」(自動運行的步道,即電動步道)、「紅色的發卡」、「大的眼睛」
  8. ^ 「我的」、「走的」、「紅色的」、「大的」
  9. ^ 「累了,動不了。」、「想買,但沒錢。」
  10. ^ 「累了」、「想買,但」
  11. ^ 「今天是個晴天。所以,去郊遊吧。」、「你還年輕。明明如此,為什麼心灰意冷呢?」
  12. ^ 「所以」、「明明如此」
  13. ^ 「好的,我知道了。」、「哥哥,要去哪裡?」
  14. ^ 「好的」、「哥哥」
  15. ^ 「買橘子和蘋果。」、「北海道的冬天又冷又難熬。」
  16. ^ 「橘子和蘋果」
  17. ^ 「又冷又難熬。」
  18. ^ 「書」
  19. ^ 「圖書館」
  20. ^ 「我讀書。」
  21. ^ 「明天鎮子有祭典。」
  22. ^ 「下雨了,帶傘吧。」
  23. ^ 「明天」、「鎮子」、「下雨了」
  24. ^ 「勇猛前行」、「白雲」
  25. ^ 「勇猛」、「白」
  26. ^ 「前行」、「雲」
  27. ^ 馬跑。
  28. ^ 哥哥任教。
  29. ^ 哥哥在小學任教。
  30. ^ 教授
  31. ^ 哥哥教授弟弟算術。
  32. ^
  33. ^ 做/幹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日本國語大辭典(小學館)の日本語の項によれば、ニホンゴ°
  2. ^ 日本國語大辭典(小學館)の日本語の項によれば、ニッポンゴ°
  3. ^ 3.0 3.1 「鼻濁音」来世紀ほぼ消滅? もともと使わない地域も…. 朝日新聞デジタル (朝日新聞社). 2015-03-05 [2021-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5). 
  4. ^ Nationalencyklopedin "Världens 100 största språk 2010" The World's 100 Largest Languages in 2010
  5. ^ Japanese Language. MIT. [2009-05-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20). 
  6. ^ 日本的標準語與共通語. 梅と桜. 2005-06-28 [2014-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7. ^ 日语中有方言吗?. 日本兒童網. [201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8. ^ 請參考亀井 孝・河野 六郎・千野 栄一 [編] (1997)『言語学大辞典セレクション 日本列島の言語』(三省堂)中南不二男所寫的「日本語・総説」。Ethnologue網頁版認為,1985年日本的日語使用者有1億2100萬人,全世界有1億2208萬0100人[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0-01-03瀏覽)。
    據田野村忠溫在1977年至1997年期間刊登的10份 (若包含不同版次的話則有16份) 資料的調査結果,其記載的日語使用者人數最少的有1.02億人,最多的超過1.25億人
    田野村忠溫. 日本語の話者数順位について: 日本語は世界第六位の言語か?. 国語学: pp. 37–41. [永久失效連結]
    表 (増補2版、2010-01-03閲覧)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日語)法令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裁判所法. [200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10. ^ (日語)法令データ提供システム:文字・活字文化振興法. [2008-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2). 引號為編者所加。
  11. ^ 見坊 豪紀(1964)〈アメリカの邦字新聞を読む〉(〈閱讀美國的日語新聞〉,《言語生活》第157期,後收錄於《ことば さまざまな出会い》(三省堂,1983))。此篇文章中提到1960年代洛杉磯及夏威夷的日語報紙的用字遣詞。
  12. ^ 井上 史雄(1971)〈ハワイ日系人の日本語と英語〉(〈日裔夏威夷人的日語與英語〉,載於《言語生活》第236期),是一篇包括日裔夏威夷人的談話引用的報告。
  13. ^ 本堂 寛 (1996)〈ブラジル日系人の日本語についての意識と実態―ハワイ調査との対比から〉(〈日裔巴西人關於日語的意識與實態─由與夏威夷調查的對比談起〉,收錄於《日本語研究諸領域の視点 上》),此篇文章中提到在1979~1980年的調査中,生於1950年以前的日裔巴西人中,自認「能夠很好地使用日語」的人佔20.6%,而1950年以後出生的人中做同樣回答者佔8.3%。
  14. ^ 可參考南不二男〈中國語・総説〉,收於《言語学大辞典セレクション 日本列島の言語》,亀井 孝・河野 六郎・千野 栄一 [編](三省堂,1997)等。
  15. ^ 真田 信治(2002)〈ポナペ語における日本語からの借用語の位相―ミクロネシアでの現地調査から〉(〈波納佩語中由日語而來的外來語的位向─從在玻里尼西亞的實地調查談起〉,收於《国語論究》9-25期),根據此篇文章,在密克羅尼西亞,曾接受過日語殖民教育的世代,他們之間的會話至今依然使用日語,且一般會話中也混入了很多由日語而來的語句。
  16. ^ 青柳 森 (1986)「台灣山地紀行」『東京消防』1986年10月(網頁版參見:日本ペンクラブ:電子文藝館・地球ウォーカー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5.)。
  17. ^ 矢崎幸生『現代先端法学の展開』信山社出版、2001年10月、10-11頁、ISBN 4-7972-3038-X
  18. ^ 2018年度海外日本語教育機関調査結果(速報値)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DF (1.68 MB))
  19. ^ 文化庁調査「平成27年度國內の日本語教育の概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15)。
  20. ^ INTERNET WORLD USERS BY LANGUAGE. [2012-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6). 
  21. ^ Kindaichi, Haruhiko. Japanese Language: Learn the Fascinating History and Evolution of the Language Along With Many Useful Japanese Grammar Points. Tuttle Publishing. 2011-12-20 [2021-06-21]. ISBN 978146290266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5) (英語). 
  22. ^ Thomas Pellard.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Japonic languages. Approaches to endangered languages in Japan and Northeast Asia: Description, document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Aug 2018, Tachikawa, Japan. ffhal-01856152
  23. ^ Vovin, Alexander. Origins of the Japanese Language.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 26 September 2017 (英語).  已忽略未知參數|entry-url= (幫助)
  24. ^ 藤岡 勝二 (1908)「日本語の位置」『國學院雑誌』14。
  25. ^ 有坂 秀世 (1931)「国語にあらはれる一種の母音交替について」『音声の研究』第4輯(1957年の『国語音韻史の研究 増補新版』(三省堂)に収録)。
  26. ^ 北村 甫 [編] (1981)『講座言語 第6巻 世界の言語』(大修館書店)p.121
  27. ^ 亀井 孝・河野 六郎・千野 栄一 [編] (1996)『言語学大辞典6 術語編』(三省堂)の「アルタイ型」
  28. ^ "While 'Altaic' is repeated in encyclopedias and handbooks most specialists in these languages no longer believe that the three traditional supposed Altaic groups, Turkic, Mongolian and Tungusic, are related." Lyle Campbell & Mauricio J. Mixco, A Glossary of Historical Linguistics (2007,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pg. 7.
  29. ^ "When cognates proved not to be valid, Altaic was abandoned, and the received view now is that Turkic, Mongolian, and Tungusic are unrelated." Johanna Nichols, Linguistic Diversity in Space and Time (1992, Chicago), pg. 4.
  30. ^ "Careful examin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established families, Turkic, Mongolian, and Tungusic, form a linguistic area (called Altaic)...Sufficient criteria have not been given that would justify talking of a genetic relationship here." R.M.W. Dixon, The Rise and Fall of Languages (1997, Cambridge), pg. 32.
  31. ^ "...[T]his selection of features does not provide good evidence for common descent" and "we can observe convergence rather than divergence between Turkic and Mongolic languages--a pattern than is easily explainable by borrowing and diffusion rather than common descent", Asya Pereltsvaig, Languages of the World, An Introduction (2012, Cambridge) has a good discussion of the Altaic hypothesis (pp. 211-216).
  32. ^ Georg et al. 199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3–74
  33. ^ 泉井 久之助 (1952)「日本語と南島諸語」『民族学研究』17-2(1975年の『マライ=ポリネシア諸語 比較と系統』(弘文堂)に収録)。
  34. ^ 大野 晋 (1987)請參考『日本語以前』(岩波新書)。也請參考大野 晋 (2000)『日本語の形成』(岩波書店)一書,這本書是其研究的集大成。大野教授以1961年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的《達羅毗茶語語源辭典》爲依據,對坦米爾語和日語的詞語進行比較研究,找出了幾百對相應的詞語,作了五百多張卡片。大野教授的研究表明:現代日語中不少詞語跟坦米爾語相對應,而古代日語的詞語,比如日本古籍《古事記》、《萬葉集》等書裏頭出現的古詞語,跟坦米爾語對應的就更多了。
  35. ^ 主要的批評和反論有以下著作。家本 太郎・児玉 望・山下 博司・長田 俊樹 (1996)「「日本語=タミル語同系説」を検証する―大野晋『日本語の起源 新版』をめぐって」『日本研究(国際文化研究センター紀要)』13/大野 晋 (1996)「「タミル語=日本語同系説に対する批判」を検証する」『日本研究』15/山下 博司 (1998)「大野晋氏のご批判に答えて―「日本語=タミル語同系説」の手法を考える」『日本研究』17
  36. ^ 36.0 36.1 服部 四郎 (1959)『日本語の系統』(岩波書店、1999年に岩波文庫)
  37. ^ 中川 裕 (2005)「アイヌ語にくわわった日本語」『国文学 解釈と鑑賞』70-1
  38. ^ 新村 出 (1916)「国語及び朝鮮語の数詞に就いて」『芸文』7-2・4(1971年の『新村出全集 第1巻』(筑摩書房)に収録)
  39. ^ Kindaichi & Hirano 1978,第30–31頁.
  40. ^ (1990)
  41. ^ Austronesian influence and Transeurasian ancestry in Japanese: A case of farming/language dispersal. ResearchGate. [2019-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9) (英語). 
  42. ^ Does Japanese have an Austronesian stratum? - Ann Kumar (1996) (PDF). [2021-06-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03). 
  43. ^ 服部 四郎 (1950) "Phoneme, Phone and Compound Phone" 『言語研究』16(1960年の『言語学の方法』(岩波書店)に収録)
  44. ^ 亀井 孝 (1956)「「音韻」の概念は日本語に有用なりや」『国文学攷』15
  45. ^ 外来語の表記(答申)(抄). [2012-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1). 
  46. ^ 「日本語の音声」窪園晴夫、1999、p35~p37
  47. ^ 「日本語の音声」窪園晴夫、1999、p34~p35
  48. ^ 「日本語の音声」窪園晴夫、1999、p100
  49. ^ 「日本語の音声」窪園晴夫、1999、p35
  50. ^ 請參照金田一 春彦 (1950) 「「五億」と「業苦」―引き音節の提唱」『国語と国文学』27-1(在1967年曾以「「里親」と「砂糖屋」―引き音節の提唱」這一名稱被收錄在『国語音韻の研究』(東京堂出版)中。
  51. ^ 51.0 51.1 徳川 宗賢 [編] (1989) 『日本方言大辞典 下』(小学館)の「音韻総覧」
  52. ^ 服部 四郎 (1984) 『音声学』(岩波書店)。
  53. ^ 斎藤 純男 (1997)『日本語音声学入門』(三省堂、2006年に改訂版)
  54. ^ 「日本語の音声」窪園晴夫、1999、p59
  55. ^ 「p音考」、上田萬年、1898
  56. ^ 「ハ行子音の分布と変化」、田中伸一、2008、東京大学教養学部の講義「言語科学2」にて。
  57. ^ 57.0 57.1 翟東娜(2006)《日語語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 日語語音 第三節 韻律
  58. ^ 上野善道 (1989)「日本語のアクセント」『講座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 第2巻 日本語の音声・音韻(上)』(明治書院)
  59. ^ 服部 四郎 (1951)「原始日本語のアクセント」『国語アクセント論叢』(法政大学出版局)
  60. ^ 金田一 春彦 (1954)「東西両アクセントのちがいができるまで」『文学』22-8
  61. ^ 奥村 三雄 (1955)「東西アクセント分離の時期」『国語国文』20-1
  62. ^ 山口 幸洋 (2003)『日本語東京アクセントの成立』(港の人) p.9-p.61。
  63. ^ 酒井 邦嘉(2002)『言語の脳科学』(中公新書)105頁
  64. ^ 64.0 64.1 三上 章 (1972) 『続・現代語法序説』(くろしお出版)
  65. ^ 三上 章 (1960)『象は鼻が長い―日本文法入門』(くろしお出版)
  66. ^ 森重 敏 (1965)『日本文法―主語と述語』(武蔵野書院)
  67. ^ 北原 保雄 (1981) 『日本語の世界 6 日本語の文法』(中央公論社)
  68. ^ 漢語「賓語」一般對應日語的「目的語」。
  69. ^ 鈴木重幸『日本語文法・形態論』、高橋太郎他『日本語の文法』他。
  70. ^ 翟東娜(2006)《日語語言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十八章 心理語言學研究 第二節 心理語言學的主要研究課題
  71. ^ 71.0 71.1 橋本 進吉 (1948)『国語法研究(橋本進吉博士著作集 第2冊)』(岩波書店)
  72. ^ 參照渡辺 実 [編] (1983)『副用語の研究』(明治書院)等。
  73. ^ 鈴木 一彦 (1959)「副詞の整理」『国語と国文学』36-12
  74. ^ 時枝 誠記 (1950) 『日本文法 口語篇』(岩波全書)
  75. ^ Len Fisher. Do all cultures have swear words?. Science Focus. [2021-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6).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