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結構語法理論中構成句子結構基礎的抽象語法關係,人們藉此解釋句子所表示的意思。[1]在這一分析層次上可以區別陳述和詢問兩類句子,能夠區別否定句和肯定句或主動句和被動句。例如,主動句「狗追貓」和被動句「貓被狗追」兩種語態的意思是相同的。

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之別 編輯

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相對稱,表層結構是對人們所講和所聽的語句的直接語法分析層次,即依上述句子中詞和詞綴的特別順序(the+dog+s......)的分析。

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的區別,是1960年代由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提出的,此後已發展為產生語法的一個深奧部份。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王宗炎. 中國大百科-語言學 (中文(中國大陸)). 

參考文獻 編輯

  1. Noam Chomsky (1957). Syntactic Structures. Mouton.
  2. Noam Chomsky (1965).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MIT Press.
  3. Noam Chomsky (1981). 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outon.
  4. Noam Chomsky (1986). Barriers. Linguistic Inquiry Monographs. MIT Press.
  5. C. S. Lee (1985). "The rhythmic interpretation of simple musical sequences: towards a perceptual model", in P. Howell, I. Cross and R. West (eds.), Musical Structure and Cognition (Academic Press), pp. 53-69.
  6. Richard Middleton (1990). Studying Popular Music. Open University Press.
  7. Samovar, L, & Porter, R (August 2003).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ures .Wadsworth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