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阿基諾·羅西尼

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

喬奇諾·安東尼奧·羅西尼義大利語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義大利語發音:[dʒoaˈkiːno anˈtɔːnjo rosˈsiːni] ;1792年2月29日—1868年11月13日),義大利作曲家,他生前創作了39部歌劇以及宗教音樂室內樂

喬奇諾·羅西尼
Gioachino Rossini
1865年的喬奇諾·羅西尼,艾蒂安·卡爾雅英語Étienne Carjat所攝
原文名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
出生(1792-02-29)1792年2月29日
 教宗國佩薩羅
逝世1868年11月13日(1868歲—11—13)(76歲)
法蘭西第二帝國 法國巴黎
國籍義大利
知名作品歌劇《湯克雷地》、《阿爾及爾的意大利女郎》、《塞維亞的理髮師》、《奧賽羅》、《灰姑娘》、《賊雀》、《威廉·泰爾》、聖母悼歌、六首弦樂奏鳴曲
所屬時期/樂派浪漫主義
擅長類型歌劇宗教音樂
簽名

生平 編輯

羅西尼的父母都是音樂家,他的父親是一名小號手,母親是一名歌唱家。羅西尼的父親是位熱烈的民主主義者,1796年,當拿破崙的軍隊進入義大利北部時,他歡迎他們的來到。但當奧地利軍隊重新佔領這裡時,他被關入監獄。羅西尼隨母親移居波隆那,以母親的演唱為生。幼年時,便受到音樂訓練,學會演奏小提琴和古鋼琴。他的演唱聲音也很好,從十歲起他在一個教堂合唱隊中唱獨唱,十三歲時他參加了一個歌劇的演出,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以歌手登台。後來他還跟他父親學會了演奏小號。

1807年15歲時,羅西尼開始學作曲,不久進入波隆那音樂學院學就讀。他隨卡威達尼學大提琴,學得非常快,但對作曲卻沒有多少進展。他在這方面的知識主要不是從學校學來的,而是在演奏古典時期作曲家約瑟夫·海頓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的四重奏中自己琢磨出來的。

1810年,羅西尼18歲時,他的第一部歌劇《婚姻契約》(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在威尼斯演出。從1810年到1813年,他還寫了其他一些不很出名的歌劇,如《離奇的誤會》、《絲絹梯》、《布魯斯基諾先生》等。他的第一部成名的歌劇是《湯克雷地》,此後,他的聲譽蒸蒸日上。

1815年,他成為波隆那兩個歌劇院的領導人,按他的契約,他必須每年為這兩個歌劇院各寫一部新歌劇,雖然如此,他還有時間為其他歌劇院寫歌劇。從1815年至1823年,他創作了20部歌劇,但並非所有歌劇一開始都很成功。1823年,他娶大他七歲的西班牙女高音伊莎貝拉為妻。兩人私奔而婚,於1836年離婚。1824年,他在倫敦待了五個月,此後移居巴黎,擔任巴黎義大利劇院的經理。1829年在法國大革命氣氛感染下,根據席勒同名詩劇寫成歌劇《威廉泰爾》,反映義大利人民要求擺脫外族壓迫的願望,同時對大歌劇體裁的形成,起了推進作用,這也是他的最後一部歌劇。當時儘管只有37歲,卻從此放棄歌劇創作。

1836年,他回到波隆那,擔任母校波隆那音樂學院的名譽校長。雖然他繼續創作,但主要精力在於宗教音樂和室內樂,1842年把十年前寫作一半的「聖母悼歌」完成。1846年他再婚,娶房東——放蕩女歐蘭蒲貝麗謝為繼室。1848年,波隆那的動亂迫使他遷居佛羅倫斯,1855年再次移居花都巴黎。

羅西尼的後半生中抑鬱症經常發作,這可能與他年輕時就已得的淋病有關。1868年11月13日(星期五),他由於一次腸手術的後遺症,在第二位妻子奧林佩·佩里西埃的守護之下,在巴黎郊外的帕西別墅與世長辭,享年76歲。羅西尼去世後在聖三一會教堂舉行的葬禮,其規格已接近國葬。樂隊在葬禮上用阿道夫薩克斯製作的樂器為他演奏了貝多芬的《葬禮進行曲》,演唱者包括帕蒂和尼爾森在內的眾多的當時最偉大的歌唱家。他的遺體被安葬於巴黎著名的拉雪茲神父公墓。1887年,在義大利政府的要求下,其靈柩最後於1887年移葬於佛羅倫斯。六千多群眾靜默肅立,由四個軍樂隊和三百名歌手組成了巨大的唱詩班。在他自己的劇作《摩西》一劇的祈禱歌聲中他的遺骸被遷葬至佛羅倫斯的聖十字聖殿。此外,羅西尼的大部分遺產都捐贈給故鄉佩薩羅,作為創辦音樂學院之用。

作品節選 編輯

軼事 編輯

  • 羅西尼非常貪吃,是個有品味的美食家。據他本人回憶,他曾因在野餐時不小心將肉捲掉入湖中而大哭。

參見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