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肉粽臺羅:sàng bah-tsàng,白話字:sàng bah-chàng),又名「送吊煞」,為臺灣彰化沿海地區民間送煞習俗,所謂「肉粽」暗喻上吊死者類似肉粽般用繩綁住吊著。因此類死者被認為怨氣最重,所以以藉由法將繩索、其固定的物品送至海邊或是在河流的出海口焚燒,以達驅邪送煞之效。

名稱與緣起 编辑

送肉粽儀式在中臺灣彰化沿海地區較常有,傳自福建泉州一帶的移民,風俗信仰早已存在,範圍廣及彰化縣臨近鄉鎮:福興和美伸港線西,甚至於原無此俗的內陸鄉鎮,比如彰化市員林市[1]一帶,因新聞媒體及電影傳播,引起網路輿論,令全臺各地遂隨之起舞新竹縣竹北[2]桃園市中壢一帶[3]亦辦起「送肉粽」法會,以求心安。[4]內陸的南投「送肉粽」,則不送至海邊,而是送至溪邊或公墓。

以鹿港的作法為例,當地的廟宇會聯合舉辦法會,從屍體處的鄰近之廟宇開始,規劃一條路線,最後從福鹿溪或其他路線,將吊死鬼的冤魂送出海(現多以彰濱工業區鹿港區送出海)。目前此儀式以鹿港為主,各地作法不同,亦有許多地方有類似的儀式,且異於鹿港。彰化有些鄉鎮舉辦法會時會遷就現況,將肉粽只送到最近的河流或大排水溝給燒化掉[5]

也有人稱所謂「送肉粽」,「肉粽」指的是「煞氣」,並不是死者靈魂,是死者生前的怨恨,與死亡過程中那段痛苦的意識,因為這些不堪的記憶,會在亡者離世的一瞬間,交織在一起,累積為「煞氣」。要把這種「煞氣」送走,才不會影響社區的安寧[6]

事前準備 编辑

在彰化一帶,活動開始之前,廟宇會通知當地居民路線及時間,儀式通常在送煞當晚21至23時舉行,辦的廟宇會在舉行前通知里民。活動當晚20時左右,壇方人員會聚集在目的地的宅前,並在各路口前會設置「祭送,迴避」或者「前有法事,敬請改道」之類字樣的路障,以利法事順利進行,在各路口處亦擺桌祭拜。此夜,各家各戶緊閉門窗,足不出戶,並在門窗上張貼符令,以免吊煞受逐而遁入。送肉粽是極其重大的要事,必須公告鄰里,使家家戶戶各自緊閉門窗、貼上符令以戒備,如不通知,將有可能遭到民眾阻撓儀式。[7]

儀式過程 编辑

通常法事一開始會先「跳鍾馗」作為開場,壇方會在目的宅旁屋內陳列四輦一座、三太子五營神等神像,以及各些許,枝、各一,並搭起「天臺桌」。角頭內須事先釘「青竹符」於各路口鎮守,材須以刺竹,上以黑、白線各七條,縛上金紙一束。在儀式中要送走亡者上吊所用到的繩子、橡木及樓梯等任何碰觸過的代表性物品。所有儀式中使用法器及送走物品,要以筆頭沾雞、鴨血點過。送出宅後,須一路不停放鞭炮表示驅邪止煞,最後送出海,今多送至通往大海水溝。

各地各派別送肉粽的作法不一定相同,鹿港之外的其它地方作法大多都是請比較資深的道長釋教師父或「黑頭」(閭山教法主真君派)法師來處理送煞神的事宜,「送肉粽」則只是驅邪送煞的相關活動之一,一般的儀式共包括有回駕、暗訪、送煞、收散魂等,而這些儀式的主角神明大都是王爺。王爺則藉由乩童、桌頭來指示,並由壇方人員及法師依指示進行所有法事。諸如常見的安五營閭山法主)和收散魂,以及不定期驅逐邪靈的「暗訪」,其目的也在於送煞。[8]

相關條目 编辑

注解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