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分治的中國

一個分治的中國(英語:one divided China),為中華民國臺海現狀海峽兩岸關係一中原則的官方說明方案之一,在李登輝總統任內提出,主要起草者為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蘇起,用於修飾與補充臺海兩岸分裂分治階段性兩個中國,以推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的和談。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拒絕這個方案,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李登輝總統在1999年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來加以取代。這個說法之後由中國國民黨繼續推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這個方案為企圖製造兩個中國台獨言論,拒絕承認與接受。

概論 编辑

在李登輝總統任內,通過《國統纲領》,開始積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方案進行和談,以改善兩岸關係。

在提出臺海兩岸分裂分治說法後,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的一個中國原則,否定中國正處於分裂,為了讓兩岸會談順利進行,如沈君山等人,主張把說法中的分裂兩個字拿掉,改採取讓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易於接受的說法。

在1996年臺灣海峽飛彈危機之後,李登輝連任中華民國總統。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局長蘇起於1997年發表《透視一個中國說帖》,首次提出「一個分治中國」的說法。這個說帖中說明,中華民國於1912年建國以來就是主權獨立國家,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就進入分治狀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能代表全中國,只能代表各自統治區域,因此成為一個分治中國。分治中國的情形,正如同兩韓北越南越東德西德間的關係。

1998年6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上海提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兩個中國與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只有國家成員才能加入的國際組織。李登輝總統於同年7月,於國統會第十三次會議發表談話,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能務實承認「一個分治的中國」,並期待中國未來能終極統一。同年10月,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海協會董事長汪道涵會面,辜振甫在會談中提出「一個分治的中國,既是歷史事實,更是政治現實」,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接受。海協會董事長汪道涵正式聲明拒絕「一個分治的中國」,要求台灣方面要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中華人民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應 编辑

1997年,在蘇起發表《透視一個中國說帖》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日報》就以社論方式,反對這個說法,認定這個說法企圖製造兩個中國,為台獨言論。

1998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正式拒絕「一個分治的中國」提案,他認為可以改用「一個中國的分治」來取代。

1999年,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以私人身份返回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上海接見郝伯村一行。在會談時,汪道涵說明「一個中國的分治」內涵為:「一個中國的分治就是將來台灣是統一的中國的一部份,在一個中國前提下,維持現狀,台灣可派人到大陸來作官」。隨行的郝龍斌解讀「一個中國的分治」內涵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一國兩制等說法完全一致[1]

註釋 编辑

  1. ^ 汪道涵会见郝柏村澄清“中国的分治”说法. 華聲報. 1999-04-10 [2022-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8)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