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堵車站

位於台灣基隆市七堵區的鐵道車站
(重定向自七堵车站

七堵車站位於臺灣基隆市七堵區,為臺灣鐵路公司縱貫線北段鐵路車站。是西部幹線對號快車的主要起、終點站,不僅是七堵區的交通樞紐,七堵車站也是東部幹線對號列車和東部幹線加班直達對號列車次要的停靠站。由此可知七堵車站在東部幹線和西部幹線位置上的重要性[3]。七堵車站至南港車站之間的路段現今已增建第三軌(實際未進南港站區,在北邊匯入),舒緩早已過載的運量。

七堵車站

Qidu Station
Cidu(2003年-2009年)
Chitu(戰後-2003年)
Shichito[1](1899年-戰前)
位置 臺灣
基隆市七堵區
長興里東新街2之1號
地理坐标25°5′34.58″N 121°42′50.94″E / 25.0929389°N 121.7141500°E / 25.0929389; 121.7141500
车站类别台鐵車站
运营机构臺灣鐵路公司標誌 臺灣鐵路公司
途经线路台灣鐵路 縱貫線
距离距離基隆端6.0公里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半路堤式高架車站
站台島式月台四座
其他信息
车站代码0930
电报码ㄑㄉ
车站等级一等站
历史
启用日期1891年10月20日
旧称七堵驛(日语:七堵驛しちとえき Shichito eki ? [註 1]
营运信息
乘客數量
9,573[2]
排行第26名(2022年)
邻近车站
上一站 臺灣鐵路 下一站
八堵
2.3km
縱貫線
距離基隆6.0km
百福
2.7km

車站概要 编辑

七堵車站是清代鐵路[註 2]的中途站,1891年在本站現址設立八堵站日治時期總督府將清代鐵路改線後,於1897年改稱七肚驛[5],並同時興建木造站房[6]:20,1899年八堵車站設立後站名改稱七堵(日语:七堵しちと Shichito ? [註 1])。戰後1966年台鐵局在七堵車站設立七堵調車場,由於站場不敷使用,將本站分割成前後兩站,原站作為停靠北上列車的「前站」,在東邊距700m[7]:89長興里另興建的停靠南下列車「後站」[6]:20,前後站之間以地下道相通。因這個局面經常造成旅客的不便,在臺鐵地下化工程七堵調車場整建計畫中,將前後站進行合併,並在後站站址改建新站房及月臺,於2007年啟用,前站則遭到廢止,且配合台鐵大改點後本站正式取代松山車站成為西部幹線對號列車的起點和終點。

客運 编辑

 
列車資訊顯示器
 
站內的TEMU2000
 
舊站房側邊。可見入母屋造的屋頂形式

目前為一等站。為台鐵局縱貫線對號快車自強號列車莒光號)的主要發車起點和終點車站,為東西部幹線跨線之對號快車的駕駛司機員交接與交班車站,並且為基隆市旅客轉乘宜花東大站。

早期只停靠停靠平快車普通車,且因七堵地區人口稀少,故乘客不多。1972年至1979年6月間,實施鐵路電氣化,施工期間影響行車運轉,列車延誤致部份旅客流失。又因1978年國道一號通車,造成雙重衝擊,長途旅客大幅下降。為爭取客源,於1984年增停復興號。近年來因高速公路擁擠,及新購電車加入營運,旅客數量有所回升。2005年8月3日改點,南港調車場停用後,西部幹線對號列車改由本站到開,惟此時多數班次並未於本站辦理客運,對號列車客運起終點仍為松山(少數為汐止)。2007年七堵~八堵間三軌化竣工,自此前站裁撤。南下、北上列車分別停靠前、後站造成搭車不便之現象因而解決。同時新站啟用後,增停多班對號列車。2008年起新站第一月台啟用,且隔年接下來陸陸續續4個月台開放使用。2008同年配合鐵路局調整列車時刻大改點,西部幹線對號快車列車始發、終點車站正式由松山車站移轉七堵車站,由七堵車站正式取代松山車站。2013年新站西出口啟用。[8]

貨運 编辑

1960年代七堵地區煤炭盛產,七堵車站運輸貨源以煤為主,銷售至水泥廠與台灣電力公司。煤礦資源由臺灣省礦務局依各煤礦產量分配銷售噸數,再由臺灣鐵路管理局調度總所統籌指定運輸所用的煤斗車。另外也運輸聯華食品七堵廠生產的麥片軍品與鐵路物料[8]

1970年代貨物運輸逐漸增加,七堵車站為因應貨櫃運輸,於1973年成立七堵貨櫃站。於七堵~高雄港間行駛貨櫃列車,每日北上、南下計8列次,每列車牽引平車23車,載運40呎貨櫃23只,20呎貨櫃46只。但在國道通車後,部分貨櫃公司將貨櫃轉為船運或公路運輸,使貨物運輸逐漸減少。1980年北迴線通車後,主要運輸水泥石灰石矽石。1983年花蓮輪停航後取代其業務,運輸進口大理石中華紙漿花蓮廠生產的紙漿[8]

車站構造 编辑

現況 编辑

 
站房西側,前方可見公共藝術作品《世紀樞紐》
 
通往正光里、正明里里民活動中心的電梯
 
鐵路警察局七堵派出所
 
舊站房
 
舊站房背面

站房 编辑

七堵車站位於自治街地下道西側,東新街與光明路之間。站房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建造,樓高四層,由毅成建設承建。一、二層為售票大廳,三、四層供規劃為正光里、正明里里民活動中心使用,月台層位於第三層[9]。大廳內有鐵路警察局七堵派出所。旅客服務通道內設有服務台手機充電站,二樓設有閱覽室並展示車站的歷史沿革。因周邊地形有所起伏,車站中心兩側地勢較低,為半路堤式車站大廳設於月臺區下方。站房西側設置2012年林舜龍公共藝術作品《世紀樞紐》。

七堵調車場 编辑

月台區北側為七堵調車場,簡稱「七調」。七堵調車場於1965年開始測量,1968年動工興建,並於1972年竣工使用,主要的業務是對貨運列車實施調度與編組。後因鐵路貨運量需求大減,1990年將七堵車站升為一等站,以便辦理七堵調車場移交事項。同年8月七堵調車場脫離台北運務段管轄,併入七堵車站管理。1994年七堵調車場改建為平面式調車場,陸續拆除駝峰式調車場的設備與號誌樓,同時S400型柴電機車成為作業時的專用車種[10]南港專案實施後,七堵調車場改以客車調車為主,用以取代南港調車場;貨車調車則萎縮僅剩行控中心以西少數股道,部份轉移至五堵貨場

七堵調車場啟用時,係採用駝峰調車設備,其特徵為在車場中間有一座隆起的小坡。調車作業設有自動分類裝置及車輛自動減速器,按車輛重量自動調整至其應行減低之速度,每日約能調度2400輛車。而號誌設備均集中在號誌樓內的表示盤上,以便控制場內設備狀態與路線的應用情況,也可減少調車時必須進行的多方聯繫。[10]

貨運列車駛入到達線後,現場工作人員必須經過車截處理,並將貨車種類、號碼、裝載狀況以無線電車號室報號,計劃人員將列車摘解內容以分解單傳送調度員。貨車發車時,輸送中心將停留分解線群之貨車,依運向別實施過濾計劃,以編組單傳送至編組運轉室,按上、下行別進行編組,此時車長亦需出場,施行列車檢點,並與司機互相通報,並以地上揚聲器通報位於號誌樓副站長,轉報調度員指令開車。

貨運專列到達時,七堵調車場丙工作班即依據編組單,將貨櫃車、軍運列車分別調移至貨櫃、軍事運輸專用線,水泥斗車砂石車調移至五堵貨場相關股道卸貨。七堵調車場亦辦理貨車修護,每日分中午、傍晚兩次將檢修完畢的貨車調出,並將待修車全數調進,週而復始,每日工作量約50輛左右。

七堵調車場曾保存過許多珍貴的車輛文物,如大物車R0型柴電機車花東線LDH200型柴液機車信大水泥貨車移動機[11]:22

七堵車站及七堵調車廠軌道配置圖:  

月台 编辑

 
第二月台
 
仍在營運時的七堵前站

南港專案後在靠近東出口(原後站)設有島式月臺四座。其中第一月台供南下、第二月台供北上列車停靠,南港~七堵間的三軌分別對應1B、2A與2B月台。南下列車主要停靠1B月台,北上往基隆列車及東部幹線待避列車主要停靠2B月台,2A月台則提供列車通過及東部幹線列車停靠。[3]第二月台南端有一小月臺,供基隆往返宜蘭線、或平溪線之間的區間車使用。在第一、二月台的通道層有類似馬路的行人專用號誌,平時為綠燈,只有列車發車時變為紅燈。第三月台月台主要是停靠縱貫線始發列車,而以本站為終點的列車也會駛抵第三月台,3A月台順行得拐回主正線,3B月台順行則僅能進入場站。第四月台只有少數列車停靠且順行僅能行駛至場站。[3]

月臺路線配置 编辑
1
2
1A
1B
西部幹線(逆行) 臺北臺中高雄屏東潮州 方向
(包含來自東部幹線的直通列車)
東部幹線(直通逆行) 臺北樹林臺中臺南 方向
(從花蓮臺東上行之列車)
3
3A
4
2A
2C(P3A)
2B
西部幹線(順行) 八堵基隆 方向
東部幹線(直通順行) 宜蘭蘇澳花蓮臺東 方向
東部幹線(逆行)、往基隆區間車 宜蘭蘇澳花蓮 發車往 基隆 方向
西部幹線(逆行發車)晨間一部分區間車 臺北桃園苗栗 方向
5
6
3A
3B
西部幹線(逆行發車) 臺北高雄屏東 方向
東部幹線(順行)一部分區間車 宜蘭蘇澳 方向(限 3A 月台)
東部幹線(逆行)、往基隆區間車 宜蘭蘇澳花蓮 發車往 基隆 方向(限 3A 月台)
7
8
4A
4B
西部幹線(逆行發車) 臺北苗栗臺中高雄 方向
西部幹線(順行到達) 往 小月台(員工月台)、七堵調車場(入庫)方向

前、後站時期 编辑

七堵前站 编辑

七堵前站
七堵驛
 
遷移並整修後的七堵前站舊站房
位置  臺灣基隆市七堵區光明路23號
建成时间  日治時期
持有者國有
官方名称七堵火車(前)站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車站
使用者臺灣鐵路公司
參觀費用免費
詳細登錄資料
材料黑瓦檜木
開放星期一~星期五 10:00-16:00

七堵前站舊站房原位於基隆市七堵區光明路底。七堵車站改建時,南下與北上的軌道分軌,前站僅通過至基隆宜蘭線的列車,後2007年停用。停用後的七堵前站移交基隆市文化局,經評估可忠實重組。遂將拆下的建材仔細編號,加上少部分新建材後,北移數公尺依原樣重建[4]:44,門牌為「七堵區光明路23號」[註 3]。並在周圍興建七堵鐵道公園,建立「七堵鐵道公園」石碑與火車意象造景,並在舊月台南側放置200300400600四種小型貨櫃車[12]。在保留地方文化特色外,更提供遊客一個兼具文化與休憩功能的景點[13]。車站原址則改建為車道涵洞出入口[4]:44[14]:27。2010年7月28日舊站房由基隆市文化局公告為基隆市歷史建築

舊站房建造的年代不詳[3],現場解說牌僅稱其為1900年代落成[註 4],但另一面解說牌稱站房建於1912年。舊站房為日式木造風格,屬於和洋混合建築[註 5],但已開始使用較進步的混凝土鋼骨玻璃等材料。既模仿古希臘古羅馬樣式,也模仿哥德式建築[15]:132和洋折衷建築出現於1920年~1940年間。外觀以許多大塊的立方體構成。以鋼筋混凝土構成,外表貼面磚。入口牆面略為高起;興亞帝冠建築出現於1940年~1945年間。樣式與折衷建築相似,但頂部配上大尖頂。細部裝飾則具有日本風格;和洋混合建築出現於各個時期。外牆為木製淋雨板,屋頂鋪以黑瓦[16]:176。屋頂覆以木造淋雨板與日式黑瓦[17]:58,具有切妻造的樣式[註 4],東側形成入母屋造樣式[註 6]。偏西的入口上方建有博風板且向兩側延伸屋簷。站房月台側伸出屋簷形成迴廊,並延至西側,加上東側的倉庫空間與入母屋造頂,形成不對稱的外貌。部分牆壁內層用桂竹片編成十字型的籬笆,以黃麻稈固定,然後裹上稻稈黏土的混合物。分別塗上一層與黏土和白灰合成的塗料後,最後在外層塗上白灰與絨麻。窗戶採用日式橫拉窗,開窗面積大,室內採光良好[17]:58。整修後的站房仍保留營運時使用的英文站名與鐵路局標誌燈箱。站房原為淺綠色塗裝,經過1995年整修後,外牆改漆為白色。同時黑瓦屋頂換為鐵皮,入母屋造結構遭到破壞,站房外圍的木柵欄亦遭拆除,換成一堵水泥牆,古樸風貌盡失[6]:20、21。站房東側新建的廁所也造成一定的不協調感[11]:20

站房內部西側為候車室,東側為辦公空間。候車室西側牆壁窗戶上懸掛前站停用前的時刻表,一旁直立掛著舊式的木造書報夾。東側牆壁開通售票口,售票口下伸出平台,上方展示牆壁的建築結構。天花板四個角落皆有通風口。辦公室西側牆壁為售票口內側,同樣延伸出平台,且下方附有四個抽屜櫥櫃。東側則有兩個儲藏室。屋頂故意不鋪設天花板,展示由七組洋小屋組桁架構成的屋頂結構。

停用前的七堵前站具島式月台一座,在月台與站房間無天橋與地下道,必須跨越鐵軌乘車[6]:21。站房連接月台的通道搭有遮雨棚(不包括跨越鐵軌的部分),兩側有花圃裝飾。

七堵後站 编辑

 
七堵後站

1972年七堵調車場啟用後,鐵路局將七堵車站分拆為前、後站,其中七堵後站用以停靠南下列車。七堵後站於1970年開工興建,1971年完工啟用,同年2月南下、北上列車臨時遷移至後站營運,1972年北上列車遷回前站營運,前、後站業務正式分拆[10]。後站站房為具傾斜屋頂的灰色水泥建築。因鐵路路基較道路為高,旅客必須由一樓進出車站,上二樓購票後至三樓月台搭車,[5][註 7]為一座島式月臺[3]

2005年七堵調車場改建完成,同時南下列車也改為行經新站房,北上列車則暫時不變。七堵後站隨之停用,並於8月將站房拆除[10]。並在長興地下道內設置臨時出入口。

歷史 编辑

清代 编辑

日本統治時期 编辑

  •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甲午戰爭時清兵為阻擋日軍前進而破壞鐵路,後日軍南下時陸續進行搶修[21]。6月9日基隆至臺北的鐵路恢復運轉,作為軍事運輸之用[22]:54。9月臨時臺灣鐵道隊抵達基隆[11]:117
  • 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臨時臺灣鐵道隊鑑於清朝所建的鐵路蜿蜒迂迴,將劉銘傳鐵路大幅改線[18]:150。7月公布民眾乘車許可[11]:117。於基隆~新竹段每日往返兩班列車,後增加為往返四班[7]:79
  • 明治三十年(1897年)5月26日在原八堵站址設立七肚驛[14]:27,為乙等站。恢復貨運業務。8月11日恢復客運業務。基隆~台北間每日往返三班列車,中午則配合輪船啟航時間加開往返一班[14]:27
  • 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7月20日於基隆~七肚間設立八堵臨時車站,同時將站名改名為七堵(日语:七堵しちと Shichito ? [註 1][14]:27

戰後 编辑

分割為前、後站 编辑

  • 1968年開始興建七堵調車場[7]:89
  • 1970年4月30日開始興建七堵後站[10]
  • 1971年1月24日七堵後站完工啟用[10]
    • 2月9日北上、南下列車臨時遷至後站營運[10]
  • 1972年站內路段實施鐵路電氣化
    • 1月7日北上列車遷回前站,前、後站業務正式分拆[10]
    • 3月1日七堵調車場啟用。
  • 1973年1月興建七堵貨櫃站
  • 1978年10月31日國道一號完工通車,造成長途旅客流失。
  • 1984年增停復興號
  • 1990年6月1日升等為一等站,但前站業務以甲種簡易站型式辦理。
  • 1993年11月16日增停莒光號(41次)[10]
  • 1995年前站木造站房進行翻修,失去原有的風貌。
  • 1999年3月增停自強號(2003次及2009次)[10]
  • 2005年8月3日七堵調車場改建啟用。同時南下列車改經新站房,後站同時停用。同月後站站房拆除[10]

前、後站合併後 编辑

  • 2007年1月21日於原後站址改建的新場站正式啟用,前站隨之廢止。同時發行1000套紀念車票[23]
  • 2008年1月31日新站第一月臺啟用。
  • 2008年5月15日配合台鐵改點,本站取代松山車站成為縱貫線主要對號快車的發車和終點站。
  • 2008年8月1日開放使用悠遊卡等電子票證。
  • 2010年7月28日前站舊站房被基隆市文化局公告為歷史建築。
  • 2013年4月26日新站西出口啟用。

利用狀況 编辑

根據2022年資料,本站每日旅運量約為9,573[2],在台鐵各站中排行第26名。

-2000年
年間 1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1975 1,257,156 1,239,628 2,496,784 [24] 3,444 6,841
1976 1,152,608 1,132,966 2,285,574 [25] 3,149 6,245
1977 1,242,954 1,088,549 2,331,503 [26] 3,405 6,388
1978 無資料
1979
1980 1,131,659 1,101,732 2,233,391 [27] 3,092 6,102
1981 1,095,524 1,031,440 2,126,964 [28] 3,001 5,827
1982 1,062,553 998,347 2,060,900 [29] 2,911 5,646
1983 933,263 865,383 1,798,646 [30] 2,557 4,928
1984 859,965 803,495 1,663,460 [31] 2,350 4,545
1985 817,075 822,886 1,639,961 [32] 2,239 4,493
1986 698,066 769,588 1,467,654 [33] 1,913 4,021
1987 777,538 776,351 1,553,889 [34] 2,130 4,257
1988 821,866 790,081 1,611,947 [35] 2,246 4,404
1989 808,619 726,032 1,534,651 [36] 2,215 4,205
1990 838,913 742,817 1,581,730 [37] 2,298 4,334
1991 961,343 756,372 1,717,715 [38] 2,634 4,706
1992 1,040,882 792,928 1,833,810 [39] 2,844 5,010
1993 1,172,469 849,962 2,022,431 [40] 3,212 5,541
1994 1,229,129 831,451 2,060,580 [41] 3,367 5,645
1995 1,169,279 802,829 1,972,108 [42] 3,204 5,403
1996 1,189,244 1,241,261 2,430,505 [43] 3,249 6,641
1997 1,199,938 811,834 2,011,772 [44] 3,288 5,512
1998 1,156,160 772,186 1,928,346 [45] 3,168 5,283
1999 1,156,173 809,263 1,965,436 [46] 3,168 5,385
2000 1,078,402 1,109,237 2,187,639 [47] 2,946 5,977
2001年-
年間 1日平均
上車 下車 上下車 來源 上車 上下車
[註 8]2001 967,200 1,038,951 2,006,151 [49] 2,740 5,683
2002 882,201 962,921 1,845,122 [50] 2,417 5,055
2003 840,193 830,266 1,670,459 [51] 2,302 4,577
2004 831,979 823,254 1,655,233 [52] 2,273 4,522
2005 904,082 847,221 1,751,303 [53] 2,477 4,798
2006 1,057,500 956,416 2,013,916 [54] 2,897 5,518
2007 1,296,015 1,298,297 2,594,312 3,551 7,108
2008 1,449,139 1,506,878 2,956,017 3,959 8,077
2009 1,643,560 1,655,907 3,299,467 4,503 9,040
2010 1,716,821 1,775,178 3,491,999 [55] 4,704 9,567
2011 1,867,594 1,922,822 3,790,416 [56] 5,117 10,385
2012 1,955,887 2,015,178 3,971,065 [57] 5,344 10,850
2013 2,051,039 2,108,165 4,159,204 [58] 5,619 11,395
2014 2,142,869 2,226,491 4,369,360 [59] 5,871 11,971
2015 2,136,276 2,208,497 4,344,773 [60] 5,853 11,903
2016 2,118,246 2,144,100 4,262,346 [61] 5,788 11,646
2017 2,153,063 2,180,113 4,333,176 [62] 5,899 11,872
2018 2,117,063 2,140,268 4,257,331 [63] 5,800 11,664
2019 2,160,890 2,218,342 4,379,232 [64] 5,920 11,998
2020 2,000,776 2,032,895 4,033,671 [65] 5,467 11,021
2021 1,599,256 1,606,827 3,206,083 [66] 4,382 8,784
2022 1,741,536 1,752,738 3,494,274 [67] 4,771 9,573

停靠狀態 编辑

相片集錦 编辑

車站周邊 编辑

交通路線 编辑

學校 编辑

政府單位 编辑

設施 编辑

觀光景點 编辑

文化景觀 编辑

休閒設施 编辑

  • 七堵傳統菜市場
  • 七堵夜市

自然景觀 编辑

其他 编辑

 
站內的基隆智慧圖書站

交通 编辑

鄰近車站 编辑

廢止營運模式
前一站 全台鐵路商務總局 後一站
雞籠火車碼頭 雞籠-台北段
(廢止)
水返腳火車碼頭
臺灣鐵路管理局
縱貫線 北五堵車站
臺北臺中高雄
現行營運模式
前一站 臺灣鐵路公司 後一站
縱貫線

附註 编辑

  1. ^ 1.0 1.1 1.2 此為日治時期假名引自:鐵道省. 鐵道停車場一覽. 昭和12年10月1日現在. 國立國會圖書館. 1937年12月: 頁518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7). (日語);站名英譯引自: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2. ^ 或稱「劉銘傳鐵路」,但其實與現今基隆至新竹段的縱貫鐵路重疊的部分不多。[4]:18
  3. ^ 七堵前站門牌
  4. ^ 4.0 4.1 七堵鐵道公園解說牌
  5. ^ 日治時期車站建築可分為四種形式。樣式建築(Mannerism)即新古典主義建築,出現於1900年~1920年間。仍保存尖塔英语spire拱窗柱式裝飾[15]:132。建材以磚木結構為主[16]:176
  6. ^ 入母屋造頂自中國歇山頂發展而來,是日式建築建築常用的屋頂形式。由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斜脊構成[18]:151,在屋頂左右兩端的山牆處形成梯形的屋簷
  7. ^ 後站站房剛啟用時係於一樓售票,二樓則為候車室與剪票口。[10]
  8. ^ 根據2001年報紙,09/16-09/27因颱風納莉停駛,9/28復駛[48]
  9. ^ 介紹舊站房附近的植物,有山櫻花南天竹春不老榕樹雀榕)、胡椒木樟樹。該面解說牌稱站房完工於1912年。

參考文獻 编辑

  1.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美軍五萬分之一地形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 [2021-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30). 
  2. ^ 2.0 2.1 111年臺鐵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2 [2023-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3. ^ 3.0 3.1 3.2 3.3 3.4 鐵貓. 七堵車站. 鐵貓=鐵道與貓的完美結合. 2013-11-14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中文(臺灣)). 
  4. ^ 4.0 4.1 4.2 李欽賢. 《圖解台灣鐵道世紀》. 晨星. 2016. ISBN 9789864431700. 
  5. ^ 5.0 5.1 縱貫線(基隆至竹南). 看橋工房. 2005年4月12日 [2017-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8) (中文(臺灣)).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戴震宇. 《臺灣的老火車站》. 遠足文化. 2001. ISBN 957304935X.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戴震宇. 《臺灣的鐵道》. 遠足文化. 2002. ISBN 9868015472. 
  8. ^ 8.0 8.1 8.2 車站簡介. 中華民國行政院交通部台灣鐵路管理局官網. [2017-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0) (中文(臺灣)). 
  9. ^ 七堵調車場及七堵車站工程. 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 [2017-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中文(臺灣)).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七堵後站. 驛站之旅. [2017年7月1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9月2日) (中文(臺灣)). 
  11. ^ 11.0 11.1 11.2 11.3 李欽賢、洪致文. 《臺灣古老火車站:Taiwan historic train stations》. 玉山社. 1996. ISBN 9579361282. 
  12. ^ 台鐵小貨櫃 形式200/300/400/600. Blair's 鐵道攝影. [2017-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22) (中文(臺灣)). 
  13. ^ 七堵鐵道紀念公園. 台灣鐵路管理局. [2017年7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7月10日) (中文(臺灣)). 
  14. ^ 14.0 14.1 14.2 14.3 李欽賢、謝秋霞. 《台灣原味車站輕鬆蹓》. 玉山社. 2010. ISBN 9789866789793. 
  15. ^ 15.0 15.1 李乾朗. 《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 遠流. 2003. ISBN 9573238381. 
  16. ^ 16.0 16.1 李乾朗俞怡萍. 《古蹟入門》. 遠流出版. 1999. ISBN 9789573249573. 
  17. ^ 17.0 17.1 徐逸鴻. 《圖說日治台北城》. 貓頭鷹. 2013. ISBN 9789862621738. 
  18. ^ 18.0 18.1 李泰昌李敏子何良正吳瑞益金梅玲陳輝陽崔靜萍蔡學忠. 《台灣的古蹟:北台灣》. 遠足文化. 2004. ISBN 9867630521. 
  19. ^ 19.0 19.1 劉銘傳《擬興修臺灣鐵路摺》
  20. ^ 20.0 20.1 莊展鵬、王明雪. 《台北古城深度旅遊:古城門·老街·近代建築》. 遠流. 2000. ISBN 9573241463. 
  21. ^ 新竹火車站.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9-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9). 
  22. ^ 吳小虹. 《重回清代臺北車站:古鐵道和一座謎樣的火車站》. 博揚文化. 2006. ISBN 9570463759. 
  23. ^ 七堵前站將熄燈 百歲老員工不捨. TVBS新聞. 2007-01-18 [201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中文(臺灣)). 
  24.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64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4–59. 1976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5.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65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26–41. 1977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6.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66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6–61. 1978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7.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69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70–87. 1981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8.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0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8–81. 1982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29.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1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2–75. 1983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0.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2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4–75. 1984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1.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3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6–77. 1985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2.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4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6–77. 1986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33.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5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4–75. 1987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4.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6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2–73. 1988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5.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7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2–53. 1989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4). 
  36.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8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6–57. 1990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37.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79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8–59. 1991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38.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0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8–59. 1992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39.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1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48–59. 1993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40.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2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50–61. 1994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1.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3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58–69. 1995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2.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4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58–69. 1996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3.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5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4–75. 1997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4.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6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6–77. 1998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7). 
  45.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7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4–75. 1999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6.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8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4–75. 2000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7.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各站客貨運狀況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中華民國89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64–75. 2001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48. ^ 台鐵對號列車 全線停駛. 自由時報. 2001-09-27 [2019-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49. ^ 中華民國九十年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报告). 臺灣鐵路管理局: 頁66~67. ISSN 1683-5913. 
  50.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華民國91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74–75. 2003年6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51. ^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華民國92年.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頁66–77. 2004年6月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1). 
  52. ^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華民國93年.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頁66–77. 2005年6月 [2021-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53. ^ 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报告) 中華民國94年. 國家圖書館 政府統計資訊網: 頁70–71. 2006年4月 [2022-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54. ^ 每日各站點進出站人數.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4). 
  55. ^ 99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12-29). 
  56. ^ 100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6-16). 
  57. ^ 101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6-02). 
  58. ^ 102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14). 
  59. ^ 103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09-24). 
  60. ^ 104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7-05). 
  61. ^ 105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PDF).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6-06-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19). 
  62. ^ 106年報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63. ^ 107年報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19-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4). 
  64. ^ 108年報 各站客貨運起訖量 Volume of Passenger & Freight Traffic.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0-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65. ^ 中華民國109年 臺灣鐵路統計年報 Statistical Report of Taiwan Railways Administration -2020-. 臺灣鐵路管理局. [2021-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1). 
  66. ^ 台灣鐵路局110年度營運報表. 台灣鐵路管理局. [2022-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7). 
  67. ^ 台灣鐵路管理局111年度年營運報表. [2023-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