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突厥
(重定向自东突厥汗国)
東突厥汗國(583年-630年)是突厥汗國于583年正式分裂後的東部汗國。
东突厥汗國 | |||||||||||
---|---|---|---|---|---|---|---|---|---|---|---|
583年-630年 | |||||||||||
![]() 东突厥最大疆域圖(7世紀) | |||||||||||
地位 | 汗國 | ||||||||||
首都 | 都斤山 | ||||||||||
常用语言 | 突厥語 | ||||||||||
可汗 | |||||||||||
历史 | |||||||||||
• 建立 | 583年 | ||||||||||
• 终结 | 630年 | ||||||||||
|
蒙古历史系列条目
| |||
---|---|---|---|
中原 (公元) |
漠北高原 | ||
戰國時期 前476–前221 |
匈奴 | 东胡 | |
秦 前221–前207 | |||
漢 前202–220 |
南匈奴 | 北匈奴 | 鲜卑 |
鲜卑 | 丁零 | ||
魏晉南北朝 220–589 |
柔然 | 高車 | |
隋 581–619 |
突厥汗国 | 鐵勒 | |
唐 618–907 |
東突厥 | ||
薛延陀部 | |||
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 |||
后突厥汗国 | |||
回鹘汗国 | |||
五代十國 907–979 |
契丹 | 阻卜 | 黠戛斯 |
宋 960–1279 |
遼 | 克烈 | 乃蛮 |
蒙兀 | |||
蒙古帝国 | |||
元 1271–1368 |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 ||
明 1368–1644 |
北元 | ||
韃靼(東蒙古) | 瓦剌 | ||
喀爾喀 | (四衛拉特) | ||
清 1636–1912 |
清代蒙古 | ||
內属蒙古 | 外藩蒙古 | ||
內札薩克 蒙古 |
外札薩克 蒙古 | ||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1949 |
蒙古地方(自治) | ||
大蒙古国 | |||
中華人民 共和國 1949至今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
蒙古国 | |||
文化 · 地理 | |||
泛蒙古主義 | |||
歷史编辑
突厥大可汗沙缽略在位時期,實際上有數位可汗並立,实际上已经分裂。583年沙缽略出兵攻擊另一可汗阿波,阿波逃到西部的達頭可汗那裡,達頭派遣阿波帶兵東征,與沙缽略相攻,突厥正式分裂成東、西突厥。东突厥保有原突厥汗国东部地区,即大漠南北地区。因其牙帐仍旧设于北方的都斤山,故又史称北突厥。
唐朝于629年出兵攻擊東突厥,次年在薛延陀的帮助下俘虜了頡利可汗,東突厥亡,漠南、漠北分为唐朝、薛延陀所占。参见唐滅东、西突厥之戰。
至682年,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745年,后突厥亡于回纥。
歷任可汗编辑
参见编辑
延伸閱讀编辑
- 護雅夫:〈遊牧國家的「文明化」——突厥遊牧國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