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会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理学学术组织
中国地理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國地理学领域的学术组织,现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簡稱 | GSC |
---|---|
成立時間 | 1934年3月 |
類型 | 学术组织 |
服务地区 | 中国大陆 |
官方語言 | 中文 |
理事长 | 陈发虎 |
上級組織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網站 | 中国地理学会 |
概况
编辑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于1909年在天津成立。1934年,翁文灏、竺可桢、张其昀在南京正式创立中国地理学会,翁文灏为首任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为新的中国地理学会,竺可桢任理事长。195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目前学会是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国际冻土协会(IPA)和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的成员。[1][2]
学会下设地貌与第四纪、经济地理、历史地理、水文地理、自然地理、气候、世界地理、环境地理与化学地理、人文地理、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海洋地理、医学地理、旅游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数量地理、环境变化、人口地理共18个专业委员会。[3]
历任理事长
编辑1934年至1953年
编辑- 1934年-1937年(会长):翁文灏
- 1937年-1943年(理事长):翁文灏
- 1943年-1950年(理事长):胡焕庸
- 1950年-1952年(理事长):黄国璋
- 1952年-1953年(理事长):竺可桢
1953年至今
编辑- 注:标有符号*的为名誉理事长
- 第一届(1953年-1956年):竺可桢
- 第二届(1956年-1963年):竺可桢
- 第三届(1963年-1979年):竺可桢
- 第四届(1979年-1985年):黄秉维
- 第五届(1985年-1991年):黄秉维
- 第六届(1991年-1995年):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张兰生、黄秉维*、任美锷*
- 第七届(1995年-1999年):吴传钧、黄秉维*、任美锷*
- 第八届(1999年-2004年):陆大道、黄秉维*、任美锷*、吴传钧*
- 第九届(2004年-2010年):陆大道、任美锷*、吴传钧*、陈述彭*、施雅风*、侯仁之*
- 第十届(2010年-2014年):刘燕华、陆大道*、秦大河*、刘昌明*
- 第十一届(2014年-2018年):傅伯杰
- 第十二届(2018年-):陈发虎
主办刊物
编辑- 《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 《地理学报》(英文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 《地理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 《地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 《地球信息科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 《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
-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
- 《干旱区地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
- 《冰川冻土》,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
- 《中国沙漠》,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主办
- 《遥感学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主办
- 《山地学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
- 《经济地理》, 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办
- 《人文地理》,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
- 《世界地理研究》
- 《历史地理》
- 《中国国家地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
下属专业委员会
编辑- 地貌与第四纪专业委员会
- 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
- 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
- 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 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
- 气候专业委员会
- 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
- 环境地理专业委员会
- 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
- 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
- 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
- 健康地理专业委员会
- 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 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
-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
- 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专业委员会
- 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
- 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
- 城市与区域管理专业委员会
- 文化地理专业委员会
- 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
- 政治地理与地缘关系专业委员会
- 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专业委员会
- 发展地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