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類型與流派繁多,可以按地域、传承与起源、技巧(套路)特点等方式进行分类与命名,而同一類型武術中的有不同發展的分支則為流派。早期多把武术分为南、北两派,或者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流派與門派不同,流派是由武術本身區分,不一定是固定的人事組織,門派則是傳承特定武術流派的人事組織。
古老拳術(明朝或以前)编辑民國時期分類编辑
少林(外家)與武当(內家)编辑
- 少林派(Shaolin Clan )
- 南少林(广义上的南拳范畴,如福建鶴拳,羅漢拳及廣東洪拳系等)
- 北少林(六合拳,羅漢拳,山東螳螂拳,查拳,三皇炮捶等)
- 武当派 (Wudang Clan)
南拳 (South Style-Kungfu)编辑
- 詠春拳(Wing Tsun Kuen/Wing Chun Kuen)(1854年後,佛山黃華寶傳梁贊)(Leung Jan family)
- 紅船永春拳(南拳鹤形)(Redboat Weng Chun Kuen-Crane Style)(1870年後,廣州陸錦傳馮少青)(Fung Siu Ching family)
- 永春內功拳(清末民初時期,馮少青傳阮濟雲,加入蛇形洪拳)(Crane and Snake style)
- 阮奇山詠春拳(二戰前,馮少青傳阮奇山,加入蛇形洪拳及吳仲素詠春拳)
- 廣州詠春拳(二戰後,岑能詠春拳-張保之阮奇山詠春拳)
- 老洪拳(Hung Kuen-old Style) (鴉片戰爭,1840年前廣東地方拳術)
包括劉家拳(Lau Gar),蔡家拳(Choi Gar),李家拳 (Li Gar),莫家拳(Mok Gar),(佛家拳) (Fut Gar)或稱花拳
- 洪家拳 (Hung Gar Kuen)(始於1840年後陸亞釆——尊至善為始祖。)
- 花洪拳(Far Hung Kuen)(少林花拳)(始於1840年後胡惠乾——尊苗顯為始祖。)
- 永春拳 (Weng Chun Kuen-Far Hung Kuen)(順德花洪拳)(Lai Sam Hing family)
- 順德永春拳(1949年後,陳家廉傳花洪拳加上混合永春拳)(Chan Kar Lin family)
- 少林永春派(1960年代,香港朱頌民首傳,鄧奕尊朱頌民為宗師)(Chu Chung Man family)
- 至善永春拳(Jee Shim Weng Chun Kungfu)(名稱首先於2007年,出現於西德。尊香港大德欄衛恩為師公,(Wei Yan family)實為龍形洪拳鄭光所傳,後稱學自葉問徒兒。
- 蔡李佛(Choy Lee Fut)
- 雄勝蔡李佛(1845年,陳享在新會開設京梅主館,最早稱為佛家拳)
- 鴻勝蔡李佛(1875年,張炎接長佛山鴻勝館,正式定名為蔡李佛)
- 北勝蔡李佛(1920年代,譚三設館於廣州市小北譚家祠,譚三先習洪拳)
由於東江源頭接近福建,拳種類似福建白鶴拳,或稱鶴佬拳及五拳、或稱五形拳。
北方武術 (North style)编辑
- 羅漢拳 (Luo Han Quan)
- 六合拳 (Liu He Quan)
- 意拳(又名:大成拳)(Yi Quan 、Heart-Intent Fist)
- 八卦掌(Bagua Zhang、 Eight Trigrams Palm)
源自中國或由華人所創编辑
- 截拳道(李小龍)【本身稱為 截拳道 內涵由 詠春拳 的 截手 小念頭 為前端,若沒有學習過 正統 詠春拳 系統,終究譁變為空手道形式,失去詠春拳體系的概念;截拳道 只是 詠春拳法的一種粗淺表現,並不能稱為拳道,只能說是概念,因為 截拳道 始終是一種電影名詞,而教拳實體是詠春拳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