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日 (中華民國)

為紀念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後,建立中華民國而設立的紀念日
(重定向自中華民國國慶日

中華民國國慶日,定為1911年武昌起義的發動日——10月10日[1],亦稱雙十節[2][3][4][5]雙十國慶[6]雙十慶典[7]。武昌起義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事後兩個月內中國各地革命行動陸續成功,最終成功推翻清朝,並於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成為東亞第一個獲普遍承認的民主國家。該日亦為中華民國的國定紀念日之一。

中華民國國慶日
Double-tenth-symbol.svg
「雙十」標誌,中華民國國慶慶祝期間常見的象徵圖案
正式名稱國慶日
National Day of Republic of China
别名雙十國慶、武昌起義紀念日、辛亥革命紀念日、雙十節
参与者 中華民國
類型國慶日紀念日國定假日
意义紀念武昌起義爆發,成為中華民國建立的開端
活動國慶慶祝大會、文化展演活動、國慶煙火施放表演、閱兵
日期10月10日
國慶日
繁体字 國慶日
雙十節
繁体字 雙十節

自從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以來,每年皆舉行慶典,在臺北總統府前廣場會舉辦升旗典禮以及國慶慶祝大會(全稱「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國慶大會」),並有各式遊行及表演隊伍,在蔣中正任內更是每年舉行國慶閱兵;晚間則有中華民國國慶煙火施放表演。

沿革编辑

 
武昌起義成功後的武昌湖北軍政府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臺北總統府前主持民國55年(1966年)國慶慶祝大會
 
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於民國105年(2016年)在臺北總統府前國慶慶祝大會上致詞

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時為農曆辛亥年),即公元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並且成為清朝末年以來第一個成功的共和革命起事。

武昌起義成功後,各省陸續響應革命運動宣布脫離清朝獨立,至陽曆12月時,全中國22個省中已有13個省由革命黨人掌握。經過籌備與選舉後,獨立各省南京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1月1日,孫文南京就任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月2日宣布改元民國、改採陽曆曆法,定公元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象徵中華民國正式建立。

辛亥革命爆發後,中國一度陷入南京的臨時政府與北京的清廷南北分治的局面。南北議和後,清廷於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即1912年2月12日)頒布《退位詔書》,中國從原本的南北分治再度歸於統一,清朝的統治也正式告終,中國歷史邁入民國與共和政體的新時代。

由於武昌起義對中華民國的建立起了最關鍵的作用,北遷北京後的臨時政府在1912年9月28日通過臨時參議院決議,將武昌起義爆發日,即陽曆10月10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8]。而中華民國真正建立的日期──陽曆1月1日(元旦),則在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時定為「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9][10][11]

中樞國慶慶祝活動编辑

國慶煙火编辑

1953年,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舉辦國慶煙火活動,原本決定用信號彈發射,後來逐漸改進,施放單位為國防部聯合後勤司令部(聯勤),事實上,施放時間除了雙十國慶日也包含蔣中正生日之「蔣總統誕辰」國定例假日;1975年蔣中正去世後,該煙火活動則專門於國慶日施放,因此被稱為國慶煙火。

1960年代,因應國慶煙火施放規模擴大,除了將施放地點由總統府改為淡水河河畔外,製作施放煙火單位則專責由聯勤轄下、位於台北市市郊的聯勤總部第四十四兵工廠(今國軍二〇六兵工廠;現址為信義計畫區)負責,1984年,因應機關組織改革,煙火製造與施放改由聯勤兩不同單位負責,數年後則又轉交國防部軍備局統籌。2000年陳水扁政府上台後,國慶煙火從固定於台北舉行改為在各縣市巡迴舉辦。

此外,1999年與2009年因發生921大地震八八水災,當年皆取消國慶慶祝活動及國慶煙火施放。2015年與2016年因發生八仙樂園彩色派對火災206大地震,當年取消國慶煙火施放,但國慶慶祝活動照常。2017年於台東恢復施放國慶煙火。

國慶閱兵编辑

雙十國慶自辛亥革命以來幾乎年年都有慶祝國慶日的活動。在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時期都有盛典。1936年在南京雙十國慶慶典,除了有平劇表演外,亦有10,000名中國童子軍參加表演,之後進行閱兵典禮。穿著整齊的部隊踢著正步,緊跟在後的是一排又一排的德式武器,是國民政府在大陸最盛大的國慶閱兵。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10月10日舉行在臺灣的首次公開閱兵,並由國防部東南軍政長官陳誠擔任大閱官(類似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稱之「阅兵首长」)。蔣中正復行視事後,於1951年雙十節亦舉行慶祝建國四十週年閱兵,此後至1964年(民國53年)之間,原則上每年均舉行國慶閱兵典禮。此外,1958年發生八二三砲戰、1959年發生八七水災、1962年面臨共軍持續武力威脅,行政院於該年9月13日第七八一次行政院會議決議暫停舉行國慶閱兵,總計此期間共有三度停止閱兵,其餘均年年舉行。

而1964年的國慶閱兵,由於參與空中分列式的中華民國空軍戰鬥機飛行高度過低,發生中國廣播公司發射電塔扯落戰鬥機副油箱的意外,導致油箱墜落中央氣象局前砸死三位民眾(包含一位氣象局員工、一位路過婦人與嬰兒)。另兩架空軍F-104星式戰鬥機奉令察看事故戰機的受損狀況,不慎距離過近發生擦撞,墜毀於臺灣省臺北縣土城鄉(今新北市土城區)山區,造成王乾宗與林鶴聲兩位飛行軍官因公殉職。此後取消年年公開閱兵的傳統。

1975年恢復國慶閱兵後,僅在新任總統就職當年、以及建國「逢十」週年國慶時,才會舉行國慶閱兵典禮。不過在解嚴後,閱兵被認為是威權獨裁及黷武的象徵1991年以後而遭遇到自由主義者的反對。因此在1991年舉行最後一次大型閱兵後,隨著臺灣民主化而不再有閱兵舉行。

中華民國在臺灣歷次國慶閱兵一覽表
西元年份 建國週年 代號 大閱官[a] 閱兵指揮官 備註
1949年 建國38週年 東南軍政長官 陳誠 不詳 中華民國國軍首度在臺灣舉行公開閱兵。
1951年 建國40週年 總統 蔣中正 艾靉中將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首次國慶閱兵。
1952年 建國41週年 唐守治中將
1953年 建國42週年 周雨寰少將
1954年 建國43週年 徐汝誠中將 九三砲戰爆發,徵調軍機協防臺灣海峽,取消空中分列式。
1955年 建國44週年 光華演習 鄭為元少將
1956年 建國45週年 光復演習 劉鼎漢中將
1957年 建國46週年 中興演習 胡炘中將
1960年 建國49週年 鼎興演習 朱元琮中將
1961年 建國50週年 復興演習 鄭為元中將
1962年 建國51週年 復華演習 馬安瀾中將 9月11日臨時取消閱兵,參與部隊於一周內歸建。
1963年 建國52週年 復漢演習 袁國徵中將
1964年 建國53週年 興漢演習 郝柏村中將 參與空中分列式的兩架F-104星式戰鬥機擦撞墜毀,王乾宗林鶴聲兩位飛官殉職。此後取消年年閱兵的傳統。
1975年 建國64週年 大漢演習 嚴家淦 張家俊中將 恢復閱兵,嚴家淦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1978年 建國67週年 漢威演習 蔣經國 蔣仲苓中將 蔣經國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1981年 建國70週年 漢武演習 許歷農中將
1987年 建國76週年 僑泰演習 程邦治中將 於新竹湖口基地,也是總統蔣經國最後一次校閱國軍官兵。
1988年 建國77周年 光武演習 李登輝 陳廷寵中將 李登輝就任總統後首度閱兵。
1991年 建國80周年 華統演習 羅文山中將 最後一次國慶閱兵典禮,也是中華民國國軍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閱兵。期間民主運動人士發起「反閱兵,廢惡法」運動進行抗議,數度與軍警發生衝突。

國防展演编辑

至2007年以後,在國慶日慶祝活動上偶爾會有展現國家軍事武力的「國防展演」節目。國防展演內容以三軍儀隊表演以及展示戰車飛彈等高科技武器或特殊部隊為主,並非傳統的分列式閱兵。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在2007年舉行名為「同慶操演」的首次國防展演。馬英九擔任總統期間,也僅於2011年,即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慶典時舉行國防展演。2016年,蔡英文就任總統後第一年舉行以「國軍救災能量」為主題的國防展演,創下首次「非武裝」國防展演的紀錄。

歷次國慶日國防展演一覽表
西元年份 建國週年 代號 國慶典禮主持人 國防展演指揮官 備註
2007年 建國96週年 同慶操演 總統 陳水扁 吳斯懷中將 陳水扁就任總統後首度國防展演
2011年 建國100週年 國防展演 馬英九 朱玉書中將 馬英九就任總統後首度國防展演
2016年 建國105週年 慶祥操演 蔡英文 任季男中將 蔡英文就任總統後首度國防展演,以「國軍救災能量」為主題,為首次非武裝國防展演。
2017年 建國106週年 不詳 徐衍璞中將
2021年 建國110週年 主題表演 不詳 以「捍衛台灣」為主題的各式車隊與機隊進場受閱,依序是空勤、警消、海巡組成的「安定社會 非我莫屬」車隊、由航特部+空軍司令部空中機隊與憲兵快速反應連+防空部+陸軍六軍團指揮部地面部隊所組成的「守土有責 當仁不讓」機隊和車隊、政府機關單位組成的「國土純淨 捨我其誰」車隊。典禮尾聲,是空軍雷虎特技小組的AT-3教練機衝場,噴發藍白紅彩煙,為活動畫下完美句點。其中最特別的是安排了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天弓防空飛彈陸劍二防空飛彈系統,以及美製MIM-104愛國者飛彈防空飛彈等機動飛彈車,依序通過總統府前方展現國防自主實力,並彰顯自我防衛的決心,而這也是蔡英文總統任內首次在國慶大會上「秀肌肉」。

發行紀念幣编辑

歷年來中央銀行針對建國紀念,都會發行紀念幣章,例如:民國70年(1981年)10月8日[12]發行的中華民國建國七十年紀念銀章,就是國慶相關的官方活動,歷年來也發行過類似或相關的金章、銀章,可再予以補充內容。

 
中華民國建國七十周年紀念銀幣:正面
 
中華民國建國七十周年紀念銀幣:背面

建國百年编辑

 
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慶牌樓
 
中華民國軍校學員在2011年“雙十”慶典期間進行遊行

2011年武昌起義一百年,也是中華民國開國一百年。從2009年10月10日起由時任副總統蕭萬長為首組成了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慶祝活動籌備委員會負責國慶百年的相關慶祝事宜;2010年10月10日起到2011年10月10日,有長達一年時間的慶祝活動。

  • 百年國慶主軸以「民國百年,民主台灣」、「中華民國精彩100」為核心概念。
  • 2011年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活動中,國慶大會活動主題為「榮耀百年齊心力,開創台灣新願景」,尤其是擴大國防展演,成為注目的焦點。時任總統馬英九在建國百年國慶以「百年奮鬥、民主台灣」為題的演說時表示,對這個國家、對這塊土地,「我懷著深深感恩的心情,我願意奉獻此生一切,努力建設台灣,讓它成為自由繁榮的樂土」。馬英九總統並以國、台、客語三聲帶說,「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是我們的家園」,現場響起如雷掌聲,最後率領全場高呼口號,「中華民國萬歲!台灣民主萬歲!」[13][14]

建國一零六年编辑

 
建國106年雙十主視覺(遠方)及茄芷配色,與現任總統蔡英文背影

2017年,國慶主視覺主題採用茄芷袋紅、藍、綠三色元素,由曾入圍2010年葛萊美獎最佳唱片設計獎的台灣設計師鄭司維設計,融入台灣庶民特色,活動主題為「2017 一起更好」、「BETTER TAIWAN」,並將其中的兩個字母「TT」轉為雙十形象。與往年不同之處除了主視覺未採用以往中華民國國旗紅、白、藍及金色等,凱達格蘭大道上設置的國慶牌樓也從以往華北式紫禁城風格更換為較簡潔由茄芷三色構成的牌樓。

建國一零八年编辑

2019年,由於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貿易戰持續進行以及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15],時任總統蔡英文在發表談話中提及世界貿易和國際政治情勢變化帶來挑戰,需重振台灣人的自信,讓台灣成為國際社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15][16];此外,蔡英文反對中國大陸推動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并認為香港的「一國兩制」處於失序邊緣。蔡英文亦認為中華民國在外交方面應結合理念相近的國家,以確保台海和平穩定[17]

其他活動编辑

民間自辦慶祝活動编辑

 
國旗屋內一景

桃園市國旗屋米干店店長張老旺每年自辦國慶升旗活動[18]

新竹縣寶山鄉寶山村則舉行寶山鄉雙胞胎節[19]

江國慶日编辑

因生於民國64年(1975年)10月10日而被父母取名為「國慶」的江國慶於服役時遭軍方施壓錯殺,「江國慶案」因而成了臺灣人權史上最戲劇化的重大汙點之一。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人權團體與江國慶家屬持續要求國家機器應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並追究違法失職的陳肇敏等軍官的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並在國慶日於自由廣場前引領群眾參加「雙十紀念江國慶 默哀10分10秒」的「江國慶日要究責」活動。[20][21]

世界各地的慶祝活動编辑

 
2012年香港台灣社團慶祝雙十節

認同中華民國的华侨,也會在這一天舉行慶祝活動。當中美國芝加哥以及舊金山等地的唐人街會舉行慶祝遊行,紅色的雙十圖案是常見的裝飾。

香港的慶祝活動编辑

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之前,很多香港市民親台團體會舉辦慶祝雙十節的活動。在中華民國支持者聚居的地區,例如調景嶺荃灣長沙灣錦田屯門等,街道上往往可見中華民國國旗飄揚,場面相當壯觀[22][23][24][25]。每逢雙十節,在九龍石硤尾公共屋邨一帶都會安裝上宏偉的慶祝雙十節裝飾,如在大廈外牆懸掛巨型蔣介石孫中山畫像、「雙十」標誌和中華民國國旗旗海[26]。在1979年雙十節盛大壯觀的場景更吸引了台灣媒體前赴香港報道盛況,從畫面中可見石硤尾街頭佈置了一個巨型孫中山肖像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旗海[27],也在1996年出現過樓高6層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高掛在大樓之間[28]

1997年後,香港特區政府未明文禁止相關活動。街上掛出的相關橫額旗幟等曾被警方以「佔用政府空間」為由拆除[29]

2019年,香港爆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在該年「雙十節」當天,親中華民國人士在街頭插滿中華民國國旗,同時也發起「青天白日滿地紅遍香港、中華民國國旗插遍香港」、「愛國愛港、愛中華民國,雙十國慶、18區遍地開花」活動[30]

2020年10月10日,原定在香港舉辦的雙十活動因疫情和《國安法》下而取消。到2021年9月23日,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警告香港市民切勿在「雙十節」意圖做出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來的行為,包括鼓勵和煽動其他人,更反問為何要慶祝「雙十節」,暗示香港人不能再慶祝「雙十節」。而負責籌辦「雙十」活動人士表示,目前香港的政治環境十分惡劣下,今年不會舉辦慶祝辛亥革命活動,慨嘆「辛亥革命像消失了」。[31]

中國大陸民間慶祝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部分異見人士以及親中華民國人士亦會慶祝中華民國的成立。[32]

公眾假期编辑

中華民國臺澎金馬地區),國慶日當天放假一天,若與周休假期僅相隔一工作日者,該工作日則調為假期,並擇前一星期六補班補課。[33] 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34]

參見编辑

註釋编辑

  1. ^ 中華民國之「大閱官」類似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稱之「阅兵首长」。

參考資料编辑

  1. ^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全國法規資料庫. 2014-06-11 [2022-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2. ^ 中共二十大、台灣雙十節、北京抗議及本周更多重要故事. BBC News 中文. 2022-10-15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3) (中文(繁體)). 
  3. ^ 台灣雙十節:蔡英文演說稱「願與北京尋求台海和平方法」. BBC News 中文. 2022-10-10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4) (中文(繁體)). 
  4. ^ 雙十節!國民黨自辦國慶升旗 現場發放「幹話撲克牌」. tw.news.yahoo.com.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中文(臺灣)). 
  5. ^ 聯合新聞網. 呼應馬英九看法 柯志恩:雙十節是中華民國國慶. 聯合新聞網. 20221008T141021Z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9) (中文(臺灣)). 
  6. ^ 台日友情新象徵 京都橘高校吹奏文化下的雙十國慶. tw.news.yahoo.com.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1) (中文(臺灣)). 
  7. ^ 南加北一女校友儀旗隊 雙十慶典很吸睛. tw.news.yahoo.com. [2022-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6) (中文(臺灣)). 
  8. ^ 歷史上的今天(9月28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紀元.2010-09-28
  9. ^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10. ^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 紅樓升旗典禮. [201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07). 
  11. ^ 國慶與開國紀念,陳錫蕃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中華民國建國七十年紀念銀章. [2022-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8). 
  13. ^ 馬英九:一生奉獻這塊土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新生報.2011年10月11日
  14. ^ 溫貴香.建國百年國慶 馬英九歌頌台灣英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1年10月10日
  15. ^ 15.0 15.1 蔡英文雙十講話堅拒接受「一國兩制」立場. 自由亞洲電台. 2010-10-10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5) (中文). 
  16. ^ 蔡英文雙十節講話強調面對大陸威脅 須加強實力及團結. 香港電台.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中文(香港)). 
  17. ^ 台湾双十节:蔡英文称拒绝“一国两制”成台湾最大共识. BBC中文網. 2010-10-10 [2019-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中文). 
  18. ^ 周敏鴻. 國旗屋邀近千人升旗 張老旺:要辦到100歲. 自由時報. 2015-10-10 [2016-1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中文(臺灣)). 
  19. ^ 魯鋼駿. 寶山雙胞胎節 百對孿生兄弟姊妹齊聚. 中央社. 2016-10-10 [201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1) (中文(臺灣)). 
  20. ^ 李雲深.江國慶日要究責 自由廣場前群眾默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頭殼newtalk.2012.10.10
  21. ^ 雙十紀念江國慶,默哀10分10秒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2年10月10日
  22. ^ 民國58年即1969年的雙十國慶,香港多地熱烈慶祝,畫面中可見調景嶺、石硤尾、與旺角亞皆老街大同中學——也就是後來的珠海書院第四代校址。. 舊時香港Facebook專頁. 2018-07-26 [201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需要非第一手來源]
  23. ^ Hong Kong Hiking Web: 調景嶺. [201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7) (粵語). 凡係雙十左右,都會有一面好大好大「真係好大架!」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舖左係個山坡度,好有氣勢,唔知係咪因秀茂坪近將軍澳「調景嶺」既關係,果陣好多屋企都會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係窗口度。 [來源可靠?]
  24. ^ 王鹏翔. 评论:香港大陆化,优势变劣势. 联合早报. 2000-11-22 [2018-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01-10) (中文(简体)). 回歸前,青天白日旗可以在香港自由飛揚,回歸後則不許 
  25. ^ 以前每年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民間組織都會在香港掛上大量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慶祝。親國民政府人士聚居地調景嶺,更不在話下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舊時香港facebook專頁.2018-10-08[需要非第一手來源]
  26. ^ 五十年代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石硤尾徙置區41座(後改稱美荷樓)掛上孫中山與蔣介石的巨型畫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舊時香港facebook專頁.2017-10-10[需要非第一手來源]
  27. ^ 台灣電視台在民國68年(1979年),報道香港民間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的情景,在一些地區,熱鬧情景堪比過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舊時香港facebook專頁.2017-10-09[需要非第一手來源]
  28. ^ 【回帶系列】1996年10月, 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 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facebook專頁.2017-10-09[需要非第一手來源]
  29. ^ 香港移交後之爭議事件 (PDF). [2010-06-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9-27). 
  30. ^ 不認同北京當局 港人發起雙十節插中華民國國旗. 自由時報.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9) (中文(臺灣)). 
  31. ^ 【國安時代】港官視慶祝「雙十節」為台獨 「雙十節」從此在香港消失?.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9-23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0). 
  32. ^ 秦川 .透視中國:慶祝「雙十節」的大陸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C中文網.2014年10月8日
  33. ^ 劳动基准法施行细则. 全国法规资料库. 法务部全国法规资料库工作小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3) (中文(繁體)). 本法第三十七條所稱其他由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應放假之日。 
  34. ^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 全国法规资料库. 法务部全国法规资料库工作小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中文(繁體)). 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例假日為星期六者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為星期日者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