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
中華民國與美國關係是指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雙邊關係。1913-1979年,兩國有官方外交關係,後因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而中斷與中華民國的外交關係。雙方斷交後,皆於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機構。由於美國對於中華民國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的高度重要性,被中華民國政府視作外交工作的重點。
![]() | |
![]() 中華民國 |
![]() 美國 |
---|---|
外交代表機構 | |
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 |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 |
外交代表 | |
代表 高碩泰[註 1][2] |
處長 酈英傑[3] 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 |
歷史编辑
代表機構编辑
美國在台協會编辑
1979年1月1日,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以後,與中華民國之間即不存在正式的外交關係。但美國透過《台灣關係法》、設立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與中華民國政府保持非官方的關係。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舊址位於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的土地是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租用,由於臺北市議會決議將該地收回興建國中,必須另覓新址。經過多次討論會勘後,在2000年12月選定內湖區金湖路100號為新址地點,共約6.5公頃,自2005年1月起租期99年,建築費用約76億新台幣,是首座由外國駐台機構打造的建築。[4][5]2018年6月12日落成啟用,新館前方有美國國旗、大門則有美國國徽。[6][7]2019年5月6日對外營運。[5]
中華民國前总统陈水扁曾这样表述台美關係,其在任期间为「美军政府代理人」,听命于美國在臺協會(以下簡稱AIT)[8][9],美方对此予以否认。在維基解密釋出AIT公文後,AIT被稱為「藍綠政治人物告解室」,因為能與AIT聊天、交換意見的台灣政治人物對AIT都頗為坦白;中華民國許多政府官員也習於直接跳過中華民國政府體系、向AIT報告重要資訊。[10][11]
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编辑
1979年3月1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設立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作為美國在台協會的對等機構,由外交部掌管。1986年11月26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國辦事處新館啟用,所屬各組合署辦公。[12]1994年10月10日,駐美國辦事處更名為駐美國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United States)。2019年5月25日,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更名為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13]
- 臺灣美國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良蓉。
- 中華民國駐美國代表:高碩泰,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位於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辦事處位於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邁阿密、亞特蘭大、波士頓、舊金山、西雅圖、丹佛、檀香山等11個美國城市。[2]
2014年3月24日,美國聯邦政府於《聯邦公報》登載,將駐美國代表處及各辦事處指列為《外國駐團法》所稱之「外國駐團」(Foreign Mission),並將駐美國代表處之館舍列為外交代表機構(Chancery)。[14]12月,美國國務院全面換發台灣駐美人員與眷屬之身分卡、免稅卡及駕照,再將台灣納入「國務院外交車輛計畫」(Diplomatic Motor Vehicle Program),並於2015年2月11日起換發駐美各處及人員車輛車牌,使享有與各國駐美使領館幾乎相同的特權待遇。[15]
駐處維安编辑
2018年7月29日,台灣《自由時報》報導,美國透過管道向中華民國國安高層告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館於9月正式運作後,將派海軍陸戰隊進駐,其隊員隸屬於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稱為「海軍陸戰隊衛兵」。這是兩國自1979年斷交以來,美國首度比照海外使領館,也在台灣設立「陸戰隊之家」(Marine House)。基於對等立場,中華民國軍方也爭取恢復憲兵進駐駐美代表處及雙橡園,以彰顯兩國軍事合作交流進入新的里程碑。[16]但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9月13日的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已拒絕國務院的請求,原因是資源有限,且國務院未事先告知國防部在台北辦事處新館完工後,需要進駐陸戰隊,才導致請求被拒絕,並非怕激怒中國政府。[17]2019年4月3日,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孟雨荷表示,新館的維安如同舊館,由少數美方人員搭配人數較多的當地聘僱人員,並與地方當局合作共同負責。也首度證實自2005年起,派駐舊館的美方人員就有現役軍人,包括陸軍、海軍、空軍與陸戰隊。[18]
外交官编辑
簽證编辑
持有載明身份證字號的新版普通晶片中華民國護照之中華民國公民可以「免簽證計劃」的方式入境美國,停留最多90天。事先上網申請「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取得授權許可,且無其他特殊限制而無法適用者,即可免除預先申請B1/B2簽證而直接前往美國。但免簽證不代表能自動獲准入境美國,仍需符合美國的入境規定與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官員核可。經美國轉機,可至美國在台協會確認簽證申請及注意事項。[19][20]
所有參與免簽證計劃的38個國家都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而且大多被認為是已開發國家,中華民國更是此計劃唯一的美國非邦交國。2017年11月1日,在加入免簽證計畫五周年時,另正式加入美國的「全球入境計畫(Global Entry)」,只需事先申請、完成安全查核再通過面試後,入出境美國就可以使用專用通道,省去排隊查驗通關時間。[21]
持有美國護照的美國公民則可以免簽證的方式入境中華民國,停留最多90天。[22]
中華民國外交部的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將美國按地區歸類為灰色警示:提醒注意(2019年11月1日);[23]衛生福利部的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將美國歸類為第一級注意: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2019年8月2日)。[24]
經貿關係编辑
貿易编辑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於美國第1大城設立駐紐約辦事處,以及在洛杉磯、芝加哥、舊金山、邁阿密設立台灣貿易中心。[25]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則在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設立駐美國代表處經濟組,以及在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休士頓、亞特蘭大、舊金山設立駐在辦事處經濟組。[26]
2018年,美國是中華民國第2大貿易夥伴、第3大進口夥伴、第3大出口夥伴,在美洲經濟體皆排名第1。出口至美國的金額為396億9,411萬1,138美元,年增7.450%;自美國進口的金額為347億1,784萬6,127美元,年增14.821%。貿易呈現出超(盈餘)49億7,626萬5,011美元,年減25.788%。2017年,美國是中華民國第2大貿易夥伴、第3大進口夥伴、第3大出口夥伴,在美洲經濟體皆排名第1。[27]
出口至美國主要產品包括:資通訊產品、積體電路、電子產品、腳踏車、車輛零附件、塑膠及其製品;自美國進口主要產品包括:製造半導體的零組件、積體電路及微組件、民用航空器(含引擎及零件)、鐵屬廢料及碎屑及重熔用鋼鑄錠,以及煤、煤磚、煤球及煤製類似固體燃料。[28]
中華民國商品佔美國進口市場的比重,自1991年最高點的4.72%,逐年下降至2008年1.73%、2009年1.82%、2010年1.87%、2011年1.88%、2012年1.71%、2013年1.67%,以及2014年1.73%。銷往美國的主力產品仍以電機電子類為主,2014年,此類產品佔全部銷美產品金額的36.38%,年增6.20%。[29]
投資编辑
根據中華民國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統計,美國是重要的外人投資及技術來源國。1952年1月-2015年2月,美商總投資件數5,151件,總投資金額約226億3,100萬美元,是外商抵台投資第2位,佔17.58%;同一時期,台商總投資件數5,304件,總投資金額138億美元,是台商對外投資的第2大目標國,佔15.31%。[28]
川普就任後的投資美國計畫编辑
2017年7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與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白宮宣布富士康[註 2]將在威斯康辛州設立8K LCD面板廠(赴美國投資計畫名為「飛鷹(flying eagle)」),投資金額100億美元,將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未來帶動1,3000個就業機會。在場陪同的還有美國副總統彭斯、眾議院議長萊恩、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30]郭台銘是第一位台灣企業家和白宮主人共同舉行記者會,白宮也在Facebook全程直播。[31]9月14日,威斯康辛州眾議院以64票對31票,表決通過30億美元的獎勵方案,這是富士康設廠的最後一道關卡,全案送交州長簽署後即可執行。[32]10月4日,富士康決定在威斯康辛州拉辛郡(Racing County)的蒙特普萊森村(Mount Pleasant Village,又譯快樂山村)建廠。[33]11月11日,正式簽約,成為該州史上最大的外國企業投資案。[34]2018年6月28日(美東時間)舉行動工儀式,由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美國總統川普、眾議院議長萊恩、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軟銀集團社長孫正義共同參與。[35]2019年2月,傳出投資計畫生變後,川普在Twitter中證實已與郭台銘通話,並指富士康決定繼續推動投資計畫是「好消息」。[36]5月2日,郭台銘前往美國,與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郭台銘向川普詳述投資進度,並保證計畫沒有生變,也安排與威斯康辛州新州長艾佛斯會面。[37]
由於川普力推製造業回流美國,台塑企業、義联集團已計畫赴美投資擴廠,台灣中油也初步規劃在美國設立石化廠,總計台塑、義联、中油以及鴻海等企業計畫未來幾年投資美國的金額已達兆元新台幣的規模。[38]美國國防部亦鼓勵業者在美國開設新生產線,並特別點名台積電,因為擔心香港持續的不穩定會迫使台灣限制甚至切斷對矽谷的晶片出口。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已和美國商務部討論在美國成立新廠,主要卡關在於錢,因為在美國的生產成本比在台灣高出許多,所以需要聯邦政府大量補貼,「全都取決於何時能夠填補成本的缺口」。[39]
經貿交流議題编辑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2014年3月,「台美TIFA會議」成立「投資及技術性貿易障礙(TBTs)工作小組」,雙方就相關議題舉行數次工作小組會議。[40]
加強智慧財產權(IPR)保護:2014年4月30日,美國公布《特別301報告》,再度將中華民國排除於《一般觀察名單》(Watch List)外,是自2009年以來,連續6年未被列入《特別301名單》內。報告中肯定中華民國於過去25年來對於IPR保護所做的推動工作,但仍關切媒體盒盜版,以及藥品創新、健康照護產品及服務政策等議題。[40]
中華民國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2015年2月9-12日,經濟部長鄧振中率團訪問華府,會晤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智庫專家、全國產業協會及財星500大企業政府部門高階主管等。並於2月10日,於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以《台美夥伴關係:擴大成長發現機會》為題發表專題演講,表達加入TPP的意願。[40]
選擇美國投資論壇(SelectUSA):2015年3月23-24日,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外貿協會)董事長率領企業領袖團,參加於華府舉辦的「2015年選擇美國投資論壇」。共65家企業88位業者參加,為最大外國代表團之一,團員包括半導體、工具機、鋼鐵及生物技術負責人或高階主管。並在紐約及華府各舉行1場「台美創新合作圓桌會議」及「台美企業論壇」,並拜會美國行政部門與國會,促請美國支持中華民國加入TPP第2輪諮商。[40]
美國對中華民國輸美產品進行反傾銷及平衡稅調查案:截至2015年3月,美國商務部對中華民國輸美的非方向性電磁鋼片、晶矽太陽能產品、不鏽鋼線材、不鏽鋼板捲、不鏽鋼成捲帶、碳鋼管配件、矩形鋼管、非合金焊接鋼管、圓形焊接碳鋼管、焊接不鏽鋼管、彈簧墊圈、熱軋碳鋼產品、聚酯棉;聚酯膠膜、片與帶;未加工橡膠磁鐵、聚乙烯購物袋、聚乙烯醇、有織邊窄幅梭織緞帶、二苯乙烯螢光增白劑、鋼絲衣架、石油管等產品課徵反傾銷稅。另對輸美的非方向性電磁鋼片產品課徵平衡稅。[40]
2019年10月,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達偉、商務部經濟事務代理助理部長史宜恩(Ian Steff)、農業部海外服務署署長艾斯里(Ken Isley)共同致函美國500大企業,強調美台關係緊密,並鼓勵他們強化與台灣的貿易、投資關係。關於中國不斷在國際上施壓企業矮化對台稱謂,官員強調「沒有任何政府應將其政治標準,強加在企業如何對客戶呈現資訊上。」信函在最後提到,台灣是美國重要夥伴,並呼籲美國企業好好利用台灣能提供的機會。[41]
臺資銀行编辑
目前設立的有:台灣銀行(紐約、洛杉磯分行)、兆豐國際商業銀行(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矽谷分行)、第一商業銀行(美國總行及阿罕布拉分行,紐約、洛杉磯、工業市、矽谷、爾灣分行)、彰化銀行(紐約、洛杉磯分行)、華南銀行(紐約、洛杉磯分行)、台北富邦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玉山商業銀行洛杉磯分行、美國中信銀行(工業市、爾灣、蒙市、聖蓋博、聖瑪利諾、托倫斯、羅蘭崗、庫柏蒂諾、矽谷、愛迪生、布碌侖、法拉盛分行)等。[40]
交流编辑
僑民编辑
此章节需要扩充。 |
1971年的《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及1979年中美斷交時,造成一定規模的臺灣人移美潮。1979年,美國通過的《臺灣關係法》,將給予中国的移民配額,區分為出生地在臺灣者與出生地在中國大陸者。另外,在戒嚴時期,一些留學生由於被列入黑名單而無法返國,形同被迫加入美國國籍,這些屬於離散的臺灣人(Taiwanese diaspora)。1980年代,由於台灣經濟起飛,有一定數量的臺灣人基於經商、求學、或追求更好生活環境品質而移民美國。根據2010年保守估計,在台美國僑民數量為5萬人[42]。
學術编辑
有鑒於美國學界對美國政府的政策制定及輿論形成具有影響力,中華民國官方與民間向來注重與美國重要智庫及大學的合作與互動,積極參與相關研討會,雙方官員或專家學者並經常互訪。[43]以加強美國政策研究界對台灣的瞭解與支持、增進與美國意見領袖及未來政要的關係,進而對美國行政部門發揮影響力。目前的合作計畫甚多,項目包括政策研究計畫、訪問學者計畫、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培訓台灣相關官員等。例如與美國國務院合作辦理傅爾布萊特國際教育計畫(The Fulbright Program),每年雙方共同捐助百餘名學者赴美國或台灣進修、協助華語或英語教學。[44]
中華民國前外交部長與駐美代表程建人指出台灣與美國交流的智庫包括:傳統基金會、布魯金斯研究所、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蘭德公司、美國企業研究所、凱托研究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美國進步中心亞洲協會、大西洋理事會、國家利益中心與外交政策研究所等智庫。其中,傳統基金會、美國企業研究所、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等智庫傾向共和黨;布魯金斯研究所、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美國進步中心亞洲協會等智庫傾向民主黨。[45]
協定编辑
因項目眾多,詳見中華民國外交部條約協定查詢系統[46]、外交年鑑[47]:
日期 | 簽署 |
---|---|
1928年7月25日 | 《整理中美兩國關稅關係之條約》 |
1930年6月27日 | 《中美公斷條約》 |
1930年10月31日 | 《中美外交官領事官等用品相互免稅辦法換文》 |
1942年3月21日 | 《中美關於對華財政援助之協定》 |
1942年6月2日 | 《中美關於進行抵抗侵略戰爭期間適用互助原則之協定》 |
1943年1月11日 | 《中美關於取銷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條約》 |
1946年11月4日 |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
1947年8月29日 | 《中美關於中國同意美軍駐華之換文》 |
1948年4月30日 | 《中美關於美國一九四八年援華法案之換文》 |
1951年1月30日 | 《中美關於美軍援顧問團來華換文》 |
1954年12月2日 | 《中華民國與美利堅合眾國間共同防禦條約》 |
1955年12月20日 | 《中美護照簽證互惠辦法》 |
1972年2月26日 | 《中美互免海空運所得稅換函》 |
1986年1月28日 | 《台美農業科學合作計畫綱領修正案》 |
1991年12月6日 | 《台美勞工業務合作計畫綱領》 |
1994年9月19日 | 《台美貿易暨投資諮商原則與程序架構協定》 |
1996年6月25日 | 《台美貨品暫准通關證協定》 |
1998年2月20日 | 《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與美國有關世界貿易組織入會雙邊談判瞭解書》 |
2001年1月17日 | 《台美關務互助協定》 |
2002年7月30日 | 《台美漁業及養殖合作瞭解備忘錄》 |
2004年1月20日 | 《台美淨煤及先進發電系統技術合作協定》 |
2004年7月27日 | 《台美消費者產品安全合作備忘錄》 |
2004年8月18日 | 《台美貨櫃安全計畫原則性聲明》 |
2006年5月25日 | 《台美大港倡議合作備忘錄》 |
2006年9月 | 《台美貨櫃安全計畫擴及我各港口之原則性聲明》 |
2006年11月30日 |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與紐約州銀行局相互合作瞭解備忘錄》 |
2007年3月1日 | 《台美稻米關稅配額制度雙邊協議》 |
2007年7月10日 | 《台美建立雙邊農業諮詢委員會瞭解備忘錄及工作規範》 |
2007年9月7日 | 《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與紐約州保險局相互合作瞭解備忘錄》 |
2008年12月5日 | 《台美教育合作瞭解備忘錄》 |
2009年1月27日 | 《台美航空情報交換協議》 |
2012年11月26日 | 《台美優質企業相互承認協議》 |
2013年12月20日 | 《台美核能和平利用合作協定》 |
2014年5月29日 | 《台美防治人口販運合作瞭解備忘錄》 |
2015年6月1日 | 《台美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瞭解備忘錄》[48] |
2015年11月4日 | 《台美遺失、失竊及註銷護照資訊分享協定》 |
2016年10月20日 | 《台美氣象預報系統發展技術合作協定》 |
2017年2月22日 | 《台美智慧財產權執法合作備忘錄》[49] |
2019年4月12日 | 《台美合作處理跨國父母擅帶兒童離家瞭解備忘錄》[50][註 3] |
交通编辑
航空编辑
2017年7月,桃園市長鄭文燦率團訪問美國,參訪姐妹市加州聖貝納迪諾郡(San Bernadino County)的安大略國際機場,並簽署《台美推動機場城市交流聯合聲明》,推動兩地機場直航。2018年1月27日,試航班機抵台,並於3月25日正式開航。[52]這是台灣直飛大洛杉磯地區的第二個航點。
雙邊航班來往的城市如下(截至2019年6月2日)[53]:
客運编辑
中華民國 | 美國(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
---|---|
臺北 | 紐約(中華航空、長榮航空) 洛杉磯國際(中華航空、長榮航空) 洛杉磯安大略(中華航空) 芝加哥(長榮航空) 休士頓(長榮航空) 舊金山(中華航空、長榮航空、聯合航空) 西雅圖(長榮航空) 檀香山(中華航空) 關島(中華航空) |
貨運编辑
中華民國 | 美國(按照都會區人口排列) |
---|---|
臺北 | 紐約(中華航空貨運) 洛杉磯國際(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芝加哥(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達拉斯(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邁阿密(中華航空貨運) 亞特蘭大(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 舊金山(中華航空貨運) 西雅圖(中華航空貨運) 哥倫布(中華航空貨運) 安克拉治(中華航空貨運、長榮航空貨運、聯邦快遞、優比速) |
駕車编辑
中華民國與美國33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關島及波多黎各均有免試換發駕駛執照的互惠安排,符合申請條件者,可持中華民國汽車駕駛執照免試(部分地區仍須筆試)換發美國駕駛執照;或事先申辦中華民國國際駕駛執照,即可立即駕車,但宜知曉美國各州是否接受國際駕駛執照。[53]
注釋编辑
参考資料编辑
- ^ 陳培煌. 統一名稱 代表對內稱大使. Yahoo!奇摩引用中央通訊社. 2012年8月31日.
- ^ 2.0 2.1 駐外館處.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3.0 3.1 駐華外國機構.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將遷至內湖新址.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04年12月22日.
- ^ 5.0 5.1 徐偉真. AIT新館啟用 建築展現台美友誼. 經濟日報. 2019年5月6日.
- ^ 洪哲政. AIT證實:今年夏天啟用金湖路新館. 聯合新聞網. 2018年3月2日.
- ^ 呂伊萱. AIT新館啟用「台美關係 推升到新高度」. 自由時報. 2018年6月13日.
- ^ 林濁水. 論陳水扁控告美國政府. 自由電子報. 2009-10-19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5) (中文(台灣)).
- ^ 曹郁芬. 向美請願 扁沒告歐巴馬. 自由電子報. 2009-10-11 [201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2-26) (中文(台灣)).
- ^ 王鼎鈞. 維基解密爆料時機曝光 部落客諷藍綠AIT大告解室打烊. NOWnews. 2011-09-08 [2011-09-08] (中文(台灣)).[失效連結]
- ^ 維基解密 讓AIT七大「保密對象」曝光 | 財訊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美國辦事處新辦公大樓. 中華民國外交部. 1986年11月25日.
- ^ 周佑政. 更名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 府:台美關係更緊密. 聯合新聞網. 2019年5月25日.
- ^ 《中華民國103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中華民國104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高德順. 美陸戰隊 傳9月進駐AIT內湖新館. 中時電子報. 2018年7月29日.
- ^ 鄭鴻達、曾盈瑜. 美國防部拒派陸戰隊進駐AIT 總統府:不評論. 蘋果日報. 2018年9月14日.
- ^ 鄭媁. AIT新館5月6日啟用 首度證實有陸戰隊軍官進駐. 聯合新聞網. 2019年4月3日.
- ^ 簽證及入境須知.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免簽證資訊.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黃仲明. 台灣加入美國全球入境計劃 赴美通關更快速. 蘋果日報. 2017年10月26日.
- ^ 外籍人士來臺免簽證適用國家名單.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國外旅遊警示分級表.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
- ^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 ^ 外貿協會全球據點.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本部駐外單位. 中華民國經濟部 國際貿易局.
- ^ 中華民國進出口貿易統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 ^ 28.0 28.1 與我國經貿關係.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市場環境分析.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張加. 有片/川普與郭台銘白宮同台 宣布富士康投資美國. 聯合新聞網. 2017年7月27日.
- ^ 陳俊宏. 快訊/郭台銘宣布投資美3千億 川普讚:世上最偉大企業家. ETNEWS新聞雲. 2017年7月27日.
- ^ 綜合報導. 鴻海威州設廠定案!威州眾議會通過900億獎勵金. 自由時報. 2017年9月15日.
- ^ 黃惠玲. 威州富士康百億工廠興建地點公布. 聯合新聞網. 2017年10月5日.
- ^ 綜合報導. 郭董正式簽約威州投資案 鴻海美國製造計畫啟動. 自由時報. 2017年11月11日.
- ^ 李靖棠. 川普罕見為鴻海動土站台 讚其創造1.5萬工作機會. 中時電子報. 2018年6月29日.
- ^ 張加、吳凱中. 川普、郭台銘通話 富士康威州計畫仍續推動. 聯合新聞網. 2019年2月2日.
- ^ 中央社. 郭台銘掛保證!威州投資案未生變 邀川普明年親往見證. 三立新聞台. 2019年5月2日.
- ^ 陳仲興. 【赴美投資潮】川普魅力大?台商搶進美國投資逾兆元. 鏡周刊. 2017年8月2日.
- ^ 張佑生. 美國力保軍事優勢 找台積電去設廠卻卡在這一關. 聯合新聞網. 2019年10月25日.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國家基本資料表.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 ^ 中央社. 美挺台再出招 函請500大企業強化與台灣關係. 經濟日報. 2019年10月18日.
- ^ 自立晚報 -維基解密:台6海底電纜 列美安全設施
- ^ 《中華民國96年外交年鑑》〈第二章 對外關係〉.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中華民國105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程建人專欄:談談傳統基金會及華府智庫(程建人) 蘋果日報. 蘋果日報. 2019-03-27 (中文(台灣)).
- ^ 條約協定查詢系統.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外交年鑑.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臺美簽署「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瞭解備忘錄.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5年6月1日.
- ^ 《中華民國106年外交年鑑》〈第三章 對外關係〉 (PDF). 中華民國外交部.
- ^ 公眾外交協調會. 我與美國簽署「臺美合作處理跨國父母擅帶兒童離家瞭解備忘錄」.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9年4月13日.
- ^ 侯姿瑩. 美國務院顧問出席台會議 關注跨國父母誘拐兒童. 中央社. 2019年5月30日.
- ^ 謝武雄. 桃園-安大略325起每日直航 桃市城市外交催生有成. 自由時報. 2018年1月27日.
- ^ 53.0 53.1 生活資訊.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