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湖
乍得湖(卡努里語:Sádǝ,法語:Lac Tchad,英語:Lake Chad),是一个位于非洲中部尼日利亚、尼日尔、乍得和喀麦隆交界處的淡水湖泊,海拔280公尺,水域面积1,54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千米。1960年代曾是一個超過26,000平方公里的大湖,但自此以後面積大幅缩水,到2001年底湖面已不足1500平方公里。[2]
乍得湖 | |
---|---|
![]() 1968年阿波羅7號任務期間拍攝的乍得湖 | |
湖泊类型 | 淡水湖、内流湖 |
主要流入 | 沙里河、科马杜古约贝河 |
流经国家 | ![]() ![]() ![]() ![]() |
表面积 | 1540km2(2020年)[1] |
平均深度 | 1.5m |
最大深度 | 11m |
水体体积 | 10.8 km3 |
岸长1 | 650km |
表面海拔 | 280m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最大入湖河流沙里河每年提供4000到4500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河流水源的95%。乍得湖的东北部的博得累盆地海拔僅155米,大量湖水通过地下路径往盆地渗流,带走了大部分的盐分,湖水的含盐度不及1‰,比东非各大湖泊的含盐度都低,湖区的西部和南部全是淡水,东部和北部也只是略带一点咸味。[3]
歷史编辑
乍得這個名字來源於卡努里語“Sádǝ”,意思是“廣闊的水域”。乍得湖由非洲大陆局部凹陷而成,为第四纪古乍得海的残余,地質史上其面積曾達到約100萬平方公里,是最大的四個撒哈拉古湖之一,同尼罗河的幹流白尼羅河和尼日尔河的最大支流贝努埃河相聯通。[4]
羅馬人在一世紀到達了這個被他們稱為“河馬和犀牛湖”的湖泊,為了到達它,羅馬人進行了兩次探險,他們從的黎波里塔尼亞海岸出發,經過提貝斯提高原附近,兩次探險都經過了加拉曼特人的領土,經過三個月的沙漠旅行後抵達當時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湖泊的乍得湖。[5]1823年,歐洲人首次從岸上對乍得湖進行勘測,當時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1851年,包括德國探險家海因里希·巴特在內的一行人騎著駱駝從的黎波里乘船穿越撒哈拉沙漠,進行了歐洲人的第一次水上勘測。[6]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人们过度放牧、砍伐森林、进行大规模灌溉,以及在注入乍得湖的河流上修建水库,湖水面积在几十年中急剧减少。1960年乍得湖湖岸線海拔約286米,面積超過26,000平方公里,是非洲第四大湖。在1983年,乍得湖面積約10,000至25,00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11米。到2000年,其面積已下降到小於1500平方公里。2001年發表在《地球物理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認為湖泊的退縮主要由於过度放牧、农业不合理开发、上游大修水库以及灌溉用水效率低下。到了2007年,即便是在雨季涨水期,浅平宽广的乍得湖湖區也没有如期擴張,面积始终不到2000平方公里,湖面萎缩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灾害,首先是当地鱼类灭绝,干旱程度愈演愈烈,农业收成和渔业产出持续减少,湖区20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7][8][9]
生態编辑
湖滨地势低平,多沼泽,芦苇生长茂盛。沿湖一带土地肥沃,是重要灌溉农业区。人们经常划着渔船在湖滨浅滩草丛中临时组成小型集市贸易场,出售或交换土畜产品。沙里河以及洛贡河流域是重要的农业区,盛产棉花、花生、稻米、薯类等。这里每年出产数百万吨的豇豆、玉米、大豆、洋葱和其他的作物[10]。湖區是各種野生動物的家園,包括大象、河馬、鱷魚和大型候鳥群落,在雨季,魚群會進入富含礦物質的湖中繁殖和尋找食物,食肉動物如獵豹、鬣狗和獰貓曾經棲息在湖周圍地區。[11]
乍得湖水质优良,水深浅,温度高,是非洲重要的淡水鱼产地之一,出产大量的泥鳅、尼羅尖吻鱸、鲶鱼、河豚、虎鱼等。湖中居住着50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是靠捕鱼为生。湖东部通常被水道隔成许多岛屿,较大的有库里岛和布都马岛,沿岸多鸟类。雨季可航行轮船。乍得湖是世界上盛产螺旋藻的三大天然湖泊之一[7]。整個乍得湖流域擁有179種魚類,其中一半以上與尼日爾河流域相同,一半與尼羅河流域相同,約四分之一與剛果河流域相同,地方性魚類幾乎沒有,這種相對較低的物種豐富度與其他大型非洲湖泊形成鮮明對比。[12]
環境编辑
關於導致湖泊消失的機制存在一些爭論。聯合國最常引用的主要理論是,政府和當地社區對水資源的掠奪式開發是乍得湖萎縮的主因。[13]同時也存在許多其他理論,包括半球之間或印度洋的海面溫度變化導致薩赫勒地區降雨減少。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也可能是降雨向南移動的原因,從而使該地區更加干燥,湖泊無法補水。[14]雖然整個湖都在拉姆薩公約的保護範圍内,但目前湖區唯一的保護區是乍得湖禁獵區,它僅僅覆蓋了屬於尼日利亞的湖泊旁邊的一半區域。[15]2020年9月,為了探索該地區的石油和採礦機會,乍得旅遊和文化部長致函授予乍得湖世界遺產稱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要求“推遲將乍得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進程”。[16]
湖泊面積的減少對尼日利亞東北部造成了毀滅性的影響。[17]尼日利亞總統在第73屆聯合國大會上敦促國際社會協助消除乍得湖恩多萊克盆地周圍衝突的根源。該地區最近發生的暴力事件肇於農民和牧民之間的糾紛,他們分別尋求灌溉農作物和給畜群飲水。[18]由於乍得湖的周邊國家就剩餘水域的權利爭論不休,湖泊的縮小也引發了幾場不同的衝突。隨著國際衝突的發生,暴力也在湖區居民中不斷增加。農民和牧民想要為他們的莊稼和牲畜提供水,並且不斷地截取水,[19]而湖中的漁民則希望減緩或停止調水,以防止水位持續下降,從而對湖中的魚群造成進一步的壓力。[20]
从乌班吉河向乍得湖引水来保护乍得湖免遭干涸的計劃最早是赫爾曼·索爾熱爾在1929年提出的。尼日利亚、尼日尔、喀麦隆和乍得在1964年成立乍得湖流域委员会(LCBC),1994年中非共和国加入。委员会成员国同意共同出资,通过恢复植被、开凿人工河道和推广节水措施等手段为乍得湖补水。在2008年3月的LCBC峰會上,各成員國國家元首承諾将实施該引水項目。2008年4月,LCBC公佈了一項世界銀行資助的可行性研究的提案請求。湖區國家已同意投入資源來恢復該湖,特別是尼日利亞。[21][22][23]但根据委员会提供的资料,1996年来,乍得湖拯救资金一直未能到位[24]
參考資料编辑
- ^ *Lakes become deserts: The story of Lake Chad – patriotdirect.org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 August 2020.
- ^ Remnants of Chad Lake, Chad, February 2015 | GRID-Arendal. www.grida.no. [2021-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 ^ Chari River | river, Afric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英语).
- ^ Leblanc et al. (2006). "Reconstruction of megalake Chad using shuttle radar topographic mission dat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39, pp. 16–27 ISSN 0031-0182 1872-616X
- ^ Johnston, H. H. Lake Chad 1. Nature. 1910-08-01, 84 (2130): 244–245. Bibcode:1910Natur..84..244J. ISSN 1476-4687. S2CID 8682184. doi:10.1038/084244a0 (英语).
- ^ Steve Kemper. Labyrinth of Kingdoms: 10,000 Miles Through Islamic Africa. W. W. Norton. 2012. ISBN 978-0393079661.
- ^ 7.0 7.1 Lake Chad fishermen pack up their nets. BBC News. 15 January 2007 [12 Sept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7).
- ^ Leonard, Thomas M. Encyclopedia of the Developing World. Routledge. 2005: 311–312 [12 September 2019]. ISBN 978-1-57958-38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 ^ Lake Chad water extent increase. www.esa.int. [2021-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英语).
- ^ Mueckenheim, J.K. Countries of the World & Their Leaders Yearbook 08. Gale virtual reference library. Thomson Gale. 2007: 390 [12 September 2019]. ISBN 978-0-7876-810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 Lake Chad flooded savanna. WWF World Wildlife.org. [14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9).
- ^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11). Brycinus nurse. FishBase. Version 2011-05.
- ^ Lake Chad: almost gon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5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6 December 2008).
- ^ Hwang, Yen‐Ting; Frierson, Dargan M. W.; Kang, Sarah M. Anthropogenic sulfate aerosol and the southward shift of tropical precipitation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4 April 2013, 40 (11): 2845–2850 [21 July 2021]. Bibcode:2013GeoRL..40.2845H. doi:10.1002/grl.5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0).
- ^ Lake Chad Wetlands in Nigeria | Ramsar Sites Information Service. rsis.ramsar.org. [2018-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英语).
- ^ Gouby, Mélanie. Chad halts lake's world heritage status request over oil exploration. The Guardian. 24 September 2020 [24 Sept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 ^ Damilola Oyedele. The dwindling lake. D+C,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11 May 2017 [1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 ^ UN Live United Nations Web TV - Search Results for "President of Nigeria, General Assembly" - Nigeria – President Addresses General Debate, 73rd Session.
- ^ Lake Chad: Inhabitants adapt to lower water levels. sciencedaily.com. [31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2).
- ^ Case study on river management: Lake Chad.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3) (英语).
- ^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英语).
- ^ Africa's vanishing Lake Chad. [5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1).
- ^ Nigeria Contributes $5m to Restore Receding Lake Chad, Articles – THISDAY LIVE. [5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1 September 2014).
- ^ 乍得湖流域委员会商讨乍得湖沙漠化拯救方案. 2016 [2017-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