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其他缩写为
IPX的主题,请见「
IPX」。
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IPX)是由Novell公司提出的运行于OSI模型第三层的协议,标准为RFC 1132。具有可路由的特性。IPX的地址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网络地址由管理员分配,主机地址为MAC地址。
IPX的一大优势是IPX驱动程序占用内存小,这对于MS-DOS和Windows 95版本至关重要。IPX另一个优势是客户端计算机的配置简单。然而IPX对于诸如因特网等大型网络来说不能很好地扩展,因此随着互联网的繁荣使得TCP/IP普及,IPX的使用量下降。计算机和网络可以运行多个网络协议,因此几乎所有的IPX站点都能很好地运行TCP/IP以连接Internet。
IPX数据包包结构编辑
每个IPX数据包都是以具有以下结构的标头开头:
八位元组
|
字段
|
---|
2
|
校验和(总是0xFF为无效的校验和)
|
2
|
包长度(包含了IPX的标头)
|
1
|
传输控制(跃点数)
|
1
|
包类型
|
12
|
目标地址
|
12
|
源地址
|
数据包类型值:
值
|
含义/协议
|
---|
0
|
未知
|
1
|
RIP(路由信息协议,英: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FC 1582, RFC 2091)
|
2
|
广播包
|
3
|
错误包
|
4
|
PEP(数据包交换协议,英:Packet Exchange Protocol),用于SAP(广告服务协议,英:Service Advertising Protocol)
|
5
|
SPX(顺序包交换,英: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
|
17
|
NCP(NetWare核心协议,英:NetWare Core Protoc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