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武區
仁武區(臺灣話:Jîn-bú-khu),為高雄市的區,位於高雄市西南半葉中部,為澄清湖特區之主要範圍,北臨大社區,西鄰三民區、左營區、楠梓區,東鄰大樹區,南接鳥松區。
仁武區 Renwu District | |
---|---|
市轄區 | |
![]() | |
坐标:22°42′N 120°22′E / 22.7°N 120.36°E | |
國家 | ![]() |
上級區劃 | 高雄市 |
下級區劃 | 16里388鄰 |
政府 | |
• 行政机构 | 仁武里中正路80號 |
• 區長 | 吳茂樹(仁武區區長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36.0808 平方公里(13.9309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17 |
海拔 | 36 公尺(118 英尺) |
人口(2022年5月)(38,572戶) | |
• 總計 | 94,119人 |
• 排名 | 11 |
• 密度 | 2,609人/平方公里(6,756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國家標準時間(UTC+8) |
郵遞區號 | 814 |
戶政資料代碼 | 64000170 |
毗鄰 | 大社區、鳥松區、大樹區、 三民區、左營區、楠梓區 |
網站 | https://rwdo.kcg.gov.tw/ |
該區西部地勢平坦,為主要農耕地帶,東部地勢較高,多丘陵地,耕作較為困難,氣候則屬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約23~25℃。由於擁有交通樞紐優勢且鄰近市中心,加上近年來因仁武工業區的設置,各種工廠林立,使本區的產業型態逐漸轉型為工商業,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吸引人口的移入,現人口約9.4萬人,國立中山大學預計在本區設置新校區,並於校區內規劃醫學相關科系。另南台灣三大報之一的台灣時報即將總部設置於本區。
歷史编辑
仁武區的地名由來與屯墾相關。明鄭時期在此招募屯墾,將此地劃歸「仁武鎮」管轄,因而得名。明鄭時期到清領時期,此地均被稱為「仁武庄」,歸鳳山縣管轄。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仍設仁武庄,劃歸高雄州高雄郡管轄;1924年,高雄郡改制為高雄市,因而改歸鳳山郡管理。戰後改設高雄縣仁武鄉,後將北部地區分設為大社鄉(今大社區)。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改稱為高雄市仁武區。
歷年所屬行政區列表
起訖年份 | 行政區 |
1895~1920 | 觀音下里仁武庄 |
1920~1924 | 高雄州高雄郡仁武庄 |
1924~1945 | 高雄州鳳山郡仁武庄 |
1945~1946 | 高雄縣鳳山區仁武鄉 |
1946~2010 | 高雄縣仁武鄉 |
2010~現今 | 高雄市仁武區 |
人口编辑
仁武區人口自高雄縣市合併後有紀錄以來,未曾有一月負成長,累積五年(2016年底至2021年底)人口增加9,459人,折合成長率11.24%,是高雄市38區也是南台灣地區所有鄉鎮市區中[註 1],五年來人口成長幅度最大的行政區,在全國所有鄉鎮市區中,成長率排行第八高[註 2]。
歷史人口 | ||
---|---|---|
年份 | 人口 | ±% |
1946 | 5,332 | — |
1951 | 7,020 | +31.7% |
1956 | 8,449 | +20.4% |
1961 | 10,168 | +20.3% |
1966 | 11,349 | +11.6% |
1971 | 13,974 | +23.1% |
1976 | 19,506 | +39.6% |
1981 | 29,382 | +50.6% |
1986 | 32,505 | +10.6% |
1991 | 36,803 | +13.2% |
1996 | 46,150 | +25.4% |
2001 | 54,572 | +18.2% |
2006 | 66,129 | +21.2% |
2011 | 74,867 | +13.2% |
2016 | 84,122 | +12.4% |
2021 | 93,581 | +11.2% |
來源: 高雄市仁武戶政事務所 |
2022年仁武區每月戶口變化 | ||||
---|---|---|---|---|
月份 | 戶數 | 人口 | 消長 | 仁武區人口變化圖表 |
1 | 38,172 | 93,818 | +237 | |
2 | 38,264 | 93,897 | +79 | |
3 | 38,360 | 93,969 | +72 | |
4 | 38,441 | 93,993 | +24 | |
5 | 38,572 | 94,119 | +126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累積年度人口增減:+538 本年人口約已成長0.575% |
政治编辑
歷任首長编辑
- 仁武鄉鄉長
屆別 | 姓名 | 就任日期 | 卸任日期 | 備註 |
---|---|---|---|---|
1 | 林川祿 | 1951年10月 | 1953年10月 | |
2 | 林贊壽 | 1953年10月 | 1956年10月 | |
3 | 曾慶芳 | 1956年10月 | 1960年1月 | |
4 | 劉木錠 | 1960年2月 | 1964年3月 | |
5 | 劉木錠 | 1964年3月 | 1968年2月 | |
6 | 曾慶芳 | 1968年3月 | 1973年4月 | |
7 | 曾慶芳 | 1973年4月 | 1977年12月 | |
8 | 蔣萬益 | 1977年12月 | 1982年2月 | |
9 | 蔣萬益 | 1982年3月 | 1986年2月 | |
10 | 吳進村 | 1986年3月 | 1990年2月 | |
11 | 吳進村 | 1990年3月 | 1994年2月 | |
12 | 劉龍泉 | 1994年3月 | 1998年2月 | |
13 | 劉龍泉 | 1998年3月 | 2002年2月 | |
14 | 沈英章 | 2002年3月 | 2006年2月 | |
15 | 沈英章 | 2006年3月 | 2010年12月 |
- 仁武區區長
- 呂世榮
- 蔡翹鴻
- 吳茂樹
區政組織编辑
仁武區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仁武區的派出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市政府綜理區政的執行機關,上級業務監督機關為高雄市政府。区长由市長任命,其任期為無任期保障。在區長及主任秘書之下,設有4課3室等7個內部單位[1]。
行政區劃编辑
仁武區行政區劃 |
- 仁武: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仁武」、「田寮」。田寮庄(仁武區公所一帶)昭和3年已式微,而後又被仁武庄發展後之街區取代。
- 仁武里:舊仁武村之下頭角、中頭角地區。
- 文武里:舊仁武村之頂頭角、新莊仔地區,1950年自仁武村析出。
- 竹仔門、後庄仔地區:
- 竹後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竹仔門」及「豆醬間(宮)」,日治先後合為「竹仔門庄」,戰後合併「後庄仔」為一村,合稱「竹後」。
- 後安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後庄仔」,1986年與「安樂社區」自竹後村析出,故合稱「後安」。
- 中華里:新興之「中華社區」,1998自竹後村析出。
- 考潭、烏材林、漳埔厝(前埔厝)地區:
- 考潭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頂考潭」、「蛇仔形」(今仁心社區)。
- 仁慈里:現代新興社區,非舊部落,1988年自考潭村析出。
- 烏林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烏材林」、「中庄仔」(昭和3年已式微)。日治初期「中庄仔」與「蛇仔形」先合併為「蛇仔形庄」、「前埔厝」與「瓦厝仔」合併為「前埔厝」。戰後合併「烏材林」、「蛇仔形」(原中庄仔地區)、「前埔厝」(含原「瓦厝仔」地區)等庄成立,1964年自烏林村析出「前埔厝」成立「仁福村」。
- 仁福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漳埔厝」、「瓦厝仔」。日治「前埔厝」與「瓦厝仔」合併為「前埔厝」。戰後為烏林村一部分,1964年自烏林村析出,「仁福」取名自「漳埔(厝)」→「前埔(厝)」的諧音。
- 灣仔內、赤山地區:
- 灣內里:清領時期觀音(下)里之「灣仔內」、「南勢埔」,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灣仔內山」即里內「潭底山」。
- 仁和里:現代新興之社區,1998年自灣內村析出。
- 赤山里:清領時期屬觀音(下)里之「赤山仔」,1998年自灣內村析出。
- 八卦寮、五塊厝、後港仔、大灣地區:
- 八卦里:清領時期屬半屏里之「八卦寮」。
- 五和里:清領時期半屏里之「五塊厝」,1998年自八卦村析出。里北為上五塊厝、里南為下五塊厝。
- 高楠里:1983年新興之「高楠社區」與舊部落「後港仔」自八卦村析出。《鳳山縣采訪冊》所載「七番陂」(即下五塊厝陂)位於此。
- 大灣里:清領時期屬半屏里之「大灣」。
[來源 1] | 面積km2 |
---|---|
大灣里 | 0.80568 |
灣內里 | 2.31468 |
考潭里 | 2.45114 |
烏林里 | 4.4734 |
仁福里 | 11.16620 |
仁武里 | 1.63569 |
文武里 | 3.08108 |
竹後里 | 1.9440 |
八卦里 | 2.35708 |
高楠里 | 1.96267 |
後安里 | 1.50853 |
中華里 | 0.44738 |
五和里 | 1.62316 |
仁和里 | 0.450616 |
赤山里 | 1.23075 |
仁慈里 | 0.34493 |
總計 | 37.797 |
警政治安编辑
-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仁武分局
- 仁武派出所
- 澄觀派出所
- 仁武交通分隊
教育编辑
高級中等學校编辑
國民中學编辑
國民小學编辑
- 高雄市仁武區仁武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高雄市仁武區竹後國民小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高雄市仁武區登發國民小學
- 高雄市仁武區八卦國民小學
- 高雄市仁武區烏林國民小學
- 高雄市仁武區灣內國民小學
特殊學校编辑
大學编辑
- 國立中山大學仁武校區(規劃中,2020年2月開始進行整地作業)
交通编辑
主要道路编辑
- 國道
- 快速道路
- 高屏第二東西向快速公路(計畫中,於2019年6月1日啟動綜合規劃與環評作業)
- 省道
- 市道
- 區道
- 澄觀路:連結左營區大中路和高雄榮總往觀音湖、大社、燕巢的主要道路。是國道十號(高雄支線)橋下平面道路,可接仁武交流道上高速公路。
- 義大二路:原名仁義路。北起 市道186甲學城路,南至水管路。是仁武往、大社、大樹、義守大學和義大世界的主要道路。
大眾運輸编辑
- 經澄觀路:
公共自行車编辑
未來编辑
捷運编辑
鐵路编辑
台鐵縱貫線鐵路及台灣高速鐵路有經過仁武區一小部分的區域,但皆未設站。
橋樑编辑
- 竹仔門橋(高楠公路,台1線)
- 中欄橋(鳳仁路,縣道183號)
- 獅龍橋(水管路)
- 仁雄橋(仁雄路)
- 興亞橋(中華社區唯二的出入口之一)
旅遊编辑
注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腳註
- ^ 關於我們 - 組織架構. 高雄市仁武區公所. [2021-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中文(臺灣)).
- ^ 公民不服從? 連出家師父也上街頭抗議. [2017-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4).
- 來源
- ^ 仁武區里界地圖-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仁武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