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 (五台)

(重定向自佛光寺大殿

坐标38°52′09″N 113°23′16″E / 38.86917°N 113.38778°E / 38.86917; 113.38778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背依佛光山,正殿(东大殿)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是中国现存第三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南禅寺大殿(782年)、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广仁王庙(832年)。佛光寺大殿是中国现代最早发现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其内还有唐代塑像、壁画和墨书题记,集四大唐代遗物于一身,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1]

佛光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所在山西省五台县
分类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时代
编号1-80
登录1961年3月4日

佛光寺已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名录》名目。

历史 编辑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之大佛光寺(五代時期)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朝时期曾是五台山“十大寺”之一,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大阁,见敦煌莫高窟第61窟(“文殊堂”)正壁上《五台山图》所描绘的“大佛光之寺”[2]

唐武宗会昌五年( 845年),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

847年唐宣宗李忱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正殿(东大殿)即此时在原弥勒大阁遗址上重建,由来自长安的佛教女弟子宁公遇捐资修建,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

之后,宋、金、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1937年6月,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莫宗江发现了隐藏于五台山南麓、不为外人所知的佛光寺,对其进行了考察、测绘。根据东大殿梁上的宁公遇题记,与殿前的石经幢字样相印证,确定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建筑 编辑

布局 编辑

佛光寺位置在一个向西的山坡上,轴线采取东西向,坐东朝西,寺院由西向东,适应着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第一层平台较宽阔,北部有天会十五年(1137年)建造的文殊殿,南侧为明代重建的伽蓝殿,中间有唐乾符四年(877年)建造的石经幢;第二层台地院落上建有南北两个跨院;第三层平台利用山势,以高峻的挡土墙,砌成高差达8米的高台,中间设有陡峭的踏步台阶,高台上建有著名的唐代正殿。

山门和影壁 编辑

文殊殿 编辑

文殊殿位于北侧,坐北朝南,建于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修,是罕见的宋金时期大开间的悬山顶建筑。

文殊殿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当中三间开板门,两稍间为直棂窗。殿内供奉文殊菩萨骑狮像。

文殊殿的梁架采用大跨度的八字柁架,是中国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将主额上的重力传递到副额的两端,再传递到内柱和山墙柱上。

文殊殿的东、西、北三面山墙上,有明代宣德年间绘制的壁画,描绘了259尊罗汉,姿态各异,表情丰富,其中包括罕见的罗汉吹奏乐器的场景[3]

伽蓝殿 编辑

伽蓝殿位于山门内南侧,建于明末,体量比文殊殿小得多,面阔三间,悬山顶。

 
明末所建的珈蓝殿

大殿 编辑

佛光寺正殿(东大殿)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建筑,和现存唐宋古建筑中,斗拱挑出距离最远的大殿[4]。它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系来自长安的佛教女弟子宁公遇捐资修建。北侧明栿下留下了墨书题记“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大殿前石经幢可相印证,为确定东大殿建造年代为唐代的依据。

寺庙东端依地势筑有十余米高的平台,台下建有一排窑洞。中设陡峭的台阶,通往建于条石台基上的东大殿。

大殿单层四阿顶,面阔为七间,进深八架橼。

大殿由内外两圈组成平面柱网,这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等高,柱有侧脚及升起。檐口曲线平缓,出檐深远。中部五间开木板门,两尽间和山面后间设直棂窗。

大殿为殿堂型构架,是现存唐宋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时间最早、尺度最大、形制最典型的一座,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大殿檐下设双下昂七铺作斗栱,尺度雄大,达到檐柱高度的一半,形式古朴。外檐柱头铺作出挑达到2米,显现出斗拱支撑挑檐的作用[5]。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已发现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

大殿内佛坛上供奉三十余尊精美的唐代塑像,核心为阿弥陀佛、释迦弥勒三尊,左侧为普贤菩萨,右侧为文殊菩萨,东西两侧回廊还有两百余尊明代所塑罗汉像。殿内海残存有唐、壁画,以及题记,殿门内留有唐代人游览的墨迹。

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祖师塔 编辑

东大殿南侧有六角形砖塔一座,名祖师塔,是北魏时期建筑的墓塔。塔两层,总高12米余,底层空心,内置六角小室,门洞外作莲瓣及火焰形券面,塔檐叠涩砌筑,上层塔身作假券洞式门及破子棂窗,塔刹设仰覆莲座、覆钵和宝珠。佛光寺祖師塔和崇福寺北魏石塔是中國僅存的兩座北魏多層石塔。


经幢 编辑

佛光寺内有两座唐代石经幢,一座在前庭,为唐乾符四年(877年)建造,高4.9米。另一座在大殿前,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建造,高3.2米,幢身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

其他建筑 编辑

佛光寺内还有大殿两侧配殿:万善堂和关帝庙以及厢房等建筑。

佛光寺外还有六座墓塔,其中寺东山坡上三座:无垢净光塔,唐天宝十一年建;大德方便和尚塔,唐贞元十一年建;智远和尚塔,晚唐建。寺西北有塔三座:解脱禅师塔,唐长庆四年建;杲公和尚塔,金泰和五年建;无名砖塔,年代不详,疑为明塔。

保护 编辑

1961年3月4日,佛光寺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80[6]

2009年6月26日,佛光寺连同其他五台山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CTV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第三集:佛光. [201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1). 
  2. ^ 赵寿堂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 505–507页. ISBN 978-7-302-57109-4. 
  3. ^ 连达. 《寻访山西古庙》晋中晋北篇.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年: 344–349页. ISBN 978-7-302-54762-4. 
  4. ^ 李广洁. 《来山西看中国古建筑》. 太原: 三晋出版社. 2023年: 75–80页. ISBN 978-7-5457-2760-9. 
  5. ^ 李之吉. 《中外建筑史》.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年: 29页. ISBN 978-7-112-17724-0. 
  6.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文习字4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61-03-04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7. ^ 五台山. 中国世界遗产网. [2016-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