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照楼旅馆始建于1880年,坐落于当时天津法租界的狄总领事路〔Rue Dillon〕(今和平区哈尔滨道48号),曾经为天津市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1],也称中共顺直省委常委会议旧址。[2] 2011年3月31日,佛照楼旅馆被拆除。[3]

历史 编辑

佛照楼建于1880年左右,当时是广东人开的客栈,客栈原有二十多间客房。晚清著名小说家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和69回,曾两次提到天津的佛照楼。在他的另一部小说《恨海》的第三回「紫竹林无处访鸿泥,八百户暂时驻芳趾」以及第六回「火熊熊大劫天津卫,病恹恹权住济宁州」中,也曾提到过主人公住宿佛照楼的情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照楼旅馆一度为天津信托公司招待所,楼下是办公区,楼上则是工作人员的家属居住区。后逐渐成为民宅,但人们仍习惯叫它佛照楼。[4]

建筑特点 编辑

佛照楼旅馆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外立面为天津老城城墙青砖,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共设有三间门面,门前的台阶连接一座拱形门廊,门廊里三面木质回廊形成一道狭长天井,居中是长长的院子。院内三面原有木质迴廊,顶部原设有封闭式带天窗的玻璃罩棚,后被拆除。旅馆内部一楼地面全部用明亮的水磨石铺成,二楼过道和房间全部是红木地板,后被换成了水泥路面。当时佛照楼里的拱形门廊是由城墙砖筑成的,门廊后面是一个大照壁,照壁前后各有一口大荷花缸。大门上方悬挂着刘萝扬书写的“佛照楼旅馆”金字招牌。[5]

旅居名人 编辑

  • 1894年6月,孙中山上海乘轮船北上第一次来到天津托人上书李鸿章“以陈时势之得失”,在天津法租界紫竹林码头登岸,下榻地点便是佛照楼旅馆。
  • 1919年3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毛泽东为送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来到天津也住于佛照楼旅馆,并前往塘沽观海潮,留下“苍山辞祖国,溺水投邻村”的诗句。
  •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为声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当时负责党内工人运动的贺昌同志来到天津,以佛照楼旅馆作联络点,领导天津海员工人罢工,组织建立海员工会,推动了天津工人运动的发展。[6]
  • 1928年12月,中共中央委派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长周恩来刘少奇、陈潭秋、郭宗鉴、韩会连、张兆丰等人来到天津传达了中共六大精神并整顿了北方党组织,在佛照楼旅馆二楼主持召开了改组后的中共顺直省委常委会议。[7][8]

内部链接 编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政府,二零零四年八月十七日公布
  2. ^ 天津百多年佛照楼即将被拆除. [201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1). 
  3. ^ 原佛照楼旅馆山墙开始拆除. [2011-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天津市和平区地名志》
  5. ^ 120多年老客栈即将拆迁 百年佛照楼告别历史. [201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4). 
  6. ^ 佛照楼旅馆. [201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1). 
  7. ^ 老城青砖砌成世纪旅馆 百年佛照楼曾住伟人. [2010-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7). 
  8. ^ 《天津老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