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商品化

描述資訊轉化為商品的經濟學名詞

信息商品化,是指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进行现实的产品服务交换时,属于人们自身的、物品的和社会的各种信息也成为商品的过程。[1]

起源 编辑

在信息产品的商品化过程中,信息商品作为独立的商品形态出现的标志是1624年英国出台《垄断法》。该法律规定,有关创造发明一类的产品必须通过交换方式进行交流。[2]

特征 编辑

信息作为商品,理论上能够被无限多次地使用和消费。信息商品的消费和使用表现为载体的转换,而不会引起信息本身内容的损耗和丧失,交易的结果是共享而不是转让。[3]在信息产品的生产中,常包含两个过程,即信息本身的生产,和信息商品的大批量的复制。前者是是集合了创造者的经验智慧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后者是大规模复制的机械性过程。信息产品在生产投入和产出之间并不确定。信息商品的成本难以估算,甚至根本无法量化,所以信息的价格完全由市场本身决定。[4]

影响 编辑

负面影响 编辑

信息商品化使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昂,使社会的贫弱阶层难以承受。市场的力量越强大,贫弱阶层可以自由获取的信息就越少。因此,信息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贫弱阶层免费获得公共信息的权利。[5]缺少获取信息所需要的前期投资,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等基本的信息获取设施,意味着不仅失去依托于这些设备而生的基本信息服务,更将自己阻断于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获取渠道。同时新的信息技术往往会压榨传统的、大众化的信息手段的生存空间,更加不利于依托传统信息渠道的用户。拥有社会财富越多的人,往往越注重对信息素养和能力的提高,这些社会财富拥有者通常更多地参与政策法律的制定,导致政策越来越向有利于社会财富拥有者倾斜,进一步限制公共信息的范围,加速信息分化和信息私有化[6]

正面影响 编辑

信息商品化是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促使经营者利用信息手段加强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管理,而信息资源的商品化,又进一步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信息商品化是信息社会化的保证;当信息资源的商品化迫使信息需求者将信息的获取费用计入成本时,他们才能认识到信息资源的作用,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信息产品本身的质量。[7]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齐书荣. 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经济与社会发展 4. 2006.3. doi:10.16523/j.45.1319.2006.03.025. 
  2. ^ 娄策群、桂学文. 信息经济学通论.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7. 
  3. ^ 钟义信. 信息对于人类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4. ^ 钱兆华. 信息商品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初探.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 doi:10.13624/j.cnki.jgupss.1998.01.007. 
  5. ^ 于良芝,陆行素,郝玉峰. 从信息政治经济学视角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环境.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2. 
  6. ^ 柴维国. 信息商品化对信息公平的影响.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05.8. 
  7. ^ 胡元木. 信息资源商品化的市场培育与管理. 山东经济. 2006.9. doi:10.13962/j.cnki.37-1486/f.2006.0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