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窝尼亚公国
(重定向自利伏尼亞公國)
立窝尼亚公国[1](波蘭語:Księstwo Inflantskie[2];拉丁語:Ducatus Ultradunensis; 拉脫維亞語:Pārdaugavas hercogiste)是一个存在于1561年至1621年,属于立陶宛大公国——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封地。
立窝尼亚公国 Księstwo Inflantskie (pl) Herzogtum Livland (de) Ducatus Ultradunensis (la) | ||||
立陶宛大公国侯国,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 | ||||
| ||||
紋章 | ||||
1618年杜里诺休战后波兰立陶宛联邦的主要地区,下面为现在国界。立窝尼亚为暗灰色,中右方,位于现在的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瑞属爱沙尼亚为绿色。 | ||||
首府 | 菲林 (维尔扬迪) 58°22′N 25°36′E / 58.367°N 25.600°E |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 |||
政體 | 公国 | |||
立陶宛大公和波兰国王 | ||||
- 1573年–1575年 | 亨利三世·德·瓦卢瓦 | |||
- 1576年–1586年 | 史蒂芬·巴托利 | |||
- 1588年–1632年 | 齐格蒙特三世 | |||
总督 | ||||
- 1566年–1578年 | 扬·谢罗尼莫维迟·乔德基维迟 | |||
歷史時期 | 中世纪 | |||
- 维尔纽斯条约 | 1561年11月28日 | |||
- 波瑞战争 | ||||
- 奥特马克条约 | 1621年 | |||
- 第一次瓜分波兰 | 1772年8月5日 | |||
1.来源请求 |
立窝尼亚自立窝尼亚骑士团因维尔纽斯联合和立窝尼亚联邦在立窝尼亚战争解体而世俗化后,于1561年起属于立陶宛大公国。立窝尼亚部分地区,构成了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公国,而现在的爱沙尼亚西南部和拉脱维亚东北部,包括现在的维泽梅和拉特加尔被割让给立陶宛。
在1566年,根据立窝尼亚地主和立陶宛当局签署的联合条约,他被称为立窝尼亚公国;扬·谢罗尼莫维迟·乔德基维迟变为公国第一位总督(1566年-1578年)。直到1569年,变为立陶宛大公国的一个省。在1569年卢布林联合后,它变为波兰王国王冠领地和大公国的共管国。
公国的部分地区在波兰瑞典战争中被瑞典帝国征服,并在1629年他们的收获在奥特马克条约中被承认。联邦保留文登省,重命名为因弗兰提省,直到1772年被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俄罗斯帝国吞并。头衔"立窝尼亚大公"被后来的俄罗斯沙皇使用。
行政区划编辑
行政区划 | 首府 | 存在时期 |
多尔帕特省 | 多尔帕特 | 1598年至1620年代 |
帕尔那瓦省 | 帕尔那瓦 | 1598年至1620年代 |
文登省 | 文登 | 1598年至1620年代 |
参见编辑
- 因弗兰提省,1620年代至1772年
参考资料编辑
- ^ Brand, Hanno. Trade, Diplomacy and Cultural Exchange: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North Sea area and the Baltic c. 1350-1750. Uitgeverij Verloren. 2005: 17. ISBN 9789065508812 (英语).
- ^ Bojtár, Endre; Bojtár, Endre B.; Bojt r, Endre. Foreword to the Past: A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Baltic People.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Press. 1999: 176. ISBN 9789639116429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