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照(1847年2月15日—1917年2月1日,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初一日-民國六年正月初十日),原名銘照,字伯蔭,又字光珊,號薲塘,又號語石,晚號復丁老人江蘇省常州府陽湖縣(今屬常州市)人,清朝詩人。

生平 编辑

縣學生出身。捐納得五品銜候選訓導,誥封奉政大夫

以工詩詞知名,與俞樾朱祖謀[1]葉衍蘭[2]吳昌碩吳受福朱鴻度金武祥惲毓巽李寶嘉李寶洤等文士唱和。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與夏孫桐鄭文焯費念慈張上龢陳如升于以堉褚德輿等於蘇州城西藝圃結「鷗隱詞社」[3][4]

詞作有名句:「一寸詞腸,七分是血,三分是淚。」[5]與詩詞友人集會於常州意園望雲水榭,有情景真摯之評語。[6]並長於考證詞律。[7]

宣統二年(1910年),赴上海參加上海書畫研究會,擔任會董。

民國二年(1913年),參與周慶雲劉承幹繆荃孫、吳昌碩、葉昌熾劉富曾王仁東、鄭文焯、李詳、汪洵李瑞清惲毓嘉李傳元劉世珩李經畬劉樹屏曹元忠王國維繆朝荃喻長霖錢綏槃等清遺民組織的詩社「淞社」。

民國六年(1917年)正月初十日卒,年七十一歲。

著作 编辑

  • 《留雲借月盦詞》九卷(光緒十九年陽湖劉氏刻二十一年續刻本六卷,收於《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66冊)
  • 《無長物齋詩存》六卷(清光緒三十四年至宣統二年刻本四卷,《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66冊)
  • 《復丁老人詩記》一卷,附《詩記續》一卷(清光緒三十四年至宣統二年刻本,《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66冊)
  • 《感知集》二卷(光緒三十一年吴興劉承幹刻本,《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66冊)
  • 《無長物齋詞存》五卷(《夢痕詞》二卷《焦尾詞》二卷《春絲詞》一卷,民國三年吴興劉承幹刻本,《清代詩文集彙編》第766冊)

家庭及關聯 编辑

劉炳照為武進西營劉氏第十五世。

  • 承繼曾祖父:劉遵路(1703年-1731年),無子,以胞弟詔子繼嗣。
  • 承繼曾祖母:惲氏,劉遵路正室,毗陵惲氏監生惲挺生之女,敕贈孺人、晉封恭人
  • 本生曾祖父:劉詔(1713年-1790年),官湖北江夏縣縣丞
  • 本生曾祖母:馮氏,劉詔側室。
  • 祖父:劉方澍(1755年-1834年),劉詔第二子,出繼胞伯遵路為嗣。歷任湖北宣恩縣、宜城縣、鄖縣典史
  • 祖母:鈕氏,劉方澍正室,監生鈕質之女,敕封孺人、晉封宜人
  • 父:劉汝誠(1808年-1872年),方澍第三子,兩淮候補鹽運司經歷,署富安板浦場大使。
  • 母:朱氏,劉汝誠正室,松江朱氏庠生朱鏡蓉之女,誥封宜人。
  • 兼嗣父:劉汝剛(1791年-1871年),方澍第一子,嘉慶十四年舉人,官至安徽廬州府無為州知州。無子,以胞弟汝誠子炳照兼嗣。
  • 劉炳照為獨子,有一姊妹,適吳淞司巡檢浙江嘉善錢維崧。

妻妾 编辑

  • 正室:賴氏,福建賴氏,開歸陳許道賴安之女,誥封宜人。
  • 繼室:巢氏,候選州同巢廷輔之女,誥封宜人。
  • 無側室。

子女 编辑

有子女各一人。

  • 長子:劉起甲(1885年-1921年),繼巢氏出,監生,隨父兼嗣汝剛之後。
  • 女,繼巢氏出,適候選知府巢峻。

注釋 编辑

  1. ^ 冒廣生,《小三吾亭詞話》卷二,〈朱祖謀強村詞〉:「歸安朱古微侍郎祖謀,中歲始填詞,而風度矜莊,格調高簡。王幼遐云:『世人知學夢窗知尊夢窗,皆所謂但學蘭亭之面,六百年來真得髓者,古微一人而已。』古微詞品不可及,人品尤不可及。庚子夏秋之間,黃巾黑山,群情洶洶,古微獨昌言其不可恃,幾陷不測。比年乞病卻歸吳門,與鄭叔問、劉光珊輩歲寒唱和,有終焉之志。」
  2. ^ 葉衍蘭,《秋夢盦詞再續》〈鳳凰臺上憶吹簫·題劉光珊(炳照)留雲借月盦填詞圖(紅黯春魂)〉
  3. ^ 慧遠(夏緯明),《記蘇州鷗隱詞社》:「昨讀劉語石炳照《無長物齋詞存》,略述鷗隱社梗概,故述之如下:蘇郡西偏有藝圃焉,為勝國遺老姜如農給諫僑寓,詳汪堯峰先生前後記中。池荷多異種,純白無雜色。乙未七夕後三日,偕同郡費屺懷、夏閏枝、錢塘張沚蒓、寶山陳同叔、金壇于仲成、餘杭褚繹堂、鐵嶺鄭叔問,結鷗隱詞社於此云云。按鷗隱社除上述數人外,先後入社者尚多。如張子馥、易中實叔由、蔣次香、況夔笙、潘蘭史、金蟲生等皆有唱和;而在北方之半塘、古微諸人亦時時郵箋往還。始終主其事者鄭叔問也」,載張伯駒,《春游社瑣談·素月樓聯語》,(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頁72。
  4. ^ 夏孫桐,《悔龕詞》自序:「余自光緒乙未僑居吳門,鄭叔問、劉光珊諸君結詞社,始學倚聲。」
  5. ^ 繼昌,《左庵詞話》卷下,〈劉炳照詞〉:「陽湖劉光珊學博炳照,工倚聲,號語石詞人。有留雲借月庵詞,俞蔭甫太史序之,有云:『歐陽公有言,詩必窮而後工,余謂詞亦然。』自題秋窗填詞圖云:『一寸詞腸,七分是血,三分是淚。』其概可見。」
  6. ^ 繼昌,《左庵詞話》卷下,〈劉光珊詞〉:「劉光珊明經,同集望雲水榭,〈洞仙歌〉云:『園林大好,有詩人為主。燕子當年借棲處。繞回廓一帶,盡是垂楊,猶記得、幾度尋芳來去。故鄉才握手,旋唱驪歌,悔不萍蹤莫相聚。准擬舉離觴,底事無情早做就、漫天風雨。拼別後相思,鎮無聊,剩冷醉間吟,倚闌敲句。』贈惲季庵憶舊游云:『記涼迫竹外,笑索梅連,容住詩狂。十載重來後,縱亭台易主,暢好春光。燕歸似曾相識,前度老劉郎。瞰古樹猶存,閒花獨艷,盡彀思量。回廊。共攜手,羨張緒風流,別有詞腸。柳亦如人瘦,憑柔絲牽惹,一樣情長。待招舊時吟侶,同醉紫霞觴。奈我已無家,羈棲不定忘故鄉。』二詞不勝今昔交游之感,撫景言情,不外一真字。」
  7. ^ 繼昌,《左庵詞話》卷下,〈側犯〉:「側犯調,詞律收千里和清真之作,謂煞尾『愁聽落葉轆轤金井』句,聽字是韻,而以清真詞為傳誤。蓋因前段有『風定波靜』,皆二句為葉,後段當從同。今讀白石此詞此句無韻,且玩清真詞語意非訛,而千里『愁聽』二字,語氣未足。劉光珊謂詞有雙拽頭之格,前之二字句,連下八字,兩處吻合,正雙拽頭也,體應分作三段,因填一詞云:『夢飛欲去。片魂忽被風留住。疑雨。是鐵馬丁當、和愁句。天寒酒醒夜,縞袂人何處。私語。但暗祝東皇、好相顧。笙歌舊院,消受閒歌舞。今獨自。客天涯,誰與共尊俎,悶坐愁城,愁來無數。月底人孤,懶修簫譜。』此說可正紅友之訛。」

參考文獻 编辑

  • 劉琛、劉善強等修,《武進西營劉氏家譜》(1929年)卷三·世表·葉二百九十二至二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