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龍屬

(重定向自包头龙

包頭龍屬名:Euoplocephalus,發音/jˌɒplˈsɛfələs/ yoo-OP-loh-SEF-ə-ləs)又名優頭甲龍,是最大型的甲龍科恐龍之一,體型接近於小型的。在甲龍亞目中,包頭龍有最完整的化石紀錄,包括牠的尖刺鱗甲、低矮的身體及巨大的尾槌。包頭龍的異名有:ScolosaurusAnodontosaurus倍甲龍[1]

包头龙属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76.4–75.6 Ma
正模标本中的颅骨TMP 1991.127.1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 甲龙科 Ankylosauridae
属: 包头龙属 Euoplocephalus
Lambe, 1910
模式種
衛甲包頭龍
Euoplocephalus tutus

(Lambe, 1902)

包頭龍的屬名在希臘文意為「裝甲完備的頭部」。

描述 编辑

 
依據標本AMNH 5405推估出的包頭龍體型

甲龍亞目中,只有多智龍甲龍的體型大於包頭龍。包頭龍約有7米長及重3噸。牠的身體寬2.4米,身體低矮。四肢短,後肢比前肢大,四肢都有蹄狀趾爪。大腿由寬廣的髖骨支撐[2]

如同其他的甲龍類,牠的頭顱骨是扁平、厚實、呈三角形的,只有很小的空間容納腦部。口部是寬廣的無齒喙嘴,後段有頰齒,牙齒小型、呈葉狀。牠的頸部很短。

鱗甲與尾槌 编辑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包頭龍尾槌

包頭龍的整個頭部及身體都覆蓋者鱗甲,這些鱗甲以帶狀排列,仍保持一定的動作靈活性。在甲龍科中,牠是首個化石與其鱗甲一同被發現,這些鱗甲更可以覆蓋其眼瞼,骨質眼瞼可以上下開闔。頭顱頂部有不規則鱗甲,覆蓋住其他恐龍所擁有的頭部窩孔[2]

每一個鱗甲帶是由嵌入於厚皮膚內的厚橢圓形甲板組成,皮膚佈滿只有10-15厘米的短角刺(像鱷魚),沿者背部排成數列,橫向之間則有區隔帶。除了身體的角刺外,包頭龍的顱後也有短、寬的尖刺。

牠的尾巴末端是一個骨質的尾槌。尾巴有發達的肌肉,可以隨意的向兩邊揮動尾槌來防衛。

在重裝甲之下,有很多骨頭互相固定以支撐裝甲。脊椎肋骨合併在一起,在臀部的前幾節脊椎則互相癒合,形成穩定的結構。尾巴是由硬化的組織組成,與尾椎結合在一起。

生活環境 编辑

 
Euoplocephalus tutus的骨架 - 森肯貝格博物館

包頭龍生活於上白堊紀坎帕階

包頭龍是草食性恐龍。牠的鼻子結構複雜,可能牠的嗅覺很靈敏。四肢很靈活,有可能用作挖掘坑洞。由於牙齒很小,故牠們可能只吃低矮的植物及淺埋的塊莖。

由於所有骨骼是個別發現的,甲龍亞目經常被推測是獨居動物。但是於1988年發現22頭繪龍幼體族群後,可見包頭龍有可能是群居動物,或至少是在幼年時期以群體生活。

包頭龍只有腹部是沒有鱗甲的。如同箭豬,要傷害包頭龍就必須將牠翻轉。在加拿大艾伯塔省進行的恐龍骨骼研究支持這個觀點,顯示在鴨嘴龍上有很多咬痕,而甲龍科則沒有。

分類及歷史 编辑

 
Euoplocephalus tutus的部分頭骨 - 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古生物學家勞倫斯·賴博(Lawrence Morris Lambe)於1902年發現首個包頭龍的標本(即正模標本),並命名為「Stereocephalus」。但是這個名稱已被使用,故於1910年更名為包頭龍。這個名字在很多時都被誤拼。牠曾一度被認為與甲龍是相同動物。

模式種衛甲包頭龍E. tutus)。第二個物種E. acutosquameus,是於1924年被發現。雖然兩個物種的尾槌形狀不一樣,但牠們卻有可能是屬同一物種。一些被認為是多智龍及甲龍的標本,亦有科學家認為是屬於包頭龍。

加拿大艾伯塔省美國蒙大拿州一共發現了超過40頭包頭龍的化石,使得牠成為最多資料的甲龍類恐龍。這些化石包括15個頭顱骨牙齒、一個接近完整的骨骼以及鱗甲。特別是尾槌最為常見。

參考資料 编辑

  1. ^ Vickaryous, M.K., Maryanska, T., and Weishampel, D.B. (2004). "Ankylosauria" In D. B. Weishampel, P. Dodson, and H. Osmolska (eds.),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363-392.
  2. ^ 2.0 2.1 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