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
簡介编辑
秦始皇命民間焚書,燒毀民間猖獗的盜版書籍,並讓博士官藏正本書於皇家國立圖書館之中,直到項羽火燒咸陽宮,導致《六經》散佚,漢朝初年,伏生等儒者集合,以其記憶,背誦經典,以當年通行的隸書寫成,故曰今文經。
漢武帝時,魯共王劉餘興建曲阜宮室,欲廣其地,於是拆除孔子之宅,發現了孔子後人在壁中夾層所藏的竹簡[1][2],分別是《論語》、《尚書》、《禮經》、《孝經》等數十篇,欲繼續拆牆,卻聽到鐘鼓琴瑟之聲,魯王害怕,停止拆毀孔宅,並將這些出土的儒家經典,獻給了朝廷。因是以古時的蝌蚪文所寫,乃稱古文經。
後因汲郡的盗墓客「不準」(不,姓氏,音biāo[3])在疑似是魏安僖王的魏國古墓之中發現了《汲塚書》,又是古文經學的一大重點。
参考编辑
- 章太炎《国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