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是東漢時期的著作,為稗官雜記體之別史。東漢趙曄撰,唐皇甫遵删定,共有十卷。[1]

《吳越春秋》敘述春秋時期吳、越二國之間的三十多次戰事。前半部分叙述吴国史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半部分叙述越国史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文辭豐蔚富饒,頗似小說家言。[2]四庫全書中為史部記載類。《吴越春秋》中有着很多谶纬思想,學者韩兆琦认为此书的“缺点是存在浓厚的阴阳五行观念,对伍子胥、文种等人的描写浸染了迷信色彩”。

現今較佳的點校本有今人周生春撰《吳越春秋輯校匯考》,並附有異文及佚文。注釋本較佳有張覺校注《吳越春秋》(簡體字版有貴州人民出版社[3]嶽麓書社。繁體字版有臺灣古籍出版社)、黃仁生注譯《新譯吳越春秋》(三民書局出版)。

卷目

编辑
  • 卷八 勾踐歸國外傳
  • 卷九 勾踐陰謀外傳
  • 卷十 勾踐伐吳外傳

注釋

编辑
  1. ^ 崇文总目》载:“《吴越春秋传》十卷,唐皇甫遵注。初,赵晔为《吴越春秋》十二卷,其后有杨方者,以晔所撰为烦,又刊削之为五卷。遵乃合二家之书,考定而注之。”
  2. ^ 明代钱福《重刊吴越春秋序》认为“其字句间或似小说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至于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尤近小说家言。”
  3. ^ Zhao, Ye, active; 赵晔, active. Wu yue chun qiu quan yi Xiu ding ban. Guiyang: Guizhou ren min chu ban she. ISBN 978-7-221-08202-2. 

參見

编辑

參考資料

编辑
  • 陈桥驿《〈吴越春秋〉及其记载的吴越史料》,《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