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春秋
《吳越春秋》是東漢時期的著作,為稗官雜記體之別史。東漢趙曄撰,唐皇甫遵删定,共有十卷。[1]
《吳越春秋》敘述春秋時期吳、越二國之間的三十多次戰事。前半部分叙述吴国史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半部分叙述越国史事,记越国自无余以至勾践称霸及其后人。文辭豐蔚富饒,頗似小說家言。[2]在四庫全書中為史部記載類。《吴越春秋》中有着很多谶纬思想,學者韩兆琦认为此书的“缺点是存在浓厚的阴阳五行观念,对伍子胥、文种等人的描写浸染了迷信色彩”。
現今較佳的點校本有今人周生春撰《吳越春秋輯校匯考》,並附有異文及佚文。注釋本較佳有張覺校注《吳越春秋》(簡體字版有貴州人民出版社,[3]嶽麓書社。繁體字版有臺灣古籍出版社)、黃仁生注譯《新譯吳越春秋》(三民書局出版)。
卷目
编辑- 卷一 吳太伯傳
- 卷二 吳王壽夢傳
- 卷三 王僚使公子光傳
- 卷四 闔閭內傳
- 卷五 夫差內傳
- 卷六 越王無余外傳
- 卷七 勾踐入臣外傳
- 卷八 勾踐歸國外傳
- 卷九 勾踐陰謀外傳
- 卷十 勾踐伐吳外傳
注釋
编辑參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 陈桥驿《〈吴越春秋〉及其记载的吴越史料》,《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
外部連結
编辑- 《吳越春秋》電子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这是一篇關於歷史著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