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心(?—?),山東人,明朝政治人物。

生平 编辑

其為太學生出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詔求通曉歷數者[1],其上言陳述“方今力役過煩,賦斂過厚。教化溥而民不悅;法度嚴而民不從”,并歷數胡惟庸案空印案藍玉案等,指責朱元璋“薄德而任刑”[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139):“周敬心,山東人,太學生也。洪武二十五年,詔求曉歷數者,敬心上疏極諫,且及時政數事。”
  2. ^ 明史》(卷139):“臣聞國祚長短,在德厚薄,不在歷數。三代尚矣,三代而下,最久莫如漢、唐、宋,最短莫如秦、隋、五代。其久也以有道,其短也以無道。陛下膺天眷命,救亂誅暴。然神武威斷則有余,寬大忠厚則不足。陛下若效兩漢之寬大,唐、宋之忠厚,講三代所以有道之長,則帝王之祚可傳萬世,何必問諸小道之人耶?臣又聞陛下連年遠征,北出沙漠,為恥不得傳國璽耳。昔楚平王時,琢卞和之玉,至秦始名為「璽」,歷代遞嬗,以訖後唐。治亂興廢,皆不在此。石敬瑭亂,潞王攜以自焚,則秦璽固已毀矣。敬瑭入洛,更以玉制。晉亡入遼,遼亡遺於桑乾河。元世祖時,劄剌爾者漁而得之。今元人所挾,石氏璽耳。昔者三代不知有璽,仁為之璽,故曰「聖人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陛下奈何忽天下之大璽,而求漢、唐、宋之小璽也?方今力役過煩,賦斂過厚。教化溥而民不悅;法度嚴而民不從。昔汲黯言於武帝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方今國則願富,兵則願強,城池則願高深,宮室則願壯麗,土地則願廣,人民則願眾。於是多取軍卒,廣籍資財,征伐不休,營造無極,如之何其可治也?臣又見洪武四年錄天下官吏,十三年連坐胡黨,十九年逮官吏積年為民害者,二十三年罪妄言者。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其中豈無忠臣、烈士、善人、君子?於茲見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水旱連年,夫豈無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