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

位於臺灣高雄的國立研究型大學

坐标22°37′29″N 120°15′58″E / 22.62472°N 120.26611°E / 22.62472; 120.26611

國立中山大學,簡稱中山[3],是一所位於臺灣高雄市鼓山區國立大學[4],也是南臺灣主要的商學院海事教育機構[5][6][7]。該校以理工學科及研究中心群著稱[註 1],為臺綜大系統EUTWPACIBER成員,擁有AACSBCFA協會大學合作夥伴學校認證[8][9]。該校本部位處西子灣並鄰近壽山國家自然公園,享有豐富生態,另於東沙群島斯里蘭卡設有科研中心與研究站。

國立中山大學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學正門
中山大學正門
校训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创办时间民國13年(1924年)國立廣東大學
復辦時間民國69年(1980年)在臺復校[1]
校庆日11月12日
学校类型國立大學
綜合大學
研究型大學
校长鄭英耀
教務長林伯樵
教师人數687人(2022年)[2]
职工人數862人(2022年)[2]
学生人數9,896人(2022年)[2]
本科生人數4,804人(2022年)[2]
研究生人數5,092人(2022年)[2]
校址校本部鼓山區桃源里7鄰蓮海路70號
東沙群島研究站旗津區中興里
仁武校區仁武區中正路,目前乃在建設中。
附屬國光高中楠梓區後昌路512號
总面积734,097平方米(73.4097公頃)
體育聯盟 中華臺北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昵称NSYSU、西子灣大學
吉祥物獼卡卡
邮政编码80424
電話號碼+886 7 5252000
網站www.nsysu.edu.tw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logo.svg
位置
Map

學術單位编辑

 
高雄港,旗后山,與填海造陸的體育場館
 
海科院一隅
 
西子灣校區毗鄰臺灣海峽
 
海研三號研究船
 
西灣學院大樓

國立中山大學擁有10個學院、22個研究所、22個學系,另有許多學位學程及碩士在職專班[10]

文學院编辑

  • 中國文學系
  • 外國語文學系
  • 音樂學系
  • 劇場藝術學系
  • 哲學研究所
  • 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

理學院编辑

  • 化學系
  • 物理學系
  • 生物科學系
  • 應用數學系

工學院编辑

  • 電機工程學系
  •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資訊工程學系
  •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 光電工程學系
  • 環境工程研究所
  • 通訊工程研究所

管理學院编辑

  • 企業管理學系
  • 資訊管理學系
  • 財務管理學系
  •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 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

海洋科學學院编辑

  • 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 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
  • 海洋科學系
  • 海下科技研究所
  • 海洋事務研究所
  • 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所

社會科學院编辑

  • 政治經濟學系
  • 社會學系
  • 政治學研究所
  • 經濟學研究所
  •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 教育研究所

醫學院编辑

  • 學士後醫學系
  • 生物醫學研究所
  • 醫學科技研究所
  • 生技醫藥研究所
  • 精準醫學研究所

西灣學院编辑

  • 社會創新研究所

半導體及重點科技研究學院编辑

  • 先進半導體封測研究所
  • 精密電子零組件研究所

國際金融研究學院编辑

  • 國際資產管理研究所

研究中心编辑

全校有48個研究中心,分為以下6種[11]

  • 高教深耕計畫中心(2個)
  • 編制內跨院一級研究中心(2個)
  • 編制內一級研究中心(6個)
  • 任務編組一級研究中心(21個)
  • 任務編組二級研究中心(11個)
  • 任務編組三級研究中心(6個)

跨校合辦單位编辑

材料國際學院

國立中山大學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成功大學於2017年共同宣布設立「材料國際學院」,明年秋季招收碩士班學生,初期借址中山大學校內授課,未來將落腳台灣中油舊廠的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研發專區內[12]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

國立中山大學與台灣人工智慧學校(Taiwan AI Academy)共同組建「AI軍師聯盟」,並在校內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南部分校」,共同舉辦人工智慧產業論壇以互享技術與產業資訊[13]

貨櫃創業基地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貨櫃創業基地」耗時3年打造。其運作由校友組成西灣天使投資公司,校方透過產學界及創投組織,組成「中山一億創新基金投資委員會」支持。給予每組團隊最高上限1千萬元的營運補助[14]

校園與設施编辑

 
中山大學正門前,毗鄰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西子灣校區编辑

西子灣校區毗鄰高雄港軍事基地[15]。來往高雄捷運西子灣站約有10分鐘步行距離[註 2][16]

環境涵蓋山地生態學海洋生態系統珊瑚礁岩;建築物除大學大樓外,填海造陸體育場、隧道、市定古蹟。

全校被山海環繞,地形封閉,包括西子灣隧道(人行專用道)在內僅有4條連外道路。其餘車道皆依山傍海或地處險要。校園主體東依壽山,西臨臺灣海峽,南通高雄港,北靠柴山。校內臺灣獼猴鳳頭鸚鵡赤腹松鼠山羌數量龐大,日常可見獼猴搶食,因而得名「桃太郎大學」[17]。此外,西子灣海域棲息了瀕危物種「柴山多杯孔珊瑚」,數量僅約50隻[18]

文化景點
新增設施:
  • 南壽山環境教育步道
  • 文學院「清園」
  • 大學圖書館余光中特藏室
  • 哈瑪星79米長景觀滑道[19]
校園建築與西子灣海水浴場

校址编辑

日治時期「壽山館」
日治時期「高雄觀光館」
裕仁皇太子
1923年(大正十二年)4月21、22日,大日本帝國裕仁皇太子東宮行啟,至高雄港視察金剛號戰艦,夜宿新建的「打狗山賓館」(又稱高雄御泊所),4月29日因即為裕仁皇太子的誕辰,台灣總督田健治郎乃將打狗山改名為壽山,以寓「人山並壽」之意。臺灣戰後時期,壽山成為軍事管制區,之後壽山館被拆除[20][21],原址位於中山大學教職員宿舍區域旁。
蔣中正總統伉儷
1935年(昭和十年),高雄市役所為了迎接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在西子灣興建一棟2層樓的和風建築「高雄觀光館」。臺灣戰後時期,成為蔣公行館之一,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宋美齡伉儷每逢南下必駐蹕此館。1980年移交大學校方管理,1999年賦予別名「西灣藝廊」,2004年晉身高雄市市定古蹟[22]

西子灣隧道编辑

西子灣隧道口夜景
西子灣隧道內

位於西子灣隧道內,1927年由日本人海野三次郎日语海野三次郎挖鑿,並於隔年竣工啓用,取名為「壽山洞」。洞內四通八達,有獨立的水電、盥洗衛浴及住宿區,日治時期是日軍重要的作戰指揮中心,後亦作為高雄港務局的辦公場所。2017年11月11日首次對外開放[23]

武嶺山莊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的學生宿舍,由4棟建築物組成,坐落於西子灣校區內、壽山(也稱柴山)西南部的山腰上。北側面向壽山山峰及文學院、藝術大樓,西側面向海洋科學學院及台灣海峽,南側面向蓮海路高架路段。

仁武校區编辑

附屬學校编辑

海外的研究站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位於南海東沙群島,屬環礁地形。自西子灣校區旁的高雄港出發,行程約達400公里,登島需向該校或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專門申請。國立中山大學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位於南亞國家斯里蘭卡。其中,西部長期觀測站位於首都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大學英语University of Sri Jayewardenepura(University of Sri Jayewardenepura);南部長期觀測站位於馬塔拉魯胡納大學英语University of Ruhuna(University of Ruhuna)[24]

校園文化编辑

位在高雄市,毗鄰高雄港,形成「」「」特長、理工產官學密切合作的校風[25][26]

中山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同為校史較短、海洋學特長、位於風景區又毗鄰港口的公立研究型大學,21世紀以來維持特殊緊密合作關係[27]

象徵编辑

校旗编辑

比例2:3,底色深藍,上端橫列白色的6字校名,中央鑲嵌正式校徽。

校徽编辑

 
識別標誌

整體為梅花樣式,中央以篆書書寫「中山」二字,形似政大校徽。學位證書、學位論文封面、早期紀念品使用傳統校徽。1997年開始使用識別標誌(LOGO),以壽山、臺灣海峽構成主要造型[28]

校訓编辑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10字,取自《禮記·中庸》,可解為「學之序」,由孫中山於1924年親手題寫頒布[29]

 
中山校訓手稿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博學之,審問之,愼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禮記·中庸》第20章第5節

校歌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校歌》,由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作詞,陳洪作曲[30]。(試聽) 

海洋精神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位於西子灣風景區,可在校內從事衝浪滑浪風帆運動,觀覽船舶進出、乘來往旗津。師生常須近身應對臺灣獼猴等野生動物。

該校的海洋政策研究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是臺灣最早的海權智庫[31]。別稱西灣人[32]的大學生皆具有「標準蛙式25公尺」的畢業門檻,相當於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的「塾生皆泳」以及國立成功大學的「3000公尺長跑」傳統。

目前,西子灣一詞及其變體已形同準校名[註 3]余光中教授並著有新詩《西子灣在等你》。

壽山、國立中山大學、西子灣、高雄港、高雄市區、旗津島全景

學生會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成立於2007年,依據大學法及國立中山大學組織規程設立,為中山大學全校的學生自治組織,具有中山大學學籍的學生均為當然會員。中山大學學生會自2019年起採議會內閣制,學生議會議員由全校各學院學生分別選出,學生會會長及行政中心各部長從學生議會選舉產生,具有解釋、仲裁等權的評議委員則由會長提名學生議會同意任命。另外,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亦屬於學生會架構下,但經費、運作均獨立,僅須將年度計畫書送學生會備查[33][34]

中山大學學生會組織架構
  • 行政中心(會長)
    • 各部(秘書部、財務部、權益部、活動部、新聞部、社團部、公關部)
    • 選舉委員會
  • 學生議會(議長)
    • 秘書處
    • 各委員會
  • 評議委員會(委員長)
  • 學生宿舍自治委員會

文化活動编辑

西灣開學祭,在海水浴場沙灘的學生
中山大學逸仙館,晚間舉行藝文活動
正興城灣盃

城灣盃是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山大學兩校之間的校際競賽,類似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所辦的「梅竹賽」。城灣盃名稱是經由兩校學生過投票,選出中山大學學生吳昆庭的命名方案所確定的。「城」代表成大,取名台南府「城」,又與「成」大諧音;「灣」意指中山的西子「灣」。「城灣盃」以西元紀年,偶数年為成大主辦,奇數年則是中山主辦,2006年為首屆。2009年,因應國立中興大學二度參賽,賽事更名為「興城灣盃」。2011年,國立中正大學參賽,賽事再更名為「正興城灣盃」。

學術编辑

智庫學者立校,包括東沙離島研究站、臺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在內,共有近70個研究中心,幅員橫跨400公里。全校現設有10個學院(含1個博雅學院、籌設中之醫學院)、2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其中有1個純學士班(政治經濟學系)。各學院皆有開設英語授課課程。全校學生人均經常支出為新臺幣30.7萬元[35]。該校管理學院擁有AACSB認證、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協會課程認證。

該校入選教育部指定重點研究型大學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高等教育深耕計畫[36],設有美国欧洲联盟日本官方辦公室及韓國研究中心。中山大學圖書館台大陽明交大並列為台灣3所大學寄存圖書館之一,西文圖書佔總館藏的41.86%,韓國學研究圖資為全臺之冠[37]。2015年開南臺灣首例(全臺第15例),開放大學生、研究生出席校務行政會議[38]

主要排名编辑

大學 排名
國立中山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44]801-1000
《QS》世界排名[45]=428
《US NEWS》世界排名[46]=1049
《ARWU》世界排名[47]601-700
區域排名
《泰晤士》亞洲排名[44]181
《QS》亞洲排名[45]=80
國內排名
《US NEWS》國內排名[46]9

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綜合排名中,國立中山大學皆位居全臺前7名。[48]早期或細部排名、認證等,請參閱國立中山大學之院系所

國立中山大學在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列世界第428名、亞洲第80名。

全校級認證编辑

國際
國內
  • 2006年辦理「國內大學校院選送學生赴國外研修作業計劃」,被評為30餘所大學中的「A級最優」。
  • 2005年8月,全臺大學評鑑,社會科學(含教育)、訓輔(學生事務)及通識教育 獲評表現優良。
  • 2004年5月,通識教育被評選為研究型大學當中「最優」,「最具企圖心,進步曲線顯著」。
  • 工學院獲得中華工程教育學會之國際工程教育認證(IEET)。

出版品與媒體编辑

學術期刊
  • 《國立中山大學學報》:第一本刊物。
  • 《中山管理評論》:TSSCI第一級期刊,大專院校出版之管理學門期刊排名第一。
  • 《文與哲》:THCI第一類期刊,2015年「文學學門最具影響力人社期刊獎」第二名。
  • 《中山人文學報》:THCI期刊第二級期刊。
已停刊:《公營事業評論》、《西灣藝論》、《中山社會科學季刊》、《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中山中文學刊》、《中山大學社會科學論叢》、《中山通識教育學報等》
該校另設有「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負責相關課程教材、藝文書籍之出版。2018年,首度於台北國際書展成大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政大清大北藝大臺大臺師大共組「國立大學出版社聯展」[50]
數位媒體
  • 電子商務時報
  • 《中山管院電子報》
  • 《中山新聞電子報》、《中山新聞網》
  • 《工學院校友通訊》

大學相關人物编辑

歷任校長编辑

 
行政大樓,校長室所在地
任期 姓名 任期 備注
1 李煥 1980年07月-1984年06月 原任國立中山大學籌備處主任
2 趙金祁 1984年06月-1987年07月 原任國立中山大學教務長
3 林基源 1987年07月-1996年07月 原任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4 劉維琪 1996年07月-2002年11月 後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飛行安全委員會主任委員
5 張宗仁 2002年11月-2008年09月 原任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院長
6 楊弘敦 2008年09月-2016年05月 後任中華民國科技部部長
代理 吳濟華 2016年05月-2016年08月 原任國立中山大學副校長
7 鄭英耀 2016年08月-迄今 原任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

社會學者编辑

政務官编辑

該校學者具政務官資歷者眾,智庫淵源涵蓋中央研究院國家發展研究院臺灣民主基金會(TFD)、中華經濟研究院以及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等官方/半官方機構。在2016年組成的蔡英文政府中,原校長楊弘敦獲派任科技部部長、教授謝曉星獲派任原能會主委、教授黃義佑獲派任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原教授蔡清華獲派任教育部準政次。此外:

國家講座教授编辑

  • 謝曉星 - 工學院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 黃志青 - 工學院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 翁金輅 - 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國際級天線研究學者
  • 梁定澎 - 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獲得美國資訊管理學會(AIS)終身傑出成就獎並擔任首位華人主席
  • 陳慶鏗 - 理學院生物科學系
  • 周昌弘 - 理學院生物科學系

作家余光中生前長年於該校任教,電腦科學專家吳仁和為現任教授。

沿革编辑

廣東時期编辑

在台復校初期编辑

 
蘿蔔坑夜色
 
西子灣夕照

21世紀初编辑

  • 2001年,獲教育部指定為全臺9所「研究型大學」之一。
  • 2002年,獲教育部指定為全臺7所「研究型大學」之一(正式施行)。同年,與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四校組成「台灣大學系統」(Taiwan University System)(未正式施行)。
  • 2005年,入選第一梯次「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管理學院全國第一家榮獲「AACSB」世界級商管學院認證。同年,奉教育部核定私立國光高中、國光國中等二校歸屬為該校「附屬國光高級中學」。韓國前大統領金泳三博士蒞校演講。
  • 2006年,與美國賓州大學啟動「雙聯學位學程Dual Degree Program」,並與國立成功大學舉辦首屆「城灣盃」交流競賽。
  • 2007年,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簽訂「合作意願書」,共同推動招收國際博士生之學術合作。2月1日,高雄縣政府無償劃出仁武鄉24公頃土地,替換1969年計劃的36.63公頃鳥松鄉縣有地。
  • 2008年,入選第二梯次「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並與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共組「T3大學聯盟」,兩岸中山大學亦締結姊妹校。同年,啟動「南星計畫」,招收低收入戶、原住民子女和外籍配偶子女學生入學。而歷經號稱「台灣新大學教育運動」的多年發展後,該校明定核心價值為 「至於至善」指導研究,總體目標為「培育社會菁英與領導人才」指導教學。
  • 2009年,教育部於全台九所高中開設科學班,該校負責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 2010年,成立「校友服務中心」,並成為「高高屏教學資源中心」中心學校,發揮區域教學資源整合、分享之效益。管理學院獲得「AACSB」世界級商管學院再認證,成為台灣第一所通過該協會再認證之商管學院。舉辦第五屆世界大學橋藝錦標賽。
  • 2011年,與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中正大學共組「臺灣綜合大學系統」,再與標竿學校聖地牙哥加州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同年,主辦「第一屆山海論壇」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厦門大學三校共同參與)及「第七屆世界華人物理學大會」。國立中山大學、國防部、教育部三方達成協議,土地於2011年年底完成點交。
  • 2012年,與高雄醫學大學達成多方面合作協議並簽約共組「攻頂大學聯盟」[58]。當年亦結合高雄市政府海洋局、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以及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單位共同組成「海洋策略聯盟」。10月19日,教育部通過「第二校區案」,預定於2016年完成前置開始動工,2020年前完成相關軟硬體設備開始招生[59]
  • 2013年,成立「余光中人文講座」,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妲·尤納特於當年蒞校演講。
  • 2014年,國際研究大樓落成啟用。主辦「第四屆山海論壇」,並於年末兩個月內,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铃木章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天野浩相繼蒞校演講。
  • 2016年,主辦「2016中華民國物理年會」。
  • 2017年,舉辦與聖地牙哥加州大學之雙邊學術研討會,同年再主辦「2017年APAIE年會暨教育展」。
  • 2018年,入選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全球鏈結(Global Taiwan)研究中心」。
  • 2021年,增設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社會創新研究所、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海洋科學與科技全英語博士學位學程。
  • 2022年7月18日,教育部核准成立醫學院,醫學教學大樓設於仁武校區,預計2023年底完工啟用。10月31日,校方證實將承租緊鄰仁武校區的台糖土地(原永達技術學院仁武校區)作為醫學院教職員生宿舍與籌設國立中山大學附屬國際中小學實驗學校的用地。

整併議題编辑

校友编辑

對外關係编辑

全球姐妹校编辑

大阪大學-中山大學風帆友誼賽编辑

 
中山大學風帆社

自2017年(平成29年)開始,國立中山大學風帆社與日本大阪大學風帆社,每年舉行風帆友誼賽(ヨット定期戦)。這是兩國大學風帆交流的首例,也是阪大除了與京都大學神戶大學共辦「京阪神戰」之外的唯一校際定期賽。未來,將擴大推動與阪大、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墨爾本大學共辦世界風帆名校大賽。[62][63][64]

學術聯盟编辑

  • 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Pacific Asian Consortium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簡稱「PACIBER」)成員。「PACIBER」旨在建立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教育和研究,提高各會員大學之間的院校和學子更多向化的交流管道,提高亞洲太平洋區域開展合作的廣度,促進更暢通的對話機制,並且擴大對國際貿易更有益的共識。
  • 亞太國際教育年會(APAIE)成員。[71]
  • 亞太商學院聯合會(AAPBS)成員。「AAPBS」正式成立於2004年,其創立宗旨在於透過會員間研究、教學上的合作,促進企管教育,培育亞洲的企業家,並強調區域之企業研究。[72]

與軍方的關係编辑

國立中山大學的西子灣校區用地,係得自海軍總司令部移撥的軍事用地。現校園緊鄰海軍陸戰隊營區,時常可見陸、海軍官兵列隊入校參觀的情景。

2012年確定的「第二校區」用地,則得自國防部移撥的陸軍軍事用地。

爭議事件编辑

  • 資安入侵事件,2019年11月,境外不明人士利用跨網站指令碼攻擊(XSS)方法,長期入侵監看近百名社會科學院海洋科學院教職員的電子郵件信箱[73][74]。鑑於主要被害目標(政治學、兩岸關係、公共政策學者)具有政府智庫性質,入侵事件可能有害國家安全[75]
  • 黑幫人物演講邀請,2020年4月,該校助理教授陳世岳邀請統促黨總裁—「白狼」張安樂蒞校演講(題目為「與年輕人談統一促進黨」)。因張安樂過去為竹聯幫大老緣故,校長鄭英耀對其入校演講完全不知情一事向社會大眾致歉[76]
  • 李眉蓁碩士論文抄襲,2020年7月,中國國民黨李眉蓁2008年的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台灣對中國大陸之貿易分析》,遭揭露整本論文有96%內容抄襲自國立臺北大學雷政儒於2000年發表的碩士學位論文《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另外有4頁一字不漏抄襲自童振源2005年5月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的文章〈兩岸政經互動〉。雖然李眉蓁於2020年7月23日自行宣布放棄該碩士學位,但校方還是於8月決議撤銷處分[77]。2022年1月13日,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依違反《著作權法》將李眉蓁提起公訴。[78]國民黨前立委邱毅指出,蘇嘉全就讀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期間,論文抄襲陳永森發表的文章,但是經中山大學判定,認定蘇嘉全沒有抄襲[79]。而高雄市前市長陳菊的碩士論文《植基於勞動人權與勞動競爭力之台灣外勞政策》由吳濟華教授指導,該名教授也被陳菊內定為為市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後來接手高雄捷運董座,疑似透過包庇之嫌[80],中山大學亂象多,遭諷「洗學歷」首選。有人指出,民主進步黨背景的「焦糖哥哥」陳嘉行僅以高職學歷,沒有讀過大學,也沒經過任何考試,但依據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第七條,獲得「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入學資格,原因在於「臉書追蹤達10萬人」。其爭議在於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熱心公共事務,臉書追蹤達十萬人以上,深具社會影響力者」這樣的「焦糖條款」,有黑箱作業以及包庇其入學資格的嫌疑,提到焦糖哥哥在臉書曾貼出自己第一學期只修了7學分的成績單看似違反了「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修業規則」第二條-「本系碩士班研究生之修業年限,以一至四年為限;其入學第一學年,每學期至少修九學分」。[81]
  • 女教授維護名譽仗著成績評量威脅學生事件,2021年,一名中文系的大四男大生在社群網站Dcard發文,指出一名楊姓女教授上課不認真,該名教授事後帳著自己為教授名義,以「將男大生發文的副本或截圖給她,視內容可加學生成績5~10分不等」、「如果這位學長因此願意撤文,全班加20分」等荒唐內容威脅班上學生維護其個人名譽,事後學生連署,要教育部正視女教授的不適任並介入調查。[82]

參見编辑

注釋编辑

  1. ^ #教學與研究
  2. ^ 1979年,教育部選定高雄市西子灣地區設置該校後,校方與高雄市政府洽妥,將柴山軍事基地開放土地併同國防部預定開放之山坡地,以及海灘等,變更為學校用地。李煥聘請16位有學校設計經驗的建築師,分別設計藍圖,再成立選拔委員會,另請5位國際知名的建築師提供意見。設計圖在國立國父紀念館陳列三天後,移至中華民國總統府大禮堂,由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親閱決定「最理想的一幅設計圖」
  3. ^ 「西子樓」、「西灣講座」、「西灣學風」、「西灣開學祭」皆依此定名,猶如東京都內的小地名-早稻田之為大學校名的前例。
  4. ^ 該校使用廣州的原國立中山大學的校訓、校歌,也長期在自述校史中申明本校為1924年成立的國立廣東大學及隨後廣州的原國立中山大學的延續。然而,該復校敘述該校現已經罕為采用,且該校建立以來一直以1980年為校齡計算之起點,未曾舉行過囊括廣州時期校齡的周年校慶,而校徽、校旗與主要行政教研人員亦皆未繼承廣州的原國立中山大學,其復校之名實,相較於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等校,仍有待商榷。

相關資料编辑

  1. ^ 「69年復校 Reestablished in 1980」,105學年度大專校院名錄(中英文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華民國教育部統計處
  2. ^ 2.0 2.1 2.2 2.3 2.4 蔡秀芬; 郭志文; 徐學慧; 楊育成; 鄭怡軒; 張硯筑; 劉科汶; 魏莨伊; 王皓誠 (编). 國立中山大學年報.2021-2022 (PDF). 高雄市: 14. 2022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5) (中文(臺灣)). 
  3. ^ 校史. 關於中山. 臺灣高雄市: 國立中山大學. [2022-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0) (中文(臺灣)). 
  4. ^ 黃慕萱. 書目計量與學術評鑑—國內七所研究型大學論文發表概況分析. 引文分析與學術評鑑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 2004年: 第135至152頁 (中文(臺灣)). 
  5. ^ 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 2019 - Oceanography | Shanghai Ranking - 2019. [202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6. ^ University and business school ranking in Taiwan. [2020-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7. ^ FT 2018 Americas and Asia-Pacific top 25 business school rankings. [2021-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9).  已忽略文本“Financial Times” (帮助)
  8. ^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率先全台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通過AACSB三度再認證. www.cm.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臺灣)). 
  9. ^ 國立中山大學. 南臺灣唯一!中山管院財管系通過美國CFA課程認證. www.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臺灣)). 
  10. ^ 學術單位. www.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中文(臺灣)). 
  11. ^ 研究中心. www.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中文(臺灣)). 
  12. ^ 3大學合設材料國際學院 落腳高雄. 生活 (中央社).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中文(臺灣)). 
  13. ^ 中山大學與台灣AI學校組「軍師聯盟」 向南台灣招生. 文教-大學研究所 (聯合新聞網).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4. ^ 貨櫃成師生創業基地 中山大學挹注億元支持. 文教-大學研究所 (聯合新聞網).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5. ^ 趙美貞,〈中山大學在高雄復校六年有成〉,收入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編,《國立中山大學的回顧與展望》(臺北:1986年11月11日),頁乙二四。
  16. ^ 趙美貞,〈中山大學在高雄復校六年有成〉,收入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編,《國立中山大學的回顧與展望》(臺北:1986年11月11日),頁乙二零。
  17. ^ 台湾の中山大学はなんで別名桃太郎大学!?【留学経験者が解説】 | burublog. [2022-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2). 
  18. ^ 發現論文:"Zoological Studies" 51(2):213-221 (2012) {zoolstud.sinica.edu.tw/Journals/51.2/213.pdf} ; 中華民國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conservation.forest.gov.tw/directory) 106年3月29日公告 修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19. ^ 全台唯一穿越歷史場域 哈瑪星79米長滑溜梯今啟用. 蘋果日報.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中文(臺灣)). 
  20. ^ 《鞠園》文史與集郵論壇(UTF-8) • 檢視主題 - 高雄壽山館可能位置[永久失效連結]
  21. ^ 壽山歷史回顧. [201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2). 
  22. ^ 蔣公行館西灣藝廊 - 國立中山大學藝文中心 Art Center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3-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6). 
  23. ^ 西子灣超級秘境首度大公開 百年隧道可躲2千人. 地方-高屏離島 (聯合新聞網).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4. ^ 臺斯環境變遷海外科研中心 關於.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25. ^ 中山年報.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2). 
  26. ^ 國立中山大學南區產發中心. [2013-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27. ^ About the Symposium - UCSD-NSYSU Bilateral Symposium. UCSD-NSYSU Bilateral Symposium. [201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美国英语). 
  28. ^ 校徽. www.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0) (中文(臺灣)). 
  29. ^ 校訓. www.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臺灣)). 
  30. ^ 校歌. www.nsysu.edu.tw.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臺灣)). 
  31. ^ 胡念祖 - 海洋國家的願景. [2013-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7). 
  32. ^ Airstage校園社群平台│串聯到各大專院校. [2013-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08). 
  33. ^ 國立中山大學課外活動輔導組. 學生會法規專區. https://activity-osa.nsysu.edu.tw/. [2022-03-23]. 
  34. ^ 國立中山大學學生會. 關於學生會. https://nsysusa.org/. [2022-03-23]. 
  35. ^ 學生支出比較表 - 國立中山大學校園博覽會. [2013-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36. ^ 中山大學四大國家級政策全拿,學生未來有何好康可期? | 謝明彧 | 遠見雜誌
  37. ^ 特色 - 國立中山大學韓國研究中心. [2015-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8). 
  38. ^ 大逆轉!中山大學同意修規 學生可出席行政會議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5-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39. ^ 國立中山大學2016-17年報.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9). 
  40. ^ 中山美國中心.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41. ^ 中山歐盟中心.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42. ^ 國立中山大學日本研究中心. [2021-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4). 
  43. ^ NSYSU Establishes the Lee Teng-Hui Center for Governmental Studies -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7-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44. ^ 44.0 44.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5. ^ 45.0 45.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2021.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1. 
  46. ^ 46.0 46.1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47.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48. ^ 臺灣大專院校排名
  49. ^ 中時電子報. 地方大代誌-中山財管系 通過CFA課程認證. 中時電子報. [2018-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中文(臺灣)). 
  50. ^ 中時電子報. 2018台北書展大學出版社聯展登場. 中時電子報.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中文(臺灣)). 
  51. ^ 民49年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寄給第一任台北工專校長的明信片 - 露天拍賣-台灣 NO.1 拍賣網站. [2012-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6). 
  52. ^ 教部著手籌劃 重建中山大學. 聯合報. 1964-11-12. 
  53. ^ 國立中山大學 決定在台復校. 聯合報. 1964-12-29. 
  54. ^ 黃季陸夫婦 勘中大校址. 聯合報. 1965-01-04. 
  55. ^ 中山大學併入聯大. 聯合報. 1970-11-14. 
  56. ^ 省議會昨建議 促將中興大學 易名中山大學. 聯合報. 1971-06-17. 
  57. ^ 史話》我在中山大學有一個理想──煥然中山:李煥之2 - 兩岸史話 - 言論. [2022-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3). 
  58. ^ 一加一大於三 中山高醫「雄」Top 兩校攜手 攻頂大學聯盟成立 - 國立中山大學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3-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1). 
  59. ^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委員-林岱樺新聞稿-中山大學第二校區案獲教部通過 仁武將成為學術重鎮及優質生活區. [2013-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0. ^ 吳慧芬. 校務會議通過 中山大學將追求海科大. 蘋果日報. 2015-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5) (中文(臺灣)). 
  61. ^ 王介村; 許政俊. 高雄大學同意以中山大學為併校對象. 公視新聞網 PNN (公共電視台). 2019-06-27 [2022-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5) (中文(臺灣)). 
  62. ^ 第一回 大阪大学・台湾中山大学ヨット定期戦 結果報告 - 大阪大学体育会ヨット部.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63. ^ 台湾中山大学 第二回定期戦 - 大阪大学体育会ヨット部.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64. ^ 培育水域運動人才 中山「西子灣新海域中心」 動土. 地方-高屏離島. 聯合新聞網. [2020-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65. ^ 中時電子報. 新聞分析-亞洲大學結盟屬罕見 或瞄準帶路. 中時電子報. [2018-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7) (中文(臺灣)). 
  66. ^ 中山高醫合併?放寬轉校名額試水溫. 健康醫藥 (今日新聞). 2017-07-11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中文(臺灣)). 
  67. ^ 高醫&中山首創跨校跨高中策略聯盟,深耕高等教育銜接與弱勢輔導措施. 遠見雜誌.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臺灣)). 
  68. ^ 國際產學聯盟官網 - Home Page. www.gloria.org.tw.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8) (中文(臺灣)). 
  69. ^ 南台灣國際產學聯盟. proxy.nsysu.edu.tw. 國立中山大學.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中文(臺灣)). 
  70. ^ SEMI-FlexTech 軟性混合電子產業委員會正式成立. TechNews 科技新報. [2018-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中文(臺灣)). 
  71. ^ 盧映慈. 中山大學是「唯一代表」 亞太教育者年會52國齊聚高雄. ETtoday新聞雲. 2017年3月21日 [2018-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中文(臺灣)). 
  72. ^ ::: Association of Asia-Pacific Business Schools :::. www.aapbs.org. [2018-10-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韩语). 
  73. ^ 中山大學驚傳師生電子郵件被監控長達3年,起因是駭客濫用Open WebMail漏洞,其他學校也應留意相關系統安全. iThome.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4. ^ 中山大學爆資安漏洞!85位教職員電郵遭入侵3年. Yahoo奇摩新聞.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5. ^ 兩岸關係學者電郵遭駭 中山大學交叉比對揪出可疑帳號. 文教-大學研究所. 聯合新聞網. [2021-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6. ^ 張安樂進中山大學演講挨轟 校長「痛心疾首」道歉. 蘋果日報.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7. ^ 論文抄襲屬實! 李眉蓁碩士學位將撤銷. [202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78. ^ 橋頭地檢署檢察官偵辦高雄市議員李○○涉犯著作權 法案件,經偵查終結,依法提起公訴 (PDF).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 2022-01-13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14) (中文(臺灣)). 
  79. ^ 中山大學「洗學歷」首選? 綠營大咖曾遭檢舉抄襲曝光.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80. ^ 【中山大學論文風波】蘇嘉全10年前遭檢舉抄襲 陳菊指導教授任高捷董座 -- 上報 / 焦點.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0). 
  81. ^ 宋淯銓. 藍委爆焦糖哥哥僅高中畢業 入中山大學碩士班靠「臉書追蹤10萬人」. 風傳媒. 2020-07-24 [2022-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中文(臺灣)). 
  82. ^ 中山大學女教授「課程涼到蓋棉被」校友聯署要教部調查 - 生活 - 中時. [2022-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