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袋貂

哺乳动物物种

土袋貂學名Phalanger gymnotis,英語:Ground cuscus),又稱「地袋貂[2],是一種有袋類動物,屬於袋貂科

土袋貂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演化支 有袋類 Marsupialia
目: 雙門齒目 Diprotodontia
科: 袋貂科 Phalangeridae
属: 袋貂属 Phalanger
种:
土袋貂 P. gymnotis
二名法
Phalanger gymnotis
(Peters & Doria, 1875)
土袋貂分布區域

特徵 编辑

土袋貂的體重平均為2.5-3.0公斤。體長約440毫米,尾巴長度約330毫米。野生族群的體型因棲息海拔高度而有差異,海拔低的個體較大,海拔高的則較小。它的後腳有一支可逆的拇指,捲纏尾肌肉發達,可以在樹上移動自如,並以倒吊姿勢進食。

土袋貂的皮毛短而密,通常呈灰色,在腹部和陰囊部位有白色斑紋。尾部在基部和背側具有類似外觀。腳很大,有五指,後足沒有爪子。它的耳朵突出且裸露。育兒袋向前打開,內有四個乳頭。

壽命 编辑

野生個體不明。圈養個體可存活10年,並有存活18年的紀錄。

習性 编辑

大部分的袋貂科動物是夜行性、樹棲型的雜食者,但土袋貂是日行性,並喜歡挖掘洞穴築巢。由於住在地面、日間出沒且行動緩慢,它們很容易遭到當地獵人與獵犬的捕食。圈養的個體被觀察到喜歡樹棲,但野生的目擊紀錄則多為陸居。

此外,土袋貂是獨居性動物,並有很強的地盤意識與攻擊性。面對敵人時,會以後足站立,以前足攻擊對方,並發出嘶嘶的吠叫聲。圈養的個體可成對並存,但仍會有偶發性的衝突。

棲息地 编辑

土袋貂是新幾內亞阿魯群島特有種,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常見於海拔500至1500米之間。雖然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歸為「無危物種」,但由於濫捕與棲息地的破壞,土袋貂的數量已嚴重減少。

參考文獻 编辑

  1. ^ Phalanger gymnot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8. [28 December 2008]. 
  2. ^ 趙丕慧(譯),《我在怪怪島的日子》(原作:Tim Flanne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北 : 皇冠,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