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本-埃美爾要塞戰役

埃本-埃美爾要塞戰役是發生在1940年5月10日至11日比利時和德國之間的一場戰役,是荷蘭戰役比利時戰役黃色方案等德國入侵低地國家法國行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德軍空降獵兵的任務是攻擊和佔領埃本-埃美爾要塞,它是一座負責守衛比利時阿尔贝运河上重要橋樑的要塞,德軍意圖通過這些橋樑繞過比利時的防線攻入比利時。德軍空降獵兵攻擊該要塞,使其守軍和內裡的大砲喪失作戰能力,同時其它部隊攻佔在運河上的3座橋樑。空降部隊使要塞砲火癱瘓後,奉命在比利時反擊時保護這些橋樑,直到與德國第18軍團的地面部隊會合。

埃本-埃美爾要塞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
Map of the area between Belgium and the Netherlands near Fort Eben-Emael
日期1940年5月10日 – 1940年5月11日
地点
结果 德國決定性勝利
参战方
比利时 比利時 納粹德國 德國
指挥官与领导者
比利时 让-约特朗少校 納粹德國 鲁道夫·维齐希
兵力
1,000人以上(估計值) 493人[1]
伤亡与损失
60人戰死
40人受傷
1,000人被俘虜(估計)[2]
43人戰死
99人受傷[3][4]

德軍在此役獲得決定性勝利。德軍空降部隊搭乘滑翔機英语Military glider降落在要塞頂部,使用炸藥和火焰噴射器癱瘓在要塞外的守軍,然後攻進要塞,殺死了一些守軍和控制要塞在低層的其餘部分。同時,其餘的德軍突擊隊降落在運河附近的3座橋樑、摧毀了數座碉堡和防禦陣地,並擊敗了守衛橋樑的比利時部隊,俘虜守軍,並控制要塞和橋樑。在行動中空降部隊傷亡慘重,但成功堅守橋樑至德軍地面部隊抵達,以協助空降部隊再度攻擊及迫使其餘守軍投降。隨後,德軍能夠利用在運河上的這3座橋樑繞過比利時軍的防禦陣地向比利時內陸推進,以便支援主力部隊對該國的入侵。

背景 编辑

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執行黃色作戰,入侵低地三小國及法國北部。藉由攻擊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認為德軍可以包抄馬其諾防線然後推進到比利時南部和法國北部,切斷英國遠征軍和大量的法國部隊與後方的聯繫,並迫使法國政府投降。[5]為了攻入法國北部,德軍必須先擊敗低地國的軍隊,並繞過一些主要在比利時和荷蘭的防禦陣地。其中有部分的防禦陣地,只有小型的守軍,打算作為拖延德軍的陣地,而不是真正的防線,並藉此以阻止敵人的攻擊。[5]然而,其中一些更長遠的計畫中,這些防線將擁有相當大的防禦工事及大量的防守部隊。荷蘭的防線從南岸延伸到比利時邊界須德海附近的韋爾特;這條防線有著大量的防禦工事,再加上天然的障礙,如泥濘地和山谷,很容易被阻礙攻擊。[6]比利時的防線的其中一條延伸至艾伯特運河,然後連接主要的迪爾河防線,該防線將防衛著安特衛普以及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該防線由一系列部署了守軍的前沿陣地掩護,只有運河靠近荷蘭邊界的地區除外,這被稱為'馬斯特里赫特盲腸地帶',因為鄰近馬斯特里赫特市。比利時軍隊由於靠近邊界而無法在該地建立前沿陣地,因此分配1個步兵師負責守衛在運河地區的3座橋樑,每座橋樑被分配1個旅。[7]沿途的橋樑由裝備了機關槍的碉堡防守,埃本-埃馬耳要塞向其提供火砲支援,其火砲覆蓋了3座橋樑。[8] 由於已了解比利時的防禦計劃,該計劃要求比利時部隊沿阿尔贝运河沿線實施阻擊,然後撤退,與英國和法國部隊在戴爾河上的主要防禦陣地會師,德國最高統帥部作出自己的計劃以打亂這一部署、攻佔和確保這3座橋樑,以及在比利時和荷蘭許多其它的橋樑,讓自己的部隊破壞對方防禦陣地,並向荷蘭挺進。[9]

序幕 编辑

比利時軍的準備 编辑

比利時第7步兵師被分配守衛在運河的3座橋樑,以補充駐防在正戰鬥中的埃本·埃馬爾要塞之部隊。[Notes 1] 每座大橋均有包括在運河西岸的4個大型混凝土碉堡,其中3個配有機關槍和第4個配備反坦克炮;包含反坦克炮掩體的位置接近通往橋樑的道路,其中1個機槍碉堡在橋樑反面和另外2個在橋樑兩側短距離的地方。[8] 有一個連被部署在運河西岸的每座橋樑上,再在東岸建立了一個可被迅速召回的小觀察哨,所有3座橋樑均可以被反坦克掩體之火炮擊毀其結合加以拆毀。[8] 長200碼(180米)的埃本-埃馬爾要塞,已建於20世紀30年代,在1935年完成,通過爆破花崗岩外所需的空間並有5英尺(1.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牆壁和屋頂構成,並有4個可伸縮的砲塔和64個支撐點。[7][12]

要塞配備了6門射程10公里12公分大砲,其中2門可以迴旋360度、16門75毫米火砲、12門60毫米的高速反坦克砲、25雙連裝機槍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要塞其中一方面臨運河,而其他3方面臨陸地,並有地雷區、深溝、20英尺(6.1米)米高的圍牆,裝有機關槍的混凝土碉堡掩護、佈設在炮台上方的15台探照燈以及60毫米反坦克炮加以掩護。[13]大量隧道被建築在要塞下方,連接個別堡壘的砲塔指揮中心和彈藥庫。要塞也擁有自己的醫院和一定數量的宿舍給駐軍居住,同時有電站供應電力給火炮、提供內部和外部照明、以及無線電通訊網絡的和空氣淨化系統給駐軍使用。[14]比利時的計劃沒有要求駐軍駐守要塞和配屬之守軍對進攻部隊進行一場持久戰;人們一直認為只有對進攻有足夠的預警,運河東岸的支隊便可以撤退、炸毀橋樑及駐軍便可以準備好打一場阻擊戰。守軍最後將撤向迪爾河與其他盟軍部隊會師。[8][9]

 
埃本-埃美爾要塞地圖

德軍的準備 编辑

參加空降突擊埃本-埃美爾要塞和3座橋樑以掩護德軍更大規模的空降行動的部隊包括第7航空師第22空降師[9]第7航空師,包括3個空降團和1個步兵團,其任務是攻佔一系列河流和運河橋樑,它們是構成荷蘭以鹿特丹周圍地區及在威爾哈文的機場為中心的導致防禦體系。[9]第22空降師,由2個步兵團及1個加強傘降營組成,任務是攻佔在海牙附近法肯堡、奥肯堡和伊彭堡一帶的機場。一旦這些機場被該傘兵營佔領,該師其餘單位將空降靰著陸,目的是佔領荷蘭首都並俘虜整個荷蘭政府、皇室家族和軍隊高級成員。[9]該部也將阻斷所有的公路和鐵路線以阻止在該地區調動的荷蘭軍隊。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之目的,是使用兩個空降師建立一條走廊,令沿該線推進的第18軍團能夠進軍不受橋樑破壞之阻礙進入荷蘭。[9]提議部署該2個空降師的克特·司徒登將軍指出,該2個空降師的存在將打開在鹿特丹南部的戰線、阻止以荷蘭西北部為總部的荷蘭軍方預備隊調動和派出援助荷蘭守軍的任何法軍,並迫使盟軍飛機使用當地機場,所有這些將有助於迅速推進的第18軍團。[15]400架Ju 52運輸機將被用來部署降落傘部隊,以及運送2個空降師中不是用降落傘或滑翔降空降之單位。[6]

負責攻佔要塞及3座橋樑的部隊是由第7航空師和第22空降師的單位組成,並被命名為斯特姆·科克大隊(科克突擊隊)因為指揮官是,沃爾特·科克上尉。[16] 該部隊在1939年11月已經集結,主要是由第1傘兵團的傘兵從和第7航空師的工程兵,以及小部分空軍飛行員組成。[17]雖然部隊主要是由傘兵組成,但最後該部隊決定第一次空降應使用滑翔機進行。阿道夫·希特勒,根據個人興趣來安排突擊隊,在被他的私人機師漢娜·萊徹告訴滑翔機在飛行中幾乎保持寂靜後他下令用滑翔機實施空降;有人認為,由於比利時的防空系統使用是聲音定位陣列及沒有雷達,這將有可能牽引滑翔機靠近荷蘭邊界,然後放下了它們,並取得了突然襲擊的效果因為比利時守軍不能夠探測到它們。[17]50架DFS 230滑翔運輸機被供應給突擊隊使用,然後進行一後時期的加強演習。還詳細研究了砲台、橋樑和當地地形,和建造了與該地區的一樣的區域以供空降部隊進行演練。[17]傘兵和滑翔機飛行員之間的聯合軍事演習在1940年早春進行,並提出若干有關裝備和戰術使用的改進,如帶刺鐵絲網被添加到滑翔機的鼻胎,以減少他們著陸滑跑的速度,及訓練空降兵使用火焰噴射器和專門炸藥,其中後者是軍事秘密,他們只是用於在德國的防禦工事,而不是用在捷克斯洛伐克類似埃本-埃美爾要塞的防禦工事上。[18]德軍同時也使用了許多其它的方法保持秘密。當演習完成後滑翔機和裝備將被分拆,並用家具貨車運走,部隊的下屬單位經常改名,從一個地區移動到另一個地點,單位徽章和標誌被拆除,及空降兵是不允許離開軍營或請假。[18]

 
德軍DFS 230軍用滑翔運輸機

斯特姆·科克將他的部隊分成4個小分隊:

  • 花崗岩集團,由魯道夫·维齐希中尉指揮,由85人分乘11架滑翔機,其任務是攻擊和佔領埃本-埃美爾要塞;
  • 鋼鐵集團,由古斯塔夫·奧特曼中尉指揮,由90名士兵分乘9名滑翔機,將攻佔費爾德韋澤爾特橋;
  • 混凝土集團,由格哈沙赫特少尉指揮及共96人分乘11架滑翔機,將佔領弗龍霍芬橋;
  • 烙鐵集團,由馬丁·沙克特少尉指揮,共90名人分乘10架滑翔機,將攻佔戛納橋。[16]

最關鍵的突擊力量,特別是花崗岩集團的,來往正是時候了。有人認為,結合了突擊隊使用無聲做法,加上德國政府不宣而戰,將給予攻擊部隊達到奇襲的效果。然而,德軍的估計認為,由於保衛要塞和橋樑的比利時部隊人數佔有巨大優勢,以及派往該地區的任何增援部隊將令在人數上較少及裝備較輕的空降部隊形成優勢,戰鬥將持續最多60分鐘。[14]因此,德軍的計劃,是在60分鐘內盡可能多地清除防空陣地和個別的圓形屋頂和砲台,更要不惜一切代價地把所有覆蓋3座橋樑的遠程火砲消除掉。[19] 銷毀這些火炮可望於10分鐘內完成;在這段時間內空降部隊必須在敵方火力之下離開他們的滑翔機、潛伏在大炮附近、把炸藥固定在炮管上和引爆它們[14]

最後計劃確定,該突擊將由9至11架滑翔機降落在阿尔贝运河西岸每三條橋前面,時間為5月10日早上5時30分,亦是黃色方案的開始時間。[20]分配攻擊3座大橋的幾個小組分將壓制防守的比利時部隊,拆除所有引爆裝置,然後準備保衛大橋以迎擊預期中的反擊。 40分鐘後,3架Ju 52運輸機將飛越每個陣地上空,空投24名空降部隊士兵、機槍和大量彈藥作為增援。[20]同時,分配攻擊埃本-埃美爾要塞的部隊將分乘11架滑翔機空降至要塞屋頂,消滅任何試圖擊退他們的守軍,利用削弱炸藥癱瘓要塞上的大砲,然後阻止守軍驅逐空他們。[20]當攻佔橋樑及消除擁有長程火砲的砲台等最初的目標後,空降部隊將守衛自己的陣地,直至德軍地面部隊抵達。[20]

戰鬥過程 编辑

基於安全原因,科克衝鋒隊是被分散在萊茵河附近的幾個地方駐紮,直到接到命令才開始出動攻擊埃本-埃美爾要塞和3座橋樑。初步命令是在5月9日收到,命令分散的部隊移動到預先安排地區集中,其後不久,第2個命令到達,通知突擊隊黃色方案是在5月10日早上5時25分開始。[1]早上4時30分,42架滑翔機載著突擊隊的493名空降部隊士兵,進攻部隊在科隆附近的2個機場起飛,滑翔機和運輸機向南面的目標飛去。這些飛機保持嚴格的無線電靜默,迫使飛行員依靠火光信號,飛向比利時;無線電靜默也令突擊隊的高級指揮官無法得知,1架滑翔機的拖繩斷裂,迫使該架滑翔機在德國境內降落。[1]另一架滑翔機的飛行員過早放下了拖繩,因此不能接近其目標降落。[21]2架滑翔機所載的士兵均屬於花崗岩集團及被分配進攻埃本-埃美爾要塞,因而集團的兵力不足夠進攻要塞;它也接到维齐希中尉的第二號命令,维齐希是其中一個在滑翔機上被迫降的。[1] 其餘滑翔機在其目標海拔7,000英尺(2,100米)高被放開二十米長的拖繩空降,這被認為是足夠高度讓滑翔機降落在3座橋樑和要塞頂部,並保持著陡峭的俯衝角,以進一步確保他們正確地降落。[1]當Ju 52運輸機在放下滑翔機後的轉身回去時,比利時的高射炮陣地發現它們並向它們開槍,提醒守軍在該地區有滑翔機出現,以及他們降落在指定的目標。[21]

各大橋的爭奪戰 编辑

分配給鋼鐵集團的所有9架滑翔機於早上5時20分部在費爾德韋澤爾特橋旁邊降落,由於在降落區有鐵絲網纏繞滑翔機輪胎而令使滑翔機迅速地成功停下。[12]屬於奧特曼少尉的滑翔機降落橋樑一定距離的地方,而第2架則直接降落在前面的比利時碉堡,空降部隊在這裡開始用小型武器進行射擊。[12] 在第2架滑翔機上指揮部隊的士官向碉堡投擲手榴彈,而他手下的擺放另一個炸藥到碉堡的門口前,將它引爆,令被攻擊的掩體,不能再成為障礙。同時,奧特曼收集他的部隊和帶領他們與沿橋樑平行的溝渠行進的,直到2人能夠達到在運河河岸和爬到橋樑,拆除比利時守軍遷放在那裡的炸藥。[12]空降部隊阻止橋樑被破壞,但仍受到剩餘的比利時守軍的反擊,他們沒有放棄自己的陣地,直至增援的傘兵到達強迫撤入附近的村莊。但是,在大橋外500米的有2個大炮無法被輕型火炮克服,迫使奧特曼要求數架Ju 87俯衝轟炸機提供空中支援,以消除這些大炮。[22]鋼鐵集團是在下午2時30分換班接防,但比利時軍的阻擊卻迫使換防部隊直至晚上9時30分才到達。在戰鬥期間,部隊共有8人死亡及30人受傷。[22]

 
一幅拍攝於1940年的德軍Ju 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之照片

混凝土集團11架滑翔機中的10架在早上5時15分降落在弗龍霍芬橋,第11架在滑翔往橋樑途中被防空炮火擊中和被迫過早地降落在荷蘭的領土內,[22] 這些滑翔機在降落時被重型高射砲猛烈射擊,其中1架滑翔機被擊中,並癱瘓在半空中,空降部隊在緊急迫降時有3人被嚴重炸傷,但在滑翔機的其餘士兵則毫髮無損。其餘的滑翔機降落時沒有受到損壞。[22] 其中1架滑翔機降落在要塞附近的裝載了引爆橋樑的引爆器裝置,讓裡面的空降部隊後退和攻擊陣地。他們殺死了裡面的守軍,和撕除了連接炸藥及引爆器裝置的電線,確保橋樑不能被摧毀。[22]其餘的比利時守軍激烈反抗,並在早上6時15分實施數次反擊,企圖奪回橋樑與擊退只有擁有由降落傘空降的幾支機槍的空降部隊。[23]比利時堅定的攻擊意味著混凝土集團沒有撤回,並在晚上9時40分由一個步兵營換防,戰鬥中該集團共有7人陣亡及24人受傷。[23]

分配給烙鐵集團的所有10架滑翔機載著空降部隊能夠降落它們預定目標戛納橋之旁邊,由於牽引滑翔機的運輸機上飛行員導航之錯誤,其中1架滑翔機降落在錯誤之地區。[23]其它9架被牽引的滑翔機避開大量的防空炮火和在早上5時35分被放下,但由於滑翔機開始降落到它們的目標,比利時守軍按下引爆裝置及橋樑被幾次爆炸所摧毀。與其他2座橋樑的守軍不同,在戛納橋之比利時守軍已經預先被警告,因為德國進攻戛納橋的機械化部隊矛頭已比預定時間早20分鐘到達以增援烙鐵集團,它的出現破壞了任何突然襲擊的機會,給守軍有足夠的時間來摧毀橋樑。[23]當滑翔機開始降落時,其中1架被對方防空炮火擊中,撞向地面,造成大多數居民死亡,但其餘8架著陸成功,空降部隊進攻比利時軍的陣地和消滅守軍。到早上5時50分空降部隊已攻佔該地區,以及戛納橋附近的村莊,但隨後受到比利時部隊強烈的反擊的擊退,只是在得到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空中支援幫助下才將其擊退。[23][24] 還有更多的反擊是在夜間發動,令空降部隊直到5月11日早上仍未能得到緩解。烙鐵集團遭受的傷亡是所有分配攻佔橋樑的3個突擊小組中最慘重的,共有22人死亡及26人受傷。[23] 其中一名分配給該集團的空降部隊士兵被比利時人俘虜,他後來在敦克爾克的英軍戰俘營地中被德軍釋放。[24]

埃本-埃美爾要塞戰鬥 编辑

 
1940年5月23日,一條通往埃本-埃美爾要塞的大橋被比利時軍炸毀

剩餘的九架滑翔機運送花崗石小隊的空降獵兵,成功降落在埃本-埃美爾要塞屋頂,他們使用阻力傘緩降落前減下降速度,並可以迅速停下。[25] 空降獵兵們迅速地走出了滑翔機,並開始對駐紮在要塞頂部,可以射擊三座已被攻佔橋樑的火炮設置炸藥。[25]在要塞的南區,十八號目標,一個炮兵觀測塔與駐紮於此的三門75公厘砲被小規模爆破損傷,並於稍後的大型爆破摧毀。此次爆破造成炮兵觀測塔屋頂與部分要塞頂部塌陷。[26] 十二號目標,一個配置兩門以上火炮的旋轉砲塔也被空降兵獵摧毀。之後,這股兵力轉移到二十六號目標:另外一個有三門75公厘炮的炮塔。雖然已用炸藥引爆且空降獵兵前往摧毀它們,但尚未確認戰果時,一門火炮迅速被拉出並對進攻部隊實施反擊,獵兵們只好進行第二次攻擊以消滅它。[26]另一個有兩門75公厘火砲並作為比利時部隊營舍的炮塔也被空降獵兵肅清。然而,試圖摧毀二十四號目標的行動不算很成功,該目標:一個裝有大口徑雙連裝火砲的旋轉砲塔,對於一架滑翔機的空降獵兵而言,實在過於巨大,難以攻佔,而必須使用另外兩架滑翔機的兵力。使用成型裝藥貼在炮塔上引爆,只對砲塔造成震動而未能摧毀它們,空降獵兵只得爬上砲塔將砲管炸毀。[26]

 
“馬斯特里赫特2號”,是埃本-埃美爾要塞內其中一座炮台

在要塞北區也在發生類似的行動,空降獵兵們盡快地摧毀或破壞工事中的火炮。十三號目標是一個駐紮有許多機槍的炮位,而其射界覆蓋要塞的西面;為了摧毀砲塔,空降兵使用火焰噴射器以迫使比利時士兵撤退,然後引爆成型裝藥破壞要塞工事。[26]另一個砲塔,配有數挺機關槍的十九號目標,也被摧毀。然後進入十五和十六號目標後,發現是這兩個是假設施。不可預期的混亂發生在二十三號目標,是一個裝備了兩門75公厘砲的伸縮砲塔,[27]事前曾經考慮過並設想在工事中的這個武器無法阻擋空降突擊,但這武器開火時,發現此假設是錯誤的,迫使此區域的空降獵兵們必須進入掩蔽。於是召喚空中支援以對付這陣急襲火力,一隊斯圖轟卡炸機轟了炸炮塔;雖然炸彈並沒有破壞炮塔,但爆炸迫使比利時軍隊在後續的戰鬥中縮回此炮塔。[26]任何被空降獵兵找到的對外出入口均被炸毀,用以封鎖堡內駐軍,減少逆襲的機會。[25]空降獵兵們已經達成了任務的目標:摧毀或破壞可以射擊已被其他空降獵兵佔領的橋樑的火炮,但仍有大量的炮塔與陣地需要被摧毀,其中包括許多的防空武器和機槍。[27]

 
1940年5月23日,從埃本-埃美爾要塞機槍的位置望出去的阿尔贝运河

由於這些次要目標也已經攻克,一架滑翔機降落在要塞的頂部,维齐希中尉從中走出。當滑翔機降落在德國領土上,他用無線電通知另一架在與候補滑翔機一起停放在機場的拖曳機;當空降部隊破壞了阻撓飛機的圍牆和籬笆後,他們也已登上了新的滑翔機,並冒著防空炮火飛行至要塞上空。[27][19]當抵達主要目標發現砲台已遭破壞後,空降獵兵的任務轉為堅守堡壘對抗比利時軍的幾乎立即開始的逆襲。然而,比利時步兵單位的逆襲並沒有得到沒有炮火支援及未經協調,使空降部隊得以機槍火力擊退他們。[28][19]空降獵兵亦成為附近幾個較小的炮台和比利時的野戰炮的攻擊目標,但攻擊方也因缺乏彼此的協調而未達到任何戰果,反而經常協助空降部隊擊退比利時步兵單位的逆襲。[29]同時也派遣巡邏隊,用以確保留在堡壘內的要塞駐軍無法進行奪回堡壘的嘗試與企圖。[28]要塞駐軍發動的任何反擊,受阻於必須通過單一螺旋式樓梯,而且所有可以對外觀察或射擊的槍眼也已被佔領或是破壞。[30]依照原計畫,花崗石小隊在佔領保壘數小時內可以得到第51工兵營的換防,但實際上,直至5月11日早上7時才換防。比利時軍的頑強抵抗,以及在穆斯河上的數座橋樑被比利軍爆破,使工兵營需架設新的橋樑,大大拖延了行動。[4]換防空將獵兵後,該工兵營協同不久抵達後的一個步兵團,對保壘主要入口展開攻擊。駐軍遭受攻擊後,於中午12時30分投降,攻擊方共有60人死亡及40人受傷;俘虜了超過1,000名比利時士兵。花崗石小隊共有6人死亡及19人受傷。[4]

結果 编辑

 
德軍空降部隊中的科克衝鋒隊

科克突擊隊對3座橋樑和埃本-埃馬爾要塞的空降突擊已經取得了全面成功;埃本-埃馬爾要塞擁有的火砲已失去作用,和指定3座橋樑中的2座在被摧毀前已被科克突擊隊攻佔。[28][23]橋樑被攻佔,以及要塞的火炮失去作用令德國第18軍團的步兵和裝甲部隊能越過比利時的其他防線,進入比利時的心臟地帶。[31]在戰後出版中,克特·司徒登對該行動,特別是花崗岩集團的努力,寫到:“這個行動是公認大膽和有決定性的意義 [...]我研究了上次大戰的歷史和在各條戰線上的戰鬥。但我在各次輝煌行動中還沒有找到-無論是戰友還是敵人-任何可以與科克突擊隊同樣成功的行動。”[32]當中有不少軍官和士官因參與行動獲頒騎士鐵十字勳章,包括魯道夫·维齐希中將,他在科克突擊隊未到達時領導對埃本-埃馬爾要塞發動進攻。[33]科克突擊隊黃色行動結束後被擴大,成為新成立的第1空降突擊團的第1營,第1空降突擊團本身包括德軍空降部隊受訓的4個營並作為滑翔機空降的突擊力量。科克上尉因參與該行動而升為少校,承擔指揮第1營的職務。[34]

附錄 编辑

  1. ^ 關於在戰役期間駐守在要塞內的守軍人數有一些爭論。盧卡斯[10],寫到:“比利時守軍人數是2,000人,”而哈克萊羅德[11]及盧卡斯[10],分別給予較少的1,185人及1,200人。

參考 编辑

引證
  1. ^ 1.0 1.1 1.2 1.3 1.4 Lucas, p. 22
  2. ^ Harclerode, p. 55 Note, 這只是指埃本-埃美爾要塞的人員傷亡和被俘人數。比利時軍在3座橋樑的傷亡數字不詳。
  3. ^ Kuhn, pp. 31–32
  4. ^ 4.0 4.1 4.2 Harclerode, p. 55
  5. ^ 5.0 5.1 Harclerode, p. 46
  6. ^ 6.0 6.1 Tugwell, p. 47
  7. ^ 7.0 7.1 Harclerode, p. 47
  8. ^ 8.0 8.1 8.2 8.3 Tugwell, p. 51
  9. ^ 9.0 9.1 9.2 9.3 9.4 9.5 Harclerode, p. 48
  10. ^ 10.0 10.1 Lucas, p. 21.
  11. ^ Harclerode, p. 47.
  12. ^ 12.0 12.1 12.2 12.3 Kuhn, p. 29
  13. ^ Harclerode, pp. 47–48
  14. ^ 14.0 14.1 14.2 Lucas, p. 21
  15. ^ Tugwell, p. 48
  16. ^ 16.0 16.1 Harclerode, p. 51
  17. ^ 17.0 17.1 17.2 Tugwell, p. 52
  18. ^ 18.0 18.1 Lucas, p. 20
  19. ^ 19.0 19.1 19.2 Vliegen 1988, p. 42.
  20. ^ 20.0 20.1 20.2 20.3 Tugwell, p. 50
  21. ^ 21.0 21.1 Harclerode, p. 53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Kuhn, p. 30
  23.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Kuhn, p. 32
  24. ^ 24.0 24.1 Vliegen 1988, p. 41.
  25. ^ 25.0 25.1 25.2 Harclerode, p. 54
  26. ^ 26.0 26.1 26.2 26.3 26.4 Lucas, p. 23
  27. ^ 27.0 27.1 27.2 Kuhn, p. 34
  28. ^ 28.0 28.1 28.2 Lucas, p. 25
  29. ^ Vliegen 1988, p. 43.
  30. ^ Tugwell, p. 57
  31. ^ Tugwell, 58
  32. ^ Kuhn, p. 36
  33. ^ Kurowski, p. 275
  34. ^ Harclerode, p. 58
書誌

外部連結 编辑

坐标50°47′50″N 5°40′51″E / 50.79722°N 5.68083°E / 50.79722; 5.6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