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札薩克蒙古

历史地理学概念

外札薩克蒙古满语ᡨᡠᠯᡝᡵᡤᡳ
ᠵᠠᠰᠠᡴ
ᠮᠣᠩᡤᠣ
穆麟德轉寫tulergi jasak monggo),指清代外藩蒙古中除內蒙古二十四部以外的蒙古各,與哈密、吐魯番等地的回部王公同為外札薩克。外札薩克蒙古包括西套蒙古二旗、漠北喀爾喀四部以及科布多青海新疆黑龙江所屬札薩克各旗,由理藩院典屬清吏司柔遠清吏司管理。清末,外札薩克蒙古有時僅指喀爾喀四部[1],後演變出外蒙古的概念,即土謝圖汗部賽音諾顏部車臣汗部札薩克圖汗部

1661年的清朝控制区,西北灰色大部分地区1691年后逐步成为外札萨克的主体

盟部编辑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蒙古地方地圖(國民政府未實際統治)
蒙古历史系列条目
中原
(公元)
漠北高原
戰國時期
前476–前221
匈奴 东胡

前221–前207

前202–220
南匈奴 北匈奴 鲜卑
鲜卑 丁零
魏晉南北朝
220–589
柔然 高車

581–619
突厥汗国 鐵勒

618–907
東突厥
薛延陀
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后突厥汗国
回鹘汗国
五代十國
907–979
契丹 阻卜 黠戛斯

960–1279
克烈 乃蛮
蒙兀
蒙古帝国

1271–1368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1368–1644
北元
韃靼(東蒙古) 瓦剌
喀爾喀 四衛拉特

1636–1912
清代蒙古
外藩蒙古 內属蒙古
內札薩克
蒙古
外札薩克
蒙古
中華民國
大陆时期
1912–1949
民国境内
盟旗
博克多蒙古国
自治蒙古地方
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
共和國
1949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国
文化 · 地理
泛蒙古主義

外蒙古编辑

外蒙古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由庫倫辦事大臣管轄,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由烏里雅蘇臺將軍管轄。

科布多编辑

科布多所屬札薩克由科布多參贊大臣管轄。

西套蒙古编辑

西套蒙古二旗不設盟。

青海蒙古各部编辑

青海蒙古各部統屬於西寧辦事大臣

  • 和碩特部 二十一旗
    • 和碩特前頭旗(河南五旗)
    • 和碩特前左翼頭旗(右翼盟)
    • 和碩特北前旗(左翼盟)
    • 和碩特北右翼旗(右翼盟)
    • 和碩特北左翼旗(左翼盟)
    • 和碩特北左末旗(左翼盟)
    • 和碩特北右末旗(左翼盟)
    • 和碩特東上旗(右翼盟)
    • 和碩特南左翼次旗(嘉庆十一年裁撤)
    • 和碩特南左翼中旗(河南五旗)
    • 和碩特南左翼後旗(左翼盟)
    • 和碩特南左翼末旗(右翼盟)
    • 和碩特南右翼中旗(河南五旗)
    • 和碩特南右翼後旗(左翼盟)
    • 和碩特南右翼末旗(左翼盟)
    • 和碩特西前旗(左翼盟)
    • 和碩特西後旗(左翼盟)
    • 和碩特西左翼後旗(右翼盟)
    • 和碩特西右翼後旗(右翼盟)
    • 和碩特西右翼中旗(左翼盟)
    • 和碩特西右翼前旗(右翼盟)
  • 輝特部 一旗
    • 輝特南旗(右翼盟)
  • 綽羅斯部 二旗
    • 綽羅斯北中旗(右翼盟)
    • 綽羅斯南右翼頭旗(右翼盟)
  • 土爾扈特部 四旗
    • 土爾扈特西旗(左翼盟)
    • 土爾扈特南前旗(河南五旗)
    • 土爾扈特南中旗(右翼盟)
    • 土爾扈特南後旗(左翼盟)
  • 青海喀爾喀部 一旗
    • 喀爾喀南右旗(右翼盟)

新疆蒙古各部编辑

新疆蒙古各部統屬於伊犁將軍

黑龙江厄鲁特编辑

依克明安旗統屬於黑龙江将军,在今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

設官编辑

外札薩克蒙古官吏通制:

  • 盟長、副盟長,每盟各置一人,於該盟所屬札薩克、閒散王公內簡選。
  • 札薩克(扎薩克),即旗長,每旗一人,掌管一旗政令,一般可以世襲。
  • 協理台吉,每旗二人或四人,協助札薩克辦理旗務。
  • 管旗章京,每旗一人;副章京每旗二人。
  • 參領,每六佐領置一參領。
  • 佐領,每蘇木(“佐”)設佐領一人(也有例外),相當於鄉長。
  • 驍騎校,每蘇木一人。
  • 什長,每十戶設一什長。

領兵编辑

外蒙古之兵,統於烏里雅蘇臺將軍,四部各设一副将军。杜爾伯特、新土爾扈特、新和碩特之兵,統於科布多參贊大臣。青海蒙古各部之兵,統於西寧辦事大臣。新疆各部之兵,統於烏魯木齊都統伊犁將軍

封爵编辑

外札薩克封爵與內札薩克大致相同,有札薩克親王、札薩克郡王、札薩克貝勒、札薩克貝子、札薩克鎮國公、札薩克輔國公、札薩克台吉(一至四等)。無塔布囊。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札薩克圖汗部、杜爾伯特部與舊土爾扈特部保留有號,位在王爵之上。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清史稿》地理志:“喀爾喀四部八十四旗,統稱外札薩克。”

来源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