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勞工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
外籍勞工(英語:foreign worker),在香港多稱為外地劳工,香港又簡稱為外勞,在中國大陸常稱為外籍劳工,臺灣稱為外籍移工,多指孟加拉籍、印度籍、印尼籍,有时候也包括女工人。係指受雇員工不在原本國籍內國家與企業工作,而是到另一個國家去接受聘雇於他國公司或第三國企業[1][2]。廣義的說,外籍客工可以包括很多人。最常見的說法,是指移動到另一個國家去尋求更好的工作的人。有循合法管道進入工作的合法外勞,亦有用偷渡或其他如觀光等名義入境不法打工的非法外勞。除了工作,很多人還希望取得國籍,也就是所謂的「經濟移民」。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500萬名外籍勞工。
分類编辑
- 藍領外籍客工。
- 白領外籍客工。
- 為了渡假而打工的短期學生與社會人士。
- 非法偷渡人士。
全世界的情況编辑
亞洲编辑
東南亞的國家,供應勞力至鄰近較富裕地區,後者包括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等。以下数据多指以外籍身份居住他国的工人,包括专业人员。
外籍勞工輸出國 | |||||||||
---|---|---|---|---|---|---|---|---|---|
外籍勞工輸入國 | 尼泊尔 | 孟加拉国 | 印尼 | 斯里蘭卡 | 泰國 | 印度 | 巴基斯坦 | 菲律賓 | 越南 |
文莱 | 2 | 11 | 3 | 1 | 66 | 8 | |||
中華民國(臺灣) | 79 | 69 | 37 | 48 | |||||
香港 | 56 | 8 | 22 | 106 | |||||
马来西亚 | 106 | 1 | 136 | 5 | 5 | 25 | 3 | 12 | 13 |
新加坡 | 39 | 48 | 1 | 11 | 16 | 70 | 0 | ||
日本 | 1 | 0 | 2 | 0 | 9 | - | 45 | 6 | 5 |
韩国 | 4 | 3 | 11 | 5 | 11 | - | 2 | 12 | 9 |
問題點编辑
爭議點编辑
- 由於台湾外籍勞工經常受到資方的不當管控與剝削,除了薪資偏低、生活條件差以外,還有限制外籍勞工活動範圍、並限制使用撥打返鄉國際電話的預付卡(俗稱「外勞卡」),造成外籍勞工的不平之鳴。
- 台灣有許多台灣人不願意做,但必須有人做的工作,其中以外籍勞工為多數,例如「3K產業(日語)」:骯髒(汚い,Kitanai)、危險(危険,Kiken)、辛苦(きつい,Kitsui);英語則為「3D產業」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辛苦(Difficult)。[4]
爭議事件编辑
外籍勞工引進可能的影響编辑
相關條目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克里斯•布魯斯特(Chris Brewster)表示,從定義上講,migrant 指的是 '那些希望在一個國家長期生活,但卻無法如願的人。他們會在完成指定任務後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