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英語:Fortification of Dorchester Heights)是美國獨立戰爭波士頓之圍期間最後一場軍事衝突,發生於1776年3月4日至5日波士頓南面的多徹斯特高地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戰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776年3月4日至5日
地点42°19′58″N 71°2′47″W / 42.33278°N 71.04639°W / 42.33278; -71.04639坐标42°19′58″N 71°2′47″W / 42.33278°N 71.04639°W / 42.33278; -71.04639
结果 民兵勝利;英軍撤出波士頓;波士頓戰場結束
参战方
英国 英國 美國 大陸軍及民兵
指挥官与领导者
威廉·豪 華盛頓

1775年6月碉堡山戰役後,波士頓圍城戰陷入僵局,英國軍隊無法打破包圍,民兵亦無力迫使對方投降。7月,華盛頓在波士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派遣亨利·諾克斯北上提康德羅加堡,將當地的遠程火炮運往南方。1776年1月,諾克斯克服重重障礙,將火炮運到波士頓市郊。接著華盛頓開始部署火炮轟擊波士頓,搶先佔據可以俯視波士頓全港的多徹斯特高地。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豪計畫在3月初攻打該地,卻因為風雪而未能夠出擊,而高地已經被大陸軍嚴密防守。此逼使英國軍隊在3月17日從海路撤出波士頓,殖民地在波士頓戰場獲勝。

戰局僵持及雙方困境 编辑

1775年6月碉堡山戰役後,英軍付出高昂代價奪取查爾斯鎮高地,未能一鼓作氣進攻民兵大本營劍橋。及後雙方在陸上及海上偶有小型衝突,但均對戰局沒有影響。

1775年7月起,英國波士頓駐軍及殖民地叛軍各自面對嚴重問題。被圍的波士頓欠缺補給,英國本土的援軍數量不足,市內軍心散渙,搶掠案件不斷。新任北美英軍總司令威廉·豪甚至要下令行刑者伴隨憲兵巡緝,可即時對犯案英軍處以絞刑。冬季開始後,豪的軍隊繼續留在波士頓養精蓄銳。[1]

同樣在1775年7月,華盛頓抵達劍橋,就任大陸軍總司令,開始將鬆散混亂的民兵編組成正規軍。然而編組正規軍卻極為艱難。麻薩諸塞灣殖民地名義上有20,000名民兵,華盛頓上任時點算兵力時,卻只清點出13,743名可作戰的軍人,而且秩序混亂。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民兵起初只志願服役至1775年底,以便回家過冬。整個1776年下半葉,華盛頓既要指揮民兵在劍橋等地加深防線,同時將民兵改編為服役三年的正規軍,更要說服歸心似箭的民兵延長服役。去意已決的康涅狄格民兵在12月10日便服役期滿,更使華盛頓極為悲觀,認為整支圍城部隊可能在冬天自行解散。華盛頓多次向新英格蘭各殖民地議會請求援軍,甚至提出向非洲裔的自由人招手。幸好在12月11日,新罕布夏一批為數5,000人的民兵受到華盛頓感召,剛好抵達填補空缺,而其他地區亦有民兵在12月前來補充。到1776年1月,華盛頓手下軍隊回升至15,000人左右,但戰力與正規軍仍有很大差距。[2]

大陸軍戰爭計畫及大炮遠運 编辑

恐於軍隊在年底前瓦解,華盛頓力主在冬季前搶攻波士頓,但遭麻薩諸塞安全委員會否決,認為死傷會過於嚴重,更何況民兵尚未有攻城武器。結果華盛頓聽從建議,派新相識的好友、火炮士官亨利·諾克斯北上提康德羅加堡,將該處的火炮運往南方。

提康德羅加堡在5月遭阿諾德帶領的民兵攻佔,但英軍的重型火炮卻無法運往南方戰場。諾克斯在嚴寒天氣及地勢障礙下,在12月離開提康德羅加堡,終於在1776年1月將59門各種口徑火炮運抵劍橋,是為大炮遠運

多徹斯特高地爭奪及英軍撤退 编辑

火炮運抵後,華盛頓立即將目標轉到波士頓南部的多徹斯特高地:倘若民兵將火炮設於該處,將可炮轟波士頓全部英軍設施。華盛頓作出三項部署,第一,在劍橋及洛斯貝利佈置火炮,並在3月2日至4日開炮轟擊波士頓,引開英軍注意;第二,派2,000人在3月4日半夜登上多徹斯特高地,建設防禦工事及火炮陣地;第三,在劍橋準備近3,000人、火炮及運輸艦,倘若英軍進攻多徹斯特,則渡河進攻波士頓。[3]

3月2日至4日,大陸軍炮擊波士頓,並與英軍互相交火,但雙方沒有顯著損傷。4日半夜,華盛頓與約翰·湯馬士(John Thomas)少將帶兵登上多徹斯特,即時建造簡陋但實用的防禦工事,足以抵擋英軍的葡萄彈攻擊。民兵也砍伐樹木,建成防禦鹿角(Abatis),可延緩英軍推進。[4]

3月5日早上,波士頓的英軍看到多徹斯特高地突然建成堡壘,大為震驚。據說豪更驚嘆「叛軍在一個晚上所能作的事,比我的軍隊花上一個月還要多」。[5]新任波士頓皇家英國海軍指揮官舒德漢中將(Molyneux Shuldham)得悉大陸軍動向後,稱波士頓的軍艦將受火炮直接威脅,要求豪立即派兵進攻。豪預備在當晚派出2,400人乘夜登山奪陣,而華盛頓則在高地附近增兵至6,000人,一場類近碉堡山戰役的血腥戰鬥似乎在即。然而5日晚上波士頓風雪大作,英軍被迫取消進攻。[6]

豪深知波士頓無法防守,在3月7日決定撤離波士頓。次日豪向華盛頓送交一封未簽署的停火信,要求大陸軍停止炮轟波士頓,容許英軍安全撤離,換取英軍不焚燬波士頓,獲得華盛頓默許。[7]經過多日準備,3月17日豪帶同近10,000人的軍隊及超過千名保皇黨居民,乘船前往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而大陸軍則在同日佔據波士頓,波士頓之圍結束。[8]

相關條目 编辑

註釋 编辑

  1. ^ Pancake 1977,第14頁
  2. ^ Pancake 1977,第14頁Higginbotham 1983,第104-105頁
  3. ^ Brooks 1999,第224-226頁,French 1911,第390, 406頁
  4. ^ Brooks 1999,第224-226頁
  5. ^ Pancake 1977,第14-15頁
  6. ^ Brooks 1999,第229-231頁,French 1911,第412頁
  7. ^ McCullough 2006,第99頁
  8. ^ Higginbotham 1983,第105頁

參考資料 编辑

  • Brooks, Noah, Henry Knox, a Soldier of the Revolution: Major-general in the Continental Army, Washington's Chief of Artillery, First Secretary of War Under the Constitution, Founder of the Society of the Cincinnati; 1750–1806,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0, OCLC 77547631 (英语) 
  • Brooks, Victor, The Boston Campaign, Combined Publishing, 1999, ISBN 978-0-585-23453-3 (英语) 
  • French, Allen, The Siege of Boston, McMillan, 1911, OCLC 3927532 (英语) 
  • Frothingham, Jr, Richard, History of the Siege of Boston and of the Battles of Lexington, Concord, and Bunker Hill, Little and Brown, 1851, OCLC 221368703 (英语) 
  • Higginbotham, Don, 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Military Attitudes, Policies, and Practice, 1763-1789, Boston: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83, ISBN 093035043X (英语) 
  • McCullough, David, 1776,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6, ISBN 978-074322672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