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 (臺南市)

大橋闽南语Toā-kiô臺羅Tuā-kiô),為臺南市永康區裡的一個地名。此名可溯自17世紀荷治時期興建之磚橋,但不久後即遭洪水沖毀。今日橋毀雖踰300餘年,但仍作為地名而延續至今。

大橋街景。攝於臺南市永康區的大橋一街、中華路交叉口。

地理 编辑

大橋長期以來是位於臺灣府城郊外的小聚落,清初因水陸之便而繁榮但為期不長。直到1980年代開闢二等一號道路(今中華路中華東路)後人口快速增加,今已成為臺南都會區之一部份。

行政區 编辑

1982年由埔園村分出大橋村,1993年因永康改制為縣轄市,成為大橋里。後因人口增加快速,1994年再析出安康里、西橋里與東橋里。大橋一般即指此4里,人口21,288人。[1](下表為2012年12月資料)

鄰數 戶數 總計
大橋 30 2340 3305 3522 6827
安康 26 2239 2617 2970 5587
西橋 25 1324 1751 1998 3749
東橋 27 1933 2580 2545 5125

全境隸屬臺南市永康區。

地標 编辑

創立於1941年。
原位於南京;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日本時代軍事基地後,1952年復校

歷史 编辑

 
大、小橋塘《康熙臺灣輿圖

大橋與鄰近之小橋,其名稱源自於荷據時期興建之磚橋。1644年3月荷蘭當局鑑於米、糖盛產,遂在赤崁(今臺南市區)至新港(今新市)之間興建約10公里的大道供牛車通行。同年8月第8任臺灣長官François Caron赴臺就任後,在路中途興建拱形磚橋兩座跨越小溪,便利商旅乘馬車、牛車通過。 [2]

明清時期 编辑

磚橋存在的時間並不長,清領初期或更早就毀於天災。而明鄭時期在橋旁形成的「庄」(聚落),就以大橋、小橋為名。[3]關於大橋庄的位置。歷史學家石萬壽認為在柴頭港溪東岸,今台20線開元橋附近[4]

據《臺灣府志高志)》記載,大橋「在永康里.洪水衝崩,只存舊跡」[5]、《臺灣縣志》亦提及小橋「在永康里.洪水衝崩,舊址無存」[6]。而大橋、小橋近海,有舟楫之便,故亦作大橋港小橋港

荷人修築的大路在清代成為官道,在大橋、小橋設汛塘派兵駐守。例如臺灣輿圖中畫出官道線及大橋、小橋等沿途聚落;當時工部尚書杜臻於其著作《粵閩巡視紀略》寫道:

自赤𡑒城北行,歷大橋、小橋二港皆經花園、烏鬼橋其港為下寮港一百二十里,至新港社。[7]

康熙末年,官道改經濱海、相距不遠的洲仔尾,使得大橋與小橋地位不再。清中葉後台江內海陸化,今日三地已距海岸線超過10公里,也讓大橋再次失去交通地位,庄勢衰敗,庄民漸外移[4]。稍後的輿圖也幾乎不再標註大橋及小橋。

 
日治末期地圖;大小橋尚在市區之外

日治時期 编辑

日治初期,小橋尚存但淪為小庄[3]。大橋則在此時遭劫,遂廢庄[4],也因此鮮少出現於地圖。明治36年(1903年)日本人進行土地調查時,僅有小橋庄而無大橋庄[8],稍後並將埔姜頭、小橋、石車、小埤蔴園、大埤蔴園、埔仔等六庄整併為埔姜頭庄。翌年出版的臺灣堡圖也僅有小橋而無大橋。

1920年行政區重劃,以柴頭港溪為界劃分臺南市及新豐郡,埔姜頭庄改名大字永康,屬新豐郡永康庄。唯20世紀初臺南市區仍高度集中鐵路以西,市區尚未向東擴張,故兩庄仍是孤懸城外的小村。

昭和11年(1936年)因為軍事需要,小橋附近土地遭徵收。此後居民悉數遷出、小橋聚落在地圖上消失。小橋舊址今日仍是軍事用地,1952年原位於南京之陸軍飛彈砲兵學校擇此地復校至今[3]

戰後 编辑

 
二等一號道路示意圖;大橋位於路線北端

日治末期(1941年)曾公佈《臺南都市計畫區域及都市計畫變更》[9],其中計畫開闢二等一號道路(六甲頂竹篙厝)作為臺南都會區外環道路,目的為分流縱貫道(台1線)車潮及擴大市區範圍。此路通過大橋與小橋之間的地區,並將大橋劃入外環道路內的範圍。但實際動工遲至1977年才開始,1980年代全線竣工。

1970年代,臺南市區已沿台20線(日治時期臺南新化道),越過市界至大橋一帶[10]。1982年3月埔園村人口達7,391[1],遂以高速公路為界,以東靠近臺南市的部分成立大橋村,同年4月人口3,028[1],此亦為大橋首次成為行政區名,範圍包括昔日小橋。

二等一號道路完工後命名中華路。1994年省道調整時,將原有經過市區的台1線,改道中華路─中華東路。交通便捷後的大橋人口增加迅速。1993年永康鄉改制縣轄市,大橋村亦改為大橋里。1994年4月大橋里人口16,174[1],為永康市第一大里,遂再切出安康里、西橋里與東橋里。然而大橋的重心已移至中華路上,例如昔日的大橋聚落位於西橋里境內、小橋則在東橋里。

由於人口集中、交通優勢及鄰近許多重要設施,臺鐵在進行捷運化評估時,認為大橋為12處新站選址中條件最佳者[11];新設立的大橋車站臺南2.8公里,於2001年6月5日舉行開工典禮、翌年10月4日啟用,為台鐵捷運化的開端。

現況 编辑

大橋人口稠密,產生數個里人口多於同縣左鎮或龍崎鄉的奇特現象,當時的永康市公所曾研議第三次分里[12]。大橋、小橋全境隸臺南市永康區。

大橋的發展集中在台1線(中華路)附近,當地街道亦有以大橋為名者,另小學、派出所及火車站亦座落於此;反而荷蘭磚橋舊址——縣市交界的柴頭港溪卻不會有人以大橋稱之。而昔日小橋(砲兵學校處、今屬東橋里)大部份仍為空地。目前縣府在當地有「永康創意設計園區」計畫,第一期規畫住宅區及學校計50公頃,已重劃完成,民間慣稱「大橋重劃區」。第二期計畫則預定將砲兵學校遷移關廟鄉,100公頃土地中規畫15公頃的公園用地及2.49公頃的永康市行政中心。[13]

圖片 编辑

參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臺南縣永康戶政事務所. [2009-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6). 
  2. ^ 翁佳音. 《歷史月刊》230期. 歷史智庫出版. 2007: 34–37. ISSN 1019-9144. 
  3. ^ 3.0 3.1 3.2 3.3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臺灣省文獻會
  4. ^ 4.0 4.1 4.2 石萬壽,《永康鄉志》,臺南縣永康鄉公所,1988年
  5. ^ 臺灣府志卷之六.高拱乾
  6. ^ 臺灣縣志建置志二.陳文達
  7. ^ 杜臻.《粵閩巡視紀略》附紀彭湖臺灣;《〈四庫全書〉收錄臺灣文史資料之研究》,238.秀威出版.ISBN 986-7614-29-1
  8. ^ 《臺南派出所庄土名調查表》,1903年5月,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
  9. ^ 總督府告示第579號
  10. ^ 臺南市計畫綱要
  11. ^ 台鐵鐵路捷運化 永康大橋站開工.聯合報,2001年6月6日,18版/台南縣新聞
  12. ^ 永康概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南縣永康市全球資訊網
  13. ^ 永康創意設計園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臺南縣政府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