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數

摩尼教對耶穌的稱呼

夷數,亦作夷數和帕提亞語/中古波斯語轉寫Yyšw‘ [Yišō][1]:474),是摩尼教所崇奉的神祇,是古代中國摩尼教對「耶穌」的音譯,祂與瑣羅亞斯德釋迦牟尼以及摩尼被尊為摩尼教四大先知。[2]:368 [註 1]夷數在摩尼教中是一位相當重要的神祇,是負責接引虔誠信徒靈魂回歸明界的引路神。[4]:352

夷數
救世神光明神月宮神
夷數王者像,10世紀。發現於新疆高昌故城,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摩尼教夷數畫像。
其他名稱夷數和、夷數佛
住處明界、月宮
符号与象徵光明十字架、月宮
性别
典籍讚夷數文
族裔希伯來-波斯人
父母明尊
对应基督教神话的耶穌

該教創始人摩尼生長在公元3世紀的一個基督教浸洗派英语Elcesaites家庭,他的父親跋帝是該派教會的信徒。他們居住在薩珊王朝統治下的南部美索不達米亞,除了浸洗派,那裡還活躍着其他早期基督教團體如巴戴桑派英语Bardaisan馬吉安派,摩尼同他們均有接觸。雖然摩尼在自己的著作中有提及瑣羅亞斯德和釋迦牟尼,但耶穌才是重點,比如「耶穌是摩尼的拯救者」(《科隆摩尼古卷英语Cologne Mani-Codex》);「摩尼,耶穌基督的使徒」(摩尼的水晶印章及他在信文中的自稱);「摩尼是耶穌的聖靈」(摩尼的門徒對他的尊稱)。[5]:162天主教聖師奧古斯丁曾經撰文講述摩尼教徒對於夷數的癡迷,以及在各種語言的摩尼教經典中都有夷數讚美詩[6]:135

六大夷數 编辑

「耶穌」本是古代以色列地區的一個常見人名,意為「救贖是雅威」;「基督」是一個術語和尊號,意為「受膏者」。基督教早期教父將二者結合稱作「耶穌基督」,表明基督教完全相信耶穌就是《聖經》中應許給猶太人的救世主彌賽亞,即耶穌就是基督,基督就是耶穌(參見基督論)。與此相反,諾斯底主義教導則傾向明確區分作為人的耶穌和作為神的基督。在秉持諾斯底二元論的摩尼教中,更是發展出六種不同形態的「夷數」。[7][8]

 
南宋《夷數佛幀》細部所描繪的光明十字架,安置於朱紅蓮臺上。
 
元朝《摩尼教宇宙圖》中描繪的月宮船。三尊主神,從左到右:光明童女、夷數、先意;前排五名聚集靈魂的天使和七名領航員;穿着紅邊白袍的摩尼作為觀測者站在左側。[2]:453
  1. 光明夷數Jesus the SplendourYišō‘ zīwā),於摩尼教經《下部讚》之〈讚夷數文 第二疊〉中稱為「具智法王夷數佛」和「具智大毉(醫)王」。祂是偉大的智性,負責拯救被禁錮在人體內的光明分子。祂是由摩尼教最高神明尊召喚出來拯救世人的第三使。第三使的救世行為令暗魔英语Prince of Darkness (Manichaeism)焦躁不安,害怕失去對光明分子的控制,因此牠造出人類原祖亞當夏娃,並將光明作為靈魂禁錮在人體內。光明夷數向亞當傳達有關救贖的靈知英语Gnosis,藉此喚醒人類沉淪的靈魂。但亞當被夏娃誘惑生下該隱亞伯塞特,導致拯救失敗。隨着人類繼續繁衍,靈魂受制於肉體,光明分子無法擺脫暗魔的禁錮。[9]由於光明夷數地位重要,所以祂有時也被認為是明尊之子。[7]
  2. 受難夷數The suffering Jesus / Jesus patibilis)可說是被禁錮在肉體(物質世界)中受苦的光明分子的象徵。如同歷史上的拿撒勒人夷數,祂最終被釘十字架。[7]《下部讚》中屢屢提及光明夷數,但只有一處與受難夷數有關,在〈歎五明文 第二疊〉中寫道:「抽拔惡刻出瘡痍,洗濯明珠離泥溺。法稱所受諸妙供,莊嚴清淨還本主。夷數肉血此即是,堪有受者隨意取。如其虛妄違負心,夷數自微無雪路。」這裡的「夷數肉血」就是指耶穌的聖體寶血,在最後的晚餐上,耶穌以此設立聖餐禮。在《下部讚》中,摩尼教徒便借用夷數肉血來象徵困於塵世的光明分子。[10]:40–47
  3. 拿撒勒人夷數The historical Jesus of Nazareth / Jesus the Apostle of Light)以人類的形態進入眞實的歷史,以光明使徒的身份降臨塵世行使神蹟,最後被釘十字架。但與基督教中的耶穌不同,這裡的夷數不會在十字架上感受痛苦,或者說經歷受難的過程,夷數被釘十字架屬於諾斯底的幻影說理論。意即拿撒勒人夷數雖然進入人類的物質世界,祂看起來和人類沒有區別,但實際上卻沒有肉體,依舊是完整的神(靈體),所以即使被釘十字架祂也不會有任何痛苦之感。由此可得出結論,拿撒勒人夷數也許就是光明夷數的化身。[7]
  4. 審判者夷數The risen, or eschatological, Jesus / Jesus the Judge),或稱「末世夷數」,在末日審判之後,在天火淨化仍有希望得救的光明分子之前的這段中間時期,總和120年,將由祂來統治人類。在一篇有關末世善惡大決戰科普特語佈道文中明確提到,光明夷數會親自主持末日審判,可見審判者夷數也和光明夷數關係密切。[7]
  5. 孩童夷數Jesus the Child / Jesus the Youth)也被描述為是光明夷數的流溢(emanation),祂被視為「靈魂渴望救贖」這一意志的人格化。孩童夷數顯然和受難夷數有關聯,但要證實這一論斷還需要更多研究。[7]
  6. 月宮夷數Jesus the Moon)仍可視為光明夷數的一個分身,至少在摩尼教的普遍信仰中,明月一直是光明夷數的象徵,祂的光明殿也修築於月宮內。在一份粟特語文獻中可讀到這樣的句子:「明月夷數升上夜空」。[7]

結論 编辑

綜上所述,摩尼教中的所有夷數形象都可歸納為一位受難的、救世的宇宙神靈形象。通過這些形象,夷數在摩尼教宇宙論中成了一位無所不在的、同時遍在的救世主。而且每一種形象都具有象徵意義,比如光明夷數象徵偉大的智性,受難夷數是世界的靈魂,孩童夷數是對生命的沉思,月宮夷數是明月光輝,等等。[7]

讚夷數文 编辑

摩尼教傳入漢地後,由於耶穌這一形象於華夏文化而言相當陌生,所以傳教士將其與佛教文化結合,稱耶穌為佛,並賦予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典型佛教形象。[11]:104–105因此信徒在以下節選的宛如佛經的《下部讚》所收讚美詩〈覽讚夷數文〉中寫道:

原文 改為現代用字
廣惠㽵嚴夷數佛,起大慈悲捨我罪。
聽我如斯苦痛言,引我離斯毒火海。
䫟施戒香解脫水,十二寶冠衣纓珞。
洗我妙性離塵埃,嚴餝淨躰令端正。
䫟除三冬三毒結,及以六賊六毒風。
降大法春榮性地,性樹花菓令滋茂。
䫟息火海大波濤,暗雲暗霧諸纏蓋。
降大法日普光輝,令我心性恆明淨。
䫟除多劫昏癡病,及以魍魎諸魔鬼。
降大法藥速毉治,噤以神呪駈相離。
我被如斯多鄣礙,餘有無數諸辛苦。
大聖鑒察自哀矝,救我更勿諸災惱。
唯䫟夷數降慈悲,解我離諸魔鬼縛。
廣惠莊嚴夷數佛,起大慈悲捨我罪。
聽我如斯苦痛言,引我離斯毒火海。
願施戒香解脫水,十二寶冠衣纓珞。
洗我妙性離塵埃,嚴飾淨體令端正。
願除三冬三毒結,及以六賊六毒風。
降大法春榮性地,性樹花果令滋茂。
願息火海大波濤,暗雲暗霧諸纏蓋。
降大法日普光輝,令我心性恆明淨。
願除多劫昏癡病,及以魍魎諸魔鬼。
降大法藥速醫治,噤以神咒驅相離。
我被如斯多障礙,餘有無數諸辛苦。
大聖鑒察自哀矜,救我更勿諸災惱。
唯願夷數降慈悲,解我離諸魔鬼縛。

參見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摩尼教在傳入中亞之前,其認可的先知數量未定。傳入中亞後才確定為五個,即上述四大先知再加上印度教神祇那羅延,原因是印度教在古代中亞有很大影響力。[3]:300–30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 Xiaohe. On the Date of the Ritual Manual for the Celebration of the Birthday of the Ancestor of Promoting Well-being from Xiapu. researchgate.net. 2015-05-28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29) (英语). Yishu 夷數 MC. i-ṣi̭u for Pth./MP. yyšw' [yišō] which also survives in Dunhuang texts. 
  2. ^ 2.0 2.1 Gulácsi, Zsuzsanna. Mani's Pictures: The Didactic Images of the Manichaeans from Sasanian Mesopotamia to Uygur Central Asia and Tang-Ming China (PDF). "Nag Hammadi and Manichaean Studies" series 90. Leiden: Brill Publishers. 2015 [2020-05-26]. ISBN 978900430894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1) (英语). 
  3. ^ 馬小鶴. 摩尼教中的蘇路支新考 (PDF). 《饒宗頤國學院院刊》. 2016, (3) [2020-05-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21) (中文(繁體)). 
  4. ^ Gulácsi, Zsuzsanna. The Manichaean Roots of a Pure Land Banner from Kocho (III 4524) in the Asian Art Museum, Berlin. academia.edu. 2018 [202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6) (英语). 
  5. ^ 古樂慈. 一幅宋代摩尼敎《夷數佛幀》. academia.edu. 由王媛媛翻译. 2008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6) (中文(繁體)). 
  6. ^ Gulácsi, Zsuzsanna. A Manichaean Portrait of the Buddha Jesus. academia.edu. 2009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3) (英语).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Sundermann, Werner. CHRISTIANITY v. Christ in Manicheism. iranicaonline.org. 1991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03) (英语). 
  8. ^ Franzmann, Majella. Jesus in the Manichaean Writings. bloomsbury.com. 2003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英语). 
  9. ^ 王媛媛. 唐代漢文摩尼教資料所見之「法王」. nxkg.org.cn. 2017-07-31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中文(简体)). 
  10. ^ 馬小鶴. 「肉佛、骨佛、血佛」與「夷數肉血」考——基督教聖餐與摩尼教的關係. 《史林》. 2000, (3) (中文(简体)). 
  11. ^ 龔方震 (编). 《融合四方文化的智慧》. 新北市: 新潮社文化出版. 2012-08-01. ISBN 9789863161141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