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满铁附属地
奉天满铁附属地是满铁在奉天市的鐵路附屬地。滿鐵對這些土地不僅擁有所有權,也有行政權。

奉天满铁附属地面积约182万坪(约600万平方米),是所有满铁附属地中最大的。满铁本线终点站长春的满铁附属地面积为奉天附属地的约六分之五。[1]:39
歷史 编辑
1905年大日本帝國在日俄战争中獲勝,根據《樸茨茅斯条約》獲得了俄羅斯帝國的東清鐵道南滿洲支線,同時也繼承了包括奉天满铁附属地在内的俄國的南滿鐵路附屬地。[2]
尽管俄军在1903年曾占领奉铁并施行军政,俄国并未在奉天火车站周围修建城镇。铁道西侧是未开发的土地,铁道东侧(车站正面一侧)建筑也并不多。同样设立于1903年的奉天商埠地位于奉天火车站和原有的奉天城中间的位置。[1]:39
城市规划 编辑
与其他满铁附属地类似,奉天满铁附属地的街道为方格状,以火车站为中心设置主干路,并在主干路上设置广场。奉天满铁附属地最宽阔的主干路是正对车站的沈阳大街(后改名为千代田通,今为中华路)和与铁路平行的铁路大街(今胜利大街)。[1]:40但奉天满铁附属地设施最齐备、最繁华的是昭德大街(后改名为浪速通,今为中山路)。千代田通和浪速通东端和奉天老城之间有干道连接。[3]:462,463
与千代田通平行(东西向)的街道以“通”命名。千代田通北侧的第一条道路为“北一条通”(今北一马路),再向北为“北二条通”等;千代田通南侧为“南一条通”(今南一马路)等。1940年时北侧已有北九条通,南侧已有南十二条通,南五条通以南基本都是住宅区。[3]:463
与千代田通垂直(南北向)的街道以“町”命名。跨越北四条通、千代田通的街道以上述街道为界,定为不同的町。例如经过大广场(又名浪速广场,今中山广场)的南北向街道,在大广场(北四条通)以北为加茂町,在大广场和千代田通之间为富士町,在千代田通以南为萩町。千代田通以北的町名取自日本的风景名胜和山河名称,千代田通以南的町名取自四季风物。[3]:463
附属地内设置满铁的各种设施和住宅、并建设医院、学校、公会堂、神社、图书馆乃至墓地、火葬场、屠宰场等公共设施。满洲地区总体而言水资源不丰富,因此满铁附属地重视上下水道的建设以确保用水,特别是饮用水。奉天满铁附属地先后有两座水塔,位于千代田公园附近。[1]:39
行政区划 编辑
十间房、西塔地区 编辑
千代田通以东 编辑
宮島町、橋立町、松島町、江島町、春日町、住吉町、琴平町、八幡町、富士町、淺間町、新高町、筑波町、信濃町、加茂町、宇治町、淀町、木曾町、隅田町。[4]
千代田通以西 编辑
若松町、紅梅町、彌生町、霞町、青葉町、藤浪町、稻葉町、葵町、萩町、白菊町、紅葉町、雪見町、常盤町、竹園町、朝日町。[4]
参考资料 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奉天满铁附属地 |
- ^ 1.0 1.1 1.2 1.3 満鉄会 (编). 満鉄四十年史. 吉川弘文館. 2007-11-20. ISBN 9784642037815 (日语).
- ^ 滿洲國史編纂刊行會. 《滿洲國史》. 東京: 謙光社. 1973.
- ^ 3.0 3.1 3.2 島之夫. 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地理学教室 , 编. 滿洲國の道路型と聚落型. 地理論叢 (古今書院). 1940-1942, 11. doi:10.11501/1244524 (日语).
- ^ 4.0 4.1 4.2 小牟田哲彦. 大日本帝国の海外鉄道. 東京堂出版. 2015. ISBN 9784490209112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