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联邦国
1934-1938年欧洲国家
奧地利聯邦國(德語:Bundesstaat Österreich;通稱Ständestaat)是1934年至1938年間奧地利第一共和國的延續,當時是由法西斯主義的祖國陣線所領導的一黨制國家。德語Ständestaat概念是從Stände(“房地產”或“公司”)的概念派生而來的,它是由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和庫爾特·許士尼格等主要政權政治家提倡的。該國的威權政府基於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和保守的天主教的混合而成。
奥地利联邦国 Bundesstaat Österreich(德語) | |||||||||||
---|---|---|---|---|---|---|---|---|---|---|---|
1934年-1938年 | |||||||||||
![]() 1938年的奧地利 | |||||||||||
首都 | 維也納 | ||||||||||
常用语言 | 德語 | ||||||||||
宗教 | 基督教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猶太教 | ||||||||||
政府 | 專制主義獨裁下的聯邦制 一黨專政 共和國 | ||||||||||
總統 | |||||||||||
• 1934–1938 | 威廉·米克拉斯 | ||||||||||
總理 | |||||||||||
• 1934 | 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 | ||||||||||
• 1934–1938 | 庫爾特·許士尼格 | ||||||||||
• 1938 | 阿圖爾·賽斯-英夸特 | ||||||||||
立法机构 | 國民議會[1] | ||||||||||
历史时期 | 戰間期 | ||||||||||
1934年5月1日 | |||||||||||
• 恩格爾伯特·陶爾斐斯遇刺 | 1934年7月25日 | ||||||||||
• 德奧合併 | 1938年2月12日 | ||||||||||
• 德奧合併 | 1938年2月12日 | ||||||||||
货币 | 奧地利先令 | ||||||||||
|
它於1938年3月以德奧合併而結束。直到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結束盟軍對奧地利的佔領之後,奧地利才會再次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參考資料编辑
- ^ Pelinka, Anton; Lassner, Alexander. Dollfuss / Schuschnigg Era in Austria.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03. ISBN 978-0-7658-09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