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
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曾用笔名雪痕、雪、沉思、姚东白等,河南邓州市九龙乡姚营寨人,作家。曾担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及湖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对外友协理事等职务。設立了“姚雪垠長篇歷史小說獎”。[1][2]
姚雪垠 | |
---|---|
![]() 1949年,姚雪垠时任上海私立大夏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代理院长、大学副教务长 | |
字 | 汉英 |
出生 |
姚冠三 1910年10月10日 ![]() |
逝世 |
1999年4月29日![]() | (88歲)
筆名 | 雪痕、雪、沉思、姚东白 |
職業 | 小说家 |
國籍 |
![]() |
民族 | 汉族 |
教育程度 | 大学 |
母校 | 河南大学法学院 |
創作時期 | 1935年至1999年 |
體裁 | 小说 |
主題 | 历史 |
代表作 | 《李自成》 |
獎項 | 茅盾文学奖(1982年) |
配偶 | 王梅彩 |
兒女 | 三子一女 |
親屬 | 岳父:王庚先 |
生平编辑
1910年,姚雪垠出生于河南邓州市九龙乡姚营寨,父亲家是破落地主,母亲家是当地大户。[1][2]
1930年,姚雪垠在河南大学法学院读书,因为参加中共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而被捕,随后被学校开除。[1][2]
20世纪40年代,姚雪垠开始搜集明史资料,他阅读了正史、野史、地方志和明清人的文集,做出了2万张卡片,并且计划开始写《李自成》。
20世纪50年代, 姚雪垠在武汉中南作协任专职作家,期间短期执教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新文学史课程。 1957年,姚雪垠被划成“右派”,发配到武汉东西湖农场种地,于是他白天看地、栽树、养猪、放牛、防汛,晚上借着一盏小油灯微弱的灯光下下边写反省书边写《李自成》。[1][2]
1961年,姚雪垠回复名誉,回到了武汉市区,完成了《李自成》第一卷的修订,1963年交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2]
文化大革命初期,《李自成》被批为“大毒草”,红卫兵前来抄家时,却因毛泽东的指示而未动姚雪垠家的书籍和作品。[1][2]
“ | “……敬爱的毛主席!我原先除写《李自成》之外,还有一个写太平天国的计划,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今转眼间已经60多岁,身体也不十分好,而《李自成》尚未完成一半。我希望再次获得您的支持……” | ” |
14天后,姚雪垠收到毛泽东的回信:“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1]
1997年初春,“因写作过于紧张劳累而突发中风倒在书桌旁”[3]。
作品编辑
亲属编辑
评价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图文:姚雪垠之子说父亲轶事. 湖北网. [2010-11-15] (中文(中国大陆)).[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姚雪垠生死熬炼《李自成》. 金羊网. [2002-1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2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姚海天:《〈李自成〉·后记》,《李自成》第五卷下册,第79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 ^ 被指为“娼妓作家”:姚雪垠遭胡风“清算”始末. 凤凰网. [2010-11-30]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