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璋(1709年—1786年),石貞白岩浙江象山丹城横十字巷人,清代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父姜桂萼,以孝闻鄉里。[1]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七月初三日,十歲能文,十六歲補博士弟子員。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科舉人,乾隆十六年(1751)浙江学政雷鋐以“浙东一学者”荐于朝。明年选拔为象山第一名拔贡。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進士,因其貌不揚而未授官,[2]居鄉候選十年,乾隆二十九年始授四川石泉(今北川知縣。任石泉知县时,村民不知种水稻,以荞麦为粮。任內教導居村民種植水稻。[3]钱大昕纪昀等称“八彦”。卒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著有著有《周易通旨》八卷、《禹贡言贞言错辨》一卷、《诗序广义》二十四卷、《诗经提纲》一卷、《周礼提纲》一卷、《枟弓钺》一卷、《读左补义》五十卷、《八分隶楷考》一卷、《三朝百官志》六卷、《历朝纪元考》一卷、《两汉总论》一卷、《范香溪年谱》一卷、《姜忠肃祠堂志》二卷,《尊行日记》四十八卷、《尊乡集》四卷、《古诗忆》一卷、《玉溪生诗解》四卷、《白岩山人诗文集》四卷、《兰江晤语》一卷、《鄮风》一卷、《霜鸿留影集》一卷、《栾栾草》一卷、《鸣榔纪賸》一卷等。

注釋 编辑

  1. ^ 雷鋐《双孝传》云:“孝子累世,为学官弟子。至其子炳璋乃科第崛起,人曰‘此孝子夫妇之报’。虽然科第世恒有,其学行起为士林圭臬,殆古今所谓立身行道者欤?”
  2. ^ 《尊行日记》乾隆十九年甲戌册中记载,“……雷学使以书予彭师云:姜某内行纯笃,而文学优良,但其貌不甚扬,而齿亦加长,恐以时好失之,故而推荐,非有他意也。”
  3. ^ 历代《象山县志》记:“谒选授四川石泉知县。甫抵任,作‘六勤’、‘九戒’以劝敬其民。民业山,惟种荞麦充粮,因教以注水作堰法,民遵行之,始知有水田利。又禁火葬,严嫁娶,相沿旧俗多所革去。谆谆教谕,民有慈父母之称……杜冒籍而泮宫有士,严胥吏之舞文,惩伍佰之肆虐,创书院于酉山,复禹庙于石纽,除侨民之为幻术者,劝民多栽桑柘椒桐,悉发于至诚,毫无饰智惊愚之举,而民食日裕,民风日淳。未几,奉檄署江油,邑中无赖闻之,皆走他所,店站赌具悉自毁之。既下车,决疑狱,增书院膏火田,除胥役积弊,民戴之如石泉。江油有旧县坝,久废。炳璋谕民修筑,躬亲督之。堰成,开田数行为,民因号为‘姜公堰’。百废具举,鸡犬不惊。署任六月,返石泉,士庶送之,伏道不能起。炳璋别以诗云:‘我吏此邦才六月,临歧事事费沉吟。江城父老何相忆,好把吾言仔细寻。’盖所为‘六勤、九戒’,亦以训江油之民,故云。”。

參考書目 编辑

  • 《象山縣志》
  • 《尊行日記》
  • 錢敏歡,《清代經學家姜炳璋研究初述》,《象山政協》(第一期),2004年5月